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佛为何越念杂念越纷飞
问:请教法师!本来念佛应该是越念越清静的,为什么我会越念杂念越纷飞?
大安法师答:杂念是病,佛号是药。我们无始劫来,被无数妄念所缠绕,不可能初始念佛便能将杂念剿灭,这得经过一个刻苦精修的过程,方能太平。所谓;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能知道自己杂念纷飞,是一个进步。如果不念佛,整日妄念还浑然不觉。就像阳光从窗户透入到房子里面,我们才知道房子里面充满灰尘一样。同时,我们要相信,妄念是本空,佛号功德是真实,只要我们在妄念纷飞时咬住一句佛号,如一人与万人敌,把得住,守得稳,如是坚持下去,自然云薄雾轻,性天渐朗。要知道,我们心里存有善的种子,同时也存有恶的种子。有时侯不念佛好像没事,一念佛时就把恶种子逼出来了。遇到这种情况,不要以为是退转。要一心依靠在佛号,突破过去就有一个飞跃。曾经有一位同修,念佛很精进,以前每天念3至4万声佛号。后来他也是遇到很多恶念翻腾出来,自己很害怕,就不敢念了。这是很可惜的!由此也可以看出学习教理的重要性。
楞严经全文读诵木鱼版
很多的师兄在修行楞严经的时候,是选择楞严经全文读诵木鱼版内容的,不管师兄是选择的什么版本的楞严经,只要能够坚持的读诵就是能够知道修行楞严经的好处,但师兄也是要知道念楞严经的注意事项是什么,这样我们对楞..
钱与吃,是现代人的共同爱好
贪婪与掠夺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习性。从在胎中汲取母亲的养分开始,随着人不断长大,欲望也会越来越增长。在不停地追求与拥有中,人也会越来越累,觉得照顾不了那些房子、车子、衣服、鞋子和包包等等,这是很多人都有的..
净土法门法师:遇到了你不怀疑,释迦如来、一切菩萨罗汉都祝福你、都赞叹你
净土法门法师:遇到了你不怀疑,释迦如来、一切菩萨罗汉都祝福你、都赞叹你普贤,一般知识分子没有不仰慕的、没有不欢喜的,哪里晓得还有比他更高的、比他更妙的,普贤菩萨度不了的,这个法门能度。这个法门就是“信..
南山寺七月佛七开示:“鬼节”实为报恩节
南山寺七月佛七开示:“鬼节”实为报恩节昨天跟大家讲到,生命来到这个世间都不是平白无故来的,也不会平白无故到某个家庭,都是有一定的因缘福德。佛陀讲“人身难得,中国难生”,两个难的我们今天都得到了,说明大..
华严经怎么读
一、供养在佛、菩萨的像(塑像、画像、照片,没有的心里想一下他们的样子也可以)前供上一杯清水。水用纯净水、白开水、茶水、饮料都可以。有条件的摆上水果点心,没有的可以省略。点一到三支香(或烧一盘香)即可,不必..
善恶功过如何抵消?
1.问:佛门讲功过不能抵销,请问要怎样说明才圆满?对于修行人有什么启示?答:功过确实不能抵销,我们用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来做比喻,瓜的因不好,代表恶,豆代表善。我的瓜种下去了,现在知道错了,我现在豆种得很..
达真堪布:如果灾难来临,我们应该念什么?
达真堪布:如果灾难来临,我们应该念什么?问:如果发生大灾难了,我们是念阿弥陀佛还是念什么呢?答:念什么都行!只要不念世间的这些就行,只要不念财产和儿女就行。念阿弥陀佛也行,念金刚萨埵也行,念上师也行。..
有孩子能不能念大悲咒
有孩子也是可以去念大悲咒的,而且还会给我们带来很多的好处,我们还可以让孩子一起来念大悲咒,对于孩子的帮助也是非常大的,坚持念大悲咒可以让孩子增加更多的智慧,让他们有一定的思想。所以下面我们就简单的了解..
身体真的排毒了吗?
身体真的排毒了吗?当我还是个小男孩,我母亲总说:“不要在刚吃完饭后游泳。你将可能因肌肉痉挛而被淹死的。”长期以来,我总一笑置之,认为这是她的一个策略:不用看管着游泳池里的我,她就能在用餐后小憩一下了。..
念佛为何越念杂念越纷飞
问:请教法师!本来念佛应该是越念越清静的,为什么我会越念杂念越纷飞?大安法师答:杂念是病,佛号是药。我们无始劫来,被无数妄念所缠绕,不可能初始念佛便能将杂念剿灭,这得经过一个刻苦精修的过程,方能太平。..
陈沛然博士:心经语译
陈沛然博士:心经语译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香港佛学研究所所长陈沛然博士语译1. 观自在菩萨,2. 深切地修行圆满之般若智之时,3. 观照到自我的存在(五蕴)全都是空的,4. 能够度过一切痛苦与困厄。5. (弟子)舍利子啊!6...
净宗法师:唯说念佛 正讲 第十四条「唯嘱念佛」之文
净宗法师:唯说念佛 正讲 第十四条「唯嘱念佛」之文第十四条「唯嘱念佛」之文第十四文:释迦如来不付嘱余行,唯以念佛付嘱阿难之文。这条文也是引自《观无量寿经》。《观经》讲的内容非常广博,讲了十三定观,又讲了..
善导大师:念佛百分之百往生有四个原因
善导大师:念佛百分之百往生有四个原因【无外杂缘得正念】第一,“无外杂缘,得正念故”。是因为没有外杂之缘、内心有了正念的缘故。这一点要解释,有人以为什么叫“无外杂缘”呢?(我当初也是这样理解的)“我在家里..
净界法师:心住在外境,生命就产生了三种障碍
净界法师:心住在外境,生命就产生了三种障碍佛教的因缘观,当它从一种理论的思想转化成一种实际的修证的时候,这个因缘的修证,它是分成内外两个因缘来看。外在的因缘在《楞严经》的意思,是一个充满障碍的因缘;而..
十八、十九 离恶止恶业
十八、十九 离恶止恶业十八、十九 离恶止恶业「严以责己,宽以责人」是止恶行善的根本概念。学佛之人宜时时作是念:我亦是有诸贪嗔痴,仍有是习气毛病的人;怎可於他看不顺眼?岂能於他诸多挑剔?只要 时时抱著宽容之..
钟茂森博士:见他色美。起心私之
钟茂森博士:见他色美。起心私之(下)【见他色美。起心私之。】 刚才我们还没有讲完,见到美色,这心里动了心,这就已经犯下了恶行。要知道犯罪,包括身体,包括口,讲的言语,包括念头上,起这不正念头,那都是造..
微信分享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