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57 24.P0520 根本说一切有部略毗奈耶杂事摄颂 (1卷)〖唐 义净译〗
大正藏 No. 1457 根本说一切有部略毗奈耶杂事摄颂
唐 义净译
1卷
根本说一切有部略毗奈耶杂事摄颂一卷
三藏法师义净奉 制译
此杂事中总有八门。以大门一颂摄尽宏纲一一门中各有别门。总摄八颂就别门中各有十颂。合九十颂。并内摄颂向有千行。若能读诵忆持者。即可总闲其义。
大门总摄颂曰(总有八颂摄)。
砖石及牛毛 三衣并上座
舍利猛兽筋 笈多尼除塔
第一别门总摄颂曰。
砖揩剪爪钵 镜生支蹈衣
水罗生豆殊 洗足裙应结
别门子摄颂十行。
砖揩石白土 牛黄香益眼
打柱等诸缘 璎珞即应知
剪爪发揩光 春时餐小果
渴听五种药 广说大生缘
缀钵畜资具 刀子及针筒
并以揁有三 是大仙开许
照镜并鉴水 不应用梳刷
顶上留长发 浴室栗[女*占]毗
生支当护面 不为歌舞乐
许作歌咏声 用钵有四种
蹈衣并诸袋 褥及于坐具
有缘离三衣 六种心念法
水罗有五种 器共一衣食
露形啖饮食 洗浴事应知
豆生不净地 吐食指授索
铜器不应为 盛盐等随畜
应为洗足处 及以濯足盆
热时须扇风 蚊虫开五拂
结下裙不高 不持于重担
若病许杖络 服蒜等随听
第二别门总摄颂曰(十行)。
牛毛并伞盖 披緂胜鬘缘
出家药汤瓶 门扇锤斤斧
别门子摄颂十行。
牛毛及隐处 同床不独披
若得白色衣 染覆方应用
伞盖无后世 歌声不放火
游行觅依止 毛緂不翻披
披緂听不听 恶声不置钵
衣开三种纽 应知条亦三
胜鬘恶生事 次制诸璎珞
金条及彩物 斯皆不应畜
出家有五利 不捉钱授学
大众说伽他 烟筒漱听许
药汤应洗浴 灌鼻开铜盏
乘舆老病听 须知便利事
水瓶知净触 愿世尊长寿
因斯尼涅槃 啖嚼俱开五
安门扇釰孔 皮替处中窗
内阔网扇枢 开店须羊甲
铁锤及枪子 铁[瑤-王+金]并木锨
釜床灶五百 斧凿众皆许
许斤斧三梯 竹木绳随事
下灌造寺法 说难他因缘
第三别门总摄颂曰。
三衣及衣架 河边造寺盐
拭面拭身巾 寺座刀应畜
别门子摄颂十行。
三衣条叶量 床脚拂游尘
行处著[毯-炎+瞿]毹 捍石须时畜
衣架及灯笼 勿使虫伤损
热开三面舍 可记难陀身
河边制齿木 罗怙遣出门
合诃不合诃 二行应与服
造寺安檐网 广陈扫地缘
求法说二童 热时听造舍
石盐安角内 药器用[毯-炎+瞿]毹
安替诵经时 以物承其足
拭面巾疏薄 唾盆并衬体
铁槽砌基地 日光珠浣衣
拭身履蛇咽 石器生疑惑
染衣有多种 随意尽伽蓝
造寺所须物 穿床礼敬仪
别畜剃发衣 花鬘挂眠处
好座并床施 香泥及钵笼
油器法语行 衣袋持三索
须剃刀应畜 及剪甲等物
支床并偃枕 香土用随情
第四别门总摄颂曰。
上座及墙栅 缘破并养病
旃荼猪蔗寺 钵依栽树法
别门子摄颂十行。
上座翻次说 或可共至终
滤作非时浆 处不为限齐
墙栅尼剃具 不著打光衣
得少亦平分 洗净仪应识
缘破须缝[打-丁+替] 明月闻便颂
依止知差别 三人共坐听
养病除性罪 将圆不升树
王臣不受戒 斩手不应为
旃荼苏陀夷 大衣暂时用
师谟婆苏达 取钵已物想
阿市多护月 贼想取白衣
此与大律同 故更不烦出
猪蔗多罗果 毛緂黑喜还
安置刀子针 不用琉璃器
寺中应遍画 然火并洗浴
钵水不蹈叶 连鞋食不应
无钵度大贼 安居无依止
五年同利养 负重不应为
四依求六物 贼盗苾刍衣
委寄五种殊 须知染衣法
须知栽树法 贼緂作神通
若得上帔衣 不应割去缋
第五别门总摄颂曰。
焚尸诘三转 舍堕我身亡
界苾刍不应 不合五皮用
别门子摄颂十行。
