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针论一卷
宋元续入藏诸论·第1296部金刚针论一卷法称菩萨造宋三藏传教大师法天奉诏译
金刚针论
如婆罗门言。众典之内。四围陀正。又于此中念为其正。又此念中能所诠正。又于此中能诠为正。唯此最上无法过此。世若无此业云何作。由此能诠。若爱若恚从此而生。如一切姓婆罗门上。今此言诠亦复如是。
此理不然。所以者何。彼婆罗门何姓何命。复云何知。行业云何。如何得此婆罗门名。又此围陀。云何称正。帝释元因。云何傍生傍生云何。生于月天。日天元因。复生傍生。风天火天水天元因。展转往来。云何如是。
又彼妄执。天中死已复生天中。人中死已复生人中。傍生亦然。四围陀内作此说者。皆非正理。此命是何。何因名命。婆罗门等亦复如是。
又汝外道婆罗门言。正典所说。婆啰帝山产七禽兽。那娑啰陀及别鹿迦陵惹哩山。彼山所有鹦鹉鹭[斯/鳥]鹅鹿之类。生在人中俱噜乞晒(二合此云福地)。从彼死已生在婆罗门中。解四围论。
此等禽兽鹿鹅鸳鸯。出生人中。彼兽之命。是婆罗门非婆罗门。所以者何。彼命若是而非禽兽。彼命若非彼生婆罗。此言非理。
婆罗门执。四围陀论是万法本。亦号真如。非于余姓而许受食。
于首陀处数数受利。正违自宗。何名净行。由此亦非真婆罗门。
又四围陀婆罗门法。妄执正命及于正法婆罗门种。亦复非理。云何正法。种姓间杂。何名最上。所以者何。非最间杂。其事云何。
且如父名那洛乞叉。其子乃名兵誐罗仙。又如父名阿誐悉帝。其子亦名阿誐悉帝(二合)。又如父名布沙野(二合)左。其子乃名娇尸迦。又如其父名俱舍子。其子名为僧萨多(二合)誐。又如父名迦痴那。其子亦名迦痴那。又如父名婆左虞腊么(二合)。其子乃名娇怛么。又如父名迦罗舍(引)。其子乃名讷噜(二合)拏左哩野(二合)。又如父名底逸底哩。其子乃名底帝哩[口*女](尼所引)迦。又如父名捺啰(二合)[牟*含]。子名仙觉。又如母名野鹿采鱼人生。其子乃名嚩野(二合)僧子觉乞晒(二合引)。父首陀姓其子乃名尾湿(二合)弥怛览(二合)。母是毡陀罗。子名嚩瑟姹(二合)。母名乌哩嚩(二合)尸。天所生女非婆罗门。如上所说。何因固执言婆罗门人间最上。又如所执戌噜(二合)底经正亦非理。是故所有婆罗门法。道理亦非。
又如所执。婆罗门法。新肉紫矿及盐等物。戌陀应受。汝婆罗门。勿宜受之今何不尔。
又如彼计。乳卖婆罗门行虚空堕落非婆罗门。食肉堕空非理亦尔。是故应知。买卖乳肉婆罗门。非戌陀之法。由此当知。一切非食肉乳等人及非买卖。皆总得名婆罗门邪。是故应知。乳肉计卖非婆罗门。妄执非法。
又世间姓妄执最上。亦非正法。如刹帝利。毗舍戌达各执最上。应皆总名婆罗门姓。
又执苦身名婆罗门。诸有苦身一切总应名婆罗门。
又彼妄执杀婆罗门而获罪重。害彼眷属获罪亦尔。复执彼从净天口生。刹帝利姓彼天身上。毗舍首陀身足而生。若杀于彼故获重罪。
彼执非理。所以者何。应杀余姓其罪非有。害余眷属非有亦然。由是妄执不契正理。
又彼所执。破坏彼行。破坏檀行。及彼受施。若智若身皆获重罪。
此不应然。所以者何。身智之中何者得名号婆罗门。应首陀等皆有身智。悉应得名婆罗门邪。
又彼妄执。解四围陀及弥[牟*含]婆。并僧佉论尾世史迦。乃至诸论皆悉了达。名婆罗门。
此理亦非。如首陀等。亦解彼论晓了彼义。应皆得名婆罗门邪。
若修苦行名婆罗门。彼首陀等亦能行之。应亦得名婆罗门邪。
解诸术数名婆罗门。彼采鱼人及诸乐人。了解术数种种差别。亦可得名婆罗门邪。
是故应知。行非婆罗门。业非婆罗门。檀行受者非婆罗门。
