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92 32.P0788 胜军化世百瑜伽他经 (1卷)〖宋 天息灾译〗
大正藏 No. 1692 胜军化世百喻伽他经
宋 天息灾译
1卷
胜军化世百喻伽他经
西天中印度惹烂驮罗国密林寺三藏明教大师赐紫沙门臣天息灾奉 诏译
过去仙人[尾*耶](切身)娑等 典籍章句无不说
我今自咏悦愚怀 略诵伽他为百喻
行恩行义行贤德 无我无慢无怯弱
真实慈悲可重师 堪作上人出离行
虽然贫下存刚志 设身富贵亦柔和
若遇强敌而勇力 此即名为大人相
少年行善人希有 人来求者欢喜与
若人称赞我羞闻 彼等之人亦难得
欲求美称先求法 法上精心德自生
一切戒行坚持密 彼人世间甚希有
天然性善言亦善 善人恶人各尽知
他或有过与藏盖 此等智人世难得
火性暖兮本自热 月性清凉亦复然
刹帝利族名称上 彼等下族何得怪
亲眷难危须救济 他人有难亦复然
竭力为人情不二 此中活命名正命
布施忍辱及明力 调伏诸根语言善
此为圣者真庄严 金宝庄严如担重
世间未曾有一物 不被无常破坏空
唯有无为寂静德 经劫凝然得常住
善哉形色身端正 而具崇修德行光
譬如明月在当空 清净光明照楼阁
富贵行檀一切人 识心成就无边法
勇力救护劣弱者 善哉此德真良善
德者重德愍无德 愚者轻德而舍去
智如红日放炎光 愚似星光而掩耀
贤人能护身诸过 一向修崇德行高
少若纵心犯一过 积修多德亦皆失
恶人远离于戒德 常欲亲近不善人
如舍清凉功德池 而入稠浊不净水
涂油身上要除垢 除垢复须洗去油
譬如作事要成功 若得功成舍所作
恶人恒恶喻黑蛇 恶人迷逸如醉象
善人怖畏心伤痛 恶人颠倒情忻悦
大火亘天难便灭 深崖无底莫能知
审慧善观危恶事 深行信善无疑谤
落崖入火大危险 或有身存复起行
若人堕入恶趣中 恶趣深泉不可出
大水洪波不可漂 大火炽焰不可烧
强恶群贼不可夺 是彼世间最上财
下劣之人恃有财 中品之人无所恃
中人见财略悦心 劣人恃财世最上
一切种族形色德 同行亲眷与朋友
一一不知何所来 唯务贪愚好财利
富者妄言人为实 贫人实语却为非
谄诳顺恃无真行 贤善之人闻愧耻
有财豪贵而无德 喻如有德人称赞
无财贫下德行全 愚者无知却谤毁
勇猛德行有如无 是彼善人真觉观
离财安道处清贫 亲眷轻贫实作妄
屠儿富贵赞真实 上人无财为下劣
亲眷朋友顺世情 只奉屠酤无善恶
众知恶趣沉沦险 受罪中间苦百般
乞者往来希济给 全无辍惠固违情
乞人不遂逆其情 忿意含嗔叹所恨
此人心硬语言悭 舍利不如而舍命
此人悭鄙痴迷重 拯救行檀总不知
藏贮财帛终散坏 若行惠施永坚牢
一人如是护多财 愚迷转厚无思虑
受苦宁知虚妄悭 多人护物苦平等
不使不用不与人 殊无知此善好事
金银积聚满屋中 坑盛不净有何别
贫穷行施真檀度 说彼名为最上人
富贵微舍少财帛 如河涓滴谁不解
若人依法行不乏 好施如同好女色
若施余财行间续 感果亏盈亦如是
清净心田事法王 少年戒德喻花香
慈心柔软如闺女 适悦庄严大行芳
礼参圣境行檀施 精进多闻受苦辛
轨则若亏无戒行 前修多善并捐功
今时名称人知重 来世生天众所钦
福寿远延恒快乐 皆从持戒得成功
常闻极苦三涂狱 恒守威仪戒德圆
寿尽浮生舍命时 焰魔恶趣我无怖
城隍聚落与林间 或有愚迷或智慧
假使知法不知法 若求善逝须持戒
坚持禁戒令清净 恒须亲近善知识
如法熏修善业圆 一切功德皆集聚
持戒法利获安乐 若意愚迷有毁伤
德命刹那即便灭 智者何缘而饮酒
彼或饮酒彰愚劣 究竟为非无善名
忽然倒地喻无常 染污盈身成不净
