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给你4个不生气的智慧
1.不生气:面对非议责难诽谤,执着求道一无所动
有一个成语呼牛呼马,意思是别人辱骂也好,称赞也好,决不计较。
这个成语来源于庄子讲的一个故事:
有一个自认为博学的人,名叫士成绮。他经常听别人赞叹老子具有超然高尚的智慧,于是长途跋涉,登门拜访老子。
他看到老子的家如同老鼠洞一般杂乱不堪,生气地说道:听人说你是拥有大智慧的圣人,我走了几百里路来见你,没想到你像老鼠一样!
老子听了像木鸡一样,毫无反应。士成绮骂完了转身就走。
第二天,士成绮觉得自己错了,又来跟老子道歉。
老子平静地说道:什么圣人不圣人,这种名号,我早就像破鞋子一样把它扔掉了。我如果有获得大道的实质,你骂我是牛、是马、是老鼠,又有什么关系?我还是我。
人活在世上,难免有人带着怒气,对你非议责难,甚至是污蔑诽谤,如果你为此生气,那就太不值得了!
佛经上说,人要八风不动。面对别人的中伤,越是热烈回应,越是没完没了,不如一无所动,油盐不进!
2.不生气:空船心态减少纷争,别把自己太当回事
庄子讲过一个很好的虚舟(空船)的比喻:
如果你坐在行驶的船上,对面一条船过来了,船上的人没控制好船,撞上你的船,这时你很可能会生气。
但是如果那条船上没有人,是个空船从上游飘过来,你还会生气吗?
人的通病就是太自我,太看重自己,太把自己当回事。
太看重自己,就容易与别人发生争执,如果有空船心态,则人生会少些纷争,人就少生闲气。
有一次,张国立所在的剧组在某个村庄夜间拍戏。
拍戏的嘈杂惊扰了正在休息的村民。他们围过来,不准继续拍下去。
剧组的工作人员说尽好话,也没能说通。如果不继续拍,势必影响到这部戏的进度。
在大家一筹莫展的时候,张国立走到那群村民前面,突然扑通一声跪下。所有人都傻了眼。
张国立开口说道:打扰了大家,实在不好意思,我们很快就会拍完,请让我们继续拍吧!
村民一看,张国立这么有名的人,行这么大的礼,不好意思再为难,便走开了。
后来有人问这件事,张国立笑着回答:我们拍戏的时候跪过不下千百回,现在向别人多跪一次,又能行个方便,有何不可?
生活中很多事,光靠生气是解决不了问题的,放低姿态,不把自己太当回事,就容易化解矛盾。
3.不生气:无论人生遭遇什么,在世上总有路可走
在庄子讲的寓言中,有一些形态与常人不同的人,其中有天生的残疾人,也有后天遭受刑罚而肢体不全的人。
从表面上看,他们身体条件都与常人不同,但是这些人或者有抱负,或者有理想,或者活得很快乐,或者活得很成功,堪称奇人异士。
有一个名叫支离疏的人。
他的双肩高过头顶,头低到肚脐以下,本应该是垂在后面的发髻,却是冲着天的;他的五脏六腑都挤在后背上,还是个驼背,两条腿就直接长在肋骨旁边。
经过庄子这样一番形容,这个支离疏不仅是丑陋,而且近乎狰狞,像个怪物一样。
支离疏如何生活呢?他替人缝衣服、洗衣服,已足够养活他自己。他还有余力替别人去筛糠、簸米,挣的钱足够养活十口人。
庄子认为,像支离疏这样先天残疾的人,只要自食其力,一样可以养活自己,安享天年。
庄子还讲了一个名叫哀骀它的人,也是丑得惊天地泣鬼神,但是他有一种神奇的魔力:
男人如果跟他待上一段时间,就会留恋他的德行,不想离开他;女人一旦跟他见了面,就会回家对父母说,就算是给他做小妾,也不愿嫁到别人家做正妻。
庄子认为,这个世界上有这样一种人,他们的外貌平平,甚至丑陋,但是内心有一种人格的力量,可以不知不觉地把人吸引在他的身边。
一个人真正的力量并不表现在有某种卓越的才华,某种炫耀的技巧,而是一种和缓的凝聚力。
庄子用天生残疾的人和后天肢体不全的人,来比喻人生常有的两种遭遇:先天不足和后天不顺。
并不是每个人都是含着金钥匙长大的,大多数人都出身于普通家庭,甚至有的家境贫寒,父母能给提供的资源很少,只能靠自己打拼。
每个人的禀赋也是不一样的,存在相貌或者智力上的一些差异。
在人生旅程中,大多数人难免碰到很多不顺的事情,所谓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
生气抱怨都没有用,不如汲取庄子的智慧,事在人为,积累见识德行,为自己赢得一条路。
4.不生气:大路朝天各走一边,各人有各人的活法
庄子说,山林中的野鸡求食不易,走十步才找到一条虫,走一百步才找到一口水,但是它仍然不希望被关在笼子里,因为在笼子里虽然不愁吃喝,羽毛光亮,可是失去了自由,并不快乐。
人的一生,应该是自由快乐远比成功发达更重要。
一个禅师在河边,看渔人撒网,有一条鱼奋力从网中跳出来,禅师兴奋地喊道,俊哉,透网金鳞,他的话的意思是:太爽了,鱼跳出了罗网!
