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7 49.P0004 迦叶结经 (1卷)〖后汉 安世高译〗
大正藏 No. 2027 迦叶结经
后汉 安世高译
1卷
迦叶结经
后汉安息三藏安世高译
闻如是一时世尊灭度未久。诸罗汉等悉会共议。未集经藏法律诸议。各心念言。吾等所作已办。越尘劳山枯竭爱河。一切智日佛。天中天眼忽不见。吾等患厌载摄是身。今欲般泥洹即说偈曰。
以度愚人渊 恩爱海难越
破坏俗朽老 及生死之轮
见诸种众著 身如蛇蚖箧
我等当灭度 意净如灯灭
于是无数千阿罗汉等。各自从意所好。山岩流河泉源深岸之中。于彼灭度尽其恩爱。如灯忽灭。时无数千阿罗汉等悉般泥洹。天住虚空白大迦叶。今真人等以灭度安。于是天人即说颂曰。
宣尊之音声 其久心无碍
今是为已逝 佛者消垢安
如应众导首 以为定离慧
忽愚痴窈冥 法德光不见
尊者迦叶闻是言已。心自念言。快哉天人说。此世间不久当复窈冥。此当云何。即自念言便以解了。今摄结义当集经律。诸法化要用哀愍故安隐世间。何以故。世尊从无数劫作行。积功累德勤苦难量。欲安世间集是法律律以救摄。于是奉护佛法所化未灭度顷。当共合集摄护法化。于是贤者大迦叶等。会比丘僧便告言曰。阿那律等能仁。无常金刚山坏。佛胜日冥。非常之闇蔽。能仁光非常之日空竭佛海。非常之火烧一切智。今正是时。常护世间念父功德。当立父事称誉父教。所作使成于是颂曰。
未结无上义 不当舍灭度
且安佛之子 须集众经卷
于是众比丘僧适说是已。尊者迦叶五百罗汉。欲合集结正法律义。便诣罗阅只聚会岁腊。尔时贤者阿难亦具岁腊。其诸耆年心念如是。此阿难者世尊之弟。又常亲侍闻。持大智解一切法。尔时圣众即便叹曰。
于是和顺众 奉佛教如掌
十力所称誉 所言净持慧
于是七月十五日。新岁已竟。便集经卷法律诸藏。五百罗汉悉俱聚会。耆年大迦叶告贤者阿那律。卿观世间谁离十力。如来弟子众僧。何所罗汉所作已办而不来会乎。于是阿那律即以天眼察视世间。报曰。仁者大迦叶。有耆年名曰桥桓钵。在尸利天宫。而作新岁彼不来会。唯大迦叶当遣僧使请呼至此。尔时众中有幼者。新受大戒三年比丘。比丘字不那。三垢已断逮三达智。晓三岁经获于三明。不著三界犹得自在。于彼大迦叶告众僧曰。年少比丘子汝能为众僧使乎。时贤者不那起住叉手。受如尊教辄能行耳。大迦叶曰。善哉善哉。比丘。贤圣众中有是年幼比丘甚为佳矣。说是则已颂曰。
尸利若干种 众花光盛耀
疾速往到彼 如蜂采软香
桥桓钵神通 所止而有胜
如理承众教 宣化如是意
大迦叶之等 众僧遣吾告
于此兴僧事 速来至于期
于是贤者不那。从众罗汉受是命已。譬如金翅鸟跃出龙宫。如人眴顷到桥桓钵所。稽首礼足谈语问讯。便说颂曰。
寂然善哉性 乐定灭调顺
志净迦叶净 及余尊自在
合会有僧事 最兴佛无量
彼因欲命具 来下见众胜
