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40 36.P1008 大方广佛华严经中卷卷大意略叙 (1卷)〖唐 李通玄造〗

繁体

大正藏 No. 1740 大方广佛华严经中卷卷大意略叙

唐 李通玄造

1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中卷卷大意略叙

北京李通玄造

第一卷(菩提场第一会说六品经至第五卷 世主妙严品第一)

佛成道。在摩竭提国。说法于菩提场中。往劫与佛同修故。令众海云集。

第二卷

傍生品类。上界诸天。如来果海之中。各分证解脱。

第三卷

四王八部。杂类诸神。皆以妙请之词。歌咏难思之法。

第四卷

形色万类。部从千般。各说解脱之门。偈赞如来功德。

第五卷

如来不思议力。菩萨皆从座起。流天地。降于征祥。海会供无边诸佛。

第六卷(如来现相品第二)

大众同与念请。如来现相以酬。光声召于有缘十方新众云集。

第七卷(普贤三昧品第三。世界成就品第四)

普贤入藏身三昧。如来以圣力加持。起定说十海法门。广明世界成立。

第八卷

风轮持于大水。大海涌于莲华。安布刹种香河。重叠世界于中海。

第九卷(世界成就品。华藏世界品第五)

右旋十海。递相接连。交络重重。如天珠网。

第十卷(至第十一卷 毗卢舍那品第六)

所管刹海。随直至于轮围法界等。华藏庄严。举果劝同生信乐。

第十一卷

毗卢舍那。往劫曾为太子威光。供十须弥山微尘数诸如来。令获十莲华藏世界之果海。

第十二卷(普光明殿第二会说六品经 佛名号品第七。四圣谛品第八)

如来名号多种。逗生几器不同。四生圣谛。随方以立名。各令闻法而证悟。

第十三卷(光明觉品第九。菩萨问明品第十)

文殊与九首菩萨。问明十种甚深。皆显性相融通。破一切众生疑执。

第十四卷(净行品第十一。贤首品第十二)

净行起无边大愿。文殊令善用其心。贤首彰德行。咏收显信有无涯大用。

第十五卷(贤首品)

毛光照益三昧。举喻表玄旨幽深。叹经难思而劝持。诸佛摩顶而随喜。

第十六卷(忉利天宫第三会说六品经 升须弥顶品第十三。偈赞品第十四。十住品第十五)

须弥偈赞。彰佛德不离而升天。十住解门。辨菩萨入位之宗趣。

第十七卷(梵行品第十六。初发心功德品第十七)

梵行令了境空寂。不生二解之心。发心现功德无涯。初念便成正觉。

第十八卷(明法品第十八)

明法说三宝不断。下能安乐人天。十行十种法门。上求升进之位。

第十九卷(夜摩天宫第四会说四品经 升夜摩天宫品第十九。偈赞品第二十。十行品第二十一)

夜摩偈赞。彰佛德之不穷。兼显十行之法门。广论菩萨之巧妙。

第二十卷(十行品)

无著等真之四行。明自利利他之两门。端证已来难思偈颂再收于前德。

第二十一卷(十无尽藏品第二十二)

十无尽藏。三世诸佛同遵。不唯属十行之法门义。亦过回向之胜进。

第二十二卷(都率天宫第五会说三品经 升都率天宫品第二十三)

上升都率。化主赴缘。睹佛神光。天王获益。

第二十三卷(偈赞品第二十四)

知足之天偈赞。十回向之初。显菩萨悲智无涯。长劫救众生苦。

第二十四卷(至三十三卷 十回向品第二十五)

坚心不坏等。诸佛之法门。行愿弥纶。回善逝于时处。

第二十五卷

善因含果。立无尽之藏名。善根合真。即同如性之不尽。

第二十六卷

从施车马乃至以身。大因十段长文。内外咸舍。

第二十七卷

菩萨舍连肤顶髻。乃至救于残形。以万行庄严其身。成十种丈夫之相。

第二十八卷

始终睹佛出现六十种大施之门。前后三卷长文。总收坚固回向。

第二十九卷

所顺众生无相。能随心行。亦如二施。广阿僧祇。愿生具足于财法。

第三十卷

百门之德。一如贯之。行善等于虚空。亦同性相之弥广。

第三十一卷

由无相惑缚著。得解脱回向之名。六种微细智门。愿证普贤之德。

第三十二卷

罗一身于法界。收万像于毛端。回等法界之善根。成普贤尘刹之大用。

第三十三卷

依正二果。皆以无数宝严结叹。劝修普贤位之功满。

第三十四卷(他化天宫第六会说一品经至三十九卷 十地品第二十六)

