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53 20.P0068 圣观自在菩萨功德赞 (1卷)〖宋 施护译〗
大正藏 No. 1053 圣观自在菩萨功德赞
宋 施护译
1卷
圣观自在菩萨功德赞
西方贤圣集
西天译经三藏朝奉大夫试鸿胪卿传法大师臣施护奉 诏译
归命最圣观自在 满月妙相莲华生
能以无畏施有情 我今称赞彼功德
一切善法悉具足 顶戴诸佛大智冠
福慧庄严最上尊 是故归命莲华手
两颊圆满红白色 鼻相修直妙端严
齿如珂雪密复齐 四牙平正而具足
梵音清响复深妙 一切闻者生爱心
凡所宣说众语言 柔和善顺而甘美
常以大悲方便力 救度一切苦众生
自利利他众导师 是故归命莲华手
双眉同彼初生月 身相犹如真紫金
众宝为鬘以庄严 一切见者无厌足
敷鹿皮衣而为座 最上自在众中尊
身诸相分悉周圆 是故归命莲华手
上妙细[疊*毛]为络腋 摩尼珠宝作耳环
世出世宝所庄严 最上自在最尊胜
诸善功德皆满足 一切世间大法王
能开种种方便门 是故归命莲华手
罪业众生微尘数 无量劫来处轮回
菩萨常生方便心 化度悉令归智聚
放慈悲光照一切 以最上法施众生
普令有情证菩提 是故归命莲华手
所有阿鼻大地狱 菩萨慈悲往现身
破坏彼趣悉无余 阎摩狱卒生惊怖
彼诸业报众生类 咸皆离苦罪销除
恶趣能以智火焚 是故归命莲华手
具足悲智行愿力 欲色界中皆现身
于法自在利群生 阎摩眷属悉欢喜
破坏一切罪业境 令诸苦恼不复生
有情离苦得清凉 是故归命莲华手
我今称赞大圣者 最上色相无等伦
无碍自在三界尊 普施众生无所畏
度脱有情出苦海 断彼三毒烦恼根
咸令得住安乐中 是故归命莲华手
所有一切饿鬼众 针咽大腹及臭毛
如是等类数甚多 昼夜受彼饥渴苦
由彼饥渴火所逼 互相吞啖苦恼生
菩萨悲愿力所持 往彼现身而救济
先化种种美饮食 各各令饱益身胑
复为宣说正法门 一切得离诸苦恼
菩萨悲智方便力 能入一切趣类中
利行同事摄有情 是故归命莲华手
身有大摩尼珠宝 常出净妙众光明
普照世间诸暗暝 映蔽日月而不现
所有夜叉罗刹等 蒙光照者悉归依
观众生心令断疑 是故归命莲华手
大力阿修罗王众 斗诤勇猛而难调
菩萨亦现彼趣中 方便说法而化度
彼闻法已断疑惑 各各生于慈善心
能施最上妙法门 是故归命莲华手
菩萨曾游诸天界 入一妙环天子宫
随顺方便开化门 彼天悉无诸所施
是时天子生苦恼 菩萨即为现珍财
令彼天子满施心 是故归命莲华手
所有一切贪欲者 常为烦恼火所烧
得见菩萨善威容 即能回心思正法
世间贪嗔痴盛者 恭敬顶礼大圣尊
三毒烦恼获销除 是故归命莲华手
众生界分无边际 蜫虫蝼蚁数无穷
菩萨亦以慈悲心 处处方便而化度
世间或时值饥馑 即变所食济群生
咸令息彼饥渴心 是故归命莲华手
若见众生处大海 舡筏破坏欲漂沈
菩萨慈悲现马身 令其攀附而得渡
众生乘舡在大海 菩萨随意使其风
若顺若逆济众生 咸令远离诸怖畏
菩萨已离三界苦 圆满三摩地法门
复能摄化诸有情 数等虚空无边际
菩萨已离种种怖 所谓罗刹诸部多
必舍左及拏吉泥 邪迷一切恶鬼众
大水大火并盗贼 虎狼虫兽及刀兵
