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16 01.P0250 佛说尸迦罗越六方礼经 (1卷)〖后汉 安世高译〗
大正藏 No. 0016 尸迦罗越六方礼经
后汉 安世高译
1卷
佛说尸迦罗越六方礼经
后汉安息国三藏安世高译
佛在王舍国鸡山中。时有长者子。名尸迦罗越。早起严头。洗浴著文衣。东向四拜。南向四拜。西向四拜。北向四拜。向天四拜。向地四拜。佛入国分卫遥见之。往到其家问之。何为六向拜。此应何法。尸迦罗越言。父在时教我六向拜。不知何应。今父丧亡。不敢于后违之。佛言。父教汝使六向拜。不以身拜。尸迦罗越便长跪言。愿佛为我解此六向拜意。佛言。听之内著心中。其有长者黠人能持四戒不犯者。今世为人所敬。后世生天上。一者不杀诸群生。二者不盗。三者不爱他人妇女。四者不妄言两舌。心欲贪淫恚怒愚痴自制勿听。不能制此四意者。恶名日闻。如月尽时光明稍冥。能自制恶意者。如月初生其光稍明。至十五日盛满时也。
佛言。复有六事。钱财日耗减。一者喜饮酒。二者喜博掩。三者喜早卧晚起。四者喜请客。亦欲令人请之。五者喜与恶知识相随。六者憍慢轻人。犯上头四恶。复行是六事。妨其善行。亦不得忧治生。钱财日耗减。六向拜当何益乎。
佛言。恶知识有四辈。一者内有怨心。外强为知识。二者于人前好言语。背后说言恶。三者有急时。于人前愁苦。背后欢喜。四者外如亲厚。内兴怨谋。善知识亦有四辈。一者外如怨家。内有厚意。二者于人前直谏。于外说人善。三者病瘦县官为其征彸忧解之。四者见人贫贱不弃捐。当念求方便欲富之。恶知识复有四辈。一者难谏晓教之作善故与恶者相随。二者教之莫与喜酒人为伴故。与嗜酒人相随。三者教之自守益更多事。四者教之与贤者为友故与博掩子为厚。善知识亦有四辈。一者见人贫穷。卒乏令治生。二者不与人诤计挍。三者日往消息之。四者坐起当相念。善知识复有四辈。一者为吏所捕。将归藏匿之。于后解决之。二者有病瘦。将归养视之。三者知识死亡。棺敛视之。四者知识已死。复念其家。善知识复有四辈。一者欲斗止之。二者欲随恶知识谏止之。三者不欲治生劝令治生。四者不喜经道。教令信喜之。恶知识复有四辈。一者小侵之便大怒。二者有急倩使之不肯行。三者见人有急时避人走。四者见人死亡弃不视。佛言。择其善者从之。恶者远离之。我与善知识相随。自致成佛。
佛言。东向拜者。谓子事父母。当有五事。一者当念治生。二者早起敕令奴婢。时作饭食。三者不益父母忧。四者当念父母恩。五者父母疾病。当恐惧求医师治之。父母视子亦有五事。一者当念令去恶就善。二者当教计书疏。三者当教持经戒。四者当早与娶妇。五者家中所有当给与之。
南向拜者。谓弟子事师。当有五事。一者当敬难之。二者当念其恩。三者所教随之。四者思念不厌。五者当从后称誉之。师教弟子亦有五事。一者当令疾知。二者当令胜他人弟子。三者欲令知不忘。四者诸疑难悉为解说之。五者欲令弟子智慧胜师。
西向拜者。谓妇事夫。有五事。一者夫从外来。当起迎之。二者夫出不在。当炊蒸扫除待之。三者不得有淫心于外夫。骂言不得还骂作色。四者当用夫教诫。所有什物不得藏匿。五者夫休息盖藏乃得卧。夫视妇亦有五事。一者出入当敬于妇。二者饭食之。以时节与衣被。三者当给与金银珠玑。四者家中所有多少。悉用付之。五者不得于外邪畜传御。
北向拜者。谓人视亲属朋友。当有五事。一者见之作罪恶。私往于屏处。谏晓呵止之。二者小有急。当奔趣救护之。三者有私语。不得为他人说。四者当相敬难。五者所有好物。当多少分与之。
向地拜者。谓大夫视奴客婢使。亦有五事。一者当以时饭食与衣被。二者病瘦当为呼医治之。三者不得妄挝捶之。四者有私财物。不得夺之。五者分付之物当使平等。奴客婢使事大夫亦有五事。一者当早起勿令大夫呼。二者所当作自用心为之。三者当爱惜大夫物。不得弃捐乞丐人。四者大夫出入当送迎之。五者当称誉大夫善。不得说其恶。