他化摩尼宝殿。创开十地法门。三加五请。方陈首明初地之相。

第三十五卷

离垢地菩萨。修三聚十善之法门。八定五通。发无边妙慧之焰相。

第三十六卷

能证智之慧焰。进修菩提分之法门。寄声闻四谛观门。显菩萨胜地之相。

第三十七卷

般若现前。十种观缘起之法。远行时久。七地超前后之功。

第三十八卷

不证无生之理。由佛致七劝之桥。大悲观众生十种之稠林。大智流菩萨才辨而演法。

第三十九卷

云雨自他之广德。小分未等于如来。于中。因果相参。多喻校量不测(三禅天第七会阙文)。

第四十卷(重会普光第八会说十一品经至四十三卷 十定品第二十七)

极果必由初信。是故重会法堂。普贤承命以宣扬。方定陈十定之胜用。

第四十一卷

遍住国土三昧。爰及十种庄严。说菩萨自在神通。显普贤无尽功德。

第四十二卷

差别自在三昧起入之用无他分。四口而波涛心。流四辨而演说。

第四十三卷

无碍大轮三昧。遍法界而为胜能。如天众王之化。类等觉而同妙觉。

第四十四卷(十通品第二十八。十忍品第二十九)

卷舒自在辨才。辨十种之身。神通法喻。双明陈十忍之相。

第四十五卷(阿僧祇品第三十。寿量品第三十一。菩萨住处品第三十二)

僧祇寿量。表佛德之不穷。感应随方。示菩萨之住处。

第四十六卷(至四十七卷 不思议法品第三十三)

大众怀疑念请。未知德相云何。青莲纵辨以返酬。谈佛不思议之果法。

第四十七卷

始终广大佛事。修乎解脱之门。高建勇健之法幢。宣畅圆音之远彻。

第四十八卷(如来十身相海品第三十四。随好光明功德品第三十五)

十身相海与随好光明。皆显德用难思因深果远。

第四十九卷(普贤行品第三十六)

普贤行品。一惑为百万障门。偈颂别明十行。参而不杂。

第五十卷(至五十二卷 如来出现品第三十七)

如来出现。法喻多门。十身含纳而融通。一理济平而映彻。

第五十一卷

口辨泻圆音之相。酬明智水之潜流。破微尘而出大经。剖凡心现圣智。

第五十二卷

境行与成等正觉。转法轮及涅槃。亲近见闻不空。成金刚不坏之坚种。

第五十三卷(三重普光第九会说一品经至五十九卷 离世间品第三十八)

