盛世真言之一:中国唐密传承的前世今生
吴言生
编者按:目前,随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全面振兴,中国当代唐密复兴的帷幕在神州大地正庄严隆重地开启。那么,什么是唐密?唐密法脉在历史上为什么曾经失传?民国时期轰轰烈烈的唐密回传热潮为什么悄然落幕?当代密法传承中有哪些乱象?唐密复兴第一代阿阇梨有着怎样的求法历程?唐密回归后祖庭有哪些新气象?唐密要全面复兴必须解决哪些问题?如是正闻将陆续编发陕西师范大学佛教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吴言生教授的系列文章《盛世真言:中国当代唐密复兴热》,吴言生教授系统梳理了中国当代唐密复兴热的历史原因及发展现状,那么,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真言乘”的世界,探秘唐密,绽放喜悦。
你从凡夫到成佛,就完成了庄严的灌顶;
你能量充满喜悦绽放,就成就了自己的本尊;
你举手下足的修行之处,就是神圣的坛城。
题记
“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
唐代玄奘大师翻译的《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结尾处的这首咒语,这神圣的“大神咒,大明咒,无上咒,无等等咒”,这“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的咒语,千百年来,一直回响在大雄宝殿上,回响在众生的心里,回响在历史与现实的苍穹中。这庄严神圣神奇神秘的咒语,就属于真言宗的修行法门。
在唐朝兴盛的真言宗也叫唐密。唐密是唐朝时在汉地传承的密教。在唐代,印度密教传到了汉地,称为唐密。密教的传承法脉是始祖法身佛大日如来,二祖金刚萨埵,三祖龙树菩萨,四祖龙智,五祖善无畏和金刚智。善无畏、金刚智和不空在唐代开元年间先后来华弘扬密教,史称“开元三大士”。善无畏、金刚智传法给不空,是为第六祖。不空传法给青龙寺惠果,是为第七祖。惠果将金刚界、胎藏界两部大法集于一身,“两部一具,金胎合曼”,是唐密的最大特色。
东密是在日本传承的密教,它的源头来自于唐密。惠果阿阇梨在会昌法难前,已经预见到佛教将有劫难降临,他知道自己时日无多,而传人还没有找到,不由得忧心如焚。有一天,青龙寺里突然来了位日本僧人,惠果一见,认定他就是自己一直在翘首以盼的法子,十分高兴地说:“我等了你很久了,你来长安这么长时间,为什么到今天才来找我?”僧人恭敬地回答说:“半年前,我已经到了您的门前,可是您的门槛太高了,只看到师尊您高高在上,我只是一个小沙弥,不敢进来见您。” 惠果连连摇头说:“你是未来密法的大成就者!我剩下的日子已经不多,是在靠修法来延长寿命。我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把金胎二部大法传授给你。你修成大法后,我替你灌顶,之后你要马上离开长安。”僧人惊诧地问:“师父您为什么这样着急?”惠果说:“大难将至,密法将会在中国失传。你得到大法后,速速返回日本。如果你不带走密法,密法就会在这世上彻底断绝了!”
在接下来的三个月里,惠果悉数将两部大法传授完毕,嘱付他说:“义明供奉,弘法于禹域!”意思是说,你有义务、有责任供奉这两部大法,并且在后世因缘成熟时,一定会有有缘人将它回传到华夏。这是惠果祖师的预言与期待。这一年,是公元805年。这位僧人的法名叫空海(774-835)。空海得到了惠果的传授,成为唐密第八祖。唐密就这样随着空海漂洋过海传到了日本,在日本开枝散叶。又因为这一宗派在日本以东寺作为根本道场,因此称为东密。
密法在修学中最大的特色就是用音声、语音来修行,所以这个重视用真言、咒语来修行传达的是大日如来的真实言教的宗派也叫“真言宗”。在汉传佛教早晚课诵的法本中,与其他七宗并列的就是“真言宗”,即密宗。虽然习惯上把传到日本的唐密称为真言宗,实则唐密在唐代开始就已经被称为“真言宗”。日本常晓和尚在仁明天皇承和六年(839年)着录的《常晓和尚请来目录》中,有《释摩诃衍论疏》一部三卷,注明“依真言宗传法阿阇梨等申求来”。日本圆行和尚同一年着录的《灵岩寺和尚请来法门道具等目录》中,也有空海阿阇梨将“真言宗一百二十三部秘法仪轨等”请到日本的记载。日本安然和尚则着有《诸阿阇梨真言密教部类总录》两卷。这三部着作均收录于《大正藏》第55册。可以说,空海是日本真言宗的开山祖师,但日本的真言宗(即唐密)却是由中国传来的。
惠果阿阇梨预言的劫难很快来临,唐武宗会昌五年(845)年,灭佛活动达到了高潮,史称会昌法难。会昌法难对真言宗造成了沉重的打击,真言宗的法脉因会昌法难等因素在汉地没有完整传承下来,密教日益式微。宋代之后,密教在教理上已经没有太多的发明,到了元代弘传的已经是藏密了。明太祖洪武年间,朝廷为镇压弥勒教等民间秘密宗教,连带着也禁止了密教的传播。
尽管密教的法脉在汉地中断,但密法的传承在汉地一直不绝如缕。汉传佛教中有很多显、密结合的地方。许多真言密咒被列入日常课诵并被广泛运用于佛教法事活动至今。汉地僧人每天早晚功课中念诵《楞严咒》、《大悲咒》、十小咒等咒语,多是密宗的真言。午供时的变食真言、晚上的蒙山施食等,也都是密法。同时,真言宗中的许多真言、本尊法门也已逐渐融入到其它宗派中,如《药师法》《准提法》《孔雀明王法》《秽迹金刚法》《瑜伽焰口施食法》等一直流传不绝。
可见真言宗在中国大陆或是通过隐性的形式继续流传,只不过真言宗的传承法脉、密法里面严谨的仪式仪轨,在汉地渐渐地模糊和衰微了。
2024-03-17 13:54阿弥陀佛:成就的佛国,就是西方极乐世界
净土一宗,法门深广,三根普被,人人可修,若真是正信、切愿、实行,往生必定可期。《大集经》云:末法亿亿人修行,罕一得道,唯依念佛,得度生死。现在国内修学佛法的,除西藏外,百分之九十都是修净土宗的,然现在..