焚尸诵三启 目连因打亡
不应广大作 多护诸珍宝
诘问令忆念 问彼容许不
教授事不为 长净及随意
佛三转法轮 初度五人已
不唤名族等 拘尸宣略教
舍堕物不分 蚊帱随意畜
三股状作釜 应张羯耻那
亡后嘱授别 委寄者身死
他方通委寄 若死对余人
界外不与欲 将行不展转
说戒随意事 违者并招愆
苾刍应知数 随意任行筹
不与俗同坐 老少应随夏
不应居贮座 不诱他求寂
不为誓赌物 亦不食虎残
不合自藏身 不为言白等
若得上价宝 卖之应共分
五皮不应用 余类亦同然
若患痔病时 熊皮履应著
第六门总摄颂曰。
猛兽筋不应 灯光及勇健
驮索度尼法 因许乔答弥
尼不前长者 可与余卧具
不合辄濽水 是总颂应知
别门子摄颂十行。
猛兽筋皮綖 拥前复拥后
两角及尖头 诸靴皆不合
四大王初诞 光明普皆照
父母因斯事 各为立其名
腹中天守护 生已蹈莲花
举手独称尊 灌洗花衣落
阿私多睹相 那剌陀劝师
五百瑞现前 父王立三字
付母养太子 令观大人相
阿私多远至 亲睹牟尼形
灯光得为王 有五珠胜物
因叙奇异事 广说健陀罗
鸺鹠鹤饮乳 芒草尾身齐
斑驳与毛同 沙盆水不溢
盐麨水差别 衣瓦变成尘
是谓健陀罗 世间思十事
猛光亲问母 知从蝎所生
与彼五百金 驱之令出国
猛光侍缚迦 金光医罗钵
那刺陀得果 妙发钵持油
楼上逢增长 淫女夜观星
因作马鸣声 商人抱枯骨
牛护猎师死 放宫天授归
猛光向得叉 杀人声以梦
猛光一切施 影胜舍饼初
卧具谓给孤 善贤造僧寺
文鸠死赤体 三种难不应
观无厌不眠 总收其七颂
林内文鸠死 树下猕猴亡
此世他世中 四盲闇应识
赤体空无用 杵臼唯应一
患害起疑心 轻贱事须渐
三种愚痴人 离间有三别
下品应车裂 奸诈事应知
难得为他事 孤独事多虚
相违合重打 失去行无益
不应事不观 不善合驱却
惊怖不欢舍 渴忆难思忧
无厌可爱事 不共戏夺财
不共争恶心 无依伴不信
不睡及不欲 九恼无悲心
十恶十相违 十力天人现
勇健与宝器 妙光兰若中
因能活开医 不度损众者
驮索等三同 忘由绪并问
大神通大药 刀子下天宫
度尼八敬法 尼欲依次坐
二部事各殊 还俗尼不度
近圆从苾刍 半月请教授
依苾刍坐夏 见过不应言
不嗔诃礼少 意喜而众中
随意对苾刍 斯名八尊法
因度乔答弥 出家有五利
可于五众内 诃责事应知
尼不在前行 见僧应起敬
白僧半加坐 归俗诘无缘
长者与残食 残触不相避
不问隐屑事 近圆坐应知
苾刍余卧具 应与苾刍尼
尼不踏桥板 不著装身物
不濽水污衣 不持死胎子
不吞于不净 触已子非他
第七别门总摄颂曰。
笈多尼不住 僧脚崎二形
道小羯磨沽 转根寺外石
别门子摄颂十行。
笈多共儿宿 王舍药叉神
施儿衣系项 称名与祭食
尼不住兰若 不居城外寺
不许门前望 亦不现窗中
许著僧脚崎 有男不池浴
交衢不应越 宜在一边行
若是二形女 或是合道类
或常血流出 及时无血人
道小著内衣 近苾刍不唾
僧尼不对说 当于自众边
苾刍作羯磨 尼可用心听
敷座令人坐 尼座应分别
酤酒淫女舍 途中不触女
随时开内衣 歌舞不应作
僧尼根若转 至三皆摈出
广说法与缘 莲花色为使
寺外不为忏 独不令剃发
不赁尼寺屋 砖等不揩身
不以骨及石 若木或拳揩
唯用手摩身 余物皆不合
第八门总摄颂曰。
除塔忏门前 被差不应畜
不共女由妇 泻药三衣蛇
别门子摄颂十行。
除塔损波离 僧制不应越
尼无难听入 教诫等相随
尼忏不应轻 随意不长净
更互当收谢 尼众坐应知
门前不长净 当须差二尼
若至长净时 差人待尼白
被差不避去 当问教师名
著帽为钵囊 结鬘尼不合
不应畜铜器 变酒合平复
赁房与俗旅 诳惑作医巫
不共女人浴 亦不逆流洗