彼刹帝利毗舍首陀。亦能行之。应皆得名婆罗门邪。是故应知。非族非业非行非生。乃至于德名婆罗门。
彼因何立日如军那花。亦似白月。离一切染善修胜行。威仪无缺戒行具足。善伏诸根除断烦恼。无我无人离诸执着。及贪嗔痴悉皆远离。如是乃名真婆罗门。
又离爱染乃至畜生。不生贪着修清净行。名婆罗门。
是故得知此速骨噜(二合)大仙所说。此婆罗门非姓非业非德非行。亦非工巧。如旃陀罗。善四围陀工巧艺能德行具足。应可得名婆罗门邪。是故应知。非命非姓非智非身。亦非业行名婆罗门。
又如首陀。苦行修学解四围陀。获五通仙。汝婆罗门云何奉事此下种姓。又彼仙道四姓皆得。云何余姓名非最上。
又如帝释。往修善业得生彼天。本下种姓。彼经正文作如是说。此婆伽晚及于帝释。彼下种姓。如是征诘。一准于前。又彼所说。大自在天。及于天后口中。生彼帝释诸天及器世间。非从世间生大自在及生天后。本能生末非末生本。是故此言违彼正说。本下种姓。云何妄执从彼而生。故知非理。又如首陀命终生彼大自在天。汝婆罗门。云何奉事彼下种姓。
又如汝说。婆罗门法。服气饵药苦行绝食。名婆罗门。
彼首陀等亦能行之。此应得名婆罗门邪。
又彼所执。于首陀处手中受食经于一月。现身变为首陀之身。后报生中决定作狗。
又婆罗门娶首陀女以为其妻。父母家神皆悉远离。死入地狱。
此执非理。婆罗门姓与彼首陀有何差别。
如迦痴那大仙。从于鹿胎而生。苦行修学乃证仙道。此仙岂可从婆罗门而乃生邪。
如嚩野(二合)娑大仙。从采鱼女之所生故。苦行修学而成仙道。此仙岂是婆罗门姓。是故妄执不契正理。
又如嚩斯瑟吒(二合)大仙。从于乌哩嚩(二合)尸天女所生。苦行修学乃获仙道。此仙岂是婆罗门生。
又如鹿角大仙。生于鹿胎。修习苦行而成仙道。此仙岂是婆罗门邪。
又如尾湿嚩(二合)弥怛噜(二合)大仙。从于旃陀罗家女之所生。此仙岂是婆罗门耶。是故应知。调伏诸根不执我人。勤修梵行远离染欲。永息诸惑。由此方名真婆罗门。而非从彼族姓而生。如何妄执。婆罗门姓世间最上。戒行清洁族姓无杂。以此妄执非最为最。是故当知。彼婆罗门。非姓非命非族非行非业非生名婆罗门。
又如多人本下种姓。持戒修福而得生天。何因族姓乃生天邪。
又如汝宗迦痴曩大仙。尾野(二合)娑大仙。嚩尸瑟吒(二合)大仙。觉善大仙。尾湿嚩(二合)大仙。弥怛啰(二合)大仙。曩啰那大仙。此等大仙皆从下姓种族而生。苦行修因乃获仙道。何故妄执种姓非杂世间最上。是故虚言应非信受。
又如彼执。婆罗门姓梵王口生。刹帝利姓梵天臂生。毗舍种姓梵天髀生。从于梵足乃生首陀。是故虚妄多作是执。又执苦行坚守其志名婆罗门。应采鱼人染师皮作及首陀等。坚志苦行。应皆总名婆罗门邪。
又执彼形编其髻发。腰带索系手执木杖。衣素俭食名婆罗门。余戌陀等亦能行之。应此总名婆罗门邪。又执四姓皆从梵生。如何父一子姓乃别。应可首陀乃至余族一父所生子姓应殊。此既不尔。彼云何然。
又婆罗门从一梵天口中而生。姊妹兄弟自相交契。世所呵厌。汝能行之。云何清净。是故妄执非净称净。如一父母而生四子非可别姓。如何妄执。此婆罗门。此刹帝利。此是毗舍。此是首陀。云何一父子姓各别。是故四姓妄执差别。
非如象马牛羊驼鹿师子虎狼形足各异。此是牛迹乃至象迹可分差别。又如一树出生花果。可无有异。非余花卉。生处不同非可令同。汝今四姓道理亦然。若婆罗门若刹帝利乃至首陀。皆从一父之所生故。云何妄执四姓差别。
复有天王名喻地瑟致(二合)啰。虔恭合掌来诣仙人吠娑波洒头面礼足而白大仙。云何得名婆罗门德。复云何名婆罗门相。差别之相复有几种愿今演说令我了解。
