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31 12.P0066 佛说无畏授所问大乘经 (3卷)〖宋 施护等译〗

繁体

大正藏 No. 0331 佛说无畏授所问大乘经

宋 施护等译

3卷

佛说无畏授所问大乘经卷上

西天译经三藏朝奉大夫试光禄卿传法大师赐紫沙门臣施护等奉 诏译

如是我闻。一时世尊。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苾刍众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阿罗汉。诸漏已尽无复烦恼。心善解脱慧善解脱。如大龙王所作已办。弃诸重担随得己利。尽诸有结。正智解脱。诸心寂静皆到彼岸。唯一补特伽罗。所谓阿难。

复有五百大菩萨众。悉得一切陀罗尼门及三摩地门。皆是一生补处。时舍卫城有一长者。名无畏授。大富自在有大财宝。积诸受用库藏充满。金银琉璃真珠珊瑚螺贝宝等。皆悉具足。广有车乘象马牛羊。复多眷属奴婢仆从执事人等及诸朋友。一时无畏授。与五百长者。而共集会潜相谓言。诸仁者。遇佛出世斯为难事。人身难得时难契会。于佛教中净信极难。舍家出家成苾刍相。此亦为难。修行复难。彼诸有情知恩念报。而复甚难。但能少分施作尚不坏失。何况广多。又诸有情。若于如来教中能生净信。信已复能依教修行。极为难事。又诸有情。若能庄严如来教法。复能解脱轮回极为难事。是故我等。不应于声闻乘及缘觉乘中趣求涅槃。应于无上大乘法中趣求涅槃。于是众会以如是事。互言议已。咸悉发起广大胜心。皆言我今悉于无上大乘法中趣求涅槃。不乐声闻缘觉之乘。时无畏授与五百长者俱共围绕。出舍卫城诣世尊所。到已头面礼世尊足。右绕七匝退坐一面。

尔时世尊。知是事已故。谓无畏授等五百长者言。汝诸长者以何缘故。来诣如来应供正等正觉所。

时无畏授等五百长者。悉从座起。偏袒一肩右膝著地。向佛合掌顶礼白言世尊。我等向者共会一处。潜相谓言。遇佛出世斯为难事。人身难得时难契会。于佛教中净信极难。舍家出家成苾刍相此亦为难。修行复难。彼诸有情知恩念报而复甚难。但能少分施作尚不坏失。何况广多。又诸有情。若于如来教中能生净信。信已复能依教修行。极为难事。又诸有情。若能庄严如来教法。复能解脱轮回。极为难事。我等今时不应于声闻乘及缘觉乘中趣求涅槃。应于无上大乘法中趣求涅槃。世尊我等以如是事互言议已。咸悉发起广大胜心。皆于无上大乘法中趣求涅槃。不乐声闻缘觉之乘。我等乘此缘故。来诣如来应供正等正觉所。世尊诸菩萨摩诃萨。欲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当云何住。复云何学。云何修行。

尔时世尊。赞无畏授等五百长者言。善哉善哉。汝诸长者甚善甚善。汝今能为安住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来诣如来应供正等正觉所。汝等谛听极善作意。今为汝说。时无畏授等五百长者受教而听。

