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作为媒介 会让颠倒的心更加颠倒

繁体

酒作为媒介 会让颠倒的心更加颠倒

酒的存在对追求智慧的人来说是障碍

有人问,师父,我这一生与红酒结缘很深,在记忆中,红酒一直是非常美好的。不但经常喝,而且还写些有关酒文章投稿到发行量较大的杂志,这样做有什么过患?

五条戒律是佛教很重要的行为准则。为什么佛教有戒律?因为佛教的核心是朝出世走的。是什么阻挡了出世?主要是三个方面:身语意业。其中最重要的是意业,意业是身业和语业的根。从这个角度讲,世俗是情绪,是颠倒;世俗不是讲真理,讲理智的,是讲情感的。所以人类的存在就是情绪的延伸,并不是道理。

中国文化中,颠倒的人间少分安立的文明叫做礼乐之道。既然人离开情绪不行,就要让它少分的存在,但要让它充满人性的光辉。这实际和酒没关系,它是人性的美德和特质。所以礼乐制度的核心是平等和秩序,平等是说心,秩序是说差别。差别是自然的法则,它是一定存在的,就像有男就有女,有老就有少,有你就有我,有地球就有宇宙,是必然的存在,这种差别就叫做秩序。把很多有差别的事物间加一些隔板,像台阶一样一个一个上去,这就叫做秩序,也叫做阶级。

“阶级”是人类的一种秩序客观的存在,而我们所谈到的“乐”是什么?是感受。在颠倒的世界里,人不能离开感受而存在,这就是人类的一半一半。所以这一半一半既叫做相对,也叫做世间。世间有好就有坏,有生就有老,有阴就有阳,所以叫世间。我们要明白世间是不完善的,针对这个情况,佛陀出世是针对究竟的,所以叫出世。

酒在世俗来说是成立的,但是如果把它放在一个更大的前提下,它本身不是罪恶,但是它会成为媒介,会让颠倒的心更加颠倒。

佛陀在最初制定戒律时并没有酒戒,后来出现了因缘方才制定。据说,有一个居士修行很好,戒律也很清净,但是有一天他喝了酒,邻居家的一只鸡跑到他家,他就借着醉酒把鸡杀了吃了。邻居家的小孩来找鸡,他趁着酒意把小孩给强暴了,所以杀盗淫都有了。那家人来找小孩和鸡的时候,他又说没看见,打了妄语,所以杀盗淫妄酒五戒全犯了。

酒虽然是一个介质,可是酒对于大脑的刺激,世间的人是控制不了的。酒后吐真言,说疯话,借酒撒疯,这些都是酒对人情绪的影响。密乘把酒当什么呢?当做甘露,它的加持力很大,可以把你失去理智的那一部分化解掉。此时,酒就是药,不是酒,所以酒有它的境界。

此外, 实际上酒的存在对追求智慧的人来说都是障碍。如果你给众生喝酒,他就可能失去理智,听不进微妙的佛法,就没有办法得到利益。所以,饮酒第一和出世相违背;第二和利他相违背。

我们感受世间的真相是苦,人为什么要喝酒?因为它给我们的感官很多的能量,产生似乎“美妙”的感觉。酒是感受的催生剂,并不代表感受本身,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了你的感受,就像你在梦中做皇帝一样。

有人疑问道,可是作为一个文化现象,酒也一直都存在啊。

酒作为文化现象的存在,文化的本身是以酒为媒介的,酒并不代表了文化的本身。文化的本身是人类的良知、美德和思考,所以文化并不是酒所催生的,它不是文化的因,只是展现的一个介质。人类的珍惜感恩,如果酒可以,所有的都可以。如果你没有知恩报恩的心,酒也不能让你知恩报恩。同理,你可以把人文历史与酒挂钩,你觉得是酒催生的,那么都可以做剥离。你会发现不是酒起的作用。

又问,可是西方文明发展的脉络往往是通过酒来体现,比如像葡萄酒,这怎么解释?

