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茂森博士:施与后悔。假借不还

繁体

钟茂森博士:施与后悔。假借不还

【施与后悔。假借不还。】

这句话是讲布施给人,心里就后悔了;借了人家的财物就不愿意还。要知道布施是修福,布施怎么样才能修福?要有真正一个慈悲心,愿意帮助别人,那是真心、诚心,这才有福报。布施里面如果夹杂著一点傲慢、一点懒惰,这个福报都不圆满;要有恭敬、真诚的心去布施,这才是真正的福报。布施以后,他就后悔了,证明什么?布施的时候就不是真心,没有那种诚意,所以他布施完了之后,想来想去又后悔了。这种贪吝、悭贪的心没有断,舍不得。舍不得的心,那是跟饿鬼道相应。哪怕是他真的布施有福,那到哪里享?到饿鬼道去享。

『假借不还』,借了东西必须还,「借人物,及时还;后有急,借不难」,《弟子规》教导我们的。所以真正要讲信用,借了人家的东西按时还,最好是提早还,这样子再借不难。但是借了人家的东西,就贪心起来,不想还;甚至希望别人忘记了,他忘记了,我就可以不用还了。还有前面讲的,「借他货财,愿他身死」,还有些更恶毒的人,借了人家的财物,还希望人家早死,早死了,就没人来追债了。有这么便宜的事情吗?人为什么在六道里轮回?为什么会受苦?就是因为欠债、还债。欠命债的得还命债,欠钱财的得还钱财,这一分一毫都错不了。所以真正明白的人,布施决定是欢欢喜喜,正是修福。也不用担心布施之后,好像别人拿了我的钱不是做正经事,你有这种顾虑,那就叫后悔。

你看,我们师父上人在讲经里举的一个例子,新加坡有位谈禅法师,每天就在寺庙门口卖些蜡烛、香油灯火这些,这么一分钱一分钱攒起来的,然后布施给这些寺院,大陆建寺庙都是多少万多少万的捐。捐了之后,再也不过问,然后只说一句话,「各人因果,各人负责」。你看心里多清净?我真诚的布施,我是为了做善事,为了帮助佛教,我的功德圆满。他拿我的钱去做坏事,那他有因果,跟我不相干。你看心地纯净,行为纯善,没有夹杂著半点疑虑,这个疑虑就是污染。所以『施与』就不仅不要后悔,也不要去想,真正做到三轮体空。三轮体空要当下就要做。我现在布施绝对不要想将来布施会不会有些什么问题出现,你这样一想,你的善心就没有。

假借,借人财物,一定要归还,讲求信用。这里讲一个跟假借不还的,有这么一个例子。这是在大陆上,有个县城里头,有个人讲他爷爷的事情,说他爷爷解放前是做生意的,借了人家的钱财。结果那个人后来死了,那就没有还了。解放后,有天他们做完生意,店铺关门;一关上门之后,听到外面还有人敲门。这天都黑了,谁敲门?打开门一看,见到一个人,那个人没有面部表情,直勾勾的就盯著他,然后就跟他讲:你父亲借了我的钱,我现在来讨债。他赶紧进去跟他父亲讲,他父亲出来一看,仔细端详之后,就想起来了,原来这个人就是过去我们家做生意借了他的钱,后来他死了,这个怎么死了还会来,你难道是鬼?想想吓得汗毛直竖。

然后那个鬼就说:你别怕,我也不是来害你的,我只是把你以前借的钱讨回来,我现在在鬼道里面没有钱用,你得给我烧纸钱。这个掌柜的,这父子俩听了之后,心就比较安了,就讲:你既然来了,也不容易,就进来喝点酒,吃点东西。於是就把这鬼请进门,摆上了一桌菜,倒上酒,两个人就聊起来,一直有吃有喝,聊的也很愉快,一直到第二天的早上,快要天亮了,那鬼就走了。所以他们俩是聊了一个晚上的鬼话。第二天,父子俩就赶紧买了一百大银元的纸钱,到那个人的坟上去烧。烧了之后,以后再也没有见到这个鬼了。所以「假借不还」,那将来还会遇上,债主还会来讨债的。

初发心和回向是一回事吗

初发心和回向是一回事吗我们在身、语、意积聚了一定功德后,一定要做结行的回向。要依靠发愿的力量来印持住这些业,使得它唯一趣向无上菩提。要以这样的方便,来使我们的大乘慧命不中断。换句话说,业的趣向主要由愿..

闲人才是贵人

闲人才是贵人何不弃世事,勤行求道德?可得极长生,寿乐无有极。——《佛说无量寿经》定位生命的价值是一桩非常严肃而重大的事情,凡夫的知见太狭劣,往往认假为真。芸芸众生都在迷惑颠倒中狂热追求五欲六尘,你跟他..