佛言诸长者。若菩萨摩诃萨。欲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如其所住当如是学如是修行。

又若菩萨摩诃萨。欲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应于一切有情起大悲心普遍亲近。广为摄受观察施作。而菩萨摩诃萨。于自身命不应爱著。所有舍宅妻子眷属饮食衣服乘驭床座珍宝财谷香华灯涂。乃至一切受用乐具悉不应著。何以故。多诸有情爱著身命故。广造罪业。彼彼所作业成熟已。堕在恶趣地狱中生。若于一切有情起大悲心。于自身命不爱著故。即于一切善趣中生。诸长者。是故菩萨摩诃萨。欲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于一切有情起大悲心。于自身命不生爱著。所有舍宅妻子眷属饮食衣服乘驭床座珍宝财谷香华灯涂。乃至一切受用乐具。悉不爱著已。然后自舍一切广行惠施。不求果报安住戒行。三相清净修诸忍辱。堪能具足一切有情。于己所作不饶益事。悉能忍伏。被大精进坚固甲胄。若身若命悉能弃舍。安住寂静心一境性。远离散乱胜慧决择诸善法分。不起我人众生寿者士夫补特伽罗意生等见。广为一切作诸胜行。为一切有情作意行施。为一切有情作意护戒。为一切有情作意行忍。为一切有情作意发起坚固精进。为一切有情作意安住诸胜定门。为一切有情作意修慧。为一切有情习学一切善巧方便。

尔时无畏授等五百长者俱。白佛言世尊。我等昔来于自身命皆生爱著。所有舍宅妻子眷属饮食衣服乘驭床座珍宝财谷香华灯涂。乃至一切受用乐具悉生爱著。世尊菩萨摩诃萨。作何观察能于身命乃至一切受用乐具。不生爱著。愿佛为说。

尔时世尊。告无畏授等五百长者言。菩萨摩诃萨。以无数种相观察于身。何等无数。所谓此身不实缘法。合集如极微聚。从顶至足次第破坏。彼九窍门及诸毛孔。不净流溢犹如蚁聚。蛇毒止中蛇毒违害。如怨敌如猿猴。多所损恼。如极恶友常起诤竞。身如聚沫不可撮摩。又如水泡旋有即坏。又如阳焰渴爱所生。又如芭蕉中无坚实。又如幻化从虚妄起。又如王者多种教令。又如怨对常来伺便。又如盗贼无有信义。又如杀者极难调制。如恶知识常不欢喜。如破法者隐没慧命。又如邪朋减失善法。又如空聚离于主宰。又如瓦器终归破坏。如小便坑不净充满。如大便处常多滓秽。又如食啖诸不净鬼及蛆虫狗等乐臭秽中。又如广积秽物远闻其臭。如恶疮疱难合其窍痛不可忍。又如毒箭入身酸楚。如恶家主难为侍养。又如朽舍及如漏船。虽假修治旋归散坏。又如坯器难为固惜。又如恶友常假将护。如河岸树风所动摇。如大河流终归死海。又如客舍多种违恼。如无主舍无所摄属。如巡警人常专捡察。及如边方多所侵娆。如积沙处渐当减下。如火蔓延。如海难渡。如地难平。如蛇置箧随生损害。又如婴儿常须存爱。又如破器无所堪用。如恶方处常虞坏乱。如杂毒食常当远离。如求乞人得种种物得已旋弃。又如大车负极重等。唯诸智者。于法觉了应如是知。

佛说无畏授所问大乘经卷上

佛说无畏授所问大乘经卷中

西天译经三藏朝奉大夫试光禄卿传法大师赐紫沙门臣法护等奉 诏译

复次长者菩萨摩诃萨。观察此身。最初何因之所成立。谓依父母精血合集生起彼因。复由受其饮食。食已变坏旋聚即散。归淡荫藏淡荫流润。终归不净。然后火大增强煮变成熟。后归风力。由其风力各分滓重及与流润。滓重所谓大小便等。流润谓血。血变成肉。肉成于脂。脂成于骨。骨成其髓。髓成其精。精等乃成此不净身。菩萨观此不净身故。乃起思惟。此身多种合集。各别名相。谓三百骨。六十肪及膏相。合四百膜。五百肉团。六百脑。七百脉。九百筋。十六肋骨。复有三事。内缠其肠分生熟藏肠。有十六交络而住。二千五百脉道透映。一百七节。八十万俱胝毛孔。具有五根。九窍。七藏。不净充满。髓有一掬脑。有一掬脂。有三掬淡荫。六掬滓重。六掬风力。随遍血有一斗。如是一切各各充满。有七水脉。而复围绕。吸诸滋味。内火大增炽然烧煮。逼切疲极。身脉汗流。是等诸相极难可见。此之臭秽不净体相。是中云何起增上爱。如求丐人得所用物。得已旋弃。又如大车负极重等。唯诸智者于法觉了。应如是知即说颂曰。