疾病毒药与邪明 乃至王刑禁缚等
菩萨自得远离已 而复为彼诸众生
自利利他大导师 最上大悲无畏者
菩萨已具诸梵行 如日月分照世间
人天称赞大圣尊 是为最上真梵行
菩萨常住三摩地 无边功德为所依
随顺方便现所居 补陀落山为住止
其山高广复殊妙 种种珍宝以庄严
彼有宝树数甚多 低罗迦及瞻波等
有诸异鸟止其上 常出清净妙好音
如是庄严圣所居 礼敬瞻仰而获福
俱尾啰并嚩噜乃 及彼阎摩等三天
乾闼婆王修罗王 夜叉王及诸龙主
乃至部多等诸类 若天若神一切王
昼夜各生恭敬心 归依称赞真圣者
彼等如是称赞已 一切所欲皆随心
大富快乐寿命长 勇猛精进具威德
息除无量诸苦恼 梦中怖畏亦不生
乃至寿命欲终时 菩萨现身而安慰
圣观自在功德海 无量无边无有穷
假以百舌千劫中 称扬赞叹不能尽
圣观自在菩萨功德赞
-1970 47.P0251 龙舒增广净土文 (12卷)〖宋 王日休撰〗
大正藏 No. 1970 龙舒增广净土文宋 王日休撰12卷龙舒净土文序华严经云。信为道元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根。然世之所谓修净土者。不可以不信也。净土乃西方极乐世界。其中种种殊胜庄严。阿弥陀经载之详矣。阿弥陀乃彼..
-1969b47.P0231 B乐邦遗稿 (2卷)〖宋 宗晓编〗
大正藏 No. 1969B 乐邦遗稿宋 宗晓编2卷乐邦遗稿并序四明石芝沙门宗晓编愚挺志于净业。誓欲均被有情同归实界。故缵集乐邦文类。行于世外余片文只义。暨随所见闻可益扶净业者。续又纪为乐邦遗稿。盖仿儒家典籍拾遗之..
-1969a47.P0148 A乐邦文类 (5卷)〖宋 宗晓编〗
大正藏 No. 1969A 乐邦文类宋 宗晓编5卷乐邦文类序昔善逝愍群生之旋复于诸苦趣也。指乐邦令归依。列圣幽赞。宿耆受生者不一。载诸竺坟。灿如星陈。及后之宗焉者渐远。率以声色求。而不知求诸心。故大鉴示以惟心。俾..
-1968 47.P0144 往生净土决疑行愿二门 (1卷)〖宋 遵式撰〗
大正藏 No. 1968 往生净土决疑行愿二门宋 遵式撰1卷往生净土决疑行愿二门宋耆山沙门遵式述维安养宝刹大觉攸赞。三辈高升。夕孕金华列宿犹惭于海滴。晨游玉沼世灯强喻于河沙。良以。十方爰来四生利往。虽腾光而普示。..
-1967 47.P0134 念佛三昧宝王论 (3卷)〖唐 飞锡撰〗
大正藏 No. 1967 念佛三昧宝王论唐 飞锡撰3卷念佛三昧宝王论卷上(并序)唐紫阁山草堂寺沙门飞锡撰客有高信,至吾禅居,前礼致问,辞甚清逸。问吾曰:“修心之人成道捷径,法华三昧不轻之行,念佛三昧般舟之宗,佥为无..
-1966 47.P0120 念佛镜 (2卷)〖唐 道镜.善道共集〗
大正藏 No. 1966 念佛镜唐 道镜.善道共集2卷念佛镜序无为子杨杰述爱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极乐。娑婆秽土也,极乐净土也;娑婆之寿则有量,彼土之寿则无量矣;娑婆备诸苦,彼土则安养无苦矣;娑婆随业转轮生..