时彼仙人吠娑波洒。乃告王言。忍辱精进静虑般若。此乃名为婆罗门德。远离贪嗔及诸杀害一切有情。是名第一婆罗门相。于他所有一切财物而非贪受。是名第二婆罗门相。远离暴恶性行温和。不封我人。舍离系缚及诸欲染。是名第三婆罗门相。于人天女乃至傍生恒离染着。是名第四婆罗门相。又复成熟一切有情恒起悲愍。调伏诸根清净最胜。是名第五婆罗门相。如是五种悉皆具足。名婆罗门。若封彼我非具五相。皆名首陀。仙人复告喻地瑟耻(二合)啰言。非族非姓及修苦行成婆罗门。彼旃陀等具足五相。亦得名为真婆罗门。由如是理。彼婆罗门亦名首陀。首陀亦名真婆罗门。
彼喻地瑟耻(二合)啰白仙人言。彼婆罗门行不杀行获果清净。此乃少分名婆罗门。
仙人复告喻地瑟耻(二合)啰言。此四姓别。皆由过去宿业因缘。犹如世间胎生有情。一切皆从秽处根生。有何差别。是故戒行复修德业。名婆罗门。乃至首陀修于德行。成婆罗门。
若婆罗门不修德业。此亦得名下劣首陀。
又此五根能起恶业。恒应调伏。犹如大海沉溺有情。应求济度令超彼岸。尔时喻地瑟耻(二合)啰王。闻仙所说。了解踊跃。以此所闻回施一切无边有情。悉令晓悟。非为自身及贪己命。我今日夜修习忍辱。远离眷属及于嫉妒。一切欲境更不耽着。趣求解脱恒修净行。
仙人复告喻地瑟耻(二合)啰言。不杀有情远离贪嗔清净无比。如是名为婆罗门行。调伏诸根。布施忍辱。真实梵行。悲念愍护一切有情。修习智慧。如是名为婆罗门行。离邪苦行。应有情机所有众苦。如是名为婆罗门行。
又婆罗门誐野怛哩(二合)经咒中说。苦行离执调伏诸根。四时行施爱念有情。舍离睡眠。恒修净行经于千劫。方得名为真婆罗门。
仙人复告喻地瑟耻(二合)啰言。若人解了四围陀论。名婆罗门。称姓最上。余首陀姓亦能了解。何非最上。
譬如四姓同游圣境。所有踪迹。不可分别此人之踪非彼人迹。一姓四姓亦复如是。由假施设本无差别。
又如世间牛马等形。相状虽异。男女二根同类不殊。彼婆罗门与刹帝利毗舍首陀。一姓四姓相望亦然。
又如一人血肉屎尿手足诸根。与众多人所有血肉同类亦然。
又如莲花刹怛哩花月螺光色可分差别。于余四姓色相无异。如何差别。又如牛马乃至象鹿行于染欲。而非交契可分差别。今婆罗门与刹帝利毗舍首陀。互相交契而行染欲。皆同胎生有何差别。
又如婆罗门所生之女。对余婆罗门同姓姊妹。云何交契。姊妹兄弟夫妻乃尔。世间首陀非行此法。
譬如世间忧昙钵树。花果枝叶虽复众多根身无异。非能分别此彼之花。汝婆罗门亦复如是。非可交会同姓姊妹。世所呵厌非可行之。
又如舍离身语不善恒修净业名婆罗门。破毗舍等亦能行之。得彼大仙名嚩私瑟姹(二合)
又如世间之火能烧柴薪而无分别。今婆罗门对余诸姓无异亦然。
又如彼宗弥野(二合)娑大仙。本是采鱼父之所生。亦非是彼婆罗门生。
又如半拏嚩王。兄弟五人同一母生父乃各别。此由宿业同母别父非由于姓。而妄执别。
又如世间盐处于水。形虽可隐盐味非无。宿业随身隐显亦然。如是妄执。诸有智人。应当审悉非可依信。
真心直说一卷
此土著述·第1627部真心直说一卷高丽国普照禅师知讷撰古德禅师真心直说序或曰。祖师妙道可得知乎。曰古不云乎。道不属知。不属不知。知是妄想。不知是无计。若真达不疑之地。犹如太虚宽廓。岂可强是非耶。或曰。然则..
高丽国普照禅师修心诀一卷
此土著述·第1626部高丽国普照禅师修心诀一卷高丽国普照禅师知讷撰高丽国普照禅师修心诀三界热恼犹如火宅。其忍淹留甘受长苦。欲免轮回莫若求佛。若欲求佛佛即是心。心何远觅不离身中。色身是假有生有灭。真心如空不..
缁门警训十卷
此土著述·第1625部缁门警训十卷元僧永中等重刊缁门警训序一性圆明人人具足。瞥然妄念遽尔轮回。大哀旷济拔滞溺之沈流。方便多门俾修为以复厥性。然必志至焉。气次焉。弗能以志帅气者。往往陷于过差之地。而不反。由..