念地藏经可以回向家人的冤亲债主吗

念诵地藏经是可以回向给家人的冤亲债主的,但想要顺利回向给家人的冤亲债主,是需要大家修功德的,也是需要大家用心去做回向的,这样回向才能顺利进行。而且在回向时可以说:愿将此次功德回向给家人的冤亲债主,希望..

抄地藏经最好的时间是什么

抄写地藏经的时间是没有限制的,所以师兄是能够在任何的时间的抄写地藏经的,但是师兄在抄写的过程中,一定要用心,并且也是要知道自己有什么事情是不能做的,这样我们抄写地藏经的效果才会更加的好,下面我们就去简..

钟茂森博士:施与后悔。假借不还

钟茂森博士:施与后悔。假借不还【施与后悔。假借不还。】 这句话是讲布施给人,心里就后悔了;借了人家的财物就不愿意还。要知道布施是修福,布施怎么样才能修福?要有真正一个慈悲心,愿意帮助别人,那是真心、诚..

净土法门法师:阿弥陀经要解研习报告 第十二章

净土法门法师:阿弥陀经要解研习报告 第十二章 请掀开经本五十九面,最后一行。「占察经云,杂乱垢心,虽诵我名,而不为闻,以不能生决定信解,但获世间善报,不得广大深妙利益」。这是世尊在《占察经》里面给我们一段的开..

菏泽神会

荷泽神会(公元670年-758年)是湖北襄阳人,俗姓高,他对维护慧能的法统及禅宗的通俗化的贡献很大,并使得提倡顿悟的南禅压倒了渐悟的北禅。他十三岁时便去参拜慧能。慧能:"你千里跋涉而来,是否带来你最根本的东西?如果你..

金刚经注音版诵读

金刚经注音版诵读也是让我们更好的了解金刚经,这样也是使我们对金刚经有好的见解,让我们能够怀有好的人生信念,从而能够让我们一直坚持去学习金刚经,从而能让我们学习到有用的知识。诵读金刚经的时候我们一个是要..

嫉恨的故事

嫉恨的故事嫉恨别人的人,其实内心是阴暗不健康的,不妨静下心来,审视自己,人何不活出一份从容,一份淡然,一份优雅,一份属于自己的快乐生活呢!菩萨曾转生在一个贫苦的穷人家中。他的降临,使这户本来就衣不遮体..

孙陀利相好庄严缘

孙陀利相好庄严缘过去,佛陀在王舍城迦兰陀竹林教化众生时,波斯匿王的夫人生下一名容貌端严、为世少有的男孩,他的双目如拘那罗鸟般地清澈明亮,因此国王为他取名为「拘那罗」。波斯匿王十分喜爱这个儿子,不仅为他..

菩萨杀生

小和尚问老和尚道:菩萨还杀生吗?心中却在想:师父一定回答不杀,哪有菩萨破戒杀生之理!不料老和尚郑重地回答:杀!菩萨常常杀生,不知疲倦!什么!小和尚瞪大了眼睛,支起了耳朵,好像听到了天外来音,菩萨怎么会杀生,还常常杀..

只要这个业还没有成熟,你就有机会改造它

在业力没有变成现果报之前,是可以通过忏悔、皈依、发愿去改变,在死亡到来之前,我们都还有机会。净界法师业当然它有两种情况:第一个,它只是在酝酿当中,它还没有成熟,那这就是你的机会;第二个,它已经成熟了,..

释迦为什么创立佛教,佛学最根本的是要解决什么问题-你也来说说

释迦为什么创立佛教,佛学最根本的是要解决什么问题?你也来说说佛教的开创,是迦毗逻卫国,乔达摩悉达多太子,为了要解决自己及众生的生死问题,二十九岁毅然出家,三年修学禅定,又三年修苦行,均未能达成,后在菩..

采宝船返航遇险,居士自杀救众人感动天帝救他活命

采宝船返航遇险,居士自杀救众人感动天帝救他活命过去,佛陀曾是位居士,他与五百商人一起出海采集珍宝,数月之后,采了满满一船。可就在返航途中,船只遇到了风浪,天空电闪雷鸣,云集而来的海神围在船舷四周,好像..

闽菜佛跳墙,家庭简易版的做法,味道也不差

闽菜佛跳墙,家庭简易版的做法,味道也不差佛跳墙绝对是闽南菜系中最为出名的一个,在很多的美食节目里,我们都能看到他的身影。佛跳墙一般都会被当作大菜,用来招待特别重要的贵客,一般家庭里不会吃这道菜,因为制..

菏泽神会:身缘在路

荷泽神会禅师往见六祖惠能大师,六祖问:「从何所来?」神会答:「无所从来。」六祖又问:「汝不归去?」神会答:「一无所归。」六祖叹说:「汝太茫茫。」神会答:「身缘在路。」荷泽神会是六祖晚年最年轻的沙弥弟子,非常聪明..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