  此身多种不净聚  愚无智者不了知

  强起增长爱著心  如秽瓶破多秽气

  耳目口鼻皆秽物  彼等何者为香洁

  涎眵结聍及涕洟  诸虫杂恶何生爱

  譬如愚者取于炭  勤力摩治欲令白

  炭尽力疲白莫成  无智妄贪亦如是

  如人意欲成洁净  多种修治于此身

  百转沐浴及香涂  身坏命终归不净

尔时世尊复告无畏授等五百长者言。长者当知。菩萨摩诃萨欲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观察此身有四十四相。何等四十四。谓菩萨摩诃萨观察此身诚所厌弃。菩萨观身不可爱乐。以不饶益故。菩萨观身极为臭秽。脓血满故菩萨观身甚不坚牢。终破坏故。菩萨观身体性羸劣。筋骨相联故。菩萨观身不净。秽恶常流故。菩萨观身如幻。愚夫异生强起虚妄动乱相故。菩萨观身多所漏失。以九窍门常流注故。菩萨观身炽然烧爇。谓贪火所焚嗔火猛聚痴火暗冥故。菩萨观身贪嗔痴网。常所盖覆爱网相续故。菩萨观身窍穴所依。以九窍门及诸毛孔周遍流注杂秽充故。菩萨观身多种逼恼。四百四病常增损故。菩萨观身是为窟宅。八万四千户虫之所聚故。菩萨观身无常。终归死法故。菩萨观身无知。于法不知故。菩萨观身如器用。众缘合成终破坏故。菩萨观身逼切。众多忧恼故。菩萨观身无归趣。毕竟老死故。菩萨观身深隐。谄诳所行故。菩萨观身如地。难平满故。菩萨观身如火。以所爱色随系著故。菩萨观身无厌足。随五欲故。菩萨观身破坏。烦恼对碍故。菩萨观身无定分位。以其利衰现所受故。菩萨观身无自他缘。不得源流故。菩萨观身驰流心意。以种种缘作意伺察故。菩萨观身弃背毕竟。归于弃尸林故。菩萨观身为他所食。鹫鸟豺狼等食啖故。菩萨观身如轮盘影现。筋骨连接故。菩萨观身无所顾惜残弃漏失。脓血满故。菩萨观身耽著滋味。饮食所成故。菩萨观身勤苦无利。以是无常生灭法故。菩萨观身如恶友。起诸邪妄故。菩萨观身如杀者。重重现增苦故。菩萨观身为苦器。三苦逼恼故。所谓行苦坏苦苦苦。菩萨观身为苦聚。五蕴随转无主宰故。菩萨观身极不自在。种种缘成故。菩萨观身无寿者。离男女相故。菩萨观身空寂。诸蕴处界所合成故。菩萨观身虚假。以如梦故。菩萨观身不实。以如幻故。菩萨观身动乱。如阳焰故。菩萨观身驰流。如响应故。菩萨观身虚妄所起。如影现故。长者。菩萨摩诃萨以如是等四十四相观察于身。而菩萨摩诃萨作此观察时。所有于身乐欲。于身顾惜。于身执我。于身爱染。于身积集。于身系著。一切悉断。由是于命乐欲。于命顾惜。于命执我。于命爱染。于命积集。于命系著。乃至舍宅。妻子眷属。饮食衣服。乘驭床座。珍宝财谷。香华灯涂。一切受用乐具。若乐欲。若顾惜。若执我所。若爱染。若积集。若系著。一切亦断。由于身命能弃舍故。乃至一切爱用乐具亦悉弃舍。如是乃能圆满六波罗蜜多。长者。菩萨摩诃萨以能圆满波罗蜜多故。即能速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即说颂曰。