钵底应安替 不畜琉璃杯
由妇制锡杖 起舞时招罪
湿饼受请食 说法伴白知
泻药齿有毒 刮舌錍应洗
由其罪业尽 证得阿罗汉
三衣随事著 兰若法应知
浴守门妙花 不应住非处
由蛇观卧具 一衣不为礼
初至寺中时 老年应礼四
世尊为高胜 广说弟子行
行雨问大师 为说七六法
众集敬大师 闻法生正信
自述年衰老 说行雨因缘
行雨竹林内 修理波吒邑
渡河诣小树 渐向涅槃等
第三十七卷记四黑白。次明涅槃事。
第三十八说善贤外道得果事。次说诸国争舍利事。
第三十九说婆罗门与诸国分舍利。及牛主结集事等。
第四十说五百及七百结集事。
根本说一切有部略毗奈耶杂事摄颂一卷
大唐景龙四年岁次庚戌四月辛巳朔十五日景申三藏法师大德义净宣释梵本并缀文正字
翻经沙门吐火罗大德达摩秫磨证梵义
翻经沙门中天竺国大德拔努证梵义
翻经沙门罽宾国大德达摩难陀证梵文
翻经沙门淄州大云寺大德慧沼证义
翻经沙门洛州崇先寺大德律师道琳证义
翻经沙门福寿寺寺主大德利明证义
翻经沙门洛州太平寺大德律师道恪证义
翻经沙门大荐福寺大德胜庄证义
翻经沙门相州禅河寺大德玄伞证义笔受
翻经沙门大荐福寺大德律师智积证义正字
翻经沙门德州大云寺寺主慧伞证义
翻经沙门西凉州伯塔寺大德慧积读梵本
翻经婆罗门东天竺国左屯卫翊府中郎将员外置同正员臣瞿金刚证译
翻经婆罗门东天竺国大首领臣伊舍罗证梵本
翻经婆罗门左领军卫中郎将迦湿弥罗国王子臣阿顺证译
翻经婆罗门东天竺国左执戟直中书省臣度颇具读梵本
翻经婆罗门龙播国大达官准五品臣李输罗证译
金紫光禄大夫守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三品上柱国史舒国公臣韦洰源等及修文馆学士三十三人同监
判官朝散大夫行著作佐郎臣刘令植使金紫光禄大夫私书监检校殿中兼知内外闲厩陇右三使上柱国嗣号臣王邕
-1803 39.P1012 佛顶尊胜陀罗尼经教迹义记 (2卷)〖唐 法崇述〗
大正藏 No. 1803 佛顶尊胜陀罗尼经教迹义记唐 法崇述2卷锓尊胜陀罗尼经疏叙曩者佛陀波利三藏远涉流沙。礼谒五台大圣文殊垂诲。重还西域赍斯经来。然则东方。救济方便。盖无过于斯经也。先历五译。未有释家玄诠微趣将..
-1802 39.P1004 十一面神咒心经义疏 (1卷)〖唐 慧沼撰〗
大正藏 No. 1802 十一面神咒心经义疏唐 慧沼撰1卷十一面神咒心经义疏夫至理幽寂言形之表。而灵智妙应玄感之机。炎向情风忽动慈极之妙观。电影身云流光悲重之珠王。感起东刹应从西兴。每感必应如谷神响。酬而现形如镜..
-1801 39.P0977 请观音经疏阐义钞 (4卷)〖宋 智圆述〗
大正藏 No. 1801 请观音经疏阐义钞宋 智圆述4卷请观音经疏阐义钞序此疏自智者演说。章安记录。古来人师无闻赞述。既传授道息。后学往往有不知其名者。知其名而未尝披其卷者。於乎斯文之未丧也。一线尔。吾不肖而实痛..
-1800 39.P0968 请观音经疏 (1卷)〖隋 智顗说.灌顶记〗
大正藏 No. 1800 请观音经疏隋 智顗说灌顶记1卷请观音经疏隋天台智者大师说弟子顶法师记此经从人法以标名。人是至慈之大士。法是至良之神咒。人有二义。一通二别。别是观音之胜名。通是菩萨之嘉号。别又二义。一能二..
-1799 39.P0823 首楞严义疏注经 (20卷)〖宋 子璇集〗
大正藏 No. 1799 首楞严义疏注经宋 子璇集10卷首楞严经疏序中散大夫守御史中丞充理检使权判吏部流内铨上护军琅玡郡开国侯食邑一千九百户实食封二百户赐紫金鱼袋王随撰大佛顶密因了义首楞严经者。乃竺干之洪范。法苑..
