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迦如来应化事迹连载之九
释迦如来应化事迹连载之九
五十七.成等正觉
《普曜经》上说:菩萨坐于菩提树下,以坚强不屈的意志,降伏了魔怨,终于成就了正真觉。于是建大法幢,昭示即将度脱三界一切众生;默坐树下,示现四禅,为将来学道者修行径路:意以清净,成一禅行;静然守一,专心不移,成二禅行;以净见真,成三禅行;心不依善,亦不附恶,中外俱净,表里无垢,正在其中,寂然无变,成四禅行。已得定意,建立四无量心,行三十七道品,是谓无为度世之道。
菩萨自知已弃恶本,无淫怒痴,烦恼已断,生死已除,一切功德圆满究竟,无所欠缺,所作已办,于明星出时,廓然大悟,得无上正真之道,为最正觉。佛十种神力、四无所畏、十八种不共之法,一时俱得。若论佛道境界,微妙难知,高而无上,广不可极;渊而无下,深不可测;大包天地,细入无间。
其时菩萨自念道:从前锭光佛为我授记说:“将来成佛,号释迦文。”今果得之。然而细想起来,亦大不容易,无量劫来,诸所施为,道德慈孝,仁义礼信,中正守真,虚心学圣,柔和净意,行六度无极,所谓布施、持戒、忍辱、精进、一心、智慧;行四无量心,所谓慈悲喜舍;常念四恩,养育众生,如爱赤子;承事诸佛,积无量德,累劫勤苦,总算功不唐捐!
五十八、诸天赞贺
《普曜经》上说:当时,欲界天王见如来坐于树下,以智慧神通降伏魔怨,成等正觉,所愿具足,竖大幢幡,因赞叹道:
“伟大的佛陀,您将以无限的仁慈,为世间作大医王,救疗众生的疾患;您将以勇猛无畏的狮子威德,为众生作大依怙,解除众生的怖畏和痛苦;您将以圆满的智慧,为众生开示正法,令调和心意,灭除三垢,以达到一切智、道种智、一切种智,超越生老病死之四苦海。
“佛法犹如广大无边的宝盖,普遍救护三界一切众生。为梵志说清净法,令弃众恶;为比丘说解脱法,除诸愚冥。修戒定慧,灭贪嗔痴,越六趣苦,称为沙门。学不在多,行之为上。虽广学无限,不过博闻;要能智断尘劳烦恼,方为至德。欲渡苦海,必须勇猛精进,才能到达彼岸。
“释迦如来具足十力及无边功德法,为我等示现坐于树下,成无上道。因缘殊胜,千载难逢,我等遇见,实大庆幸!”
于是净居诸天、梵迦夷天、善梵天,化自在天,无憍乐天、兜率天、焰摩天、忉利天及四天王天,虚空大地神天,各各烧香散花,竖诸幢幡,以种种庄严宝物供养世尊,并皆发心归命世尊,以偈赞道:
“仁师子辞正,尽誓立威神,坚固如金刚,志强不可毁。纵使肌肉消,骨髓尽无余,若不成佛道,终不起于座。余等诸天神,咸来得善利,将护三千界,普度诸众生。乃使最尊人,靡所不照明,我等闻佛音,皆劝助佛道。”
五十九、华严大法
《华严经》上说:当时佛在摩竭提国阿兰若法菩提场中,始成正觉。其时十方世界有微尘数菩萨,皆是已证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果位的法身大士,以及宿世大乘根熟的众生、天龙八部,皆云集而来,亲近世尊,一心瞻仰。