  应知人身极难得  莫因此身造众罪

  豺狗取食弃尸林  空将此身为残弃

  愚无智者常动乱  虚伪身中起贪爱

  此身难驭违背深  昼夜受苦无停息

  此身苦轮常生病  此身不净广充盈

  饥渴随逐娆恼深  谁诸智者生爱著

  此身如地广无主  及如恶友愚生爱

  因此身故众罪兴  毕竟还自受诸苦

  此身不同金刚坚  莫因此身广造罪

  智者应修胜福因  于佛教中生净信

  此身不久徒存养  衣服香严饮食资

  缘归破坏暂任持  邪勤施作何空过

  经百劫中难得遇  大牟尼尊出世间

  速于佛教净信生  莫于恶趣受极怖

  假使寿千俱胝岁  彼尚勿应生贪爱

  何况寿不满百年  岂生贪爱无厌足

  或有一类奢侈者  不念此身极难得

  广集嬉戏歌伎人  于前戏剧求快乐

  度集财宝何有乐  护惜重重苦恼增

  下劣愚夫喜悦生  智者于中离贪著

  富贵不实如梦幻  愚者驰流于心意

  刹那破坏刹那成  谁诸智者生贪爱

佛说无畏授所问大乘经卷中

佛说无畏授所问大乘经卷下

西天译经三藏朝奉大夫试光禄卿传法大师赐紫沙门臣施护等奉 诏译


  譬如幻所成物像  如乾闼婆城庄严

  愚人贪爱富亦然  不知是妄生耽著

  百种苦求于财富  得已极苦逼于身

  王官水火散坏时  智者岂生于爱著

  妻子眷属随所爱  广作诸罪当破坏

  极重过失不觉知  智者于身不生著

  悭吝者求财富时  父母亦不生尊重

  妻子眷属返憎嫌  一向常贪于财利

  悭者不知于恩义  唯念莫坏我所有

  背正向邪谄求财  智者于彼不生信

  悭者意异语如实  所应信者不生信

  见人虽将爱子同  此是悭者谄妄起

  悭吝之者在世间  虽亲典教亦通解

  驰流散乱出恶言  心无悲愍极粗犷

  悭者处世无所托  亦无知识及亲朋

  有所依附但求财  智于悭者不生信

  悭者因求财富故  于极恶事起思念

  是故智者正所观  愚人于彼生欢喜

  金宝珠贝珊瑚等  善业引生如聚沫

  于中贪爱诤竞兴  彼不了知幻化性

  贤劫一佛出世时  彼尊立名为慈氏

  偏覆大地得黄金  彼从何来何因故

  于外随逐五欲境  愚人散乱痴迷法

  如日中分夏月时  渴欲奔驰焰为水

  空后一劫成世间  虚空所成空自性

  焚烧破坏复还成  此从何来彼何去

  沟涧池沼及大海  枯涸破坏彼皆同

  虚假不实贪亦然  谁诸智者生爱著

  智者慧力色相具  于身常自作称量

  此中无味染何因  舍宅财利应弃舍

  随逐五欲造恶业  养育妻子并眷属

  死时妻子及诸亲  谁能救护自当苦

  死时眷属不随去  但随自作众业行

  苦恼逼逐于己身  彼时谁为我分受

  三有独怖无亲爱  妻子眷属假相亲

  愚人取以为乐因  但增苦恼及忧戚

  父母妻子亲朋聚  为求财利故相会

  彼等不随死者行  唯自所作业相逐

  一切皆随业所行  一切亦随业所住

  当知此身业所成  智者应修于善业

  父母妻子眷属等  以不了知故贪爱

  愚人广造众罪因  智者不入无间狱

  所有余处业报尽  无间极苦不解脱

  是故畏彼恶趣因  智者勤劬离诸罪

  阎摩王前治罚时  彼无朋友为救护

  亦无父母及诸亲  随自所作业当受

  王言汝所得人身  得已何不离诸罪

  今受极苦捶打时  皆由汝作不善业

  自心所作不善已  而复不信有业报

  如彼阎摩法王言  汝受治罚非我罪

  自作业因自造罪  自造罪已汝来此

  当受极苦自甘心  由先所作非爱业

  死时众苦所逼迫  亲属不能令解脱