阿罗汉的神通
阿罗汉者。能飞行变化。旷劫寿命。住动天地。阿罗汉者:怎么叫阿罗汉呢?方才说的四果阿罗汉,到这种阿罗汉的位置上,不需要再学了,这叫无学位;初果到三果,都叫有学位。四果阿罗汉又叫证道位,二果和三果叫修道..
念佛不出声心里默念可以吗
问:请问师父,我有一个问题就是说,先去想厌离娑婆,然后欣求极乐,最后回归于一声佛号。那回归这一声佛号的时候,我们坐下来念佛号,像我们年纪大,念念就没声了,那我也就默念了。可是我现在有一个问题,有的时候..
忏悔自己好争好斗,欲望太强的罪过
忏悔自己好争好斗,欲望太强的罪过太好争斗,欲望炽盛,又极力去控制自己,导致内心压抑负累。当这种压抑负累到一定程度,就又难以控制,会通过邪欲这种方式释放出来。回忆自己从小到大的经历,确实是好争好斗,又压..
快绝望了,但只有忏悔改过才有用
我结婚两年了,和公婆分开过的,我丈夫有个哥哥没结婚(智障),我们有个可爱的宝宝,今年一岁多。我们99年认识,到结婚只用半年的时间,我不知道我为什么不听父母的,会选择他!我们吵架如家常便饭!结婚前两天是第..
想发财,却不去做能发财的事[达真堪布]
拼命地想发财,为了发财付出了那么多,经历了那么多,但是能发财的事情却不去做。佛法多圆融,多方便啊!都可以做布施,我们还不做,多愚痴,多可怜啊! 现在很多人,尤其是学佛的人,太可怜了,不会学,不会修,自..
陈大惠居士:16行偈
陈大惠居士:16行偈*陈大惠居士在丁嘉丽居士家中念佛共修时,眼前出现了16行偈生命已入倒计时, 首先就要破情执;家亲眷属全是债,讨债还债这一世;身外之物全是假,若能带走是愚痴;放下万缘精进修,灾难只是来考..
念佛为什么要回向?
念佛为什么要回向? 弟子问:师父,我每天早课诵普门品、念佛,也有时候早课内容想多加一部地藏经,请问:念完普门品、念完佛后念三皈依和回向,然后诵地藏经后再多念一遍三皈依回向,这样行吗?师答不用,念完地藏..
想改变境遇?这样做或许是最快速有效的方法!
想改变境遇?这样做或许是最快速有效的方法!作者:秦东魁一切外部环境都会随着内部能量场进行转变。我最近看到一个报道,一个没有双腿的残疾人,跑成冠军。他的这个能量场非常强,他能被万物所滋润,不因为身残,就..
念佛不为自己,为了一切众生不再受苦,我这种念佛的观念对吗
念佛不为自己,为了一切众生不再受苦,我这种念佛的观念对吗问:下面一个问题。我念佛不为自己,为了救度父母,希望父母临终时不要受折磨,不要堕地狱,能够得度。为了一切众生不再受苦,我这种念佛的观念对吗?定弘..
慧僧法师:佛说梵网经讲录 贰 列重轻戒相 四十八轻戒 第三十‧经理白衣戒
慧僧法师:佛说梵网经讲录 贰 列重轻戒相(分二) 四十八轻戒 第三十经理白衣戒第三十 经理白衣戒若佛子。以恶心故。自身谤三宝。诈现亲附。口便说空。行在有中。经理白衣。为白衣通致男女。交会淫色。作诸缚着。于六..
悟演法师:二O一二年二月 观音佛七共修 第三课
悟演法师:二O一二年二月 观音佛七共修 第三课主讲:悟演法师 今晚讲“坐禅”的重要性。末法时代,众生有许多习气毛病,把俗世习气带入佛法修行并且去做义思维,故佛法认知有许多弯路。这也是一个修行过程。但当我们..
慧光法师:菩萨也发财
慧光法师:菩萨也发财以前我讲过,菩萨要不要发财啊? 像寻声救苦的观世音菩萨,一个众生来跟祂说:「观世音菩萨,我现在生病,祈求祢帮我这个病去除」,观世音菩萨用什么方法帮助他?他如果人缘不够广,不认识那个..
性空法师:佛七的经典依据在哪里?
性空法师:佛七的经典依据在哪里?佛七的经典依据在哪里?《佛说阿弥陀经》说:“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乱。其人临..
怡僧法师:成佛的理念
怡僧法师:成佛的理念成佛的理念我们从小就有理想,长大了要有所作为,按照这种理想去奋斗。学佛也一样,成佛就是我们的理想。要实现成佛的理想需要发菩提心,菩提心在修行过程中非常重要。大乘经典处处围绕着发菩提..
慧僧法师:口里念‘唵嘛呢叭弥吽’就可以降伏烟瘾
慧僧法师:口里念‘唵嘛呢叭弥吽’就可以降伏烟瘾《佛说梵网经讲录》◎慧僧法师一九八O年讲于万佛圣城法界大学养秋堂开经偈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壹 叙说戒原由上慧下僧老法师..
微信分享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