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菩萨行五十缘身经一卷

繁体

大乘单译经·第0384部佛说菩萨行五十缘身经一卷西晋三藏法师竺法护译

佛说菩萨行五十缘身经

佛在罗阅只耆阇崛山中。时与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诸天龙鬼神无央数。十方诸来菩萨十万人。皆自然师子七宝莲华上坐。十方诸菩萨见佛端正无比身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座中有一菩萨。名若那尸利。语文殊师利菩萨言。仁者。知深经能自知。佛何因缘庄严其身。得功德如是乎。十方诸菩萨闻是言莫不欢喜。

文殊师利即起前长跪。白佛言。座中诸菩萨中。有已得阿惟越致者。中有未得阿惟越致者。皆见佛身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庄严其身端正无比。何因缘得是乎。愿佛为诸菩萨说前世所作功德。诸菩萨闻之当益增功德。佛言。善哉善哉。文殊师利。发意问乃尔乎。佛言。听我说前世作功德。

菩萨世世所重爱珍奇好物持施与人。常持好眼善意施与。用是故。佛悉得智慧知诸经法。

菩萨世世持婇女珍宝庄饰。持善意以施与人。用是故。得佛声万种声出。

菩萨世世常以好愿善意视世间人。用是故。人民见佛视无厌极。譬如月十五日盛满姝好视之无有厌。

菩萨世世为人说经法。不从有所希望。趣使得安隐而已。用是故。佛说经时人闻无有厌饱者。

菩萨世世不说人恶有恶者。亦不为他人说。用是故。尘垢不着佛身。

菩萨世世常受毁辱。虽有筋力皆悉忍之。用是故。佛行地高者为下卑者为高。

菩萨世世见人穷厄给足与之。见人破坏安隐令在职。用是故。佛行道时地为现威神如喜状。

菩萨世世不作弓弩刀兵使人相害。用是故。佛行时荆棘瓦石丘墟皆自辟除。

菩萨世世从师所闻法不敢犯缺。用是故。佛所行事悉具足如是。

菩萨世世喜然灯于佛寺及师父母前。人有狐疑辄用解之。用是故。佛身光明焰出殊好无有比。威神巍巍乃如是。

菩萨世世若见奴婢说经不呵止令断身复听之。用是故。佛说经无有踬误。菩萨世世不持恶目视人。设有嗔恚稍稍忍之。用是故。佛眼不大不小引长好。人有见佛无不欢喜者。

菩萨世世见他人端正妇女。不持淫意向之。用是故。佛身颜色姝好无比。人有见者莫不欢喜。

菩萨世世随时熟果及好香华。持上佛比丘僧师父母。用是故。果树华见佛无不曲倾向佛。

菩萨世世见丘墟恶道正令平正。见无桥梁为作桥梁。不以钱财故恐迫人。用是故。佛所入卑门为大。

菩萨世世见闲空无井树之处。为种树作井及诸饮食令人得食。用是故。佛所行处地为出泉水出于八味。

菩萨世世见人行步出入不说其恶。用是故。佛身悉姝好无瑕秽。

菩萨世世持杂香涂佛身。持善意施佛及上塔。用是故。诸天人作香风之香持供养佛。

菩萨世世持杂香水与佛及诸菩萨。澡面及杨枝梳齿。用是故。佛面口中皆香。譬若发藏之缄。

菩萨世世见人有嗔恚意向菩萨。常以善意待之。用是故。佛行道时足下有虫蚁。无不得安隐者。佛威神巍巍乃如是。

菩萨世世所有国土及好香花衣被持施与佛。用是故。有人散花着佛上便成花盖。

菩萨世世不坏人宅舍常喜作舍。用是故。佛鞈金刚之力四方如山。无能害佛身者。

菩萨世世见人有饥渴者。先饭食之却为说经。用是故。佛所止前皆有香花流水。

菩萨世世人从有所求索。有者即与无所爱惜。用是故。佛说经时人闻之无有唐苦者。皆有所益。用是故。佛降伏诸魔。

菩萨世世持好音乐乐于佛及塔。用是故。佛为诸弟子说经。满一佛界中人悉遍闻之。

菩萨世世作金银杂宝树上佛。用是故。诸天龙鬼神无有能见佛顶上者。

菩萨世世作佛塔持杂香涂之。用是故。佛所行处珍宝香华为散佛上。

菩萨世世见人有中毒辄持慈心往愈。用是故。佛所行处若人若树中毒悉为治之。