  汝欲自求解脱时  是故应离诸罪恶

  打击考掠及杻械  此等若欲求远离

  舍宅亲友起怖心  于佛教中修正行

  舍宅猛火大苦根  而此心火常炽然

  智者于斯爱不生  如大火聚极可怖

  住舍养亲常忧戚  富乐忧愁亦复然

  自他过失等无差  是故应离诸罪恶

  智者佛教生信乐  不种自收胜乐根

  愚者不生爱乐心  但贪舍宅诸苦本

  女身筋肉骨合集  假起妄贪为我妻

  诸无智者染爱生  不知女身都如幻

  智者了知诸欲乐  及舍宅等皆生厌

  正法药治贪病除  速疾出离诸缠缚

尔时无畏授等五百长者闻是正法已。悉得无生法忍。得法忍已。皆生最上踊跃欢喜。即说颂曰。


  快哉于今日  我等得大利

  彼一切利中  此利益最上

  我等所发起  广大菩提心

  于佛正法中  清净生渴仰

  所起胜爱乐  无上菩提心

  为一切有情  广施诸安乐

  我等从今日  极甚其身命

  誓于此深经  生最上爱乐

  由起爱乐故  得一切有情

  于彼当来世  见者生欢喜

  彼一切有情  诸欲发心者

  皆发起无上  广大菩提心

  若一切有情  爱乐菩提心

  当得胜果报  最上金色身

  相好以庄严  种种胜殊妙

  及得大光明  世间广照耀

  无上菩提心  此心广大心

  胜出一切心  最上复清净

  彼一切功德  由此心具足

  复具大胜力  能脱一切病

  诸鲜福有情  不乐菩提心

  此心懈退因  不能观生死

  菩提神通智  获最胜福力

  广积满虚空  普施诸情品

  若人于河沙  等数诸佛刹

  满以七珍财  供养正等觉

  若人但合掌  归向菩提心

  此胜供养因  超过诸供养

  此供养无等  所谓菩提心

  过此外无余  为最胜最上

  菩提心功德  是胜妙良药

  一切病能治  施有情安乐

  观见诸有情  三火常烧然

  无量劫拔除  菩萨不懈退

  修此菩提行  为勇猛医王

  救苦诸有情  常远离疲懈

  数数往诸趣  不舍菩提心

  勤于佛法中  出现希有相

  我等得大利  乐此菩提心

  愿我等当成  大觉释师子

尔时世尊从其面门出现广大神通光明无数种色。所谓青黄赤白及紫碧绿。是光普照无边世界。上彻梵世。映蔽日月光明不现。其光旋环右绕世尊百千匝已。却从世尊顶门而入。尔时尊者阿难即从座起。偏袒一肩右膝著地。向佛合掌顶礼白言。世尊。何因何缘现是光明。若无因缘。如来应供正等正觉不放光相。时尊者阿难即说颂曰。


  佛上胜者若无因  法尔不现光明相

  愿为悲愍劣有情  说放光明何因故

  一切有情皆贫乏  佛应为施大圣财

  世间暗暝作照明  愿说此光所因现

尔时世尊。告尊者阿难言。阿难。汝今见此五百长者不。悉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故。来诣我所。阿难白佛言。唯然已见。佛言阿难。是五百长者。今此会中闻正法已皆得无生法忍。阿难。此诸长者皆于过去佛所。奉近供养深种善根。从此没已不复堕诸恶趣。生人天中受胜妙乐。次第至彼慈氏如来应供正等正觉出现世时。生彼佛刹亲近供养尊重承事。其后乃至贤劫诸佛彼彼出世时。于一一佛所亲近供养。听受正法读诵记念广为人说。最后过二十五劫。于种种佛刹。皆当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果。同名莲华吉祥藏如来应供正等正觉。出现世间。尔时尊者阿难前白佛言。今此广大甚深正法。希有世尊希有善逝。此经何名。我等云何奉持。佛言阿难。是经名为菩萨瑜伽师地法门。亦名无畏授所问。如是名字汝当受持。

