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士全书》教我们先做好一个人
佛教八万四千法门,门门可以走上解脱之道。但是,不管是学哪个法门,都需要打好基础,这就是先要做好一个人,不能做好一个人,就谈不上出世,所谓出世不离入世。太虚大师说‘仰止唯佛陀,完成在人格;人成即佛成,是名真现实。’所以做人很重要。怎么做好人呢?最重要就是要戒杀和戒淫,因为杀和淫是生死轮回的根本,所以《安士全书》就专门写了《欲海回狂》和《万善先资》两部书。这是修行下手的根本啊!印光大师在序言中说:‘欲使斯民推忠恕以笃胞与,息刀兵而享天年;守礼义以叙彝伦,好令德而远美色。因著戒杀之书,曰《万善先资》;戒淫之书,曰《欲海回狂》。良由世人杀业最多,淫业易犯。以故不惮烦劳,谆谆告诫。’作者花大力气来写这两部书,是不是有点轻重倒置呢?没有!印光大师说得好:‘前三种虽明修行世善,而亦具了生死法。后一种虽明了生死法,而亦须修行世善。’即要想往生净土,还需要修行世善。
《万善先资》的中心主题为戒杀,从戒杀出发,提倡人类的慈悲和平。 戒杀是中国三教文化的重要内容。儒家认为君子仁民爱物,慈心不杀,先从小事做起。《论语》记:‘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待物如此,待人可知。孟子说:‘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远庖厨也。’他见齐宣王不忍牛之觳觳而就死地,就称赞齐宣王‘是心足以王矣!’他认为行王道,先当仁心不杀,‘兽相食,且人恶之。’即禽兽互相吞食,人且厌恶它,何况人类互相残杀?孔子说‘始作佣者,其无后乎!’即是说第一个造作木偶土偶来殉葬的人,一定会断子绝孙的!孟子解释说‘为其像人而用之也。’因为偶像是人形,却用来殉葬,非仁也。孟子说‘仁者无敌’,能王天下。而欲仁于天下者,首当戒杀。‘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诚如是也,民归之,犹水之就下,沛然谁能御之?’(《孟子·梁惠王》)佛教把戒杀列为重要戒律,非常重视戒杀。《楞严经》说:‘杀心不除,尘不可出。’《普贤行愿品》云:‘众生至爱者身命,诸佛至爱者众生,能救众生身命,则能成就诸佛心愿。’《智度论》曰:‘诸余罪中,杀业最重。’《婆沙论》曰:‘若一日一夜持不杀戒,于当来世中,决不遇刀兵灾。’
《欲海回狂》极谈邪淫的危害性,旁征博引,指点迷津,向迷者点破:食色,性也;邪淫,万恶之源也。孔子说:‘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及其至也,察乎天地。’佛陀说:‘淫心不除,尘不可出。’攀缘声色,心被物转,失去如来清净本性。《欲海回狂》发掘圣人的说法,汇集三教典籍之精华,引用正反两方面的典型事例和故事,从现象到本质将邪淫的危害和盘托出,苦口婆心,发人深省。
所谓邪淫即是指超出正统夫妻关系之外的淫乱。例如与有夫之妇或者有妇之夫发生关系,都属于邪淫。其他如强奸、手淫、乱伦、同性恋等都属于邪淫之列。佛教在家信徒的居士五戒,包括戒杀、戒盗、戒淫、戒妄语、戒饮酒。其中戒淫一条,即是指戒邪淫。因为在家信徒,都有妻室儿女,夫妻不可能没有性关系,所以佛教把夫妻之间的性关系叫做正淫,把夫妻之外的性关系叫做邪淫,正淫是允许的,邪淫是不允许的,要戒除。
《欲海回狂》旨在以出世的精神干入世的事业,出世与入世不相脱离,所以此集内容,正如安士先生所说:有为保家而发者,有为保身而发者,有为获福消灾而发者,有为修身养性而发者,有为超生死出三界而发者。譬如药草店中,万物皆备。惟在自识其病者取之罢了。
王凤仪嘉言录——孝道
人人都有道,不必向外去求,先要克己,不要管人。管人是假的,管自己才是真的。自己不真,惬人不佩服。人人都说敬天地、孝父母。我说,想敬天,要先清性,性不清不能孝父;想敬地,先要净心,心不净不能孝母;心性不..
孝是中国人的根性
中国的古训‘夫孝德之本也’‘百行孝为先’这一类的话很多,不能枚举,只就这两句上看,便知做人的根本是个‘孝’字。父母活著的奉养,死了的丧葬,都要尽上十二分力量去办,这也不算完事,还得永远的祭祀,才觉孝道..