菩萨处世不染。即离世间之品。现普慧云。兴于问端。普贤瓶泻以酬答。

第五十四卷

始从十种欣慰。乃至无等住门。三百余段长文。以酬十行之相。

第五十五卷

十种无常之意。后彰自在等门。其中旨趣无边。述前回向之位。

第五十六卷

首题十种无碍。至大师子吼之显文。颇有无数法门。广前十地之德。

第五十七卷

断十种余习。后论胜进之心。广有三十三门。通明离垢之行等。

第五十八卷

始从菩萨净施。下至降生十门。其中行愿而不穷。酬因果满之相矣。

第五十九卷

降生母胎之八相。偈劝修持之。一心二千出离之行门。一部修成之分矣。

第六十卷(祇洹重阁第十会说一品经至八十卷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

如来不离逝多林中。入师子频申三昧。菩萨睹法界之神变。声闻皆聋盲而不知。

第六十一卷

普贤以能开十句。如来展白毫一光。文殊徒从而南行。皆显定门之果德。

第六十二卷

大圣诫善财。求友南行。访德云海云。与善住法门。幽奥而不测。

第六十三卷

遇弥迦与解脱长者。证旋陀罗尼之妙门。后见海幢比丘。睹身毛所现之胜事。

第六十四卷

礼休舍瞿沙之友。才执手而游览十方。劝诣胜热之刀山。投火聚而获三昧。

第六十五卷

始从慈行童女。后至明智居士。其四人善友。皆寄十行之法门。

第六十六卷

宝髻普眼之长者。无厌大光之国王。不动谈礼佛之往因。法门含逆顺之深意。

第六十七卷

遍行化六趣之形类。鬻香主五分之法门。无上胜将四拶以度人。师子尼处于座谈法。

第六十八卷

婆须及观音菩萨。大天与安住地神善友。修回向之法门。婆珊云初地之圣位。

第六十九卷

夜神普德。授游步解脱之教门。喜目身云。供多佛而势弥远。

第七十卷

普救纵毫光一道。善财获清净三轮。问答明历事于多尊。远劫遇良友而开通。

第七十一卷

寂静与守护城。为善财开解脱之门。一一并深广难思。重重皆结会今古。

第七十二卷

开敷树华之友。说解脱名。太喜光明轮王。设法施之作场。夜神会修目之古事。

第七十三卷

大愿法门。善财睹胜妙之邑。父王见佛。太子免刑戮之愆。

第七十四卷

妙德灵神。主十种受生之藏。摩耶母腹。现三千神变之奇。

第七十五卷

善财访于瞿波德神。示求友之诫。遇佛为姻之往事。同修行愿之胜缘。

第七十六卷

摩耶为诸佛之母仪。愿处言行之典则。其众艺主光之善友。皆会缘入定之所由。

第七十七卷

童子童女。诫善财事友百重法。慈氏慈念。偈赞令归于本师。

第七十八卷

善财感遇而启言。弥勒具德而能容。经有三百余段。显菩提心胜而功高。

第七十九卷

善财入于阁门。见尘刹无边之劫事。法喻问答而退席。当成道果而再期。

第八十卷

文殊展手而如持。善财功证于极果。普贤摩顶而偈劝。慎勿疑于此经。

大方广佛华严经中卷卷大意略叙竟

大永七年亥二月十八日写毕书写之志者。华严经者。一代根本法轮。直显如来之内证。依之一度触耳者。永离生死之苦报。通玄居士者。华严之祖师。讲经之叶佛意。故从口放金色之光。云彼云此。不信不可有者也。然八十卷之大意。才拶尽掌中之纸墨。微妙之要术也。宪每日为顶戴之。不顾料纸之轻乏。励恶笔写之者也。愿者三宝冥众。哀愍纳受给。   快宪(四十七)

-1985 47.P0495 镇州临济慧照禅师语录 (1卷)〖唐 慧然集〗

大正藏 No. 1985 镇州临济慧照禅师语录唐 慧然集1卷临济慧照玄公大宗师语录序曹溪派列。淘涌而流注无穷。南岳岐分。巍峨而联绵不尽。云仍曼衍。枝叶滋荣。非止荫覆人天。抑亦光扬祖道。无说之说。须知意不在言。无闻..

-1984 47.P0490 往生净土忏愿仪 (1卷)〖宋 遵式撰〗

大正藏 No. 1984 往生净土忏愿仪宋 遵式撰1卷往生净土忏愿仪(沙门遵式辄采大本无量寿经。及称赞净土等诸大乘经。集此方法流布诸后。普结净缘)。原其诸佛悯物迷盲。设多方便而引取之。但谁安养净业捷直可修。诸大乘经..

-1983 47.P0474 净土五会念佛略法事仪赞 (2卷)〖唐 法照述〗

大正藏 No. 1983 净土五会念佛略法事仪赞唐 法照述2卷净土五会念佛略法事仪赞一卷(并序)南岳沙门法照于上都章敬寺净土院述夫如来设教广略。随根终归乎实相。得真无生者。孰能与于此哉。然念佛三昧是真无上深妙禅门矣..

-1982 47.P0456 集诸经礼忏仪 (2卷)〖唐 智升撰〗

大正藏 No. 1982 集诸经礼忏仪唐 智升撰2卷集诸经礼忏仪卷上大唐西崇福寺沙门智升撰一切恭敬 敬礼常住三宝。是诸众等人各胡跪。严持香花如法供养。愿此香花云。遍满十方界。供养一切佛。化佛并菩萨。无数声闻众。受..

-1981 47.P0448 依观经等明般舟三昧行道往生赞 (1卷)〖唐 善导撰〗

大正藏 No. 1981 依观经等明般舟三昧行道往生赞唐 善导撰1卷依观经等明般舟三昧行道往生赞(一卷)比丘僧善导撰敬白。一切往生知识等大须惭愧。释迦如来实是慈悲父母。种种方便发起我等无上信心。又说种种方便教门非一..