禅师之所以赞美,是因为人也应该跳出世情之网,获得自由;跳出人间烦恼,得到解脱。
庄子讲过一个鲁侯养鸟的故事:
鲁国的郊外飞来一只很大的海鸟,鲁国国君很喜欢,就毕恭毕敬把这只海鸟迎进了太庙,演奏《九韶》这样庄严的音乐取悦它,准备了美酒给它喝,宰了牛羊给它吃,每天用这样的礼仪供奉这只海鸟。
而这只海鸟呢?目光迷离,神色忧郁,不吃一口肉,不喝一口酒,就这样郁郁寡欢,三天就死了。
我们教育孩子,往往也是这种想法:我要求你学这个学那个,是对你好,你怎么不理解呢!
我们对朋友对亲人,往往也是抱着我这是对你好的态度,而忽略了对方的真实感受,一旦对方不听从,就感觉自己好心没好报,从而生气!
对个性和我们完全不同的人,我们会看不惯,其实,物各有性,人各有志,各人有各人的活法!
不要用成人世界的规则和方式来对待自己最亲爱的孩子,把孩子应有的快乐时光还给他。
尊重别人和自己的思想,大路朝天,各走一边,相忘于江湖也不是坏事!
淡泊的人只管淡泊,没必要鄙视追逐名利的人;奋进的人只管奋进,也不必催促别人和他一样忙碌。
世间万物,千差万别。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到的事物就会完全不一样。
如果我们仅仅站在自己的角度,以自己的方式,去看待推断所有的事物,就会产生巨大的偏差。
明白这些,我们的心态会好很多,懂得顺其自然,我们就会少生气!
素材来源网络,本文仅作公益分享,如有侵权请留言联络删除
2024-03-17 13:54
阿弥陀佛:成就的佛国,就是西方极乐世界
净土一宗,法门深广,三根普被,人人可修,若真是正信、切愿、实行,往生必定可期。《大集经》云:末法亿亿人修行,罕一得道,唯依念佛,得度生死。现在国内修学佛法的,除西藏外,百分之九十都是修净土宗的,然现在..
阿罗汉的神通
阿罗汉者。能飞行变化。旷劫寿命。住动天地。阿罗汉者:怎么叫阿罗汉呢?方才说的四果阿罗汉,到这种阿罗汉的位置上,不需要再学了,这叫无学位;初果到三果,都叫有学位。四果阿罗汉又叫证道位,二果和三果叫修道..
念佛不出声心里默念可以吗
问:请问师父,我有一个问题就是说,先去想厌离娑婆,然后欣求极乐,最后回归于一声佛号。那回归这一声佛号的时候,我们坐下来念佛号,像我们年纪大,念念就没声了,那我也就默念了。可是我现在有一个问题,有的时候..
忏悔自己好争好斗,欲望太强的罪过
忏悔自己好争好斗,欲望太强的罪过太好争斗,欲望炽盛,又极力去控制自己,导致内心压抑负累。当这种压抑负累到一定程度,就又难以控制,会通过邪欲这种方式释放出来。回忆自己从小到大的经历,确实是好争好斗,又压..