虽然亲眷同欢饮 醉了相违便害命
如是过失刹那间 说此酒毒胜毒药
得罪多因淫欲行 直如舍命尚牵心
一切欲情无善益 何用痴迷募女人
若乐自妻求适悦 由常贪爱可合宜
于他妻妾妄追求 当感孤单心怖畏
血肉筋髓皮肤盖 内外都来不净身
自身妻子犹非分 他人妇女岂合贪
若人洁志无淫欲 知此和合如幻梦
是故远离于女人 而得心安离迷妄
女人实可为适悦 富贵娇奢亦复然
亲眷共同生爱恋 命当不久即无常
愚人一向增贪爱 智者思惟总是虚
如向爱尘而乐住 何时出离得菩提
修行勿惮于勤苦 彼后还招安乐身
应是善言真利益 服行可喻妙良药
一切事行多明了 过失危亡尽可知
若是合行彼可行 善事云何有盖覆
若人修作前程事 先除邪乱正思惟
决定后时无过咎 自然安隐苦不生
若修善业令增长 一心寂静离浮嚣
如有冤家烦恼病 自然除舍绝愚痴
恶口两舌心下劣 愚人纵意任情行
岂知孔雀色严德 可喻狼狗乌鹊噪
呵责愚痴无正解 赞扬精进戒施门
我说有人行此行 集福安身而最上
自在法音同歌乐 无心忻乐更何凭
汝等有情若弃背 为是傍生为是人
为利非利都不悟 是实无实俱不知
如是暝然无了别 虽具人形同畜生
不分贤善与愚痴 岂辩野干异师子
并无胜劣一般看 智者暂时勿共住
不言自圣不愚痴 不作两舌不我慢
难知理上有所知 说是婆罗门庄严
一心细意修真行 过失恒时不受行
我慢恶人兴斗诤 如是色德我非有
愚痴心内怀颠倒 慈忍全无凶猛多
以此豪强诸过失 执为自德胜他人
出家胜道无心重 善友全然不敬亲
师教未曾申供养 唯亲斗诤大愚痴
天边圆月终须缺 山下花芳不久凋
人世无常何异此 须诤人我拟何为
女人本性终无实 障碍人修善业因
阿末罗果有其核 此是世间三种过
尊重法师参圣迹 心行知足怀悲智
如是五种世间事 若言难作亦易作
若人知法恒行善 复能寻访善朋友
喻如砂内拣真金 一切有情皆知重
愚劣同行不自由 自然无德无知重
设复出家必暴恶 纵然活命无善名
何以不信于朋友 何以不知于天人
何以不行于方便 何以自作于难学
悭人何处解布施 流砂何处而有水
不净何处有馨香 恶人何处有恩义
憎爱之人何有德 冤家何处有善人
快乐何人解知足 寿命何人得久长
淫女嚣浮无厚信 痴人愚钝无分别
富贵暂荣谁得久 业因决定难破坏
婆罗门得食欢喜 孔雀闻雷声欢喜
善人救护他欢喜 愚迷破坏时欢喜
愚迷爱乐行斗诤 如贫得宝心欢喜
贤人闻彼善言词 如蜂闻彼花香气
有德之人德是亲 有过之人过是冤
贱使之人贱是苦 知足之人足是乐
何惮巡门持钵化 岂辞力役在他方
终不于身著我见 恒调心行善柔和
底心无爱无人我 似鹿无家住野林
住是富豪及尊贵 应无少事向他求
弃舍妄缘诸快乐 都无系碍自由闲
活命性同于鹅鸭 长于清净水中行
王城聚落人居止 八德多无一二存
悲羞清净机嫌耻 知法无我快乐力
连山溪涧岩峦窟 食果皮衣伏五根
寂静野林堪适悦 何须聚落要求人
居山不见他门户 自在无拘快乐行
住彼心中所得利 降伏根识命长生
我今教化汝等已 合掌调柔心意听
一切法藏真安乐 彼须忻乐一心求
汝知善报一人身 若要刹那不可得
得后愚痴不作福 依前自赚自沉沦
水滴地上非久住 可喻人生命不坚
三种无碍谁能作 若是智者方能行
如是彼若随其力 作意三种少分知
喻如野鸽观自身 孔雀庄严非胜我
无常生死谁人爱 智慧何曾观五根
此身虽住终无久 说彼虚生在世间
如是焰魔人尽见 众生受苦几人逃
老死无侵安乐处 云何汝等不能行
无常情物应皆定 唯务贪生并不知
前路无凭光影速 缘何兀兀不思惟
父母妻子朋友等 和合虚幻暂时间
正法亲眷此堪依 能去无常生死苦
多求生得烦恼实 护身生得怖畏实