-1798 39.P0808 金刚顶经大瑜伽秘密心地法门义诀 (1卷)〖不空撰〗
大正藏 No. 1798 金刚顶经大瑜伽秘密心地法门义诀唐 不空撰1卷金刚顶经大瑜伽秘密心地法门义诀卷上此瑜伽经大分为二。初偈颂总相归赞。次长行等自他利行。于诸颂中复分为二。初偈四句普归命三宝(应知)次下别归圣会。..
-1797 39.P0790 大毗卢遮那经供养次第法疏 (2卷)〖唐 不可思议撰〗
大正藏 No. 1797 大毗卢遮那经供养次第法疏唐 不可思议撰2卷大毗卢遮那经供养次第法疏卷上零妙寺僧释不可思议撰稽首毗卢遮那佛实相法智缘起法圣者妙音阿阇梨垂恩令证法性海大毗卢遮那成佛神变加持经供养次第法真言行..
-1796 39.P0579 大毗卢遮那成佛经疏 (20卷)〖唐 一行记〗
大正藏 No. 1796 大毗卢遮那成佛经疏唐 一行记20卷大毗卢遮那成佛经疏卷第一沙门一行阿阇梨记入真言门住心品第一大毗卢遮那成佛神变加持者。梵音毗卢遮那者。是日之别名。即除暗遍明之义也。然世间日则有方分。若照..
-1795 39.P0524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略疏 (4卷)〖唐 宗密述〗
大正藏 No. 1795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略疏唐 宗密述2卷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略疏序金紫光禄大夫守中书侍郎尚书门下平章事充集贤殿大学士裴休撰夫血气之属必有知。凡有知者必同体。所谓真净明妙虚彻灵通。卓然而..
-1794 39.P0516 注四十二章经 (1卷)〖宋 真宗皇帝注〗
大正藏 No. 1794 注四十二章经宋 真宗皇帝注1卷佛教西来玄化应运略录宋正议大夫安国军节度使开国侯程辉编准五分律说。释迦牟尼佛。生中印土迦维罗城刹帝利家。父名白净饭王。母号摩耶。右胁而生紫磨金色不绍王位。十..
-1793 39.P0512 温室经义记 (1卷)〖隋 慧远撰〗
大正藏 No. 1793 温室经义记隋 慧远撰1卷温室经义记沙门释慧远撰此经开首。须知六要。一知教大小。教有二藏。备如常辨。此经大乘菩萨藏收。二须知教局渐及顿。小教名局。大乘法中从小入者名之为渐。不藉小入名之为顿..
-1792 39.P0505 佛说盂兰盆经疏 (2卷)〖唐 宗密述〗
大正藏 No. 1792 佛说盂兰盆经疏唐 宗密述2卷佛说盂兰盆经疏上充国沙门宗密述始于混沌。塞乎天地。通人神。贯贵贱。儒释皆宗之。其唯孝道矣。应孝子之恳诚。救二亲之苦厄。酬昊天恩德。其唯盂兰盆之教焉。宗密罪衅早..
-1791 39.P0433 注大乘入楞伽经 (10卷)〖宋 宝臣述〗
大正藏 No. 1791 注大乘入楞伽经宋 宝臣述10卷注大乘入楞伽经卷第一并序([宋、时])东都沙门(宝臣)述达磨西来。本自不立文字。楞伽东付。以印传佛心宗。虽丛林此话大行。而衲子犹患幽眇。粤有实叉难陀大德。出于李..
-1790 39.P0425 入楞伽心玄义 (1卷)〖唐 法藏撰〗
大正藏 No. 1790 入楞伽心玄义唐 法藏撰1卷入楞伽心玄义一卷西明寺沙门法藏撰将释此经十门分别。一教起所因。二藏部所摄。三显教差别。四教所被机。五能诠教体。六所诠宗趣。七释经题目。八部类传译。九义理分齐。十..
-1789 39.P0343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注解 (8卷)〖明 宗泐 如[王巳]同注〗
大正藏 No. 1789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注解明 宗泐.如玘同注4卷钦录洪武十一年七月初十日天界善世禅寺住持(宗泐)演福教寺住持(如玘)持奉新注楞伽经。同考功监令李永等官于西华楼进呈御览当日钦奉圣旨这经好生注得停当。..
-1788 39.P0175 金光明最胜王经疏 (10卷)〖唐 慧沼撰〗
大正藏 No. 1788 金光明最胜王经疏唐 慧沼撰6卷金光明最胜王经疏卷第一唐三藏法师义净奉 制译翻经沙门慧沼撰诸有三德圆群生正调御所证演真教深妙诸法门随学圣贤僧净信归依者我今赞斯典弘法益自他回向大菩提共生登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