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悟

繁体

很想谈谈对“智慧”的参悟,却迟迟未敢动笔。因为听说“圣人”多不愿留“文字相”,如释迦牟尼与太上老君;况且,“大智慧”是不可说的——“如大火聚,四边不可触”,“说是一物即不中”。

“不是还有个‘文字般若’,还有个‘渐修法门’吗?虽不是至高境界,亦为‘凡人’必修之课、必经之路啊!”一日,耳边忽地响起这些亲切的话语,我终于战战兢兢地提笔了——

(一)由校训想起……

喜欢一所大学的校训“自强不息、止于至善”。校训的意义在于告诫人们:人有境界之分。请听听宋朝大学士苏东坡与金山寺佛印禅师斗法的故事吧。一天,他们俩又盘腿对坐论禅。苏东坡问:“禅师,我像什么?”“像一尊佛。”佛印说完,反问:“学士看老僧像什么?”“像一堆牛屎。”“……”佛印默然,苏东坡得意洋洋,可苏小妹认为他哥又败得凄惨。因为,苏东坡的境界只是“牛屎”,而佛印禅师的境界是“佛”。

校训的意义,还在于告诫人们:人需不断修行。请欣赏苏东坡的三首小诗吧。未参禅时,他写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他感到了人类认知的局限性。

参禅有所悟时,他写道:“庐山烟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到得原来无一物,庐山烟雨浙江潮。”他悟到了人类情感与思维的多变性,他在追求“心物合一”。

参禅更有体验时,他写道:“溪声尽是广长舌,山色无非清净身。夜来八万四千偈,他日如何举似人。”应该说他参到了一定境界。究竟如何境界?我不敢“头上安头”。而庵无大师却称此时的苏东坡仍为“门外汉”,比悟大师还为之赋诗:“东坡居士太饶舌,声色关中欲透身。溪若是声山是色,无山无水何愁人?”

我未能真正参透这些禅语,但更读懂了“自强不息、止于至善”。

(二)菩提无处不在

哲人认为“大智大慧”亦名为“般若”、“菩提”,是“能所双泯、断常不二、空有无住”的。她有别于“俗智俗慧”、“邪智邪慧”、“偏智偏慧”。我能参悟到什么呢?

其实,“智慧人人均有,菩提无处不在”。有格言为证:“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众生视菩提皆烦恼,佛陀视烦恼皆菩提”。我想,只要我们坚持“渐修”——善于发现与思考,善于学习与放下,就定能有所长进,终得“菩提”正果。请看近日点滴“渐悟”:

1、“早知今日,何必当初?”试问,若无“当初”之经历,何来“今日”之感叹?故,坐而论道——假把式,经历体验——真功夫。

2、用感恩之心面对人生——感谢蓝天,给了我日月星辰;感谢大地,给了我衣食住行;感谢父母,给了我美丽、智慧;感谢孩子,给了我牵挂、希望……

3、快乐、平安、健康——幸福之真谛;爱心、童心、慧心——教育之呼唤;感触、感悟、感思——参悟人生之三步曲。

4、中央电视台主持人的名字挺有意思的。如:白岩松与水均益——“白”加“水”为“泉”;“岩松”:刚毅、坚韧,“均益”:善良、智慧;“白岩松”与“水均益”,大慈大悲,大智大慧。他们的结合真可谓刚柔相济,日月合璧。

(三)我写《随感录》

我喜欢把自己的喜怒哀乐,向朋友们倾诉;喜欢将自己的所感所悟,与朋友们交流……因而,我选择了写“我”的“随感录”。她是探索人生、参悟智慧的真实记录。

在《陈丹青出走》中,我写道——有位老师在教学“智慧”时,告诉学生:“每‘日’学点‘知’识为‘智’;推倒‘心’上的‘山’,取得双‘丰’收为‘慧’。终生学习,不断放下,即‘智慧’也。”这位老师是位智者,他通过“智慧”的教学,在孩子们的心田里播下了智慧的种子。

在《步行上下班》中,我悟到——每个人的一生,都在不断地演奏着“三步曲”:从“无”到“有”,又回归于“无”,如“技巧”、“情感”、“理智”……乃至于“生命”。我不禁为自己“快捷键”式的“一步三跳”:从“无车”(没有车),跳过“有车”,又跳入“无车”(不用车),而感到欣慰与骄傲!

……

记得修改《因材施教》时,不知从何处飘下一叶书签,连忙俯首拾起,见到了一首小诗:“身似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我不禁想到了另一首小诗:“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我更喜欢前一首,因为我是凡人。因而,我继续写我的“随感录”;我的“随感录”,也慢慢长大了。

写完本文,我读着,想着;思着,改着……突然,从中飞出了几个大字——“经历本是无价之宝,体验贵在当下顿悟”。

感谢这美丽的瞬间,我会永远珍藏她的。(信息来源:香港宝莲禅寺)

编辑:明蓝

去躁养心

在读阿含经的时候,常常读到佛陀在描述境况时,不厌其烦,反复叙说,比如在《长阿含·世记经》四天王品中,佛陀为众比丘讲述四天王城的状况,说道:“须弥山王东千由旬提头赖咤天王城,名贤上,纵广六千由旬,其城七..