佛说此经已。尊者阿难等诸大声闻。及诸菩萨摩诃萨众并五百长者。世间天人阿修罗等一切大众。闻佛所说。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佛说无畏授所问大乘经卷下

-2005 48.P0292 无门关 (1卷)〖宋 宗绍编〗

大正藏 No. 2005 无门关宋 宗绍编1卷禅宗无门关说道无门。尽大地人得入。说道有门。无阿师分。第一强添几个注脚。大似笠上顶笠。硬要习翁赞扬。又是干竹绞汁。著得这些哮本。不消习翁一掷。一掷莫教一滴落江湖。千里..

-2004 48.P0226 万松老人评唱天童觉和尚颂古从容庵录 (6卷)〖宋 正觉颂古.行称评唱〗

大正藏 No. 2004 万松老人评唱天童觉和尚颂古从容庵录宋 正觉颂古.元 行秀评唱6卷从容录重刻四家语录序自佛祖拈花。迦叶微笑。虽云默露宗风。殊觉浑沦透漏。更逢后来好事儿孙。不知重惜家宝。各各拚身失命。平地生..

-2003 48.P0139 佛果圜悟禅师碧岩录 (10卷)〖宋 重显颂古.克勤评唱〗

大正藏 No. 2003 佛果圜悟禅师碧岩录宋 重显颂古.克勤评唱10卷碧岩录序至圣命脉。列祖大机。换骨灵方。颐神妙术。其惟雪窦禅师。具超宗越格正眼。提掇正令。不露风规。秉烹佛煅祖钳锤。颂出衲僧向上巴鼻。银山铁壁..

-2002b48.P0133 B天童山景德寺如净禅师续语录 (1卷)〖宋 义远编〗

大正藏 No. 2002B 天童山景德寺如净禅师续语录宋 义远编1卷天童遗落录序夫佛祖道实际理地。本离言语相。然佛事门中为物垂慈。则虽非有为又非无语。洞山五位临济三玄。共是垂慈心。声止啼黄叶。若就语中生实解者。求..

-2002a48.P0121 A如净和尚语录 (2卷)〖宋 文素编〗

大正藏 No. 2002A 如净和尚语录宋 文素编2卷如净禅师语录序五家宗派中。曹洞则机关不露。临济则棒喝分明。苟得其由。门户易入。虽取舍少异作用弗同。要之殊涂一致耳。惟天童净禅师不流不倚兼而有之。自成一家八面受..

-2001 48.P0001 宏智禅师广录 (9卷)〖宋 侍者等编〗

大正藏 No. 2001 宏智禅师广录宋 集成等编9卷天童觉和尚语录序余顽愚拙疏无所可用。独于世味淡薄。人我相轻。若可学佛者。以故自幼喜从僧游。间遇本色道人。虽未言而意已亲。殆若磁石铁之冥契。有不可致诘者。否则虽..

-2000 47.P0984 虚堂和尚语录 (10卷)〖宋 妙源编〗

大正藏 No. 2000 虚堂和尚语录宋 妙源编10卷虚堂和尚语录卷第一嘉兴府兴圣禅寺虚堂和尚语录参学妙源编嘉兴府请疏朝请郎知嘉兴军府主管学事兼管内劝农公事借紫杨璘撰右伏以。者寺不是寻常。为孝宗圣迹去处。诸山皆生..