-1980 47.P0438 往生礼赞偈 (1卷)〖唐 善导集记〗

大正藏 No. 1980 往生礼赞偈唐 善导集记1卷往生礼赞偈一卷沙门善导集记劝一切众生。愿生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国。六时礼赞偈。谨依大经及龙树天亲。此土沙门等所造往生礼赞。集在一处分作六时。唯欲相续系心助成往益..

-1979 47.P0424 转经行道愿往生净土法事赞 (2卷)〖唐 善导集记〗

大正藏 No. 1979 转经行道愿往生净土法事赞唐 善导集记2卷转经行道愿往生净土法事赞卷上沙门善导集记奉请四天王直入道场中奉请师子王师子亦难逢奋迅身毛衣众魔退散去回头请法师直取涅槃城序曰。窃以娑婆广大火宅无边..

-1978 47.P0420 赞阿弥陀佛偈 (1卷)〖后魏 昙鸾撰〗

大正藏 No. 1978 赞阿弥陀佛偈后魏 昙鸾撰1卷赞阿弥陀佛偈昙鸾法师作南无阿弥陀佛(释名无量寿傍经奉赞亦曰安养)。南无至心归命礼西方阿弥陀佛。现在西方去此界十万亿刹安乐土佛世尊号阿弥陀我愿往生归命礼愿共诸众生..

-1977 47.P0419 净土疑辩 (1卷)〖明 袾宏撰〗

大正藏 No. 1977 净土疑辨明 袾宏撰1卷《净土疑辨》序豫章微休居士陈 所蕴撰莲池禅师作《净土疑辨》,摧慢幢,破痴网,如闇得灯,如贫得宝,真渡苦海之慈航哉。即天台永明之论,未有若此之精切而著明者也。修净土者..

-1976 47.P0385 西方合论 (10卷)〖明 袁宏道撰〗

大正藏 No. 1976 西方合论明 袁宏道撰10卷重刻西方合论序儒以三纲五常。奠乾坤而正人类。至于截生死逆流出三界火宅。必资佛教。十方三世佛。而阿弥陀为第一也。诸佛各有所摄受之净土。而西方极乐世界为第一也。念佛..

-1975 47.P0381 净土生无生论 (1卷)〖明 传灯撰〗

大正藏 No. 1975 净土生无生论明 传灯撰1卷净土生无生论幽溪沙门传灯撰稽首能仁圆满智,无量寿觉大导师,所说安养大乘经,了义了义至圆顿。妙德普贤观自在,势至清净大海众,马鸣、龙树及天亲,此土庐山莲社祖,天台..

-1974 47.P0354 宝王三昧念佛直指 (2卷)〖明 妙叶集〗

大正藏 No. 1974 宝王三昧念佛直指明 妙叶集2卷重刻宝王三昧念佛直指序念佛三昧所以名为宝王者。如摩尼珠。普雨一切诸三昧宝。如转轮王。普统一切诸三昧王。盖是至圆至顿之法门也。始自华严终至法华。一代时教。无不..

-1973 47.P0302 庐山莲宗宝鉴 (10卷)〖元 普度编〗

大正藏 No. 1973 庐山莲宗宝鉴元 普度编10卷莲宗宝鉴序禅净二门分袒各帜几同敌国矣。慈觉赜禅师有营田开库之喻。各随所好皆得如心。此亦方便和会之谈耳。二物可会若本非二和会奚为。夫禅有如来禅祖师禅。祖师禅且置..

-1972 47.P0292 净土或问 (1卷)〖元 天如则著〗

大正藏 No. 1972 净土或问元 天如则著1卷净土或问序参禅余所不去。念佛亦非去者。禅主见性。佛念离尘。窃谓念佛一门实为禅教共履之通途。亦士庶同游之捷径。可不信哉。世之学者参禅有禅病。作佛有佛魔。秖缘去圣时远..

-1971 47.P0289 净土境观要门 (1卷)〖元 怀则述〗

大正藏 No. 1971 净土境观要门元 怀则述1卷净土境观要门元传天台宗教兴教大师虎溪沙门 怀则述夫净土法门者。乃末世机缘出生死之要路。横截五道之舟航。一生彼处永无退转。以诸天身飞行自在。衣食自然得。预清净海众..

-1970 47.P0251 龙舒增广净土文 (12卷)〖宋 王日休撰〗

大正藏 No. 1970 龙舒增广净土文宋 王日休撰12卷龙舒净土文序华严经云。信为道元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根。然世之所谓修净土者。不可以不信也。净土乃西方极乐世界。其中种种殊胜庄严。阿弥陀经载之详矣。阿弥陀乃彼..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