破坏生得忧愁实 智者若求有何利
彼若不修真如行 轮回生死几时休
智者恒观此世间 都成幻化愚痴力
戏言伎唱皆无实 贪欲追求喻疥疮
损命不坚如幻梦 何如佛法用身心
但是为非所作罪 并皆平等坏其身
世间何彼心愚暗 不解思惟罪恶生
所怀善恶心中事 护世天人并总知
心若不能思惟此 何时意地消诸罪
随缘坐住受用具 稍可身依得暂时
此假助缘行善利 其余资具人烦恼
虽睹庄严宫殿等 唯便粗恶床卧具
知足自然心喜乐 如观丑女胜天女
须知世上有为财 水火盗贼俱可夺
如是欲求他世福 莫求此等不坚财
论义工商农种士 不依法则勿须行
应知此事合如然 离福自然不成就
若能作善作不善 应知非是别余人
并是自身业所造 由是众生一切得
如是一切所作业 若能后有不复生
生老病苦及无常 续续未委从何来
胜军化世百喻伽他经
-2010 48.P0376 信心铭 (1卷)〖隋 僧璨作〗
大正藏 No. 2010 信心铭隋 僧璨作1卷信心铭至道无难唯嫌拣择但莫憎爱洞然明白毫厘有差天地悬隔欲得现前莫存顺逆违顺相争是为心病不识玄旨徒劳念静圆同太虚无欠无余良由取舍所以不如莫逐有缘勿住空忍一种平怀泯然自尽..
-2009 48.P0365 少室六门 (1卷)〖〗
大正藏 No. 2009 少室六门1卷小室六门第一门心经颂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智慧清净海。理密义幽深。波罗到彼岸。向道秖由心。多闻千种意。不离线因针。经花糸一道。万劫众贤钦。观自在菩萨。菩萨超圣智。六处悉皆同。..
-2008 48.P0337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1卷)〖唐 法海集〗
大正藏 No. 2008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元 宗宝编1卷六祖大师法宝坛经目录卷首 序赞(各一编)经行由第一 般若第二 疑问第三 定慧第四 坐禅第五 忏悔第六 机缘第七 顿渐第八 宣诏第九 付嘱第十附录 缘起外纪 历朝崇奉事迹 ..
-2007 48.P0337 南宗顿教最上大乘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六祖惠能大师于韶州大梵寺施法坛经 (1卷)〖唐 法海集〗
大正藏 No. 2007 南宗顿教最上大乘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六祖惠能大师于韶州大梵寺施法坛经唐 法海集1卷南宗顿教最上大乘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六祖惠能大师于韶州大梵寺施法坛经一卷兼受无相戒弘法弟子法海集记惠能大师。于大..
-2006 48.P0300 人天眼目 (6卷)〖宋 智昭集〗
大正藏 No. 2006 人天眼目宋 智昭集6卷人天眼目序予游方时。所至尽诚。咨扣尊宿五宗纲要。其间件目。往往亦有所未知者。因慨念。既据师位。而纲宗语句。尚不知其名。况旨诀乎。将何以启迪后昆。剔抉疑膜邪。于是有意..
-2005 48.P0292 无门关 (1卷)〖宋 宗绍编〗
大正藏 No. 2005 无门关宋 宗绍编1卷禅宗无门关说道无门。尽大地人得入。说道有门。无阿师分。第一强添几个注脚。大似笠上顶笠。硬要习翁赞扬。又是干竹绞汁。著得这些哮本。不消习翁一掷。一掷莫教一滴落江湖。千里..
