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鸯掘摩经一卷
小乘阿含部·第0617部佛说鸯掘摩经一卷西晋三藏法师竺法护译
佛说鸯掘摩经
闻如是。一时佛游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五百众俱。舍卫城中有异梵志。博综三经无所疑滞。具畅五典所问即对。精生讲肆莫不禀仰。国老咨诹群儒宗焉。门徒济济有五百人。上首弟子名鸯掘摩(晋曰指鬘)。仪干刚猛力超壮士。手能接飞走先奔马。聪慧才辩志性和雅。安详敏达一无疑碍。色像第一师所嘉异。室主钦敬候夫出处。往造指鬘而谓之曰。观尔颜彩有堂堂之容。推步年齿相觉不殊。宁可同欢接所娱乎。指鬘闻之慞惶怖惧。毛衣起竖跪而答曰。夫人比母师则当父。猥垂斯教仪不敢许。心所不甘甚非法也。师妇又曰。饥者与食渴给水浆有何非法。寒施温衣热惠清凉有何非法。裸露复之危厄救之有何非法。指鬘答曰。赴趣患急宽济穷顿实无非法。夫人母也。师之所重。随淫着色慢犯非宜。如蛇蝘体服毒褒。师室闻之即怀愧恨。归自总灭裂衣裳。郁金黄面佯愁委卧。时夫行还。问曰。何故有何不善。谁相嬲触。室人谮曰。君常所叹聪慧弟子。柔仁贞洁履行无阙。君旦不在来见牵掣。欲肆逆慢妾不顺从。而被陵侮摧捽委顿。是以受辱不能自起。师闻怅然意怀盛怒。欲加楚罚掠治奸暴。虑之雄霸非力所伏。退欲静默深惟不道。秽染闺合上下失序。进退沉吟将如之何。乃咿悒叹曰。当微改常倒教而教。教使杀人限至于百。各贯一指以鬘其额。杀人之罪罪莫大焉。不加楚酷必就辜戮。现受危没没堕地狱。不可释置纵使滋甚也。
于是师命指鬘而告曰。卿之聪慧所学周密。升堂入室精生无首。唯之一艺未施行耳。指鬘进曰。愿闻所告。师曰。欲速成者宜执利剑。晨于四衢躬杀百人。人取一指以为傅饰。至于日中使百指满。设勤奉遵。则道德备矣。便以剑授。指鬘受剑闻告愕惧。心怀愁戚。设违教旨非孝弟子。顺而行之畏陷失理。奉剑而退垂泪言曰。净修梵行则梵志法。孝养父母则梵志法。修为众善则梵志法。不邪正归则梵志法。柔和仁惠则梵志法。弘慈四等则梵志。法得五神通则梵志法。超上梵天则梵志法。今暴伐杀非法失理。踌躇懊恼当如之何。即诣前树四衢路侧。悲怒激愤恶鬼助祸。耗乱其心嗔目喷吒。四顾远视如鬼师子。如虎狼兽跳腾驰踊。色貌可畏行者四集。悉当趣城即奋长剑多所杀害。莫不迸怖值无遗脱。去来往返而无觉者。无数之众称怨悲叫。入趣王宫告有逆贼。遮截要路害人不少。唯愿天王。为民除患。时诸比丘入城分卫见诸告者。恐怖如是。分卫还出饭食毕讫。往诣佛所稽首足下白世尊曰。见国人众诣王宫门。告大逆贼名曰指鬘。手执利剑多所危害。体掌污血路无行人。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汝等且止。吾往救之。佛从坐起寻到其所。道逢刍牧荷负载乘。佃居民众白世尊曰。大圣所凑勿由斯路。前有逆贼四徼道断。取杀狼藉唯改所从。又且独步无侍卫故也。世尊告曰。设使三界尽为寇虏吾不省录。况一贼乎。指鬘之母怪子不归。时至不食惧必当饥。赍饷出城就而饷之日欲向中百指未满。恐日移昳道业不具。欲还害母以充其数。佛念指鬘若害母者。在不中止罪不可救。佛便忽然住立其前。时鸯掘摩见佛舍母。如师子步往迎世尊。心自念言。十人百人见我驰迸不敢当也。吾常奋威纵横自恣。况此沙门独身而至。今我规图必剿其命。即执剑趣佛不能自前竭力奔走亦不能到则心念曰。我跳度江河解诸系缚。投捭勇猛曾无匹敌。重关固塞无不开阖。而此沙门徐步裁动我走不及。殚尽威势永不摩近。指鬘谓佛。沙门且止。佛告逆贼。吾止已来其日久矣。但汝未止。时鸯掘摩遥以偈颂曰。
寂志语何谓 自云已停跱
斯言何所趣 以我为不止
今佛云何立 谓身行不住
反以我若兹 愿说解此义
于是世尊为指鬘颂偈。而告之曰。
指鬘听佛住 世尊除君过
