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的婆媳关系典范故事

繁体

古时的婆媳关系典范故事

孝篇【赵妇感火】

元朝有个姓赵的孝顺媳妇。是应城地方的人。丈夫早已亡过了。家里很是穷苦。他就出去给人家帮工。赚些钱来养活婆婆。他遇着了好吃的东西。一定带回家来给婆婆吃。自己老是吃粗糙的饭。他又想到婆婆年纪老了。假使有个不测。家里穷苦。又那里去买棺木呢。于是他就卖掉了第二个儿子。把这个钱来买一口棺木。放在家里。有一天。南邻一个不小心。着了火。这时候、风又大得很。差不多就要延烧着赵家了。他就赶紧扶着他婆婆逃出。可是那口棺木太重了。移他不动。他就大哭着说。可怜我卖去了儿子。才买得来的棺木。那一位帮着我抬出来呢。这句话还没有说完。忽然间、 天上的风转了方向。于是赵家才得保全了。

孝篇【储范织席】

明朝时候。燕王造反。有个姓储名叫福的。不肯跟他一同造反。于是痛哭着不吃东西。这样的尽忠死了。他的老婆姓范。很孝顺婆婆。他哭丈夫的时候。每每独自跑到山谷里去放声大哭。因为恐怕婆婆听见了心里难过。他的守节尽孝的行为。邻舍个个称赞他不错。家里非常穷苦。差不多连生活费也不能够维持。有一天、他到溪水边去洗衣。看见溪旁边有席草生着。就把他采下来。织成了席子。卖给别人。把卖席子的钱来养活婆婆。后来婆婆死了。他就在坟旁边守墓。年纪一直活到了八十几岁才死。自从他死了以后。那溪边的席草。也不再生出来了。

孝篇【赵王辟疫】

明朝有家姓赵的人家。媳妇姓王。他的公公和丈夫都出外了。婆婆周氏听了小姑的谗言。每每虐待他。可是王氏一切顺受。没有一句怨言。恰巧有个女邻舍来给他的婆婆解劝解劝。婆婆疑心是媳妇去叫他来的。就把媳妇逐到他娘家去。那里晓得恰巧瘟疫流行得很大。婆婆和小姑。都染着了很危险的病症。亲戚们都怕传染。不敢到赵家去问讯。王氏得知婆婆小姑有了病。连忙赶回来。在灶前跪着。割下了股肉。煎了汤给病人吃。忽然间听见鬼说。孝顺媳妇头上有一丈高的红光。有诸位神明保护。我们快走快走。以后就一点声息也没有了。于是他婆婆的病。也就好了起来。

孝篇【夏王糟糠】

明朝夏诚明的妻子王氏。是无锡地方种田人家的女子。家里很穷苦。又遇着了荒年。偏偏丈夫出门去了。王氏日夜很努力的纺着纱。织着布。竭力办了好的饭菜。给公公婆婆吃。自己就吃了米糠和野菜来点点饥。有一天、他的婆婆偶然走到厨房里来。看见王氏正在吃着野菜米糠。不禁眼泪出来了。后来王氏享寿到八十多岁。去世的时候。好好的并不觉得有病。家里的人。在梦里恍恍惚惚看见有打着旗、 奏着乐的人。来迎接了孝妇去的。同里有个某贡生。每逢走过王氏门口的时候。必定在他的门外作着三个揖。表示着恭敬的意思。

孝篇【吴冯感化】

明朝吴子桂的妻子冯氏。家里很穷苦。他非常勤俭地奉养尊亲。他的晚婆张氏。常常要辱骂他。可是冯氏依然很和气地听受骂声。一点没有怨恨。四邻妇女。有要约伴来劝解他的婆婆。冯氏把他们阻止了。并且说。婆婆的所以骂我。是因为我不能够顺婆婆的意思。现在你们倘若来劝解。那是表示婆婆的错处。那未免要犯了不孝的大罪名了。吴子桂有两个弟弟。已经都娶过亲了。他的婆婆也很虐待他们。那两个媳妇、就生了上吊寻死的念头。冯氏委婉曲折的劝解了一番。才把他们寻死的念头打消。并且受了冯氏的感化。也格外谨守妇道。那位婆婆因此也渐渐悔悟了。那两个媳妇。为了冯氏有再生的恩德。就把他当作母亲一样的看待。