于是贤者桥桓钵。闻不那言一时心念谓不那曰。仁者不那。有比丘僧得无斗变诤讼之事。十力所转法轮之教。众邪异道无乱之乎。外道畜生如惊鹿辈。得无欲以坏于佛法邪。党得无以萤火之明欲障日之光耀乎。得无以非寂志见沙门像。无梵志行自谓清净。又不那仁者当说。佛告比丘众教而卿反谓迦叶之等比丘之众将无大哀。世尊般泥洹将无演慧。世珍不见异道。挠乱正法之教。傥无十力转法轮王自在非常。忽而不见将无大哀。安隐一切救护众生。寂而不起佛日不没乎。佛喻月光得无挂碍有覆蔽。将无道树觉意生花兴盛之好。沙门果实归于无常。世间大灯得无非常风灭之耶。得无非常水灭于佛火。傥无愚痴子诤乱佛教。将法轮义追返不还。无佛月耀光明为尽。将阿须轮障大光明。尔时贤者不那曰。唯桥桓钵佛船已坏慧山已崩。诸持法之等亦欲灭度越彼世间桥桓钵曰。恶人得无合斗变诤。云何于世间得闻正法于是而寂。谓不那曰。以为拔要余在无要。离如来光世间无复威神之耀。当往何求即时颂曰。
世间以为空 无佛无所乐
阎浮利何索 便于是灭度
于是贤者桥桓钵。取钵衣服与不那曰。以奉圣众宣我声曰。一切众贤者。悉愿忍以于善哉义尊之无放逸。贤者桥桓钵说是以竟便而灭度。灭度已从身出火还自阇维。如大积薪燃炬矣。阇维以竟。便于空中于四流泉来下灌身。水清且凉。其色如水精琉璃之色。彼流水自然有声而说颂曰。
第一流水曰。
智慧住生死 不当信浮云
无常坏金刚 佛山王已崩
第二流水曰。
所有常动摇 用畏勤苦害
不自在舍己 佛叹灭度安
第三流水曰。
如是无放逸 所作成其身
无数恼害扰 如燃灯疾灭
第四流水曰。
众中最有胜 当为稽首礼
尊者桥桓钵 至于般泥曰
乐从佛十力 愿随而灭度
譬如六牙象 其子慕逐母
于彼稽首礼 一切贤圣众
唯愿尊上僧 原我之所咎
于是贤者桥桓钵灭度之后。贤者不那便取衣钵。如弹指顷即时来还。以奉众僧次第礼竟。便说颂曰。
人中之最尊 大哀而寂然
桥桓钵闻之 应时便灭度
于彼稽首礼 一切贤圣众
唯愿尊上僧 原我之所咎
说是以后便自灭度。于时一切众僧。皆计非常须臾。思惟正经戒律诸法之解。即悉赴会比丘僧。尔时贤者大迦叶告阿那律曰。仁者且观是众会中。谁有淫怒痴缚结未解恩爱阴盖。须学戒辨凡夫聚会也。时阿那律察坐讫白大迦叶。有比丘名阿难。世尊侍者方当学成彼来会此。于是贤者大迦叶。谓贤者阿难。汝且起去。我等不与卿共结经要。阿难报曰。愿尊者大迦叶欢悦我不缺戒。亦无邪见亦不坏业。亦不失行亦不犯众。迦叶报曰。唯且阿难卿侍如来亲近。上尊无有缺戒何足为怪。又仁谓言。我无所犯。起取证舍勒来。我当计卿前后过罪。于是大迦叶适起此心。三千世界六反震动。百千天人住于虚空举声称。怨哉此大迦叶。何以出辞乃尔。于时贤者迦叶谓阿难言。仁者云何谓无所犯。何故从佛求令女人出家为沙门。阿难报曰。唯大迦叶。世尊母终时。摩诃摩耶瞿昙弥。勤苦养育躬奉世尊。为菩萨时乳哺令长。欲报其恩故求令作沙门。愍念亲族欲令得度。是故求佛令作沙门。又闻过去诸佛平等觉有四辈众。我念世尊法教之化得无减少故。从佛求使作沙门。尊者迦叶曰。唯阿难是为不足达孝报恩。如来法身供养之德。令女人作沙门者。譬如成就稻田。天大雨堕雹而破坏之。佛正法者本当久立。坐于女人出家作沙门令住千岁。又阿难汝言我用愍念亲族之故求为沙门。是为不应沙门之法。以有亲族恩念故矣。又阿难汝言过去诸平等觉。