向天拜者。谓人事沙门道士。当用五事。一者以善心向之。二者择好言与语。三者以身敬之。四者当恋慕之。五者沙门道士人中之雄。当恭敬承事问度世之事。沙门道士当以六意视凡民。一者教之布施。不得自悭贪。二者教之持戒。不得自犯色。三者教之忍辱。不得自恚怒。四者教之精进。不得自懈慢。五者教人一心。不得自放意。六者教人黠慧。不得自愚痴。沙门道士教人去恶为善。开示正道。恩大于父母。如是行之。为知汝父在时六向拜之教也。何忧不富乎。尸迦罗越即受五戒。作礼而去。
佛说呗偈。
鸡鸣当早起 被衣来下床
澡漱令心净 两手奉花香
佛尊过诸天 鬼神不能当
低头绕塔寺 叉手礼十方
贤者不精进 譬如树无根
根断枝叶落 何时当复连
采华著日中 能有几时鲜
放心自纵意 命过复何言
人当虑非常 对来无有期
犯过不自觉 命过为自欺
今当入泥犁 何时有出期
贤者受佛语 持戒慎勿疑
佛如好华树 无不爱乐者
处处人民闻 一切皆欢喜
令我得佛时 愿使如法王
过度诸生死 无不解脱者
戒德可恃怙 福报常随己
现法为人长 终远三恶道
戒慎除恐畏 福德三界尊
鬼神邪毒害 不犯有戒人
堕俗生世苦 命速如电光
老病死时至 对来无豪强
无亲可恃怙 无处可隐藏
天福尚有尽 人命岂久长
父母家室居 譬如寄客人
宿命寿以尽 舍故当受新
各追所作行 无际如车轮
起灭从罪福 生死十二因
现身游免乱 济育一切人
慈伤坠众邪 流没于深渊
勉进以六度 修行致自然
是故稽首礼 归命天中天
人身既难得 得人复嗜欲
贪淫于意识 痛想无厌足
豫种后世栽 欢喜诣地狱
六情幸完具 何为自困辱
一切能正心 三世神吉祥
不与八难贪 随行生十方
所生趣精进 六度为桥梁
广劝无极慧 一切蒙神光
佛说尸迦罗越六方礼经
-1981 47.P0448 依观经等明般舟三昧行道往生赞 (1卷)〖唐 善导撰〗
大正藏 No. 1981 依观经等明般舟三昧行道往生赞唐 善导撰1卷依观经等明般舟三昧行道往生赞(一卷)比丘僧善导撰敬白。一切往生知识等大须惭愧。释迦如来实是慈悲父母。种种方便发起我等无上信心。又说种种方便教门非一..
-1980 47.P0438 往生礼赞偈 (1卷)〖唐 善导集记〗
大正藏 No. 1980 往生礼赞偈唐 善导集记1卷往生礼赞偈一卷沙门善导集记劝一切众生。愿生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国。六时礼赞偈。谨依大经及龙树天亲。此土沙门等所造往生礼赞。集在一处分作六时。唯欲相续系心助成往益..
-1979 47.P0424 转经行道愿往生净土法事赞 (2卷)〖唐 善导集记〗
大正藏 No. 1979 转经行道愿往生净土法事赞唐 善导集记2卷转经行道愿往生净土法事赞卷上沙门善导集记奉请四天王直入道场中奉请师子王师子亦难逢奋迅身毛衣众魔退散去回头请法师直取涅槃城序曰。窃以娑婆广大火宅无边..
-1978 47.P0420 赞阿弥陀佛偈 (1卷)〖后魏 昙鸾撰〗
大正藏 No. 1978 赞阿弥陀佛偈后魏 昙鸾撰1卷赞阿弥陀佛偈昙鸾法师作南无阿弥陀佛(释名无量寿傍经奉赞亦曰安养)。南无至心归命礼西方阿弥陀佛。现在西方去此界十万亿刹安乐土佛世尊号阿弥陀我愿往生归命礼愿共诸众生..
-1977 47.P0419 净土疑辩 (1卷)〖明 袾宏撰〗
大正藏 No. 1977 净土疑辨明 袾宏撰1卷《净土疑辨》序豫章微休居士陈 所蕴撰莲池禅师作《净土疑辨》,摧慢幢,破痴网,如闇得灯,如贫得宝,真渡苦海之慈航哉。即天台永明之论,未有若此之精切而著明者也。修净土者..