孝篇【崔唐乳姑】

唐朝有个山南西道节度使。名叫崔琯。他的曾祖母长孙夫人。年纪很大。嘴里的牙齿已经完全脱落了。崔山南的祖母唐夫人。每天先梳好了头。洗好了手。就到堂前拜见了婆婆。再上堂来给婆婆吃着自己的奶。所以长孙夫人虽然没有牙齿。不能够吃饭。可是好几年来。依旧是很康健的。有一天 、忽然生起病来。于是家里老的小的。都走到他的房里面去。他就对大家说。恨我没有东西。可以报媳妇的恩。但愿子子孙孙的媳妇。个个像我媳妇一样的孝敬。那就好了。后来博陵地方姓崔的人。做尚书做州郡官的。有好几十个人。论起天下做官的人家来。总要推尊崔家是首屈一指的。

悌篇【陈王堂前】

宋朝陈安节的妻子王氏。供养翁姑。非常孝顺。又能够抚育孤儿。救济同族。所以乡里中人很敬重他。都叫他为堂前。就是慈爱母亲的意思。从前王氏嫁到陈家来的时候。小姑还很幼小。王氏就教养着小姑。到了成年。添备了很丰厚的妆奁。给他出嫁。后来公公婆婆死了。小姑回家。要求分父母的遗产。王氏就把家中所有的东西都给了小姑。那知小姑的丈夫把拿了去的财物。全数用光了。王氏又买了田造了屋去安顿外甥。并且教养着他。后来外甥死了。他又抚养教训外甥的儿子。有几家亲眷穷得没有饭吃的。王氏就拿出钱来教养他们。给他们婚嫁。受着王氏恩惠的。竟有三四十个人。后来他的子孙。都能继承他的教训。五代同居。并且个个对父母很孝顺。对兄弟很友爱。在乾道年间。表扬他的满门。

悌篇【少娣化嫂】

宋朝时候。有一个女子姓崔名少娣。嫁到苏家去做媳妇。他的丈夫弟兄共有五个。已经娶了四个嫂嫂。家庭里面很不和睦。每天有拼命和争闹的事情发生。崔氏初嫁到苏家来的时候。人家都替他担忧。可是崔少娣对待四位嫂嫂。很有礼貌。看到他们需要物件使用的时候。每把自己所有的去送给他们。婆婆差嫂嫂们去料理家务的时候。崔少娣每每争先去做。他说、我是来得最后的媳妇。应该格外效劳的。他在嫂嫂没有吃过以前。不肯先吃。他有时听到嫂嫂们的怨言。少娣老是笑着。一句话也不说。有底下人到他那儿来搬弄是非的。就用家法把他们打了。有时年幼的侄儿。把尿流在他的衣上。他也一点没有可惜衣服的意思。这样的做了一年多的媳妇。四位嫂嫂都忏悔了。大家说着。五婶婶是个大贤大德的人。我们比了他。真不是人了。于是大家都很和睦了。

信篇【陈妇一诺】

汉朝时候。有一个姓陈的孝妇。是淮阳地方的人。年纪十六岁的时候。就出嫁了。没有生得儿子。他的丈夫应当出门从军去的时候。托着陈孝妇奉养自己的母亲到老。陈孝妇就一口答应了。后来他的丈夫在外面死了、不得回来。陈孝妇就纺纱织布。奉养婆婆。一些儿没有懈怠。但是婆婆哀怜他年纪太轻。将要把他另嫁。陈孝妇说。抛弃了托付的说话。是没有信。违背了死故的丈夫。是没有义。就要自杀。他的婆婆怕起来。就不敢再叫他嫁人了。他就终身奉养婆婆。他的婆婆活到八十四岁才死。陈孝妇就卖了田地房屋来安葬婆婆。汉 文帝听得了。就下了圣旨。赏给他黄金四十斤。

净土法门法师:行住坐卧都可以念

净土法门法师:行住坐卧都可以念「又《圆中钞》云:今经所示」,这个今经是指《佛说阿弥陀经》,「初心凡夫,但是有口能称」,你有口能念,这个称就是把它念出来,「有心能念」,这是心里有佛,口里有名,有佛名,「..

钓鱼钩钩入食指 诵佛号顺利取出

钓鱼钩钩入食指,诵佛号顺利取出刘东明这是一件真实的故事,是我亲身体验的,发生于今年六月五日下午约五点钟的时候。当时我正与三位朋友在庭院闲谈,突然堂妹(名叫秀珠,我四叔的长女,十一岁)跑过来喊叫着:“大哥..

净界法师:怎么分清我是在理观还是在打妄想?