-1999 47.P0957 密庵和尚语录 (1卷)〖宋 崇岳.了悟等编〗

大正藏 No. 1999 密庵和尚语录宋 崇岳.了悟等编1卷密庵禅师语录序密庵禅师示寂之三年。其得法真子。住灵岩了悟。以老师平生语一编。属(镃)作序。(镃)切谓。老师一见应庵。便明大法。破沙盆语。盛播丛林。此无可序者..

-1998b47.P0943 B大慧普觉禅师宗门武库 (1卷)〖宋 道谦编〗

大正藏 No. 1998B 大慧普觉禅师宗门武库宋 道谦编1卷大慧普觉禅师宗门武库参学比丘道谦编洞山广道者梓州人。丛林号广无心。初游方问云盖智和尚。兴化打维那意旨如何。智下绳床展两手吐舌示之广打一坐具。智云。此是..

-1998a47.P0811 A大慧普觉禅师语录 (30卷)〖宋 蕴闻编〗

大正藏 No. 1998A 大慧普觉禅师语录宋 蕴闻编30卷进大慧禅师语录奏札(臣)僧(蕴闻)窃以佛祖之道。虽非文字语言所及。而发扬流布。必有所假而后明。譬如以手指月。手之与月。初不相干。然知手之所指。则知月之所在。是..

-1997 47.P0713 圆悟佛果禅师语录 (20卷)〖宋 绍隆等编〗

大正藏 No. 1997 圆悟佛果禅师语录宋 绍隆等编20卷圆悟佛果禅师语录序龙图阁直学士左朝奉大夫知处州军州事兼管内劝农使耿延禧撰佛以一音。而演说法。故一切法。同此一音。三世诸佛此一音。六代祖师此一音。天下老和..

-1996 47.P0669 明觉禅师语录 (6卷)〖宋 惟盖竺编〗

大正藏 No. 1996 明觉禅师语录宋 惟盖竺编6卷明觉禅师语录卷第一参学小师惟盖竺编住苏州洞庭翠峰禅寺语师在万寿。开堂日白槌了。师云。宗乘一唱三藏绝诠。祖令当行十方坐断。其有达士不避死生。贬上眉毛出众相见。问..

-1995 47.P0649 法演禅师语录 (3卷)〖宋 才良等编〗

大正藏 No. 1995 法演禅师语录宋 才良等编3卷法演禅师语录卷上舒州白云山海会演和尚初住四面山语录参学才良编师开堂日。授疏示众云。兵随印转。将逐符行。请对尊官。分明剖露。宣疏了指法座云。此大宝华王座。从朝至..

-1994b47.P0646 B杨岐方会和尚后录 (1卷)〖〗

大正藏 No. 1994B 杨岐方会和尚后录1卷杨岐方会和尚后录师。入院开堂。宣疏了。师云。大众。大家散去。早落二头三首。如不散去。今日热瞒诸人去也。宜阳秀水。萍实楚江。遂升座。拈香云。此一瓣香。奉为今上皇帝。圣..

-1994a47.P0640 A杨岐方会和尚语录 (1卷)〖宋 仁勇等编〗

大正藏 No. 1994A 杨岐方会和尚语录宋 仁勇等编1卷杨岐方会和尚语录袁州杨岐山普通禅院会和尚语录江宁府保宁禅院嗣法小师仁勇编师在筠州九峰山。受疏了披法衣。乃拈起示众云。会么。若也不会。今日无端走入水牯牛队..

-1993 47.P0629 黄龙慧南禅师语录 (1卷)〖宋 惠泉集〗

大正藏 No. 1993 黄龙慧南禅师语录宋 惠泉集1卷黄龙慧南禅师语录师初住同安崇胜禅院。开堂日。宣疏罢。师拈香云。此一炷香。为今上皇帝圣寿无穷。又拈香云。此为知军郎中文武采僚。资延福寿。次为国界安宁。法轮常转..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