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曹地府一幅给阳间人的对联

繁体

阴曹地府一幅给阳间人的对联

阴曹地府有一幅,给阳间人的对联!

地府有幅对联:

上联云:“阳间三世,伤天害理皆由你”

下联云:“阴曹地府,古往今来放过谁”

横批是:“你可来了”

古训云:“积善余庆,积恶余殃”、“作善降祥,作不善降殃”,古人深信因果,对于天地神明都是心存敬畏,认为行善去恶是本份内的事。

然而有的人不善于观察,却说那个人行善却没见到好的际遇,那个人做恶却也没见其得祸,因此心生疑义,怀疑善恶报应。

这是因为他们不知道,报应有早有迟,比喻形与影是说报应是必然的,一般说来,早报较轻,迟报从重,一切都在天理的安排之中。

人如果能明了因果事理,把报应二字反复思考,择善而从,自然就会避免恶报,得到善报。

明代善书《绘图宣讲集要》中《天理良心》中写道:朴儒许克昌无钱过年,将祖上所遗“天理良心”四字匾额当银四千而归。其妻问钱从何来,许克昌以实相告。

其妻日:“何谓天理良心,竟如此值钱,君曷为我言之。”

许克昌一一解说,其妻皆言不可当。许克昌便将匾额取回,铺主知其原由后,认为许克昌是忠厚人,遂请其帮助经理。许克昌为人厚道,店铺自此生意兴隆,一日忽做一梦,梦见一张纸上写道:“天理良心,尘世尽忘,许门不失,喜煞上苍,恩赐克敞……”

许克昌后来又独自开店经营,遂成巨富。其后二子读书,长子考中状元,次子考中翰林。这个故事说明人们保持“天理良心”的重要性。

据《太上感应篇例证》记载;明代的李登十八岁时就考中了解元,后来五十岁了还不及第,就拜见叶靖法师询问原因。

叶靖法师祈祷专管科举的文昌帝君指示,帝君命令官吏拿籍簿出示说:“李登初生之时,玉帝赐玉印,让他十八岁中解元,十九岁作状元,五十二岁时出任右丞相。而他中解元后,私下调戏邻家女儿,事情虽未得手,他反而将邻女之父告下狱,因为这个原因功名推迟十年,并降二甲。后来又因侵占他哥哥的屋基打官司,因此功名又推迟十年,降三甲。后来又在长安旅店中,奸淫一位良家妇女,又推迟十年。而今又为恶多端,不知改悔,官禄全被削去,死期将至。”

叶靖法师将上述情况告诉李登,李登听了,羞愧悔恨至极,不久便死了。

李登可谓是个反复为自己制造枷锁的人,假使他早生悔恨心,后面不再做恶,修德赎罪,那么还可以弥补,福寿也不至于被削尽消光,实在是执迷不悟和深深辜负天地的恩泽啊!

明末清初著名理学家、教育家朱柏庐,一生好道扬善,立品端方,生平不欺一人,不诳一语,“黎明即起”这篇家训,就是他做的。人们都很钦敬他的人品,神明念他为人正直,有几次被阴司命去审事。

一次,朱柏庐朦胧睡去,见有很多人来迎接他,来到了一个大的衙门,回顾自身,冠履袍服,便即升座。这时看到一个被勾到的人的神识,却是原来认识的一位乡人,知他原来曾敬奉神佛,礼诵过经文,然而后来弃善从恶,造业很多,又无善事可补,按冥律注定转世投入狗胎,变为畜类。

朱柏庐见了,心中不忍。便问道:“汝向习经典,还记得么?”要他记得,便是本心不昧,或可挽回。那人答道:“全不记得。”又手写一“佛”字与他看,道:“汝还认得此字么?”答道:“不识得。”又道:“你持诵的经典,难道也忘记了?”答道:“不知。”只得叫左右把张狗皮披在他身上,只见那人向地一滚,已变了狗形,摇头摆尾而去。醒来心下戚然。