净界法师:怎么分清我是在理观还是在打妄想? 学员:师父慈悲,我的问题是,我们初学的时候怎么分清,我是在理观还是在打妄想? 师父:好!理观它是对道理的观察,道理的观察它是有条件的,要依教起观,我们必须要把..

净土法门法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 第263集

净土法门法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 第263集请看《阿弥陀经疏钞演义会本》,第五二九页:疏【诸佛告语众生,古有二说:一谓转引,一谓同时。今兼用之。】十方诸佛告诉大众说,「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

净土法门:如何度不信佛的父母

净土法门:如何度不信佛的父母1 我们学了佛,有幸遇到修净土法门,我们依教奉行,在日常生活当中,我们只有乐没有苦,只有自在没有忧愁。我们拿这个法门劝家人,他们听了不相信,不相信不奇怪,不相信我们也不要烦恼..

印良法师:礼佛与拜佛

印良法师:礼佛与拜佛礼佛、拜佛是广大僧众的礼仪规范又是佛学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正确认识和对待礼佛、拜佛的真实意义很有必要。因为一切众生皆能成佛,皆有佛性故。我们到大殿,礼拜佛菩萨,为什么?是为了成就一..

般若心经对人有什么影响

在修行心经的时候,是能够让自己从心经中学习到很多的知识的,修行心经,能够让自己懂得很多的道理,而且对自己的改变也是很多的,修行心经的时间久了,对自己的改变也就是非常多的,而且自己的坚持,能够从中感受到..

在房间可以念普门品吗-

在房间里也是可以去念诵普门品的,只要让自己控制住音量,不要打扰到别人,就能使自己一直去念诵普门品,念诵普门品也是需要让自己不断的坚持,这样才会使自己有好的耐心,使自己会经历各种的历练,让自己会有好的成..

古时的婆媳关系典范故事

古时的婆媳关系典范故事孝篇【赵妇感火】元朝有个姓赵的孝顺媳妇。是应城地方的人。丈夫早已亡过了。家里很是穷苦。他就出去给人家帮工。赚些钱来养活婆婆。他遇着了好吃的东西。一定带回家来给婆婆吃。自己老是吃粗..

醉酒女坐怀临危不乱,功名利禄前程似锦

醉酒女坐怀临危不乱,功名利禄前程似锦大家好,我叫沈童,男,今年29岁,是某大学中最年轻的副教授,想想我这几年从“助教”到“讲师”,再到副教授的路途十分顺利,觉得和研究生一年级的一件事情有关,现在写出来请..

梦参老和尚讲解大悲咒

大悲咒是一部非常著名的咒语,从之前一直流传到现在,说明它的重要性,所以现在有越来越多的人都在修行大悲咒。在刚开始修行大悲咒的时候,我们可以先看一下法师讲解的大悲咒,这样可以让我们更好去了解大悲咒,真正..

陈大惠:纵欲,你的五脏就没有营养

陈大惠:纵欲,你的五脏就没有营养各位,中国古人告诉我们,这是中医讲的科学,我们一定要听。这科学讲的是什么呢?自然规律呀,首先三十岁的时候啊,男女的夫妻生活呀,性行为啊,多长时间一次呢?8天。为什么是8天呢..

多念观音菩萨普门品的作用有哪些

佛法修行在为我们传授智慧的同时也会锻炼我们的定功,随着坚持念诵观音菩萨普门品的时间越久,我们理解到经文的智慧和道理就更加深刻,让自己得到不断的完善。念诵观音菩萨普门品可以让我们渐渐变得更有善心,懂得其..

陈兵:大乘根本加行论

陈兵:大乘根本加行论加行,又译方便,或称前方便、方便道、前行、道前基础,指正式修行之前的必要准备。就象行军之前的备办粮草,出车之前的加油打气,正式修道之前所修的一切行,都可叫做加行。佛教各种修行道,都..

梦参老法师讲大悲咒

我们大家对于我们的修行,念佛,或你专持一行,或是诵经,诵《金刚经》,天天不断,永远如是,这叫功力。你乃至于诵一部《阿弥陀经》,你临命终时绝对生得到。所怕的什么呢?中断,诵诵断了。我们修行人,如果你几十..

药师经的解释

现在有很多的人都在修行药师经,当想要自己修行的功德更加的大,师兄就一定要知道药师经主要讲解的道理是什么,因为在真正的理解到后,自己的修行才会更加的好。当我们在坚持的诵读药师经的时候,就是可以逐渐的体会..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