菩萨世世常随经法不犯。心常柔软忍辱于人。用是故。有人狂乱来至佛所莫不得安隐者。

菩萨世世常持若干种香供养佛舍利及涂塔。用是故。佛身无有臭处瑕秽之恶。殃祸不能及佛身。佛威神巍巍乃如是。

菩萨世世人有疑乱若为鬼神所持。辄往救之使得度脱。用是故。佛所向处若地有虫蚁悉为除去。

菩萨世世事师父母。若见卧睡不数惊觉。若欲使觉当持音乐。若持好语诵经往觉之。用是故。佛在内默声诸天梵释持音乐香往觉之。

菩萨世世为佛作精舍好治床卧具什物。用是故。蚊虻蜂蛇蚤虱之属不敢近佛身。

菩萨世世寒冬之时为佛诸菩萨作细美之衣。用是故。随岚风起在佛前。不寒不热亦不动衣毛。

菩萨世世有奇异美饭食。终不独食。若师父母有饭食。不减损而食之。用是故。佛舍置威神力。虽无所食佛亦不饥渴身亦不羸。

菩萨世世不放火于山野。并除他人三毒。用是故。佛般泥洹后火虽盛炽不能令佛变色。

菩萨世世常上师父母及有道德人上贵舍宅衣被饮食。有从乞者给与之。用是故。诸天及鬼神诸长者。持世间所有珍宝什物以上佛。

菩萨世世为佛治道径持泽香涂地。用是故。佛行道时诸好杂华行列散地上。

菩萨世世持戒未曾有犯时。亦不教他人犯。用是故。随岚风四面起。不能动佛一毛。

菩萨世世为佛于佛道中施五色幔。于下请饭佛及比丘僧。用是故。佛所行处诸天张五色幔随佛而行。佛威神巍巍乃如是。

菩萨世世持珍宝履屣以善意与佛。用是故。佛经行时足去地四寸不蹈地。其相文为现。

菩萨世世持幢幡华盖杂种五色。持用上佛塔。用是故。自然生杂色幢幡盖随佛而行。

菩萨世世为佛治道以杂香汁用洒地。是故。佛所行处诸龙持杂香汁洒地。

菩萨世世。不曾说不净人所讳语。设有是语当意制不作。用是故。诸天龙神飞鸟不过佛上。

菩萨世世见佛若比丘僧来至扶迎为佛作礼。用是故。佛所行处诸天梵释阿须伦鬼神世间人民。莫不迎佛持头面着佛足者。

菩萨世世常护身口意不犯众恶。不但用身故为十方天下人施。用是故。菩萨在母腹中时。臭处污露不着身。常安隐不恐怖。亦无有娆者。

菩萨世世持善意视佛。见怨家见父母。心正等无有异相。用是故。佛智慧悉具足。但为众善无有恶人。有疑难问佛无不解者。

菩萨世世持诸音乐杂香华供养佛及塔。用是故。佛入城时城中诸音乐不鼓而自鸣。

菩萨世世持无梨弊结金银珍宝附惮持用上佛及塔。诸菩萨比丘僧及世间人。悉布施与之。常持和颜悦意与共语。用是故。佛行分越时卑户为高。

菩萨世世为佛施轩交露令佛住行其下。持善意视佛复赞叹佛之功德。用是故。佛放光焰日月星辰皆冥。无能当佛光明者。佛威神巍巍乃如是。

佛言。我前世为菩萨时。世世所行如是无数世用人故。粗说少少功德耳。我从无数世以来所有财产知非常。是故持施与人。我世世所作功德如是。释梵天人所不能作。是皆前世所行功德所致。虚空尚可度。须弥山尚可称。海水尚可量。佛所作功德行累功德世说之不可称不可量。若有人至意念佛功德者。其福无量。况为作礼嗟叹者哉。人有欲求佛者。作功德行亦当如是。

佛说经已诸菩萨及诸天皆欢喜。前以头面礼佛而去。

真心直说一卷

此土著述·第1627部真心直说一卷高丽国普照禅师知讷撰古德禅师真心直说序或曰。祖师妙道可得知乎。曰古不云乎。道不属知。不属不知。知是妄想。不知是无计。若真达不疑之地。犹如太虚宽廓。岂可强是非耶。或曰。然则..

高丽国普照禅师修心诀一卷

此土著述·第1626部高丽国普照禅师修心诀一卷高丽国普照禅师知讷撰高丽国普照禅师修心诀三界热恼犹如火宅。其忍淹留甘受长苦。欲免轮回莫若求佛。若欲求佛佛即是心。心何远觅不离身中。色身是假有生有灭。真心如空不..

缁门警训十卷

此土著述·第1625部缁门警训十卷元僧永中等重刊缁门警训序一性圆明人人具足。瞥然妄念遽尔轮回。大哀旷济拔滞溺之沈流。方便多门俾修为以复厥性。然必志至焉。气次焉。弗能以志帅气者。往往陷于过差之地。而不反。由..

