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着这位菩萨的名号,你就不会堕落三恶道

繁体

闻着这位菩萨的名号,你就不会堕落三恶道

人是业果来安排的

除非你现在这样转变

梦参老和尚

此世不执著,他世也不要执著,过去也好,未来也好,都不要执著,这叫不著三世。过去、未来,过去的已经过去了,不要想它;现在的不住,一下子又过去,就变成三世皆空的;未来,未来还未来,你想它干什么?究竟怎么样?

凡事都要讲计划,那是错误的。计划不由你计划,你不知道自己的业果是怎么样安排的,人都不能安排自己。好像是自己安排的,其实你是瞎操心,早就安排好了。

你怎么做怎么受,除非你现在转变,怎么转变的呢?

你闻了佛法,而且能行,现在你一天念着地藏菩萨,你当成救命王来了,又抓着他不放,就这么念吧。这起码转变了,三途再不受了。闻着地藏王名字,就不落三途了。

有的人说,在睡梦中念地藏菩萨不灵。

不是梦中念的不灵,是你醒的时候,没念灵。

你念的不是心念,要是心念就灵。

做梦,你一念,梦境就没有了,要生死都了得到,何况做梦呢?要相信。

-02-

诽谤自己导致自卑,诽谤别人导致自傲

自他是一体的、自他是不二的

“莫诽谤自己”

我们皈依佛、皈依法了,就要观想一切事物都是无常的。

既然是无常的,你才能看得破。

时间很快就过去了,我的困难、我的苦恼,一下子就过去了。

中国的儒教思想有一部分跟佛学很接近,他们劝人的时候就这样劝说:“花开花谢,时去时来,福方慰眼,祸已成胎。”

眼看着又升官、又发财,一切都顺利,其实你的祸根就在这时候种下了。祸一来了,全部没有了。

我们看过去历史上,考上状元,一帆风顺,一直当到宰相,官当到顶品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一下子,或者得罪同僚,或者得罪皇帝,下头这么一攻击他,上头这么一发怒,倾家荡产,你什么都没有,当下就光。

所以,得也别高兴;失了,也不要悲哀。“得何足慕,失何足哀”,得没什么好羡慕的,失了也用不着悲哀。

“得失在彼,敬凭天裁”。这个“天裁”,就是我们佛教所说的,你所做的业。

业因如何,业果一定如何,因果不爽,自然该受的,你就受了。

你这样来分析,这样来认识,一切事物无常,像幻化一样的,没有一个坚固性,你就不贪恋了。

不贪恋的话,你就没有恐怖。

平常这样观想的人,要是丢了什么,或者命没有了,心想:“好了,我再转一段生死吧。那一段生死我可以升天,我可能到极乐世界去了,可能在来生,我的罪就消了很多。”

以这种观念离开这个世界的人,当然会得好处的,因为你不再痴迷了。

有些人当他得势或是升官、发财的时候,他六亲不认了。

他不了解,这些是不常的,反而傲慢得不得了。

或者是他有学问,轻视没学问的;或是他有财富,轻视穷人。这些都不可以,要把骄慢转成谦恭卑下。

例如说,战国时候,齐国的宰相晏子,为人非常的谦虚,小心谨慎,很怕说错话,或做错一件事情。那时候古来宰相,没有汽车可坐,他们都是赶着马车。给他驾御马车的御夫,就因他给宰相赶车,便骄傲得不得了。

这位御夫的夫人,有一天在门缝,看见他先生给宰相赶马车那种骄傲的样子,他太太叹气了。

他回到家后,他太太要求跟他离婚。他说:“为什么?我没有一点儿错,也没什么错事,你为什么要离婚?”她说:“因为你的行为。”他说:“我有什么行为不好?”她说:“你给谁赶车?”他说:“给丞相。”这一说,他那股骄傲劲儿又来了。

她说:“你看见丞相是什么态度没有?”他说:“没注意。”她说:“丞相坐在车里,谦恭谨慎。你给人家赶车,坐前面,骄傲得趾高气昂,不得了了,不可一世。像你这样的男人,我跟你过一辈子太冤枉了。”

这虽然是个笑话,含义非常的深。大家想一想,没有什么可骄傲的。释迦牟尼佛为天人之师,我们看他的弟子,佛所教化的玉皇大帝、梵天王,他面对一切众生施舍的时候,都谦卑屈下。

《地藏经》说得很清楚,国王、大臣、婆罗门、长者,如果他们布施的时候,谦恭卑下地给六根不全的贫穷人,亲手布施,软言慰喻,说着很柔软的话安慰他们。

这样子才积福德,要是这样的来做,你就是佛弟子。

你皈依佛门了,人家看看我们佛弟子是什么样子?

现在我们佛弟子是什么样子?我不说了,大家可以看得到的。不说优婆塞、优婆夷,看看比丘、比丘尼又如何?应该不应该这样学?

大家应该学谦恭卑下,当然我们认为这是正业,佛教我们要慈、悲、喜、舍,我们一定对一切众生有一个大慈悲心,慈、悲、喜、舍。

这比我们保存的最宝贵的珍宝还珍贵,比我们的生命还珍贵。

你绝不能骄傲,永远生欢喜心,看见一切都生欢喜,这都是我们过去世的父母、未来的诸佛,我们有什么可骄傲的呢?

如果大家真正对佛法不怀疑的话,每部经都是这样教导的,一切众生都是未来诸佛、都是我们过去的父母,这样子你还能骄傲起来吗?