快绝望了,但只有忏悔改过才有用
我结婚两年了,和公婆分开过的,我丈夫有个哥哥没结婚(智障),我们有个可爱的宝宝,今年一岁多。我们99年认识,到结婚只用半年的时间,我不知道我为什么不听父母的,会选择他!我们吵架如家常便饭!结婚前两天是第..
想发财,却不去做能发财的事[达真堪布]
拼命地想发财,为了发财付出了那么多,经历了那么多,但是能发财的事情却不去做。佛法多圆融,多方便啊!都可以做布施,我们还不做,多愚痴,多可怜啊! 现在很多人,尤其是学佛的人,太可怜了,不会学,不会修,自..
陈大惠居士:16行偈
陈大惠居士:16行偈*陈大惠居士在丁嘉丽居士家中念佛共修时,眼前出现了16行偈生命已入倒计时, 首先就要破情执;家亲眷属全是债,讨债还债这一世;身外之物全是假,若能带走是愚痴;放下万缘精进修,灾难只是来考..
念佛为什么要回向?
念佛为什么要回向? 弟子问:师父,我每天早课诵普门品、念佛,也有时候早课内容想多加一部地藏经,请问:念完普门品、念完佛后念三皈依和回向,然后诵地藏经后再多念一遍三皈依回向,这样行吗?师答不用,念完地藏..
想改变境遇?这样做或许是最快速有效的方法!
想改变境遇?这样做或许是最快速有效的方法!作者:秦东魁一切外部环境都会随着内部能量场进行转变。我最近看到一个报道,一个没有双腿的残疾人,跑成冠军。他的这个能量场非常强,他能被万物所滋润,不因为身残,就..
念佛不为自己,为了一切众生不再受苦,我这种念佛的观念对吗
念佛不为自己,为了一切众生不再受苦,我这种念佛的观念对吗问:下面一个问题。我念佛不为自己,为了救度父母,希望父母临终时不要受折磨,不要堕地狱,能够得度。为了一切众生不再受苦,我这种念佛的观念对吗?定弘..
慧僧法师:佛说梵网经讲录 贰 列重轻戒相 四十八轻戒 第三十‧经理白衣戒
慧僧法师:佛说梵网经讲录 贰 列重轻戒相(分二) 四十八轻戒 第三十经理白衣戒第三十 经理白衣戒若佛子。以恶心故。自身谤三宝。诈现亲附。口便说空。行在有中。经理白衣。为白衣通致男女。交会淫色。作诸缚着。于六..
悟演法师:二O一二年二月 观音佛七共修 第三课
悟演法师:二O一二年二月 观音佛七共修 第三课主讲:悟演法师 今晚讲“坐禅”的重要性。末法时代,众生有许多习气毛病,把俗世习气带入佛法修行并且去做义思维,故佛法认知有许多弯路。这也是一个修行过程。但当我们..
慧光法师:菩萨也发财
慧光法师:菩萨也发财以前我讲过,菩萨要不要发财啊? 像寻声救苦的观世音菩萨,一个众生来跟祂说:「观世音菩萨,我现在生病,祈求祢帮我这个病去除」,观世音菩萨用什么方法帮助他?他如果人缘不够广,不认识那个..
性空法师:佛七的经典依据在哪里?
性空法师:佛七的经典依据在哪里?佛七的经典依据在哪里?《佛说阿弥陀经》说:“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乱。其人临..
怡僧法师:成佛的理念
怡僧法师:成佛的理念成佛的理念我们从小就有理想,长大了要有所作为,按照这种理想去奋斗。学佛也一样,成佛就是我们的理想。要实现成佛的理想需要发菩提心,菩提心在修行过程中非常重要。大乘经典处处围绕着发菩提..
慧僧法师:口里念‘唵嘛呢叭弥吽’就可以降伏烟瘾
慧僧法师:口里念‘唵嘛呢叭弥吽’就可以降伏烟瘾《佛说梵网经讲录》◎慧僧法师一九八O年讲于万佛圣城法界大学养秋堂开经偈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壹 叙说戒原由上慧下僧老法师..
微信分享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