于是如来于最初三七日,现卢舍那身,为诸大乘菩萨说圆满大法《华严经》。此经名为顿教,共有七处九会三十九品:世主妙严品,如来现相品,普贤三昧品,世界成就品,华藏世界品,毗卢遮那品,如来名号品,四圣谛品,光明觉品,菩萨问明品,净行品,贤首品,升须弥山顶品,山顶偈赞品,十住品,梵行品,初发心功德品,明法品,升夜摩天宫品,夜摩宫中偈赞品,十行品,十无尽藏品,升兜率天宫品,兜率宫中偈赞品,十回向品,十地品,十定品,十通品,十忍品,阿僧祇品,寿量品,诸菩萨住处品,佛不思议法品,如来十身相海品,如来随好光明功德品,普贤行品,如来出现品,离世间品,入法界品。
佛成道后度化众生,也有先后次第。今以日光为例:当日出时,光明先照高山,次照幽谷,乃至普照一切大地,但山有高下,所以照有先后。如来出现世间,成就无量无边智光,而度化众生亦是如此,先度化菩萨,接着度化缘觉,又接着度化声闻,再接着度化善根已成熟的众生,然后普遍度化一切众生。
六十、顿制大戒
《梵网经》上说:当时,卢舍那佛坐千叶莲花上,告千花台上释迦佛,说心地中金刚宝戒。一切诸佛、菩萨皆以此戒为本源,离此戒则上切功德皆不成就;一切众生皆有佛性,而佛性种子亦在此戒,要因持戒,然后佛性乃见。
因此,当时释迦牟尼佛初成正觉不久,第一首要之务,就是制定菩萨大戒。而菩萨戒的主要精神在于孝顺父母,孝顺师僧,孝顺三宝。由能孝顺父母、师僧、三宝,自不至于为非作歹,且能断恶行善,所以说孝名为戒,亦名制止。顺此孝道而行,可至无上菩提大道。
为了让人们认识到戒律的重要,佛从口中放出无量光明,为诸大众说一切诸佛大乘戒。佛告诸菩萨说:“汝等一切发心菩萨,既为佛子,即应当受持戒律。希望大家认真听着,如果有人发心要受佛戒,无论他是国王、王子、百官、宰相、比丘、比丘尼、十八梵天、六欲天子、庶民、黄门、淫男、淫女、奴婢、八部鬼神、金刚神、畜生,乃至变化人,只要能听懂法师的话,都可以受戒。
“菩萨戒最重要的有十条:第一不杀生,第二不盗财物,第三不邪淫,第四不妄语,第五不酤酒,第六不说四众过,第七不自赞毁他,第八不悭惜加毁,第九不嗔心不受悔,第十不谤三宝。除此之外,尚有四十八条比较轻的,第一条不敬师友戒乃至第四十八条破法戒。凡是受过佛戒的弟子们,都要敬心奉持。”
六十一、观菩提树
《大庄严经》上说:世尊初成正觉时,无量诸天皆悉称赞如来功德。当时世尊坐于菩提树下,观菩提树王,目不暂舍,入深禅定,以禅悦为食,不饥不渴,亦不起于座,意念清净。
这样地经过七日,欲界、色界上的诸天子等各捧宝瓶,盛满香水,来到佛所住处,恭敬礼拜,然后请如来澡浴。世尊受请,澡浴毕,诸天子等,各以天妙衣服奉献,烧天妙香,散天妙花供养如来。同时,有无数天龙八部鬼神人等,各取如来澡浴之水,以自洒身,而生道念。诸天子等将所余之水带回天宫,香气仍然不灭,而且所感受到的惟是佛的香味,不闻余香。因而诸天子皆大欢喜,各发菩提之心。
其时,有一天子名普花,向佛顶礼后请问说:“世尊于七日中结跏趺坐,而能达到身心不动,不知这是住于何种大定?”佛说:“这种正定称为喜悦三昧。如来常以此喜悦三昧为食而住。如来亦由此定力,最初七日,结跏坐观菩提树,不起于座,立志断除无始无终生老病死故。第二七日周匝经行三千大千世界以为边际,至第三七日观菩提场,目不暂舍,终于断除生死,得成佛道。”
六十二、龙宫入定
《本行经》上说:有一天世尊来到摩利支处,经行已,跏趺而坐。