这是转化你骄慢、愚痴、贪恋的心。

◆ 地藏菩萨系列见闻利益品 ◆

生命中的5个球

生命中的5个球 生活中,我还是改变不了我的固执,认定的是自己的东西,总是希望永远只属于自己!不希望拿出来给别人分享。总希望能给自己定一个目标,沿着他,一直往前走不会去在乎一路的风景是否美好,不会去在乎..

照灯法师:《百喻经》痴人赞父

照灯法师:《百喻经》痴人赞父【原文】昔时有人,于众人中,叹己父德而作是言:我父慈仁,不害不盗,直作实语,兼行布施。时有愚人,闻其此语,便作是言:我父德行,复过汝父。诸人问言:有何德行?请道其事。愚人答..

爆笑校园:呆头参加学校的坐禅大赛,坐了七十二小时战胜所有人

爆笑校园:呆头参加学校的坐禅大赛,坐了七十二小时战胜所有人狗刨中学的校篮球赛上,硬木同学抢到了球之后,一条龙过人以后,滑到跃起扣篮,皮球硬生生的被他砸进了框里,于是他赢得了这场篮球赛的胜利。校长看硬木..

爱欲亦如是,终无有满足

爱欲亦如是,终无有满足大宝积经常行于淫欲,未曾满足时, 如渴饮碱水,终不能除渴。 如众流归海,终无有满足, 爱欲亦如是,终无有满足。 如火焚草木,无有厌足时, 爱欲亦如是,终无有满足。 四十二章经 佛言。大..

父母老年残疾,应该怎样代他们念佛、诵经、消业障-

父母老年残疾,应该怎样代他们念佛、诵经、消业障?问:父母老年残疾,应该怎样代他们念佛、诵经、消业障?答:这个最好要讲一些因果的故事给他听,启发他,希望他能够学佛,劝他学佛,跟我们自己一起修学,他得的利益..

物质丰裕,精神却很苦

现在这个社会,生活水准提高了,但是要知道,这个提高,是物质文明,是物质上的享受。如果从精神上的享受来说,我们今人不如古人。说实在地,对我们修行人来说,物质生活的提高,这些是鸡毛蒜皮,但是也不应该忽略,..

净土法门法师:不跟人对立,幸福,平安才能做到

净土法门法师:不跟人对立,幸福,平安才能做到现在修行来讲,环境是大问题。古时候人在深山里头,心地清净;现在人心不清净,这是大问题,社会乱了。讲价值观,中国古圣先贤这有价值,现在人边都摸不到。什么人是最..

金刚经及议轨是什么

为了我们修行金刚经的效果能够更加的好,师兄一定要知道念诵金刚经的仪轨是什么,这样我们也就能够知道修行金刚经的功德有哪些,以及金刚经中蕴含了什么道理,下面我们就去详细的了解金刚经仪轨是什么吧! 香赞: 炉..

春天小素菜:香草酿土豆

春天小素菜:香草酿土豆 香草酿土豆 制作时间:55分钟 总时间:1小时40分钟加上冷却时间 分量:12人份 原料: 6个大土豆,清洗干净;3棵中等大小大葱;1/4杯袋装新鲜欧芹叶;1/4杯袋装新鲜罗勒叶;20克埃曼塔奶酪;2..

静波法师:出家在家因缘不同,切莫强求

静波法师:出家在家因缘不同,切莫强求静波法师:出家在家因缘不同,切莫强求《维摩诘经方便品》中说:示有妻子,常修梵行。维摩居士也有自己的妻子,但是他又去修梵行、离欲。你说那是不是功夫呢?绝对是功夫。我要..

阿阇世王为何还受毒疮之报 - 净界法师

阿阇世王为何还受毒疮之报 - 净界法师问:请法师慈悲开示,阿阇世王因为杀父而身受毒疮,痛苦不堪;但是他前生为他的父亲所杀,所以今生为子而来报仇。在因果上是一命抵一命的,在理论上是如此,为何还要受毒疮之报..

鱼蓝观音

鱼蓝观音鱼蓝观音 因实相妙理极深极妙,众生水平太低,无法相信与接受,所以需要方便诱导。这个“诱”字,最善巧的莫过于观世音菩萨“先以欲钩牵,后令入正道”。众生所需的是欲,以此为钩来牵引众生,就是方便。而..

静波法师:你又没成佛 不要那么自我!

静波法师:你又没成佛 不要那么自我!静波法师:你又没成佛 不要那么自我!《妙法莲华经·方便品》里有这样的偈颂:“薄德少福人,众苦所逼迫。入邪见稠林,若有若无等。依止此诸见,具足六十二。深著虚妄法,坚受不..

读地藏经后读什么经

《地藏经》是非常经典的经文,也是地藏菩萨用来度尽众生的经文,所以我们读《地藏经》是有大功德的。《地藏经》是佛经的基础经文,我们在读完《地藏经》后,可以选择一部自己喜欢的经文去阅读,《金刚经》、《心经》..

为什么会秋乏,秋乏吃什么素食

为什么会秋乏,秋乏吃什么素食“春困秋乏夏打盹”,秋天是容易感到乏力的季节,想要解决秋乏问题可以吃些解乏食物,比如碱性食物、富含维生素的食物。为什么会秋乏、秋乏怎么办?看看下面文章的介绍。 为什么会秋乏 ..

狗牙变佛牙”,真信心得真加持

狗牙变佛牙”,真信心得真加持狗牙变佛牙”,真信心得真加持一切加持的来源是真实的信心和恭敬心,没有真正的信心无法引发佛菩萨的加持。佛菩萨的加持像太阳照耀大地一般,你的信心则像火镜一般,拿信心的火镜对着太..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