这用《华严金狮子章》(见注释)来说,你看到金狮子的时候,金子就不见了;看到金子的时候,狮子就不见了,它随你的关注点而说。如果人类的历史是因为酒的作用,就经不住考量,那些对人类做出牺牲的英雄就会被忘记,因为真正创造人类历史的是他们,而不是酒本身。我们要清楚地认识到,酒给人类带来的危害是很大的,所有的战争、所有颠倒的事情都与酒有关。

酒会把善放大,也会把恶放大。可是善的本身不是酒,它的美德离开酒也是存在的。从大的方面看,酒对人类的贡献谈不到,至多是改善,是对当下心的一种安抚和麻痹,更多的是过患。

宋代有一个公案。文人黄庭坚有位朋友叫李伯时,擅长画马。有一天,圆通秀禅师告诫他,如果每天念念于揣摩马态,只怕他日要投生马胎为畜生。李伯时一听,从此收拾画笔,不再画马。

菩萨为了利益众生,为了保护后世的生命,曾发重誓:如果我以酒扰乱众生,我宁愿五百世无手,而不愿意和酒结缘。

你内心有个对酒的情结,所以虽然知道不对,但是内心没舍。如是三舍,做羯磨法就是如是三舍。你应该发个愿,为了后世的智慧,有很多方式可以谈文化,不一定要通过酒。你把酒换成茶就功德无量,既不折福也不障慧。这当中有很多不确定的因缘,可能是善缘也可能是恶缘。或许,正因为你为他们写专栏的、发行量太大的杂志,看的人多,动念的人多了,心念紧紧抓着你的心。发行量越大,结缘越深,因果互相纠缠,让你难以自拔。因此,这个种子是业相而非实相。

你对某些情节记忆深刻,这是你的弱项,而你的智慧、善根是你的强项,你不培养它都有。如果你想修行,就要向弱项开炮,这是你的软肋,应该勇敢地面对,要哪壶不开提哪壶,这就是修行人,修行人必须得这样。

对酒,不要美化它,这才是佛弟子,叫作中道。虽然我们每个人都不圆满,不知过患,但要看破红尘向佛达。

注释:中国唐代佛教华严宗创始人法藏的重要著作,简称《金狮子章》。全文从万物由各种条件和合而成的缘起理论,进而阐述无穷无尽、错综复杂的缘起关系,简要地表述了华严宗的理论体系。

净土法门法师:应用怎样的善巧,使人深信佛的智慧及因果

净土法门法师:应用怎样的善巧,使人深信佛的智慧及因果问:底下一个问题,佛陀具备圆满的智慧,但有些人却认为佛经是弟子们帮助完成的,历史是人写的,因此出现许多我执、我见。请问应用怎样的善巧,才能使他们深信..

文殊院,一个可以看到最纯粹佛文化的好地方

文殊院,一个可以看到最纯粹佛文化的好地方文殊院,作为成都宗教文化的代表,有着悠久的历史,同时这里也承载了很多老成都人的记忆。文殊院位于成都市青羊区,文殊院始建于隋大业年间。是集禅林圣迹、园林古建、朝拜..

净土法门法师:念佛、听经是晚年最好的清福

净土法门法师:念佛、听经是晚年最好的清福我们看到这个社会上的大众在工作的时候,现在工作都很紧张,他也没有时间去想别的。退休之后,工作没有了,那享清福不是很好吗?可是退休之后,我们看到两种现象,一种就是..

净土法门法师:因为念佛习惯不相同在吵闹,打架,这不是佛弟子,是魔弟子

净土法门法师:因为念佛习惯不相同在吵闹,打架,这不是佛弟子,是魔弟子物质现象从哪来的?从心生的。心净则佛土净。求生净土的人,首先要求清净心,这个修持的目标就在经题上。本经的经题,前面一段是讲的果报,“..