这时,有迦罗龙王及目真邻陀龙王相继来到佛所,对佛说:“我此宫殿,往昔已曾布施诸佛,诸佛皆曾住过此殿。今日世尊来此,亦请接受我此宫殿,为怜愍我故,在此少住数日。”佛受龙王之请,即入其中跏趺而坐,经于七日不起。
在这七日中,风雨不停,天气十分寒冷。诸龙王从宫殿出,以大身七重围绕拥蔽佛身,又以七头垂世尊顶上,作成大盖嶷然而住,心中念道:“莫令世尊身体受寒冷、风湿、蚊虻诸虫所侵袭。”
七日已过,如来从定中起,时龙王化作年少婆罗门身,来到佛前,向佛顶礼,对佛说道:“我以龙身绕佛七匝,并以七头覆世尊上,并非要恐怖娆乱如来,而是怕寒冷风尘诸虫侵袭世尊贵体。”佛说:“难得你有此善心,我今为你传授三皈五戒,你当得大安乐果报。”龙王说:“只要是世尊教言,弟子定当遵从,不敢有违。”于是,龙王即从佛所,受三皈依,所谓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又受五戒。因此,于世间中最初受三皈、五戒而得度的是迦罗龙王和目真邻陀龙王。
六十三、林间宴坐
《本行经》上说:当时世尊于龙宫中禅坐,经七日后,从定而起。
其时有一天子,神通自在,能从身上放出大色最胜光明,于夜半时,照彼尼拘陀树如同白昼一样明朗。这位天子来到佛所,顶礼佛足后,对佛说:
“我从前是一个牧羊人,当世尊为菩萨时,在彼林中修六年苦行,是我将乳汁净心供养奉上世尊,并折尼拘陀树枝,插在世尊身旁,为作荫凉。由于这些善根福业之故,使我命终之后,得生三十三天,为大福德威力天子。我今能有这样的果报,也是受惠于世尊的无量福德。世尊今已证得无上菩提,而当时插在世尊身旁的树枝也已长成大树。为了纪念这一殊胜因缘,惟愿世尊为怜愍我故,再次来到昔日的尼拘陀树下跏趺而坐,受彼树荫,随意安乐。”
世尊受请,来到尼拘陀树下,入定七日不动,以解脱力,受大安乐。七日之后,正念正知,从三昧起,对天子说:“你既与佛有缘,可来从我受三皈、五戒,将来当得更大安乐果报。”
天子受佛教敕,即从佛受三皈、五戒。于是,这位天子便成为天上最先受三皈、五戒的优婆塞。
都江堰历史文化100故事丨花蕊故里马祖寺
都江堰历史文化100故事丨花蕊故里马祖寺马祖融汇儒释道文/刘刚 马瑛花蕊故里徐渡马祖寺初建于7世纪,1672年重建。都江堰市自西魏(公元6世纪)有鸡骨禅师从北方来青城香积山建精舍;8世纪初(唐开元时)又有印度高僧..
金色比丘尼:供养佛塔 得金色身
金色比丘尼:供养佛塔 得金色身金色比丘尼:供养佛塔 得金色身 一时,佛在舍卫城。一下劣种姓的人家生下一个具十八丑相的女孩,父母都很忧愁,父亲说:“这样丑陋的孩子,干脆到晚上把她溺死了喂狗。”母亲说:“夫..
地藏经诵读禁忌
在诵读地藏经的时候,需要的是让自己有平稳的心态,不要使自己产生不好的想法,使自己能够坚定本心,这样才能够使自己不会触犯禁忌,让自己诵读的地藏经都白白的耗费时间。1. 诵读地藏经的禁忌有很多,需要让自己在..
劝君莫邪淫,不淫得善报
劝君莫邪淫,不淫得善报一:(《扬州甘泉县志》)元朝的秦昭,是扬州人,二十岁那年准备到京城游玩,都已经登上船了。他的朋友邓某,赶来为其持酒送行。正在喝酒间,忽有一绝色女子被抬到了船上。邓某令该女拜见秦昭,并介绍说..