具有四辈故求为沙门者。尔时世人淫怒痴薄无有缚结。志乐空闲心无瑕秽。岂得比之今时人乎。是为一过。下算著地。又阿难汝复有过。又世尊所说。其有精进获四神足者。便能自在住寿一劫若复逾劫。汝何为不从世尊求哀愍伤世间。阿难答曰。唯尊者。时魔波旬挠扰我意故不从佛求哀耳。迦叶答曰。是为大过。何谓侍于无欲当降魔力反从魔教。是为二过。阿难汝且不识是过。汝复有过。世尊诃汝汝时恨言他。犯他坐是为三过。次复有过。汝以足越世尊金缕织成衣。是为四过。阿难次复有过。世尊临般泥洹时。欲至双树从汝求水而不与之。是为五过。汝复有过。时佛世尊说诸杂碎随顺禁戒。汝亦不念为当来人分别问之。是为六过。汝以世尊阴马之藏示于众人。是为七过。阿难汝复有过。何以故。世尊紫磨金色示于女人。令上啼哭泪污其足。是为八过。阿难汝复有过。是众会中无淫怒痴。而汝独有三垢之瑕。汝方当学成其道。化众所作已办而汝未达。是为九过。且起出会。终不与卿共结经也。贤者阿难普察四座。悲哀呜呼甚毒何因乃尔乎。我身今日已离如来无救无护。目不睹明世间为冥。又贤者大迦叶。其佛世尊临灭度时告阿难。汝莫啼悲兼以我累。于大迦叶今偶小误而不相原。唯仁者迦叶悦豫意解后不敢失也。时尊者迦叶谓阿难曰。汝莫啼哭仁功德本以普具足。我等法要会当如言。直谏之辞不得不设。阿难且起吾不与卿共结经要。于是贤者阿那律谓大迦叶。我等云何违离。阿难佛之侍者。博闻总持积要之藏。次佛第三而结经要乎。尊者大迦叶曰。吾等不与阿难方学之类。俱共结集经义法要。阿难且起自退而去。吾与成就阿罗汉等乃俱结经。于是阿难起坐悲哀。顾视众比丘忧色而出。应时其夜彼只支子。为示闻解断一切结。得罗汉道逮三达智果大神通。诸罗汉众异日共会无数百千。如阿须伦舍月之光。其明照耀普现世间。阿难心悦脱诸瑕秽所作已办。尊者迦叶曰。善哉善哉。阿难卿逮平等吾心欣踊。世尊所谓累教者今已度卿耳。如是顺次得断诸漏。又汝阿难其佛世尊。讲说法眼蒙仁博闻持法之恩当今永立。于是颂曰。
彼佛住世尊 所至为第一
悉有如人民 道术不齐游
于是甘露味 为至普贤人
佛定灭寂然 以故教化希
于是诸耆年谓阿难曰。汝当住须结集正经法律众法之解。于是众会无数百千告阿难已。念法恭敬具足玄广。普察比丘思佛功德而不可限。于是颂曰。
此比丘众胜 以违远佛德
不复有威耀 如空离日光
于是贤者阿难即观师子之座。众比丘僧周匝围绕。如师子王处众师子。阿难坐已。贤者大迦叶为阿难说颂曰。
大智愿说之 安住子唯讲
何所之经卷 世尊最先说
迦叶为阿难说是偈适竟。阿难意即得佛觉而念经道。无所畏惧亦不动摇无所疑难。遥向世尊般泥曰处。一心叉手便口颂曰。
闻如是一时 佛游波罗捺
仙人鹿苑说 具足法轮经
众尊甚多悉共劝助。乃上师子座如师子行第一说言。闻如是一时随尊所处所可闻经皆悉诵宣。时一切众罗汉等闻是言已。便皆避座下处于地。心念如是呜呼无常力。吾等自睹如来说法适尔近耳。今日云何听闻如是。尔时真人说此颂曰。
咄三界恍忽 如月现于水
譬如彼幻化 犹芭蕉无坚
三界无等侣 功德最清净
佛者常有终 忽乖如风起
