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界法师:惟念自佛不算是净土法门

繁体

净界法师:惟念自佛不算是净土法门

惟念自佛不算是净土法门

净界法师


起佛号,这就是禅净双修--自他俱念。这三种念佛有什么特色呢?

其实惟念自佛不算是净土法门,惟念他佛跟自他俱念才是属于净土念佛法门。

我们看它的特色:附表第八--净土念佛法门之特色:

净土法门在整个中国佛教的传承当中,是特别受到重视的,它是一个胜异方便,那么它的殊胜处有两个,什么叫殊胜处呢?就是它不共于圣道门的地方有两点:第一个:它是他力门。第二个:它是果地教。

他力门--这个他是谁呢?就是佛陀本愿的摄受力。果地教--这果地是什么呢?是净土的摄受。所以念佛人基本上,你那一念心跟佛号接触的时候,如果你方法正确,你应该是启动两个力量,第一个是阿弥陀佛的加持,第二个是净土的摄受,两个都要具足才是正确的。

首先我们在念佛的时候,心中跟佛号接触的时候,我们启动了阿弥陀佛本愿的加持,能够成就业障消除,福慧增长,成就现世的安乐;有这个灭恶生善的效果--消业障、增福慧。其次,我们在念佛的时候,我们累积的一个往生的力量,临终的时候蒙佛接引往生西方,一种解脱道--带业往生,横超三界。

安乐道、解脱道这两个,我们简单做一个说明:在佛教的历史当中,最早把净土法门列入判教的是龙树菩萨。什么叫判教呢?把这个教法的它的定位、它的重要性,把它安立下来,叫做判教。龙树菩萨在《十住毗婆沙论》当中,他首先为整个大乘,判定了难行道跟易行道。他说依止自力的修学,这个勤苦久远,这个过程非常的辛苦,时间非常的久远,谓之难行道,因为过程很多障碍,你所花费的时间是多生多劫。那么易行道的特点是超越而迅速,它的过程是超越,因为佛力加被,那么时间也特别的迅速——是一生成就的。

所以在难行道跟易行道的比较,龙树菩萨讲出一个譬喻说:难行道就好像一个人陆道步行─一个人徒脚去爬山一样,你一步一脚印,每一步都要靠你自己的力量往前走,你稍微一懈怠,一不小心,可能会从山上一下子,一脚踩空就落到原点,所以圣道门的退转是很快的。

净土门它不一样,它是水道乘船,即便你稍微在船上打个瞌睡、休息一下,这条船有阿弥陀佛本愿的摄受,它是很迅速的、很轻松的可以达到彼岸。不过,在龙树菩萨的难行道跟易行道判教当中,他并没有强调往生净土的思想。为什么?因为他的时代背景是正法时代。龙树菩萨是出生于佛灭度六百年左右,正法时代的人,他的特点--善根强、烦恼淡薄,所以他在这个时候念佛,只是用来破除障碍。

天台宗的一心三观叫做多障众生念佛观,所以在正法时代的念佛法门,并不是为了求生净土。诶!我最近有障碍啦,念念佛、念念文殊菩萨、观世音菩萨,念本尊咒来破障,它正式的修学,还是修习一心三观。所以早期的念佛法门,在正法、像法时代,整个忆念佛菩萨功德,主要的目的是启动他力门,以他力为助力。
但是到了末法时代,念佛法门就不是这样了,开始重视净土的往生。这当中值得我们注意的就是道绰大师跟昙鸾大师(道绰大师是昙鸾大师的弟子)。道绰大师在《安乐集》当中,提出了圣道门跟净土门的思考,他说:我们念佛不再只是消业障而已,更重要的是要为菩提道求生净土、要离开五浊恶世。他的理由有两个:

第一个、他提出了五浊恶世的思考。他说:我们现在所处的环境,已经不是正法、像法时期,外在环境对你的刺激、对你的干扰,达到一种非常严重的状态,会使令我们善根退化。你这一念心啊,你把它放在正法时代,你那个心在修习止观,运转得很顺畅;你把这个明了的心,放在末法时代,糟糕了,这个外境…人事的刺激、干扰太厉害,所以你的善根容易退失,这是第一个内因力的羸弱。所谓的魔强,这个魔不是魔王,这个魔是指世俗的诱惑、人事的干扰,叫做魔强,这是五浊恶世的思考。

第二个、去佛久远,就是外缘力。我们生长在离佛时间越来越远了,到末法时代,被邪师恶友的思想所误导。就是说:我们已经没办法去判定谁说的话是对的?,末法时代的特点是各说各话,他这样子讲、他那样子讲…我们在这样的一个魔强法弱时代,法门的力量特别的薄弱,正法之法乳,已经渗入了太多的水,牛奶的成份越来越少。因为我们虽然有善根,但还是要靠法的力量--虽然有内因力,你得有外缘力。

所以在这样魔强跟法弱的两个因素之下,道绰大师说:譬如小树未成,经历暴雨啊,终为所折。这个幼苗…说:我要生生世世在娑婆世界要行菩萨道!’志向可嘉,但是没有智慧。为什么没有智慧呢?你没有判定现在是什么时代,你这样讲不合时宜,你要是生长在正法时代,这些话是对的。所以在末法时代,你不求生净土,那就好像说──你一个菩提的幼苗这么小,你一定要把它放在暴风雨中去摧折,结果只有一个--就是这样白白牺牲掉,对佛教、对众生没有好处。道绰大师这时候,提出了往生净土的思考,这一点对我们净土法门太重要了。

所以念佛跟求生净土在早期是两回事,但是到了末法时代,念佛的人,少部分为了消业障,真正的目的是为了菩提道,求生净土。这个果地教到末法时代更是重要,因为我们面对的是一个魔强法弱的时代,我们开始以智慧来思考─我们是不是应该到一个比较好的国土,去成就圣道,再回来广度众生,这是一个果地教的思考。

方海权:为什么功德要回向往生极乐世界

方海权:为什么功德要回向往生极乐世界——摘自《人生改造命运要义》我们改命求福之人,必须福慧双修。修福我们已经明白应该怎么做,而修智慧就是要深入佛圣贤所讲的教典,使自身明心见性。并且要以念阿弥陀佛的方法..

