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真义》|赖永海教授“说己心中所行法门”之作
(文征明楷书心经,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即删)
信仰与智慧并重的特点,既为佛教的往后发展打开了广阔的空间,也给人们对佛教的理解造成了诸多歧义。因此,虽然佛教已经有了两千多年的发展历史,但至今仍然有很多人一直在问:究竟什么是佛教?赖永海教授发现读者常常为这个问题感到困惑,讲学者常常难以作出简明的回答,而且少有通俗易懂的着作帮助读者寻找答案。因是之故,赖永海教授决心写作《佛法真义》一书。
《佛法真义》之最大特点,是一改传统“佛教概论”之思路和写法,而更多的是“说己心中所行法门”——完全依笔者对“佛陀本怀”之理解和体会,来谈“佛法之真义”。此举之用心有三:
一是试图以简短的篇幅、清晰的思路和通俗的语言,让读者在较短的时间内,对佛法之真义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并且从接触佛教之日起,就能遥契佛陀之本怀。
二是立足当下,充分揭示佛法真义与新时代精神有哪些契合之处,如何使优秀的佛教文化为新时代的道德建设和文化建设做出更多更好的贡献。
三是提出并试图论证,明天的佛教为什么应该把“求”的佛教变成“给”的佛教,探讨在新的时代条件下,中国佛教应该如何走出一条与时俱进、契理契机的健康发展之路。
《佛法真义》是赖永海教授四十年佛学研究生涯中对佛法所作的一次提纲挈领、深入浅出的总结性的系统阐释。全书从“佛教的真精神”“佛法智慧”以及佛教的历史三个维度,全面、系统、深入地阐发了“佛法真义”。本书以简短的篇幅、清晰的思路和通俗的语言对上述三个问题进行了条分缕析,深入浅出,环环相扣,而又逻辑分明,精辟入理,明白晓畅,使读者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对中国佛教的基本精神和思想特质,以及中国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相互关系等,有一个整体的把握。
通过阐释佛教的真精神,本书重点传达了佛教的“心法智慧”。“佛主治心”是指佛教的心法智慧主要体现为一种多元的思维方法,让人懂得“退一步海阔天空”,教人“提得起放得下”,保持一颗平常心。作者选取一则则佛教历史上经典公案和譬喻来阐述“心法智慧”,既生动又精辟,启发读者进一步地深入思考和探寻人生的意义。
赖永海,1949年生,福建漳州人,哲学博士,南京大学首批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中华文化研究院院长。1991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评为“在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1993年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第5届、第6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哲学学科评议组成员,第7届全国博士后流动站评审专家委员会成员。出版有《中国佛性论》《佛学与儒学》《中国佛教文化论》等着作20余部,主编中国大陆第一部《中国佛教百科全书》,主编全球首部《中国佛教通史》。其中,《中国佛性论》2017年获“百部优秀中国图书输出奖”;《中国佛教通史》获第4届国家“三个一百”原创图书奖,第6届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第3届中国政府出版奖、全球华人国学成果奖。
精彩选读:
善待“自家宝藏”
有一个贫女,经常在自家门口向路人求乞。有一次,贫女向一位过路的长者乞讨时,那位长者告诉她:“你自家院子里藏有那么多的金银珠宝,你干吗整天在门口向路人求乞呢?”贫女不信。长者就说:“那请你花点气力,把自家院子里的杂草铲除干净,再往下挖,就可以看到那些自家宝藏了。”贫女说:“除非你告诉我那些金银珠宝所藏的具体位置,不然我是不会干的。”长者见贫女执迷不悟,就亲自动手在其院子里挖掘出好多金银珠宝。
这则取自《涅盘经》的“贫女宝藏”故事,已口口相传千百年,其所蕴涵的思想,就是一直被佛教界视为“佛陀本怀”的“自家宝藏”。何所谓“自家宝藏”呢?它与现代心理学大师马斯洛提出的“自我实现”又是何关系呢?
“日日是好日”
有一次,坦禅师带着一个小沙弥出门行脚,途中遇到一条河流,正好那天下雨,河水涨了不少。师徒俩正琢磨着找到水流较缓的地方蹚水过去,正好又来了个女子,看样子挺急的。一问才知道她娘家有急事,让她赶快回去,哪知道遇到河水上涨,她急得直跺脚。坦禅师问明就里,就肩背女子、手牵着小沙弥,蹚过河了。
过河之后,小沙弥几次靠近师父,好像要同他说什么事,但都欲言又止。师徒俩走了一两里路,小沙弥终于忍不住了,凑近师父就问,师父,你平时不是一直教导我们出家人不近女色嘛,你刚才怎么背着那女子过河呀?师父听后,哈哈大笑,曰,我过河后就把那女子放下了,你还一直背到现在,累不累呀!