闻彼佛名号欢喜踊跃,当知此人唯得大利
往生者顿然跟佛的境界相同。这个净土法门它很强调一念,你这个信愿持名一念契入到弥陀大悲愿海,你就得到了阿弥陀佛果地上全体的功德,他的资生用具、神通相好等同一佛,也是顿齐佛境的。你设想一只老鼠往生到西方净..
刘喜自投火窟
刘喜自投火窟刘喜是江苏省常熟县人,生长在富裕的家庭,虽然没有从事任何职业,因祖上遗下财产众多,故能丰衣足食。他本质上原是一个老实人,可是由于饱暖思淫欲,虽有妻室,仍不免动起家花哪有野花香的歪脑筋。他看到邻居..
释迦牟尼成佛后,他的父亲和妻儿,是怎么称呼他的?
释迦牟尼成佛后,他的父亲和妻儿,是怎么称呼他的?释迦牟尼成佛后,他的父亲和妻儿,是怎么称呼他的?且说释迦牟尼创立佛教之后,在佛教里,他的地位已经是崇高无比。和东土教派不同的是,东土教派的教主,一般都是..
闻思修的“思”是什么?
问题二十九、一尼众问:阿弥陀佛,请教和尚,闻思修的“思”是什么?闻思修的“思”,就是不思为思。不思为思,真佛如如。我们平常理解的闻思修,这个“思”是什么呢?就用脑子考虑,这叫“思”,这是错误的。不思为..
箭锋相拄
从前,禅师们非常注意训练年幼门徒的论辩功夫。有两派禅院比邻而居,各有一名小沙弥负责采购。其中的一个每天早上到市场买菜时,总会与另一个碰面。你到哪里去?其中的一个问道。脚到哪里,我到哪里。另一个答道。这个小..
遇到的不顺,完全是因为过去造的因果业报吗?
遇到的不顺,完全是因为过去造的因果业报吗?遇到不顺, 固然跟你过去造的业.有关系但是思考自己究竟在什么地方不对, 把这个恶业引动了.各种不顺, 一般都是自己现在就有各种毛病, 然后把过去的恶因牵动, 形成各种恶果..
《大佛顶首楞严经》卷八浅释
阿难。是善男子。满足神通。成佛事已。纯洁精真。远诸留患。当度众生。灭除度相。回无为心。向涅槃路。名救护一切众生离众生相回向。这是讲十回向位。阿难,这个修满十行的善男子,神通已满足了,佛事也已成就了。清..
金刚经快诵7分钟
金刚经快诵7分钟是一件比较容易的事情,但是我们每天去做这样的一件事情就是非常不容易的,因为我们还有别的事情去做,这些事情有时候会耽误我们诵读金刚经,从而使我们真正的遗忘掉金刚经,这样也就等同于我们就没..
金刚经寺庙版
金刚经寺庙版也是一种非常适合我们的修习方式,这样也是能够帮助我们,使我们的内心能够很好的平静下来,这样才能够让我们去领悟金刚经中的含义。一、念《金刚经》能够让我们的心平静下来,并且还能够消除我们的烦恼..
释迦牟尼:是什么原因,使得觉悟成佛延后了6年
释迦牟尼:是什么原因,使得觉悟成佛延后了6年释迦牟尼:是什么原因,使得觉悟成佛延后了6年?我们知道,释迦牟尼觉悟成佛前,是古印度迦毗罗卫国信仰婆罗门教的太子。只是后来发现,婆罗门教义并不能完全解释自己生..
释迦牟尼佛的最后一天
释迦牟尼佛的最后一天 有一天,佛陀的慈颜现出不可思议的光辉,比平常更圆满、更清净、更庄严,像日月一样,光明灿烂;像大海一样,深广无边。阿难问佛陀说道:佛陀!自从我侍奉您以来,今天第一次见到佛陀的慈颜比往..
练字能抄心经吗
关于这个问题是可以的,但是在抄写心经的时候,必须要有恭敬之心,而且在抄写心经的时候,也是有很多需要注意的地方的,比如说在抄写完之后,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回向,如果自己不回向的话,那么大家念诵的功德就会因为..
微信分享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