一到天明,即叫人到某家去打听,回说:“其人已于半夜急病而死。”为之咨嗟不已。朱柏庐本不欲说这事,所以说者,欲使周围人引以为戒,庶免堕轮回。

又一天早晨,朱柏庐连呼某人可怜,也是原来认识的人。他的学生问道:“某人现在某处做官,闻他地方上遭遇荒年,赈饥安边,赚了若干大元宝,正是得意时候,您为何说他可怜?”朱柏庐道:“正为这节事上,不久就有灭门之祸了。”

学生问道:“何至于此?”

朱柏庐道:“你想百姓遭了凶荒,流离困苦。朝廷令发米赈济,那地方官实心奉行,一家数口,多领一斗二斗的米,就多延了三日五日的命,便可不至饿死了。今乃瞒心昧己,只顾一身,该给两口米的,克落了一口;该给一石粟的,克落他五斗;设厂施粥,逼迫大户捐米捐银,开消公用;粥中和入冷水石灰,又限定一人一碗;还有到迟了吃不着的,白白的赶来忍饿,倒弄得死者无数。官府漠不关心,只愿死者多,食者少,便可多落几担米,多赚几万银子。这罪孽哪得不重?昨梦呈到一宗案卷,冥官叫我判定画押,上奏天曹。予细阅卷宗,乃是侵盗赈米的官吏罪案。罪之轻重,照他侵盗多寡为定。轻者暴死,重者灭门,贬入地狱中,转世为牛马,为犬豕。今某之罪,正犯极重一条。亲友帮办分着的,罪亦不免。不久就要勾到,故我深为叹息。地府有幅对联上联云‘阳间三世,伤天害理皆由你’,下联云‘阴曹地府,古往今来放过谁’,横批是‘你可来了’。冥报全视人为,命好者必循天理而行,命歉者尤不可再伤天理也。你们日后倘得出仕,总要爱民之心,切勿假公济私。我恐某人的一家,就有凶信到了。”

果然隔了月余,传得信来,说某人合家染了时疫,父子四五口,不上数日,相继而亡。学生始叹朱柏庐的话果然一毫不差。

善恶有报是真理!

顺从天理、道德、良知,才会有光明美好的未来,这是明智者的选择。

净土法门法师:一定是自己先得度,你才有能力去度別人

净土法门法师:一定是自己先得度,你才有能力去度別人我们的信心、诚敬心起不来,怎么办?研究这本经教。你要是真的把极乐世界认识了,搞清楚了,认识阿弥陀佛,认识极乐世界,那你就非去不可,你的诚敬心就生出来了..

兹本禅师:天台智者大师略传

兹本禅师:天台智者大师略传第一章:大师家系止观明静,前所未闻。故智者大师把它作为定慧兼弘,发心修行之纲要,并以五时六教,判释一代圣宗,以十乘三观,昭示人们直达圣境。大师创立的天台宗,令吾辈至今犹远沾妙..

本源法师:如何才能身心自在?有个方法对每人都适用

本源法师:如何才能身心自在?有个方法对每人都适用本源法师我们闻到佛法,要升起感恩的心,感恩他老人家到五浊恶世来度化我们。佛法究竟讲的是什么?有必要把这些简单的道理讲一下。众生身体有毛病,内心有烦恼(也是..

净土法门法师:什么是佛?

净土法门法师:什么是佛?1、什么是佛?佛不是在空中闪闪发光的物质,佛是大慈大悲的人,佛是念念为众生的人,是德高望重的人,是正知正见的人,是深信因果的人,是随缘了业的人,是离一切相、修一切善的人,是露出圆..

净土法门法师:他阿弥陀佛念上三天,头就不痛了

净土法门法师:他阿弥陀佛念上三天,头就不痛了我这次在美国遇到一个学生,他出了一次车祸,车祸的时候大概头脑受伤了,伤势大概不算太严重,他常常头痛,医药都没有效。他来问我,我叫他念佛,念了很有效,他告诉我..

