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菩萨逝经一卷
大乘五大部外重译经·第0224部佛说菩萨逝经一卷西晋沙门白法祖译
佛说菩萨逝经
佛在鹞山中。与诸比丘五百人。皆阿罗汉。平旦皆着衣持钵。入城各行求食。时城中有一豪富长者。国中第一所居高燥舍宅楼观甚好。垣墙周匝七重门。字檀尼加柰。檀尼加柰有子。字逝年十六。檀尼加柰殁故逝独与母居。佛到檀尼加柰家求食。时逝在内第三门中住。遥见佛来欢喜。逝即心念言。是人何以端正无比好乃尔。好如明月珠。光明如日月。其色如黄金。好如月十五日盛满。时佛到住于门外。逝便走入语其母言。我见一人来大端正好。天下无有辈。我生以来未尝见人如是。今在门外住欲求食。逝语其母言。我当与之。其母大悭贪不肯与。逝语其母言。夫天下人悭贪无益于身。是非恒人当与之。母复不应。逝复语母言。是人过度天下之师也。与是人者如病者得善医。逝语母言。当用我故与之。是人名闻于天下。今续在门外住。其母复不肯与。逝数语母。母大嗔恚语逝言。汝娆我不止者令我烦乱。是人不用食故来。但欲调若耳。若小儿当何等知。若所索不止。会得我捶杖乃止。佛豫知母悭贪。佛放威神彻照七重门内。逝见佛光明心即开解。逝即复到母所语其母言。愚人不知布施。譬如盲人堕于火中。其人但坐盲无目故耳。世间人但坐悭贪。心念恶口言恶身行恶。愚人不信于佛不信于经。死后皆入地狱畜生鬼神中。人不悭贪。身行善口言善心念善。续自得其福。人有智者当供养饭食佛。人常当与智者相随令人有知。逝语母言。不肯与者。自持我今日饭分来。我今日不食。自持我分与之。哀疾持我分来。我恐是人便弃我去。是人难得值。母复不肯与。逝便自往取饭及所著细好亵衣。持出至佛所。前以头面着佛足。却住叉手白佛言。持我所有衣被饭食愿上佛。佛默然不应。逝复白佛言。今佛是天下人之父母。当度脱我曹。哀为受之当令我得其福。如是者三。佛便受逝衣被饭食。逝大欢喜。
佛语逝言。诸悭贪者若皆伏之。若今日施佛衣被饭食。使若得心中所愿。逝大欢喜复白佛言。我心亦不愿作第二忉利天王释。亦不愿梵天。亦不愿世间豪贵。愿使我光明智慧如佛。佛言大善。若心所愿皆得之。
天王释闻逝言。即在佛后叉手住。释于佛前语逝言。若欲求作佛者甚难得。十劫百劫千劫万劫亿劫尚未能得佛。今汝持小饭食衣被与佛。汝便欲作佛不可得也。
释复语逝言。若持四宝如须弥山布施。复慈心念天下。十万劫百万劫千万劫。若尚未能得佛。
逝报释言。譬如工师持斧入山斫树木。会当索取好直可意乃取耳。逝语释言。我亦不用一饭食衣被与佛故欲得作佛也。我常持善心精进思惟不懈会当得佛。
释复报逝言。若欲求佛勤苦。不如求梵释天也。
逝复报释言。若见阎浮利内。悉令满其中火上至天。持我身投其中。会求作佛终不止。释报言。若令阎浮利内满其中火。是中有人民畜生及蜎蜚蠕动之类。汝不当杀之。汝反心念恶当入地狱中。汝当那得佛。
逝复报言。世间人民及蜎蜚蠕动之类。我持慈心皆付弥勒佛。弥勒佛自当度脱之。我求佛道会不止。逝复语释言。梵天王。虽尊会归无常。无有脱于死者。释便叉手报逝言。卿持心志坚。乃念欲求佛不止。卿亦会当得佛。逝复报释言。若莫恃天上自贡高。复有胜若者。逝言。我持慈心精进不懈求佛者。会当得作佛。释便默然无所复语。佛便语逝言。汝前后所供养饭食凡六万佛。汝心常愿欲作佛。汝常持善心供养于佛。佛语逝言。却后二百万亿劫。汝不复更地狱畜生鬼神中。佛复语逝言。汝常持慈心供养佛。若后当作金轮王。当有十亿小国王皆属。若当领四天下常当飞行。所行皆正。寿尽当生梵天及兜术天上。天上寿尽当复下生作金轮王。寿尽当复上生梵天。如是上下二百万亿劫竟。汝当作佛字须弥加罗。度脱天上天下人民。若生堕地。光明当照三千须弥山。上至二十八天。天地皆为大动昼夜皆明。时人皆寿七千亿岁。若身当长二百丈。当有万二千城。城皆四百八十里。城门皆着刻镂皆七宝。若为佛时当再会诸沙门说经。第一会说经时。六千亿沙门。皆得阿罗汉道。第二会说经时。四千亿沙门。皆得阿罗汉道。当尔时人民无有偷盗者。男子女人皆同一心。人民无有作恶者。诸恶道勤苦之处皆闭塞。亦无有山林溪谷。地皆平正。人民无有疾病。无有忧苦人民皆快乐。所居皆自守。天日三雨才淹尘。人民欲所议语皆相聚会。夏月不大热冬月不大寒适得其中。所讲授精舍名难提陀。若有人布施与佛阿罗汉欲求作佛辟支佛阿罗汉皆可得佛道。不可不求佛智。不可称量十方无穷极。佛智亦如是。无有穷极。天下人不知生从何所来。亦不知死趣何道。佛说经已。逝及诸比丘。天王释。皆为佛作礼。
真心直说一卷
此土著述·第1627部真心直说一卷高丽国普照禅师知讷撰古德禅师真心直说序或曰。祖师妙道可得知乎。曰古不云乎。道不属知。不属不知。知是妄想。不知是无计。若真达不疑之地。犹如太虚宽廓。岂可强是非耶。或曰。然则..