-2004 48.P0226 万松老人评唱天童觉和尚颂古从容庵录 (6卷)〖宋 正觉颂古.行称评唱〗
大正藏 No. 2004 万松老人评唱天童觉和尚颂古从容庵录宋 正觉颂古.元 行秀评唱6卷从容录重刻四家语录序自佛祖拈花。迦叶微笑。虽云默露宗风。殊觉浑沦透漏。更逢后来好事儿孙。不知重惜家宝。各各拚身失命。平地生..
-2003 48.P0139 佛果圜悟禅师碧岩录 (10卷)〖宋 重显颂古.克勤评唱〗
大正藏 No. 2003 佛果圜悟禅师碧岩录宋 重显颂古.克勤评唱10卷碧岩录序至圣命脉。列祖大机。换骨灵方。颐神妙术。其惟雪窦禅师。具超宗越格正眼。提掇正令。不露风规。秉烹佛煅祖钳锤。颂出衲僧向上巴鼻。银山铁壁..
-2002b48.P0133 B天童山景德寺如净禅师续语录 (1卷)〖宋 义远编〗
大正藏 No. 2002B 天童山景德寺如净禅师续语录宋 义远编1卷天童遗落录序夫佛祖道实际理地。本离言语相。然佛事门中为物垂慈。则虽非有为又非无语。洞山五位临济三玄。共是垂慈心。声止啼黄叶。若就语中生实解者。求..
-2002a48.P0121 A如净和尚语录 (2卷)〖宋 文素编〗
大正藏 No. 2002A 如净和尚语录宋 文素编2卷如净禅师语录序五家宗派中。曹洞则机关不露。临济则棒喝分明。苟得其由。门户易入。虽取舍少异作用弗同。要之殊涂一致耳。惟天童净禅师不流不倚兼而有之。自成一家八面受..
-2001 48.P0001 宏智禅师广录 (9卷)〖宋 侍者等编〗
大正藏 No. 2001 宏智禅师广录宋 集成等编9卷天童觉和尚语录序余顽愚拙疏无所可用。独于世味淡薄。人我相轻。若可学佛者。以故自幼喜从僧游。间遇本色道人。虽未言而意已亲。殆若磁石铁之冥契。有不可致诘者。否则虽..
-2000 47.P0984 虚堂和尚语录 (10卷)〖宋 妙源编〗
大正藏 No. 2000 虚堂和尚语录宋 妙源编10卷虚堂和尚语录卷第一嘉兴府兴圣禅寺虚堂和尚语录参学妙源编嘉兴府请疏朝请郎知嘉兴军府主管学事兼管内劝农公事借紫杨璘撰右伏以。者寺不是寻常。为孝宗圣迹去处。诸山皆生..
-1999 47.P0957 密庵和尚语录 (1卷)〖宋 崇岳.了悟等编〗
大正藏 No. 1999 密庵和尚语录宋 崇岳.了悟等编1卷密庵禅师语录序密庵禅师示寂之三年。其得法真子。住灵岩了悟。以老师平生语一编。属(镃)作序。(镃)切谓。老师一见应庵。便明大法。破沙盆语。盛播丛林。此无可序者..
-1998b47.P0943 B大慧普觉禅师宗门武库 (1卷)〖宋 道谦编〗
大正藏 No. 1998B 大慧普觉禅师宗门武库宋 道谦编1卷大慧普觉禅师宗门武库参学比丘道谦编洞山广道者梓州人。丛林号广无心。初游方问云盖智和尚。兴化打维那意旨如何。智下绳床展两手吐舌示之广打一坐具。智云。此是..
-1998a47.P0811 A大慧普觉禅师语录 (30卷)〖宋 蕴闻编〗
大正藏 No. 1998A 大慧普觉禅师语录宋 蕴闻编30卷进大慧禅师语录奏札(臣)僧(蕴闻)窃以佛祖之道。虽非文字语言所及。而发扬流布。必有所假而后明。譬如以手指月。手之与月。初不相干。然知手之所指。则知月之所在。是..
-1997 47.P0713 圆悟佛果禅师语录 (20卷)〖宋 绍隆等编〗
大正藏 No. 1997 圆悟佛果禅师语录宋 绍隆等编20卷圆悟佛果禅师语录序龙图阁直学士左朝奉大夫知处州军州事兼管内劝农使耿延禧撰佛以一音。而演说法。故一切法。同此一音。三世诸佛此一音。六代祖师此一音。天下老和..
微信分享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