神僧传九卷
此土著述·第1624部神僧传九卷明成祖编永乐御制神僧传序神僧者。神化万变。而超乎其类者也。然皆有传。散见经典。观者猝欲考求。三藏之文。宏博浩汗。未能周遍。是以世多不能尽知。而亦莫穷其所以为神也。故间繙阅。..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注解一卷
此土著述·第1619部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注解一卷僧宗泐僧如己注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注解大明天界善世禅寺住持(臣)僧(宗泐)演福讲寺住持(臣)僧(如己)奉诏同注此经以喻法为名。实相为体。无住为宗。断疑为用。大乘为教相初释..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注解一卷
此土著述·第1618部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注解一卷僧宗泐僧如己注洪武御制心经序二仪久判。万物备周。子民者君。君育民者。法其法也。三纲五常。以示天下。亦以五刑辅弼之。有等凶顽不循教者。往往有趋火赴渊之为。终不自..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注解八卷
此土著述·第1617部楞伽阿跋多罗宝经注解八卷宋求那跋多罗奉诏译僧宗泐僧如己同注钦录洪武十一年七月初十日天界善世禅寺住持(宗泐)演福教寺住持(如[王*巳])持奉新注楞伽经。同考功监令李永等官于。西华楼进呈。御览..
辩伪录五卷
此土著述·第1615部辩伪录五卷元道者山云峰禅寺沙门祥迈奉敕撰辩伪录序元翰林直学士奉训大夫知制诰同修国史张伯淳撰天无私覆。地无私载。日月无私照。辩伪录之所云。良有以也。洪惟圣朝。继天立极论道经邦。以佛心子..
百丈清规八卷
此土著述·第1614部百丈清规八卷僧德煇奉敕重编僧大訢奉敕校正敕修百丈清规礼部尚书臣胡濙等谨题为重刊清规事礼科抄出。江西南昌府奉新县百丈山大智寿圣禅寺住持僧忠智奏。本寺自唐时佛祖大智怀海禅师垂训。名曰百丈..
佛祖历代通载三十六卷(第十九卷~第三十六卷)
此土著述·第1613部佛祖历代通载三十六卷(第十九卷~第三十六卷)嘉兴路大中祥符禅寺住持华亭念常集佛祖历代通载卷第十九⊙(甲子 五八) 改兴元○是年寿州毛罕妻生子毛债。猪头象耳骡足鱼腮人身。铁杖自鞭金田扫地。..
佛祖历代通载三十六卷(第一卷~第十八卷)
此土著述·第1613部佛祖历代通载三十六卷(第一卷~第十八卷)嘉兴路大中祥符禅寺住持华亭念常集佛祖历代通载卷第一序佛祖历代通载序浮图氏之论世。动以大劫小劫为言。中国文字未通。盖不可知也。摩腾竺法兰至汉而后..
肇论新疏十卷
此土著述·第1607部肇论新疏十卷五台大万圣祐国寺开山住持释源等肇论新疏卷第一五台大万圣祐国寺开山住持释源大白马寺宗主赠邽国公海印开法大师长讲沙门文才述始自好诵斯论。亦粗玩其辞。尚未能吮其理味以其心也。及..
庐山莲宗宝鉴十卷
此土著述·第1606部庐山莲宗宝鉴十卷僧普度编集莲宗宝鉴序禅净二门分袒各帜几同敌国矣。慈觉赜禅师有营田开库之喻。各随所好皆得如心。此亦方便和会之谈耳。二物可会若本非二和会奚为。夫禅有如来禅祖师禅。祖师禅且..
天台传佛心印记一卷
此土著述·第1605部天台传佛心印记一卷天台宗教兴教大师虎溪沙门怀则述天台传佛心印记(附净土境观要门)只一具字。弥显今宗以性具善。他师亦知具恶缘了。他皆莫测。是知今家性具之功。功在性恶。若无性恶必须破九界..
佛遗教经论疏节要一卷
此土著述·第1604部佛遗教经论疏节要一卷姚秦三藏鸠摩罗什译净源节要袾宏补注佛遗教经论疏节要释此经分二。初总叙经义。二别解经文。初总。叙经义 夫化制互陈戒定齐举。莫大乎遗教经焉。推征解释开诱行业。莫深于马..
护法论一卷
此土著述·第1603部护法论一卷宋丞相无尽居士张商英述重刻护法论题辞苏州开元住持焕翁禅师端文。不远千里而来请曰。吾宗有护法论。凡一万二千三百四十五言。宋观文殿大学士。丞相张商英所撰。其弘宗扶教之意。至矣尽..
微信分享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