-1976 47.P0385 西方合论 (10卷)〖明 袁宏道撰〗
大正藏 No. 1976 西方合论明 袁宏道撰10卷重刻西方合论序儒以三纲五常。奠乾坤而正人类。至于截生死逆流出三界火宅。必资佛教。十方三世佛。而阿弥陀为第一也。诸佛各有所摄受之净土。而西方极乐世界为第一也。念佛..
-1975 47.P0381 净土生无生论 (1卷)〖明 传灯撰〗
大正藏 No. 1975 净土生无生论明 传灯撰1卷净土生无生论幽溪沙门传灯撰稽首能仁圆满智,无量寿觉大导师,所说安养大乘经,了义了义至圆顿。妙德普贤观自在,势至清净大海众,马鸣、龙树及天亲,此土庐山莲社祖,天台..
-1974 47.P0354 宝王三昧念佛直指 (2卷)〖明 妙叶集〗
大正藏 No. 1974 宝王三昧念佛直指明 妙叶集2卷重刻宝王三昧念佛直指序念佛三昧所以名为宝王者。如摩尼珠。普雨一切诸三昧宝。如转轮王。普统一切诸三昧王。盖是至圆至顿之法门也。始自华严终至法华。一代时教。无不..
-1973 47.P0302 庐山莲宗宝鉴 (10卷)〖元 普度编〗
大正藏 No. 1973 庐山莲宗宝鉴元 普度编10卷莲宗宝鉴序禅净二门分袒各帜几同敌国矣。慈觉赜禅师有营田开库之喻。各随所好皆得如心。此亦方便和会之谈耳。二物可会若本非二和会奚为。夫禅有如来禅祖师禅。祖师禅且置..
-1972 47.P0292 净土或问 (1卷)〖元 天如则著〗
大正藏 No. 1972 净土或问元 天如则著1卷净土或问序参禅余所不去。念佛亦非去者。禅主见性。佛念离尘。窃谓念佛一门实为禅教共履之通途。亦士庶同游之捷径。可不信哉。世之学者参禅有禅病。作佛有佛魔。秖缘去圣时远..
-1971 47.P0289 净土境观要门 (1卷)〖元 怀则述〗
大正藏 No. 1971 净土境观要门元 怀则述1卷净土境观要门元传天台宗教兴教大师虎溪沙门 怀则述夫净土法门者。乃末世机缘出生死之要路。横截五道之舟航。一生彼处永无退转。以诸天身飞行自在。衣食自然得。预清净海众..
-1970 47.P0251 龙舒增广净土文 (12卷)〖宋 王日休撰〗
大正藏 No. 1970 龙舒增广净土文宋 王日休撰12卷龙舒净土文序华严经云。信为道元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根。然世之所谓修净土者。不可以不信也。净土乃西方极乐世界。其中种种殊胜庄严。阿弥陀经载之详矣。阿弥陀乃彼..
-1969b47.P0231 B乐邦遗稿 (2卷)〖宋 宗晓编〗
大正藏 No. 1969B 乐邦遗稿宋 宗晓编2卷乐邦遗稿并序四明石芝沙门宗晓编愚挺志于净业。誓欲均被有情同归实界。故缵集乐邦文类。行于世外余片文只义。暨随所见闻可益扶净业者。续又纪为乐邦遗稿。盖仿儒家典籍拾遗之..
-1969a47.P0148 A乐邦文类 (5卷)〖宋 宗晓编〗
大正藏 No. 1969A 乐邦文类宋 宗晓编5卷乐邦文类序昔善逝愍群生之旋复于诸苦趣也。指乐邦令归依。列圣幽赞。宿耆受生者不一。载诸竺坟。灿如星陈。及后之宗焉者渐远。率以声色求。而不知求诸心。故大鉴示以惟心。俾..
-1968 47.P0144 往生净土决疑行愿二门 (1卷)〖宋 遵式撰〗
大正藏 No. 1968 往生净土决疑行愿二门宋 遵式撰1卷往生净土决疑行愿二门宋耆山沙门遵式述维安养宝刹大觉攸赞。三辈高升。夕孕金华列宿犹惭于海滴。晨游玉沼世灯强喻于河沙。良以。十方爰来四生利往。虽腾光而普示。..
-1967 47.P0134 念佛三昧宝王论 (3卷)〖唐 飞锡撰〗
大正藏 No. 1967 念佛三昧宝王论唐 飞锡撰3卷念佛三昧宝王论卷上(并序)唐紫阁山草堂寺沙门飞锡撰客有高信,至吾禅居,前礼致问,辞甚清逸。问吾曰:“修心之人成道捷径,法华三昧不轻之行,念佛三昧般舟之宗,佥为无..
微信分享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