神僧传九卷

此土著述·第1624部神僧传九卷明成祖编永乐御制神僧传序神僧者。神化万变。而超乎其类者也。然皆有传。散见经典。观者猝欲考求。三藏之文。宏博浩汗。未能周遍。是以世多不能尽知。而亦莫穷其所以为神也。故间繙阅。..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注解一卷

此土著述·第1619部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注解一卷僧宗泐僧如己注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注解大明天界善世禅寺住持(臣)僧(宗泐)演福讲寺住持(臣)僧(如己)奉诏同注此经以喻法为名。实相为体。无住为宗。断疑为用。大乘为教相初释..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注解一卷

此土著述·第1618部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注解一卷僧宗泐僧如己注洪武御制心经序二仪久判。万物备周。子民者君。君育民者。法其法也。三纲五常。以示天下。亦以五刑辅弼之。有等凶顽不循教者。往往有趋火赴渊之为。终不自..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注解八卷

此土著述·第1617部楞伽阿跋多罗宝经注解八卷宋求那跋多罗奉诏译僧宗泐僧如己同注钦录洪武十一年七月初十日天界善世禅寺住持(宗泐)演福教寺住持(如[王*巳])持奉新注楞伽经。同考功监令李永等官于。西华楼进呈。御览..

辩伪录五卷

此土著述·第1615部辩伪录五卷元道者山云峰禅寺沙门祥迈奉敕撰辩伪录序元翰林直学士奉训大夫知制诰同修国史张伯淳撰天无私覆。地无私载。日月无私照。辩伪录之所云。良有以也。洪惟圣朝。继天立极论道经邦。以佛心子..

百丈清规八卷

此土著述·第1614部百丈清规八卷僧德煇奉敕重编僧大訢奉敕校正敕修百丈清规礼部尚书臣胡濙等谨题为重刊清规事礼科抄出。江西南昌府奉新县百丈山大智寿圣禅寺住持僧忠智奏。本寺自唐时佛祖大智怀海禅师垂训。名曰百丈..

佛祖历代通载三十六卷(第十九卷~第三十六卷)

此土著述·第1613部佛祖历代通载三十六卷(第十九卷~第三十六卷)嘉兴路大中祥符禅寺住持华亭念常集佛祖历代通载卷第十九⊙(甲子 五八) 改兴元○是年寿州毛罕妻生子毛债。猪头象耳骡足鱼腮人身。铁杖自鞭金田扫地。..

佛祖历代通载三十六卷(第一卷~第十八卷)

此土著述·第1613部佛祖历代通载三十六卷(第一卷~第十八卷)嘉兴路大中祥符禅寺住持华亭念常集佛祖历代通载卷第一序佛祖历代通载序浮图氏之论世。动以大劫小劫为言。中国文字未通。盖不可知也。摩腾竺法兰至汉而后..

肇论新疏十卷

此土著述·第1607部肇论新疏十卷五台大万圣祐国寺开山住持释源等肇论新疏卷第一五台大万圣祐国寺开山住持释源大白马寺宗主赠邽国公海印开法大师长讲沙门文才述始自好诵斯论。亦粗玩其辞。尚未能吮其理味以其心也。及..

庐山莲宗宝鉴十卷

此土著述·第1606部庐山莲宗宝鉴十卷僧普度编集莲宗宝鉴序禅净二门分袒各帜几同敌国矣。慈觉赜禅师有营田开库之喻。各随所好皆得如心。此亦方便和会之谈耳。二物可会若本非二和会奚为。夫禅有如来禅祖师禅。祖师禅且..

天台传佛心印记一卷

此土著述·第1605部天台传佛心印记一卷天台宗教兴教大师虎溪沙门怀则述天台传佛心印记(附净土境观要门)只一具字。弥显今宗以性具善。他师亦知具恶缘了。他皆莫测。是知今家性具之功。功在性恶。若无性恶必须破九界..

佛遗教经论疏节要一卷

此土著述·第1604部佛遗教经论疏节要一卷姚秦三藏鸠摩罗什译净源节要袾宏补注佛遗教经论疏节要释此经分二。初总叙经义。二别解经文。初总。叙经义 夫化制互陈戒定齐举。莫大乎遗教经焉。推征解释开诱行业。莫深于马..

护法论一卷

此土著述·第1603部护法论一卷宋丞相无尽居士张商英述重刻护法论题辞苏州开元住持焕翁禅师端文。不远千里而来请曰。吾宗有护法论。凡一万二千三百四十五言。宋观文殿大学士。丞相张商英所撰。其弘宗扶教之意。至矣尽..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