南怀谨:如果错了,我愿下地狱

南怀谨:如果错了,我愿下地狱现在,贡献大家念佛的法门,也就是习惯所称的净土法门。我们一千多年来,所流传净土宗的念佛法门,到了近代几百年来,大多都是采用“持名念佛”的途径,念“南无阿弥陀佛”的名号,就是..

募款造像遇火灾后神工巧铸观音像

募款造像遇火灾后神工巧铸观音像07、《南海慈航》于火灾中,神工巧铸观音像,老妪供奉,寿至百岁宋朝淳熙元年的时候,吴江长桥旁边居民,有位姓郑的姥姥,年已80余岁。每日到市上化募钱财,聚积起来放入瓶中,想将此..

别让修行麻醉了我们!

别让修行麻醉了我们!不要被“修行”的假相所迷惑当我们朝着光亮行走,除了保持好姿态,更别忘记内在的重心。午后的禅堂,首座和尚正在打坐,一个小和尚却躺在禅凳上睡觉,还发出呼呼的鼾声。这时,老方丈推门走入禅..

参悟

很想谈谈对“智慧”的参悟,却迟迟未敢动笔。因为听说“圣人”多不愿留“文字相”,如释迦牟尼与太上老君;况且,“大智慧”是不可说的——“如大火聚,四边不可触”,“说是一物即不中”。“不是还有个‘文字般若’..

净土法门:六道轮回、十法界里面有没有造物主?

净土法门:六道轮回、十法界里面有没有造物主?佛教不是宗教,佛教里头没有迷信。我跟方东美先生学哲学,老师给我讲最后一个单元——“佛经哲学”。我那个时候很惊讶,我说佛是宗教、是迷信,迷信里面(我们无知,不..

参禅打坐与明心见性​

参禅打坐与明心见性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的情绪不断波动。当别人夸我们好时,一天都沉寂在喜悦中;当别人说我们不好时,伤心、难过、生气充满我们的身体,一天乃至数天都过不去这个坎。当眼、耳、鼻、身五种人体器官与..

净土法门法师:觅生灭了不可得

净土法门法师:觅生灭了不可得「佛告阿难:阿弥陀佛,寿命无量,寿命之长久,实无法称说,无法计算。」实在说不必去计算,为什么?怎么计算你也算不出来,那就不必去操这个心了。为什么算不出来?不生不灭。修行,证到..

前进需要勇气,拐弯需要智慧

前进需要勇气,拐弯需要智慧有人说,人在前进的路上就是两件事——前进和拐弯。前进需要勇气,拐弯需要智慧。——题记从每个人成长的轨迹来看,人生天地间,路路九曲弯,从来没有笔直的。爱因斯坦曾说:“人的最高本..

净土法门法师:要谦虚、要卑下,不要高高在上

净土法门法师:要谦虚、要卑下,不要高高在上摘自净空法师《地藏菩萨本愿经玄义讲记》 如果不能从这个地方回头,从这个地方改过,我们这一生还跟过去生中一样空过,死了之后决定还是随业流转,那就依旧搞六道轮回去..

发牢骚的人会影响身材和容貌

发牢骚的人会影响身材和容貌有一次,波斯匿王率领大军经过佛陀讲经说法的道场,听到一位出家师父诵经的声音特别好听,他就下马来请教佛陀,并且向佛陀顶礼。波斯匿王向佛陀说:‘假如您能够请那位诵经的师父出来,让..

净居天请佛洗浴

净居天请佛洗浴在众多的天宫中,有一首陀会天,天王威仪庠序,相貌庄严非常,全身所散发出的光明遍照十方。是什么样的因缘,让首陀会天的天王有如此殊胜的果报呢?这是佛陀与弟子们在舍卫国的 祇树给孤独园宣说佛法..

叫花子取经

叫花子取经从前有一个叫化每天出门乞讨,他很想过正常人的生活,于是他总要乞讨一些粮食积攒起来。可是他积攒了好多年,他的粮仓还是只有那么一点米。他不明白是怎么回事,于是他打算弄个明白。一天夜里他悄悄的躲在..

净宗文化理念有利世界和平

和平是人类幸福生存的前提,然自有人类以来,地球人却一直生活在战争的阴影与恐惧中,自上世纪短短的一百余年间,世界各地就发生了大大小小数百次战争。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武器的杀伤力也越来越大。目前全世界核弹..

半盏清茶 一颗静心

一杯清茶在手,享受到幻术般的芬芳与风雅之时,又慢慢地从中感悟到许多。一片茶叶,看起来是那细小纤弱,那样的无足轻重,却又是那样的微妙。当它放进杯中,一旦与水融合,便释放出自己的一切,毫无保留地贡献出全部..

净土法门法师:这才是开光的真实意义

净土法门法师:这才是开光的真实意义我们供养一尊释迦牟尼佛,大雄宝殿都是供养释迦牟尼佛,这个佛像在那里放光啊!新造的佛像,启 用有一个仪式叫开光。现在这个仪式有,但是意思完全颠倒了,现在变成什么呢?和尚替..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