-1965 47.P0110 游心安乐道 (1卷)〖新罗 元晓撰〗
大正藏 No. 1965 游心安乐道新罗 元晓撰1卷游心安乐道释元晓撰游心安乐,略开七门:初、述教起宗致;二、定彼土所在;三、明疑惑患难;四、显往生因缘;五、出往生品数;六、论往生难易;七、作疑复除疑。言述教起宗..
-1964 47.P0104 西方要决释疑通规 (1卷)〖唐 基撰〗
大正藏 No. 1964 西方要决释疑通规唐 基撰1卷西方要决释疑通规大慈恩寺沙门基撰仰惟释迦启运。弘益有缘。教阐随方。并沾法润。亲逢圣化。道悟三乘。福薄因疏。劝归净土。作斯业者。专念弥陀。一切善根。回生彼国。弥..
-1963 47.P0083 净土论 (3卷)〖唐 迦才撰〗
大正藏 No. 1963 净土论唐 迦才撰3卷净土论序帝京弘法寺释迦才撰夫净土玄门。十方咸赞。弥陀宝界。凡圣同欣。然则二八弘规。盛乎西土。一九之教。陵迟东夏。余每披阅群典。详捡圣言。此之一宗。窃为要路矣。其达之者..
-1962 47.P0081 五方便念佛门 (1卷)〖隋 智顗撰〗
大正藏 No. 1962 五方便念佛门隋 智顗撰1卷五方便念佛门天台智者大师撰一凝心禅、二制心禅、三体真禅、四方便随缘禅、五息二边分别禅。凡住心一境,名曰凝心。且如行者,念佛之时谛观如来玉毫金相,凝然寂静了亮洞彻..
-1961 47.P0077 净土十疑论 (1卷)〖隋 智顗说〗
大正藏 No. 1961 净土十疑论隋 智顗说1卷净土十疑论序宋.无为子杨杰述爱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极乐。娑婆,秽土也;极乐,净土也。娑婆之寿有量;彼土之寿则无量矣。娑婆备诸苦;彼土则安养无苦矣。娑婆随业转轮..
-1960 47.P0030 释净土群疑论 (7卷)〖唐 怀感撰〗
大正藏 No. 1960 释净土群疑论唐 怀感撰7卷释净土群疑论序屯田员外郎平昌孟铣撰虚空无际。天地生其中。墟宇既形。品庶滋其内。于是群生竞起。众识齐奔。沉浮爱欲之河。驱驰生死之躅。因报纷纠。非累墨之能分缘对循环..
-1959 47.P0022 观念阿弥陀佛相海三昧功德法门 (1卷)〖唐 善导集记〗
大正藏 No. 1959 观念阿弥陀佛相海三昧功德法门唐 善导集记1卷观念阿弥陀佛相海三昧功德法门一卷比丘善导集记依观经明观佛三昧法一依般舟经明念佛三昧法二依经明入道场念佛三昧法三依经明道场内忏悔发愿法四依观经明..
-1958 47.P0004 安乐集 (2卷)〖唐 道绰撰〗
大正藏 No. 1958 安乐集唐 道绰撰2卷安乐集卷上释道绰撰此《安乐集》,一部之内总有十二大门,皆引经论证明,劝信求往。今先就第一大门内,文义虽众,略作九门料简,然后造文。第一、明教兴所由,约时被机,劝归净土..
-1957 47.P0001 略论安乐净土义 (1卷)〖后魏 昙鸾撰〗
大正藏 No. 1957 略论安乐净土义后魏 昙鸾撰1卷略论安乐净土义释昙鸾撰问曰:“安乐国于三界中,何界所摄?”答曰:“如释论言:‘如斯净土,非三界所摄。’何以故?无欲故,非欲界;地居故,非色界;有形色故,非无..
-1956 46.P1007 密咒圆因往生集 (1卷)〖夏 知广等集〗
大正藏 No. 1956 密咒圆因往生集夏 智广等集1卷密咒圆因往生集序窃惟总持无文。越重玄于化表。秘诠有象。敷大用于域中。是以佛证离言。廓圆镜无私之照。教傅密语。呈神功必效之灵。一字包罗。统千门之妙理。多言冲邃..
微信分享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