“坦禅师背女子”是一个广为流传的“公案”,它蕴含着什么样的人生哲理呢?“想得开”“放得下”究竟是两剂什么样的化解心结的良药呢?
(苏轼像,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即删)
“平常心是道”
苏东坡在瓜州任职,江对面就是佛印驻锡的金山寺。有一天苏东坡突来灵感,赋诗一首曰:
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
随后他立即让人把诗送给佛印禅师,禅师看后,在诗背后写了两个字:“放屁!”让侍者把诗送还给苏东坡。苏东坡看后,大动肝火,火急火燎地乘渡船过江找佛印评理。刚上码头,佛印已在那里等他多时。一见面,苏东坡不客气地说,老东西,你怎么知道我要过江来呀?佛印哈哈一笑,你的禅修功夫我还不了解吗?放个“屁”不就把你打过江来了吗?!
一代文豪苏东坡常与佛印禅师“逗禅机”,在禅宗史上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公案”。其中,苏东坡自称禅修已达到心如止水、“八风吹不动”的境界,结果让佛印禅师一个“屁”字打过长江,苏东坡的“平常心”哪儿去了呢?
“退步是向前”
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六根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
布袋和尚的这首《插秧歌》寓意深刻,流传久远。这首诗的禅意就是我们常说的“换位思考”吗?
“立体观世界”
人们经常喜欢用“看破红尘”“看破生死”来形容那些具有大智慧的圣人、智者的境界,也经常用来指释迦牟尼的境界。但从释迦牟尼创立佛教至今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而今天的现实世界里照样红尘滚滚,芸芸众生照样生生死死。
德国古典哲学家黑格尔对“真理”曾经有过一个着名的命题——真理“本质上应是一个体系”,“真理就是全体”。
那么所谓“看破红尘”“看破生死”究竟是什么意思呢?以多元思维、立体思维为核心的佛法智慧与黑格尔的哲学真理观又有何联系呢?
“真理是过程”
德山禅师未悟道时,已经精究诸经,善解经义,他讲解《金刚经》, 天下丛林都公认他是第一流的法师,时人皆称他为“周金刚”。他以为千劫学佛威仪,万劫学佛细行,然后才能成佛。时值南宗兴盛,德山认为南宗慧能所说的“即心即佛”是魔说,感到愤而不平,故决心南下,捣其巢穴,灭其种类,以报佛恩。
有一天,他挑着《青龙疏抄》出蜀, 经湖南澧水,路上遇一卖饼婆子,德山便息肩买点心。婆子指着他所挑的那些经书问道,你肩上所挑的是些什么文字?德山曰,《青龙疏抄》。婆子曰,讲什么经典的?德山答道,注解《金刚经》的。婆子曰,我有一问,你若答得对,可免费施与点心;若答不出来,且到别处去,这里不给点心。德山曰,但问无妨,你可出题。婆子曰,《金刚经》有云“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未知和尚,要点哪个心?德山顿时茫然无对。
“真理是过程”是列宁对辩正真理观的简明概述,说明真理是一个不断发展着的过程。上述公案中的卖点心婆婆问得得道高僧茫然无对,这又是为何种佛教思想所作的注解呢?佛教中的“念念不住”与黑格尔、列宁的“辩正的真理观”是一回事吗?
这六方面不仅集中体现了佛法的智慧,也涵盖了现实人生中我们所遇到的问题,解答了这些问题,或许就解答了我们对人生的困惑。
《佛法真义》
赖永海 着
ISBN:978-7-100-17669-9
定价:59.00元
商务印书馆 2019年12月 2024-03-17 13:54
快绝望了,但只有忏悔改过才有用
我结婚两年了,和公婆分开过的,我丈夫有个哥哥没结婚(智障),我们有个可爱的宝宝,今年一岁多。我们99年认识,到结婚只用半年的时间,我不知道我为什么不听父母的,会选择他!我们吵架如家常便饭!结婚前两天是第..
想发财,却不去做能发财的事[达真堪布]
拼命地想发财,为了发财付出了那么多,经历了那么多,但是能发财的事情却不去做。佛法多圆融,多方便啊!都可以做布施,我们还不做,多愚痴,多可怜啊! 现在很多人,尤其是学佛的人,太可怜了,不会学,不会修,自..
陈大惠居士:16行偈
陈大惠居士:16行偈*陈大惠居士在丁嘉丽居士家中念佛共修时,眼前出现了16行偈生命已入倒计时, 首先就要破情执;家亲眷属全是债,讨债还债这一世;身外之物全是假,若能带走是愚痴;放下万缘精进修,灾难只是来考..