汝走无智想 吾定尔不止
吾安住三脱 乐法修梵行
汝独驱痴想 怀害今未止
大圣无极慧 赞寂于四衢
寻闻所说罪 听采咏法义
于是指鬘心即开悟。弃剑稽首自投于地。唯愿世尊。恕我迷谬。兴害集指念欲见道。侥赖慈化乞原罪舋。垂哀接济得使出家受成就戒。佛则授之即为沙门。
尔时世尊威神巍巍。智慧光明结加趺坐。贤者指鬘翼从左右。还至祇树给孤独园。指鬘蒙化众祐所信。诸尊弟子亦共摄持。其族姓子。下须发者则被法服。以家之信舍家为道。具足究竟无上梵行。得六通证生死已断。称举净德所作已办。解名色本即得应真。
时王波私匿(晋号和悦)。与四部众象马步骑。严驾出征欲讨秽逆。其身疲弊而被尘土。过诣佛所稽首足下。佛问。王曰。从何所来身被尘土。王白佛言。唯然世尊。有大逆贼名鸯掘摩。凶暴怀害断四徼道。手执严刃伤杀人民。今故匡勒四部之众欲出讨捕。是时指鬘在于会中。去佛不远。佛告王曰。指鬘在此。已除须发今为比丘。本与云何。王白佛言。已志于道无如之何。当尽形寿给其衣食卧起床坐病瘦医药。又问世尊。唯然大圣。凶害逆人焉得至道履行寂义乎。今为安在。佛告王曰。近在斯坐。王遥见之。心即怀惧衣毛为竖。佛言。大王。莫恐莫懅。今以仁贤无复逆意。王造礼之谓曰。贤者。是指鬘乎。答曰。是也。王又问曰。仁姓为何。曰。奇角氏。又问。何谓奇角氏。曰父本姓。王曰。唯奇角子受吾供养。衣食床卧病瘦医药各尽形寿。即然所供。王以获许稽首辞还。叹世尊曰。能调诸不调。能成诸未成。安住垂大慈。无所不开道。消伏患逆使充法会。亦令[黍-禾+利]庶逮斯调定。我国多事意欲请退。佛告。便去从志所奉。王礼佛足稽首而归。
尔时贤者指鬘。处于闲居服五纳衣。明旦持钵入舍卫城普行分卫。见有诸家怀妊女人。月满产难心归怙之。问指鬘曰。欲何至趣唯蒙救济。指鬘得供出城食毕。澡竟去器独坐加敬。诣佛稽首白世尊曰。我朝晨旦着衣持钵入城分卫。见有女人临月欲产。产难恐惧求见救护。佛告指鬘。汝便速往谓女人曰。如指鬘言至诚不虚。从生已来未尝杀生。审如是者。姊当寻生安隐无患。指鬘白佛。我作众罪不可称计。发九十九人一不满百。而发此言岂非两舌乎。世尊告曰。前生异世今生不同。是则至诚不为妄语。如斯用时救彼女厄。即奉圣旨往到女所。如佛言曰。如我至诚所言不虚。从生以来未曾杀生。审如是者。当令大姊安隐在产。所言未竟女寻娩躯儿亦获安。
尔时指鬘入舍卫城。群小童黻见之分卫。或瓦石掷或以箭射。或刀斫刺或杖捶击。贤者指鬘。破头伤体衣服破裂还诣佛所稽首足下起于佛前颂曰。
我前本为贼 指鬘名普闻
大渊以枯竭 则归命正觉
斯以成忍辱 逮佛开化众
听经常以时 是故无踬碍
今已归命佛 受真谛法戒
逮得三通达 则顺诸佛教
昔暴怀凶毒 多伤众类命
虽古多所危 吾今名无害
身口所犯过 志怀杀害心
其不危他余 未曾遭诸厄
又复无过去 持其法寂然
应受凶暴名 自调成仁贤
以才一调定 如钩调诸象
如来成就我 无剑亦无杖
其前为放逸 然后能自制
彼明昭于世 由日出于云
假使犯众恶 不断众善德
彼明昭于世 由云消日出
若新学比丘 勤修于佛教
其明昭于世 如月盛满时
其有犯众罪 当归于恶道
不复难诸患 服食无所著
亦不求于生 未曾会德死
唯须待时日 心常志于定
如是鸯掘摩 已得成罗汉
在佛世尊前 口自颂斯偈
佛说如是。贤者指鬘及诸比丘众。闻经欢喜奉行。
真心直说一卷
此土著述·第1627部真心直说一卷高丽国普照禅师知讷撰古德禅师真心直说序或曰。祖师妙道可得知乎。曰古不云乎。道不属知。不属不知。知是妄想。不知是无计。若真达不疑之地。犹如太虚宽廓。岂可强是非耶。或曰。然则..
高丽国普照禅师修心诀一卷
此土著述·第1626部高丽国普照禅师修心诀一卷高丽国普照禅师知讷撰高丽国普照禅师修心诀三界热恼犹如火宅。其忍淹留甘受长苦。欲免轮回莫若求佛。若欲求佛佛即是心。心何远觅不离身中。色身是假有生有灭。真心如空不..