尔时贤者大迦叶。须臾间禅思便嗟叹曰。呜呼终力一切无脱。于是颂曰。
不顾无智者 亦不护有智
脱与及未度 无有不归尽
不以言咒济 不用粗辞免
世间死等耳 同如海水咸
于是大迦叶。从阿难闻是言已。便殷勤受转法轮经。告阿若拘邻五比丘。汝等所受如是不。答曰若斯如是。比类结集正经藏。结集律藏结集诸法藏。结集经时。诸天即来住于虚空举声称曰。
众生为阿难 示现诸教禁
造集正法经 哀愍众人民
于是精集行 释迦文善导
未来及现在 为得第一定
于是结集正经律禁诸法解已。尊者大迦叶即说颂曰。
是为哀愍人 所建法经卷
结集十力教 则为无有量
其世间邪见 及念窈冥灭
其光照耀远 冥中燃大灯
迦叶结经
-2028 49.P0007 迦丁比丘说当来变经 (1卷)〖失译〗
大正藏 No. 2028 迦丁比丘说当来变经失译1卷迦丁比丘说当来变经失译人名附宋录是时迦丁比丘告众会曰汝等静听吾今所说。初中竟语如佛所说言无违错。当来之世当有恶变甚可怖畏。汝等欲知我今说之来事大恐。好当勤加修..
-2027 49.P0004 迦叶结经 (1卷)〖后汉 安世高译〗
大正藏 No. 2027 迦叶结经后汉 安世高译1卷迦叶结经后汉安息三藏安世高译闻如是一时世尊灭度未久。诸罗汉等悉会共议。未集经藏法律诸议。各心念言。吾等所作已办。越尘劳山枯竭爱河。一切智日佛。天中天眼忽不见。吾..
-2026 49.P0001 撰集三藏及杂藏传 (1卷)〖失译〗
大正藏 No. 2026 撰集三藏及杂藏传失译1卷撰集三藏及杂藏传不载译人名附东晋录佛涅槃后迦叶阿难于摩竭国僧伽尸城北撰集三藏及杂藏传。先礼佛已礼法众僧各受集法此诸法典除去五盖一心听受说所聚法如阿难说当共信乐是..
-2025 48.P1109 勅修百丈清规 (10卷)〖元 德煇重编〗
大正藏 No. 2025 敕修百丈清规元 德辉重编8卷敕修百丈清规礼部尚书臣胡濙等谨题为重刊清规事礼科抄出。江西南昌府奉新县百丈山大智寿圣禅寺住持僧忠智奏。本寺自唐时佛祖大智怀海禅师垂训。名曰百丈清规。至元间僧德..
-2024 48.P1097 禅关策进 (1卷)〖明 袾宏辑〗
大正藏 No. 2024 禅关策进明 袾宏辑1卷禅关策进序禅曷为有关乎。道无内外。无出入。而人之为道。也有迷悟。于是大知识关吏。不得不时其启闭。慎其锁钥。严其勘核。俾异言服私越度者。无所售其奸。而关之不易透。亦已..
-2023 48.P1040 缁门警训 (10卷)〖明 如卺续集〗
大正藏 No. 2023 缁门警训明 如卺续集10卷重刊缁门警训序一性圆明人人具足。瞥然妄念遽尔轮回。大哀旷济拔滞溺之沈流。方便多门俾修为以复厥性。然必志至焉。气次焉。弗能以志帅气者。往往陷于过差之地。而不反。由..
-2022 48.P1016 禅林宝训 (4卷)〖宋 净善重集〗
大正藏 No. 2022 禅林宝训宋 净善重集4卷禅林宝训序宝训者。昔妙喜竹庵诛茅江西云门时共集。予淳熙间。游云居得之老僧祖安。惜其年深蠹损首尾不完。后来或见于语录传记中。积之十年仅五十篇余。仍取黄龙下至佛照简堂..