人矛盾的心理

人矛盾的心理人生每个人都有希望,希望的将来是美丽的,可是失望却是最痛苦的。要实现未来的希望,现在必须付出努力的代价。必须要劳心劳力和忍耐,甚至准备尝尝失败的痛苦,最后才有享受成功的快乐。人类的心里往往..

净土法门法师:念佛障碍太多怎么办-

净土法门法师:念佛障碍太多怎么办?这桩事情只有佛搞清楚、搞明白了,教我们远离,不受外头的环境干扰,我们念佛功夫才得力;如果还受外面干扰,我们念佛的功夫被它破坏了。这是要很高很高的警觉。如果这个障碍太多,..

钟茂森博士的九大孝愿

钟茂森博士的九大孝愿一. 我从今日至未来际,对于父母,倾尽所有,乃至身命,以至诚心,礼事供养,昼夜六时,心不间断。若对父母,或因悭吝不舍,或贪利养名闻,不勤奉事,我则名为欺诳如来。 二. 我从今日至未来际,..

道安——佛教文化忠诚追随者

道安——佛教文化忠诚追随者道安——佛教文化忠诚追随者说起为佛教文化进入中国,在中国得以落地生根并且能够让佛教在广大人民群众中变得易于传播的人物,不得不提起道安的名字。他是佛学在中国得以打下广泛群众基础..

净土法门法师:心同佛,念同佛,解同佛,行同佛,果位那有不同的道理

净土法门法师:心同佛,念同佛,解同佛,行同佛,果位那有不同的道理最为方便,随时随地可修,不误世间工作,依旧顿脱生死。这是它殊胜方便之处,因为念佛法门著重在心地起修。心同佛,念同佛,解同佛,行同佛,果位..

净土法门法师:学佛学的是什么?

净土法门法师:学佛学的是什么?(1)学佛要学佛的心,不是学佛的外相。什么是佛心呢?佛是觉者,佛心也就是‘觉’,觉了宇宙人生的真相,觉知自己的念头,觉悟自己的本心。而觉,是要自己来觉,要自己体证,而不是学习..

净土法门法师:屏幕叫作佛,屏幕里所现的一切色相,也是佛

净土法门法师:屏幕叫作佛,屏幕里所现的一切色相,也是佛你看屏幕现象千差万别,没有丝毫染著,佛告诉我们,我们的真心,惠能大师明心见性,头一句话就说“何期自性,本自清净”,这就好比我们看电视,突然看到屏幕..

净土法门法师:山河大地、花草树木的好坏与人心的善恶有关

净土法门法师:山河大地、花草树木的好坏与人心的善恶有关“旃檀”是檀香。现在我们这个檀香都变质了,为什么会变质?大经里头有一句话说“境随心转”,整个山河大地境界随着人心转。人心善,没有一样不善;人心不善..

方海权:为什么和气会生财

方海权:为什么和气会生财——摘自《人生改造命运要义》在每年春节的时候,各家各户都贴上了新的春联。光彩夺目,举头一看。其中有一幅既平凡而又令人深思的对子,使我们有一点小小的醒悟。“一室太和真富贵,满门春..

净土法门法师:念佛能消业障,一切业里面最善的是念佛

净土法门法师:念佛能消业障,一切业里面最善的是念佛我们六道凡夫,天天在造业,什么叫造业?给诸位说,起心动念就叫造业。我们六根接触外面六尘境界,分别执着打妄想,这都叫造业。业有染净,觉悟之后,造的业叫做..

净土法门:不可以小看念佛堂,如理如法的念佛堂比大道场殊胜庄严

净土法门:不可以小看念佛堂,如理如法的念佛堂比大道场殊胜庄严言专接上根者,正显如来之大智大慧专接上根,这个上根要注意到,遇到这个法门坚定的信心,一生绝不改变,一门深入,长时熏修,他决定成就,这是上根人..

净界法师:这样忏悔,我跟你保证,因缘马上起​变化

净界法师:这样忏悔,我跟你保证,因缘马上起变化这个地方就是说,我们没有一个人愿意发脾气,但是我们还是发脾气,控制不了。那这个问题是在哪里呢?我们应该分析分析,一个人为什么会发脾气?我们的内心,古人说:「..

净土法门法师:本愿念佛的真实意

净土法门法师:本愿念佛的真实意各位同学:大家好,悟道师送了一张条子,是南京理工大学同修请问:『最近有人传「本愿念佛」,不依净土三经所说,只要信了就能往生,不用发愿,也不用念佛。未深入净宗之同学,听了疑..

净土法门法师:我们的行门,实在讲依靠解门,你解得愈深,你行得就愈周到

净土法门法师:我们的行门,实在讲依靠解门,你解得愈深,你行得就愈周到【此皆是地藏菩萨。久远劫来。已度。当度。未度。已成就。当成就。未成就。】表法的意思深。无量劫来,无量法门,所有修学成就都依靠这个基础..

净土法门法师:念佛的同修最后不能往生,问题出在哪里-

净土法门法师:念佛的同修最后不能往生,问题出在哪里?我们读了这部经,真相信了一定发愿,真发愿了一定放下,往生净土。念佛的同修最后不能往生,问题出在哪里?出在没有看破,没有放下。没有看破怎么说?对极乐世界..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