缁门警训十卷
此土著述·第1625部缁门警训十卷元僧永中等重刊缁门警训序一性圆明人人具足。瞥然妄念遽尔轮回。大哀旷济拔滞溺之沈流。方便多门俾修为以复厥性。然必志至焉。气次焉。弗能以志帅气者。往往陷于过差之地。而不反。由..
神僧传九卷
此土著述·第1624部神僧传九卷明成祖编永乐御制神僧传序神僧者。神化万变。而超乎其类者也。然皆有传。散见经典。观者猝欲考求。三藏之文。宏博浩汗。未能周遍。是以世多不能尽知。而亦莫穷其所以为神也。故间繙阅。..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注解一卷
此土著述·第1619部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注解一卷僧宗泐僧如己注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注解大明天界善世禅寺住持(臣)僧(宗泐)演福讲寺住持(臣)僧(如己)奉诏同注此经以喻法为名。实相为体。无住为宗。断疑为用。大乘为教相初释..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注解一卷
此土著述·第1618部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注解一卷僧宗泐僧如己注洪武御制心经序二仪久判。万物备周。子民者君。君育民者。法其法也。三纲五常。以示天下。亦以五刑辅弼之。有等凶顽不循教者。往往有趋火赴渊之为。终不自..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注解八卷
此土著述·第1617部楞伽阿跋多罗宝经注解八卷宋求那跋多罗奉诏译僧宗泐僧如己同注钦录洪武十一年七月初十日天界善世禅寺住持(宗泐)演福教寺住持(如[王*巳])持奉新注楞伽经。同考功监令李永等官于。西华楼进呈。御览..
辩伪录五卷
此土著述·第1615部辩伪录五卷元道者山云峰禅寺沙门祥迈奉敕撰辩伪录序元翰林直学士奉训大夫知制诰同修国史张伯淳撰天无私覆。地无私载。日月无私照。辩伪录之所云。良有以也。洪惟圣朝。继天立极论道经邦。以佛心子..
百丈清规八卷
此土著述·第1614部百丈清规八卷僧德煇奉敕重编僧大訢奉敕校正敕修百丈清规礼部尚书臣胡濙等谨题为重刊清规事礼科抄出。江西南昌府奉新县百丈山大智寿圣禅寺住持僧忠智奏。本寺自唐时佛祖大智怀海禅师垂训。名曰百丈..
佛祖历代通载三十六卷(第十九卷~第三十六卷)
此土著述·第1613部佛祖历代通载三十六卷(第十九卷~第三十六卷)嘉兴路大中祥符禅寺住持华亭念常集佛祖历代通载卷第十九⊙(甲子 五八) 改兴元○是年寿州毛罕妻生子毛债。猪头象耳骡足鱼腮人身。铁杖自鞭金田扫地。..
佛祖历代通载三十六卷(第一卷~第十八卷)
此土著述·第1613部佛祖历代通载三十六卷(第一卷~第十八卷)嘉兴路大中祥符禅寺住持华亭念常集佛祖历代通载卷第一序佛祖历代通载序浮图氏之论世。动以大劫小劫为言。中国文字未通。盖不可知也。摩腾竺法兰至汉而后..
肇论新疏十卷
此土著述·第1607部肇论新疏十卷五台大万圣祐国寺开山住持释源等肇论新疏卷第一五台大万圣祐国寺开山住持释源大白马寺宗主赠邽国公海印开法大师长讲沙门文才述始自好诵斯论。亦粗玩其辞。尚未能吮其理味以其心也。及..
庐山莲宗宝鉴十卷
此土著述·第1606部庐山莲宗宝鉴十卷僧普度编集莲宗宝鉴序禅净二门分袒各帜几同敌国矣。慈觉赜禅师有营田开库之喻。各随所好皆得如心。此亦方便和会之谈耳。二物可会若本非二和会奚为。夫禅有如来禅祖师禅。祖师禅且..
天台传佛心印记一卷
此土著述·第1605部天台传佛心印记一卷天台宗教兴教大师虎溪沙门怀则述天台传佛心印记(附净土境观要门)只一具字。弥显今宗以性具善。他师亦知具恶缘了。他皆莫测。是知今家性具之功。功在性恶。若无性恶必须破九界..
佛遗教经论疏节要一卷
此土著述·第1604部佛遗教经论疏节要一卷姚秦三藏鸠摩罗什译净源节要袾宏补注佛遗教经论疏节要释此经分二。初总叙经义。二别解经文。初总。叙经义 夫化制互陈戒定齐举。莫大乎遗教经焉。推征解释开诱行业。莫深于马..
护法论一卷
此土著述·第1603部护法论一卷宋丞相无尽居士张商英述重刻护法论题辞苏州开元住持焕翁禅师端文。不远千里而来请曰。吾宗有护法论。凡一万二千三百四十五言。宋观文殿大学士。丞相张商英所撰。其弘宗扶教之意。至矣尽..
微信分享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