念佛为什么要回向?
念佛为什么要回向? 弟子问:师父,我每天早课诵普门品、念佛,也有时候早课内容想多加一部地藏经,请问:念完普门品、念完佛后念三皈依和回向,然后诵地藏经后再多念一遍三皈依回向,这样行吗?师答不用,念完地藏..
想改变境遇?这样做或许是最快速有效的方法!
想改变境遇?这样做或许是最快速有效的方法!作者:秦东魁一切外部环境都会随着内部能量场进行转变。我最近看到一个报道,一个没有双腿的残疾人,跑成冠军。他的这个能量场非常强,他能被万物所滋润,不因为身残,就..
念佛不为自己,为了一切众生不再受苦,我这种念佛的观念对吗
念佛不为自己,为了一切众生不再受苦,我这种念佛的观念对吗问:下面一个问题。我念佛不为自己,为了救度父母,希望父母临终时不要受折磨,不要堕地狱,能够得度。为了一切众生不再受苦,我这种念佛的观念对吗?定弘..
慧僧法师:佛说梵网经讲录 贰 列重轻戒相 四十八轻戒 第三十‧经理白衣戒
慧僧法师:佛说梵网经讲录 贰 列重轻戒相(分二) 四十八轻戒 第三十经理白衣戒第三十 经理白衣戒若佛子。以恶心故。自身谤三宝。诈现亲附。口便说空。行在有中。经理白衣。为白衣通致男女。交会淫色。作诸缚着。于六..
悟演法师:二O一二年二月 观音佛七共修 第三课
悟演法师:二O一二年二月 观音佛七共修 第三课主讲:悟演法师 今晚讲“坐禅”的重要性。末法时代,众生有许多习气毛病,把俗世习气带入佛法修行并且去做义思维,故佛法认知有许多弯路。这也是一个修行过程。但当我们..
慧光法师:菩萨也发财
慧光法师:菩萨也发财以前我讲过,菩萨要不要发财啊? 像寻声救苦的观世音菩萨,一个众生来跟祂说:「观世音菩萨,我现在生病,祈求祢帮我这个病去除」,观世音菩萨用什么方法帮助他?他如果人缘不够广,不认识那个..
性空法师:佛七的经典依据在哪里?
性空法师:佛七的经典依据在哪里?佛七的经典依据在哪里?《佛说阿弥陀经》说:“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乱。其人临..
怡僧法师:成佛的理念
怡僧法师:成佛的理念成佛的理念我们从小就有理想,长大了要有所作为,按照这种理想去奋斗。学佛也一样,成佛就是我们的理想。要实现成佛的理想需要发菩提心,菩提心在修行过程中非常重要。大乘经典处处围绕着发菩提..
慧僧法师:口里念‘唵嘛呢叭弥吽’就可以降伏烟瘾
慧僧法师:口里念‘唵嘛呢叭弥吽’就可以降伏烟瘾《佛说梵网经讲录》◎慧僧法师一九八O年讲于万佛圣城法界大学养秋堂开经偈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壹 叙说戒原由上慧下僧老法师..
慧光法师:修善益增慈悲心
慧光法师:修善益增慈悲心修善益增慈悲心 要常修善法,善法就是培养我们超越苦的资粮。面对苦有两种态度,一种是不情愿的去面对,那个苦就会产生种种的烦恼;一个是欢喜的接受,那苦就好像慈悲心。要对众生慈悲是很..
慧能大师开悟后的报告很简单!佛教所有法门修行的目的是什么?
慧能大师开悟后的报告很简单!佛教所有法门修行的目的是什么?『睹纤毫而周性海』,纤毫是什么?就是一微尘,他看一微尘,遍法界虚空界他都知道。真的,惠能大师的报告,不就是显示这个吗?他报告很简单,见性,真放..
悟显法师:应当学习大乘佛法,示诸众生是一切智慧
悟显法师:应当学习大乘佛法,示诸众生是一切智慧「示诸众生一切智慧」,就是让众生能接触到一乘了义,接触到一乘佛法,这个是我们应该做的。「示诸众生一切智慧。」这「示」就是为众生开示,让他了解佛法、了解大乘..
慧光法师:诸圣圆融 相融相即
慧光法师:诸圣圆融 相融相即大乘佛教里面有很多表法。每一尊菩萨都是德,这些全部菩萨的品德总和,就是佛。 所以我们要修,透过一个德的门进入。譬如,透过观世音菩萨的慈悲进入,一门深入,通达到实相。 这个要打..
微信分享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