净土法门法师:念佛不能往生不是方法有问题,是我們自己出了毛病

净土法门法师:念佛不能往生不是方法有问题,是我們自己出了毛病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地位是平等的,西方极乐世界是平等法界。所以我们在今天要练,就要练功夫,练什么功夫?练心目当中看一切众生平等,跟西方极乐世界..

净土法门法师:恶口的果报,就是不端庄

净土法门法师:恶口的果报,就是不端庄1 恶口是言语粗鲁,说话难听,说的话能刺伤别人的心。不恶口的反面就是柔言爱语,言语柔和,不说粗话。2 有些我们平常所讲开玩笑的那些话,在佛法里面讲戏论,也能够包括在恶口..

净土法门法师:看相算命灵不灵?

净土法门法师:看相算命灵不灵?世间人,无论是中国人、是外国人,都希望知道自己的未来、过去,这个方法很多,最普遍的莫过於看相算命,学佛的人确实很多也没有离开这些方法。看相算命灵不灵?《了凡四训》里面告诉..

净土法门法师:对人一片慈悲,从拓开心量学起

净土法门法师:对人一片慈悲,从拓开心量学起「世尊以无缘大慈」,无缘是没有条件的,对一切动物、花草树木平等慈悲,对山河大地、一尘一毛充满了慈悲与智慧。从哪裡学起?从拓开心量学起。你的心量太小了,没有想到..

龙忍

龙忍龙忍龙忍世尊在成佛前,广行菩萨道时,曾经在某一世中,与阿难尊者分别转生为金龙和白龙,一起生活在大海里。有一天,白龙无聊地对金龙说:我们共同在海里生活了很长一段时间,海里的所有景观,我们都看遍啦!我..

这四类肉让你疾病缠身

这四类肉让你疾病缠身炸鸡排能量高 油炸食品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十大垃圾食品之首,油炸的肉食更是“坏脂肪”的重灾区。油炸过的肉能量密度高,经常进食极易导致肥胖。 油炸食物中含有的油脂和氧化物质,是导致高脂血..

风水是什么,如何改变风水?

风水是什么,如何改变风水?风水是什么,如何改变风水?中国人都知道风水,也很认真的去了解、运用风水。风水的真相就是一句很老的话—— 福地福人居。 你要是有福分,住在风水差的地方,风水会随你转好。你要是没福..

龙婆元佛历2517年南帕亚女王佛

龙婆元佛历2517年南帕亚女王佛龙婆元佛历2517年南帕亚女王佛森林派祖师龙婆曼的弟子,也是九世皇最为认可的老师之一。龙婆元佛历2517年,第一期南帕亚女王佛。师傅的牌对人缘非常有帮助,口碑很好,能得到师傅全方位..

金刚经讲解了什么

金刚经是教导人们修行的经典,也能让人们对世界有更多的认识,很多人在修行的时候,虽然看似能明白金刚经的意思,但是因为自己总想着许多不实际的东西,就总会对经文产生诸多不正确的见解。不管在生活还是在工作学习..

拜佛迅速祛病消业的案例

拜佛迅速祛病消业的案例 (一)前年,学在一处道场做义工,道场很殊胜。有一位师兄,没什么文化,喜欢钻牛角尖,早年他爸爸阻止他学佛,他一气之下喝农药自杀,幸亏发现及时,抢救回来了。事后,到这个道场,经过道..

净土法门法师:往生极乐这才是第一桩大事

净土法门法师:往生极乐这才是第一桩大事六道里面的凡夫,有一等聪明觉悟的人,他知道身是累赘,不要身了,这个人在哪里?在无色界天。无色界天人没有肉身,他不要这个身体,我们一般人称他作灵界,中国一般人说他灵..

净土法门法师:学佛从哪里学起?修行从哪里开始?

净土法门法师:学佛从哪里学起?修行从哪里开始?学佛,我常常劝同学,学佛从哪里学起?修行从哪里开始?这个很重要,从端正心念开始。换句话说,要用真心,不要用妄心。妄心就是念头、烦恼习气;真心没有念头,真心就..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