-2021 48.P1009 禅宗决疑集 (1卷)〖元 智彻述〗
大正藏 No. 2021 禅宗决疑集元 智彻述1卷禅宗决疑集西蜀野衲智彻述源湛流清门原夫法不孤起。有自来由。欲尽群疑须开微惑。昔年行履今日披陈。学者见闻从其简易。余出家时晚。进道心坚不顾危亡专心直向。纵使逢魔逢难..
-2020 48.P1005 高丽国普照禅师修心诀 (1卷)〖高丽 知讷撰〗
大正藏 No. 2020 高丽国普照禅师修心诀高丽 知讷撰1卷高丽国普照禅师修心诀三界热恼犹如火宅。其忍淹留甘受长苦。欲免轮回莫若求佛。若欲求佛佛即是心。心何远觅不离身中。色身是假有生有灭。真心如空不断不变。故云..
-2019b48.P1004 B诫初心学人文 (1卷)〖高丽 知讷撰〗
大正藏 No. 2019B 诫初心学人文高丽 知讷撰1卷诫初心学人文夫初心之人。须远离恶友亲近贤善。受五戒十戒等。善知持犯开遮。但依金口圣言。莫顺庸流妄说。既已出家参陪清众。常念柔和善顺不得我慢贡高。大者为兄小者..
-2019a48.P0999 A真心直说 (1卷)〖高丽 知讷撰〗
大正藏 No. 2019A 真心直说高丽 知讷撰1卷真心直说序或曰。祖师妙道可得知乎。曰古不云乎。道不属知。不属不知。知是妄想。不知是无计。若真达不疑之地。犹如太虚宽廓。岂可强是非耶。或曰。然则诸祖出世无益群生耶..
-2018 48.P0993 永明智觉禅师唯心诀 (1卷)〖宋 延寿撰〗
大正藏 No. 2018 永明智觉禅师唯心诀宋 延寿撰1卷永明智觉禅师唯心诀详夫心者。非真妄有无之所辨。岂文言句义之能述乎。然众圣歌咏。往哲诠量。非不洞明。为物故耳。是以千途异说。随顺机宜。无不指归一法而已。故般..
-2017 48.P0957 万善同归集 (3卷)〖唐 延寿述〗
大正藏 No. 2017 万善同归集宋 延寿述3卷万善同归集序朝奉郎守司农少卿致仕轻车都尉长兴县开国男食邑三百户赐绯鱼袋沈振撰稽夫享四溟之广。非聚流而弗充。跻十地之尊。非聚善而弗具然则深不可测者。在乎积纳而久。圣..
-2016 48.P0415 宗镜录 (100卷)〖宋 延寿集〗
大正藏 No. 2016 宗镜录宋 延寿集100卷宗鉴录序左朝请郎尚书礼部员外郎护军杨杰撰诸佛真语。以心为宗。众生信道。以宗为鉴。众生界即诸佛界。因迷而为众生。诸佛心是众生心。因悟而成诸佛。心如明鉴。万象历然。佛与..
-2015 48.P0397 禅源诸诠集都序 (4卷)〖唐 宗密述〗
大正藏 No. 2015 禅源诸诠集都序唐 宗密述2卷重刻禅源诠序道不能自鸣。假人而鸣。鸣虽不同。道则未尝不同也。苟不同不足以为道。如仲尼之一贯。老聃之无为。释氏之空寂。人异道同。此其证也。况夫禅教两宗同出于佛。..
-2012 48.P0379 A黄檗山断际禅师传心法要 (1卷)〖唐 裴休集〗
大正藏 No. 2012A 黄檗山断际禅师传心法要唐 裴休集1卷断际心要河东裴休集并序有大禅师。法讳希运。住洪州高安县黄檗山鹫峰下。乃曹溪六祖之嫡孙。西堂百丈之法侄。独佩最上乘离文字之印。唯传一心更无别法。心体亦..
微信分享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