《安士全书》是改变命运的第一奇书
说起改命立运,相信不少朋友都能脱口而出“了凡四训”几个字,我上大学的时候也读过这本书。其实大家不知道,还有一本书可以说也是改变命运的第一奇书。这本书我刚参加工作的时候看到一位姓安的同事在读,起初还以为..
《安士全书》传家之至宝!
与广东许豁然居士书(代康泽师作)居士身居善堂,力行善事,终日宣讲,劝人为善。担荷圣贤居家为政在野尽忠之道,遵守佛祖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之法。每一思及,羡慕不已。然善事固有大小不同,善书亦有浅深不等。欲令自..
印光大师当年在世流通最多的三样书
受苦无间,这个苦还不是真的苦,真的苦是什么?你不能见佛,你见不到佛,你闻不到法。换句话说,你往生作佛的这个缘没有了,断了。不闻法,永远迷惑颠倒。佛出世,像释迦牟尼佛出世,对世间人最大的恩德是什么?不是..
安士全书:佛教早期传到中国来的历史记载
有人认为,佛教从东汉明帝时,才传到中国,就会怀疑,帝君当时从什么地方听到僧道中人的话呢。但是,只要从头到尾查考一下历史的记载,就知道西周的时候,我们这里已经有佛法了。我们知道,佛法是从东汉明帝永平十年..
安士全书:富贵家庭有穷亲戚来往是有福之象
罗惟德在宁国任职的时候,有一天拜见刘寅时,兴高采烈地说:「今天我遇到了一件最快乐的事情!」寅问他是什么事,罗回答说:「刚才碰上贫穷亲戚十多人,因为飢荒的缘故,从远方来告诉我,我就把平时所积累起来的薪水..
《安士全书》中对古人福报的考证
人福有古重今轻之验人惟有德,所以有福。寿减之后,一切皆减,其德渐漓,其福渐损。略言之,如七宝渐隐没,五谷渐歉收,衣食渐艰难,容貌渐丑陋,资禀渐昏愚,精神渐衰弱,风俗渐骄慢,六亲渐不和,赋役渐繁重,水火..
《安士全书》中对古人身高的考证
人身有古大今小之殊人寿当减劫时,每过百年,其身短一寸,千年则短一尺。释迦如来出世时,人身皆长八尺(佛之化身一丈六尺)。今已过二千余年,当短去二尺,故今世之人,大抵以六尺为上下。总之寿增,则其身随时而大..
《安士全书》中对古人寿命的考证
人寿有古延今促之异经云:增劫之时,从人寿十岁后,每过百年,各增一岁,如是增之又增,至八万四千岁而止。自后每过百年,各减一岁,如是减之又减,至于十岁而极。十岁以还,又复增益。犹之日永日短,循环无已也。[..
安士全书修学报告分享
《安士全书》为清朝周安士居士所著。全书共分四部,包括《文昌帝君阴骘文》、《万善先资》、《欲海回狂》和《西归直指》。这一本书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得到广泛推崇,印光大师称其为「善世第一奇书」。全书以佛教思想..
《安士全书》中梁石柱父子的故事
在《安士全书》里面,有这么一个公案:在睢陵,就是现在的江苏省睢宁县,有一个富人叫做梁石柱,他有一个儿子,很受他的疼爱。在清朝顺治,就是清朝第一个皇帝年间,他的儿子十九岁时身患重病,梁石柱因此悲痛万分,..
《安士全书》与寻常善书不可同日而语
大矣哉吾心本具之道,妙矣哉吾心固有之法。寂照不二,真俗圆融。离念离情,不生不灭。谓之为有而不有,不有而有。谓之为空而不空,不空而空。生佛皆由此出,圣凡俱莫能名。类明镜之了无一物,而复胡来汉现。犹太虚之..
德森法师:重印安士全书附自知录跋
重印安士全书附自知录跋(一九四叁年二月一日)佛法主出世,儒教主世间。种出世之因,即得出世之果。种世间之因,即得世间之果。世出世间,儒佛圣人,无不以因果为準绳。因果者何。不从天降,亦非人与,即各人自作自受..
安士全书:罪灭之相
忽然不想欲事忽然觉女身污秽忽然厌恶娼优忽然欲毁淫词小说忽然发慈悲心忽然信因果忽然肯布施忽然尊信三宝忽然自知将来必死忽然厌恶此身,发出世之想..
印光大师生平介绍
印光大师(1862.1.11—1940.12.2),法名圣量,字印光,别署常惭愧僧,陕西郃阳(今合阳)赤城东村人。俗姓赵,名丹桂,学名绍伊,字子任。父秉纲公,年高德劭;母张氏,慈和淑慎,并为乡里所推敬。兄弟三人,长名折..
微信分享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