高丽国普照禅师修心诀一卷
此土著述·第1626部高丽国普照禅师修心诀一卷高丽国普照禅师知讷撰高丽国普照禅师修心诀三界热恼犹如火宅。其忍淹留甘受长苦。欲免轮回莫若求佛。若欲求佛佛即是心。心何远觅不离身中。色身是假有生有灭。真心如空不..
缁门警训十卷
此土著述·第1625部缁门警训十卷元僧永中等重刊缁门警训序一性圆明人人具足。瞥然妄念遽尔轮回。大哀旷济拔滞溺之沈流。方便多门俾修为以复厥性。然必志至焉。气次焉。弗能以志帅气者。往往陷于过差之地。而不反。由..
神僧传九卷
此土著述·第1624部神僧传九卷明成祖编永乐御制神僧传序神僧者。神化万变。而超乎其类者也。然皆有传。散见经典。观者猝欲考求。三藏之文。宏博浩汗。未能周遍。是以世多不能尽知。而亦莫穷其所以为神也。故间繙阅。..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注解一卷
此土著述·第1619部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注解一卷僧宗泐僧如己注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注解大明天界善世禅寺住持(臣)僧(宗泐)演福讲寺住持(臣)僧(如己)奉诏同注此经以喻法为名。实相为体。无住为宗。断疑为用。大乘为教相初释..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注解一卷
此土著述·第1618部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注解一卷僧宗泐僧如己注洪武御制心经序二仪久判。万物备周。子民者君。君育民者。法其法也。三纲五常。以示天下。亦以五刑辅弼之。有等凶顽不循教者。往往有趋火赴渊之为。终不自..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注解八卷
此土著述·第1617部楞伽阿跋多罗宝经注解八卷宋求那跋多罗奉诏译僧宗泐僧如己同注钦录洪武十一年七月初十日天界善世禅寺住持(宗泐)演福教寺住持(如[王*巳])持奉新注楞伽经。同考功监令李永等官于。西华楼进呈。御览..
辩伪录五卷
此土著述·第1615部辩伪录五卷元道者山云峰禅寺沙门祥迈奉敕撰辩伪录序元翰林直学士奉训大夫知制诰同修国史张伯淳撰天无私覆。地无私载。日月无私照。辩伪录之所云。良有以也。洪惟圣朝。继天立极论道经邦。以佛心子..
百丈清规八卷
此土著述·第1614部百丈清规八卷僧德煇奉敕重编僧大訢奉敕校正敕修百丈清规礼部尚书臣胡濙等谨题为重刊清规事礼科抄出。江西南昌府奉新县百丈山大智寿圣禅寺住持僧忠智奏。本寺自唐时佛祖大智怀海禅师垂训。名曰百丈..
佛祖历代通载三十六卷(第十九卷~第三十六卷)
此土著述·第1613部佛祖历代通载三十六卷(第十九卷~第三十六卷)嘉兴路大中祥符禅寺住持华亭念常集佛祖历代通载卷第十九⊙(甲子 五八) 改兴元○是年寿州毛罕妻生子毛债。猪头象耳骡足鱼腮人身。铁杖自鞭金田扫地。..
佛祖历代通载三十六卷(第一卷~第十八卷)
此土著述·第1613部佛祖历代通载三十六卷(第一卷~第十八卷)嘉兴路大中祥符禅寺住持华亭念常集佛祖历代通载卷第一序佛祖历代通载序浮图氏之论世。动以大劫小劫为言。中国文字未通。盖不可知也。摩腾竺法兰至汉而后..
肇论新疏十卷
此土著述·第1607部肇论新疏十卷五台大万圣祐国寺开山住持释源等肇论新疏卷第一五台大万圣祐国寺开山住持释源大白马寺宗主赠邽国公海印开法大师长讲沙门文才述始自好诵斯论。亦粗玩其辞。尚未能吮其理味以其心也。及..
庐山莲宗宝鉴十卷
此土著述·第1606部庐山莲宗宝鉴十卷僧普度编集莲宗宝鉴序禅净二门分袒各帜几同敌国矣。慈觉赜禅师有营田开库之喻。各随所好皆得如心。此亦方便和会之谈耳。二物可会若本非二和会奚为。夫禅有如来禅祖师禅。祖师禅且..
天台传佛心印记一卷
此土著述·第1605部天台传佛心印记一卷天台宗教兴教大师虎溪沙门怀则述天台传佛心印记(附净土境观要门)只一具字。弥显今宗以性具善。他师亦知具恶缘了。他皆莫测。是知今家性具之功。功在性恶。若无性恶必须破九界..
佛遗教经论疏节要一卷
此土著述·第1604部佛遗教经论疏节要一卷姚秦三藏鸠摩罗什译净源节要袾宏补注佛遗教经论疏节要释此经分二。初总叙经义。二别解经文。初总。叙经义 夫化制互陈戒定齐举。莫大乎遗教经焉。推征解释开诱行业。莫深于马..
护法论一卷
此土著述·第1603部护法论一卷宋丞相无尽居士张商英述重刻护法论题辞苏州开元住持焕翁禅师端文。不远千里而来请曰。吾宗有护法论。凡一万二千三百四十五言。宋观文殿大学士。丞相张商英所撰。其弘宗扶教之意。至矣尽..
微信分享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