净土法门法师:以为净土跟阿弥陀佛是在自己心外,你已经是外道

净土法门法师:以为净土跟阿弥陀佛是在自己心外,你已经是外道我们天天念这一句阿弥陀佛,有没有谤佛?如果你念这一句阿弥陀佛,只是西方极乐世界法藏比丘所成的佛,与自己不相干,这就是谤佛了。为什么?你不晓得「..

生命中你看重什么?你懂得爱吗?

有一位父亲存了很久的钱,终于买了一辆雪亮的新车。他非常宝贝这部车,每天都洗车打蜡。他五岁的儿子见父亲这么爱车,也非常兴奋地帮他一起洗。父亲有这样一个儿子,非常满意,觉得儿子很体谅为父的心。有一天,这位..

净土法门法师:“我见”是怎么来的?

净土法门法师:“我见”是怎么来的?摘自《净土大经解演义》第四,「慢,恃己于他高举为性」,叫傲慢。慢这个烦恼与生俱来,不是学来的,生下来就有,从宇宙起源,我们自己生命起源那一天就有。法相宗阿赖耶所说的,..

净土法门法师:如何修得俊美的相貌

净土法门法师:如何修得俊美的相貌佛在经论上告诉我们,一切众生的相,是业力变现的。相的好丑,就是善恶业的现前。俗话常说:人心不同,各如其面。众生的相貌为什么长得不一样?心不一样,对于一切事物的想法、看法..

本焕老和尚:苦都是因业而成,都是自己造的

本焕老和尚:苦都是因业而成,都是自己造的今天是佛七的第四天了。这几天,大家都在为自己忙,这很好。世上的人整天为名为利忙,因为儿女妻子要吃穿,为我而忙。若无我,就能放得下。因有我,就随业而转,为我则离岸..

净土法门法师:好恶在自己的心

净土法门法师:好恶在自己的心 出自净空法师《华严经讲记》第二个,瞋恚。现在贪瞋痴非常非常严重,我要做出一个没有瞋恚的念头。别人误会我,“阿弥陀佛”,笑眯眯的。别人毁谤我,“阿弥陀佛”;别人陷害我,也“..

净土法门法师:如何修行才如法:只要求自己,不要求别人

净土法门法师:如何修行才如法:只要求自己,不要求别人没证得之前,你就跟那些已经证得的人学习,证得的人告诉我们,那是性德。哪些东西?给诸位说,十善业道是性德,三皈五戒是性德,道家的《太上感应篇》是性德,..

生命中有很多的障碍

生命中有很多障碍 在某个小村落,下了一场非常大的雨,洪水开始淹没全村,一位神父在教堂里祈祷,眼看洪水已经淹到他跪着的膝盖了。一个救生员驾着舢板来到教堂,跟神父说:神父,赶快上来吧!不然洪水会把你淹死的..

生死轮回

楞严会上佛告阿难: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生死相续,皆由不知常住真心,性净明体,用诸妄想,此想不真,故有轮转。石崖云:三涂一报五千劫,出得头来是几时。楞严经曰:生死死生,生生死死,如旋火轮。天台四教义:从..

生根活佛:我们每天都在死

今天早上我接到一位奇怪人的电话,对方直接问我:“你是生根活佛吗?”“是”“我向请教一个问题,可以吗?”“可以的。”他就问:“你怕死吗?”我毫不犹豫地回答:“不怕死。”对方好像不相信,也许是打破砂锅问到..

生活总需要等一等

生活总需要等一等 不要急着要生活给予你所有的答案,有时候,你要拿出耐心等等。即便你向空谷喊话,也要等一会儿,才会听见绵长的回音。也就是说,生活总会给你答案,但不会马上把一切都告诉你。这才有滋味,这才会..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