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不要相信“永远”!

繁体

在轮回中,众生希求无常的世间法,而不愿追求解脱,以至于始终陷在苦海中头出头没,就像水中冒出的气泡一样。

其实,世间法犹如闪电般刹那无常,希求这些始终不会有一个结局。正如无垢光尊者所说:“世间上的琐事,若去希求,就没有一个完结之时。何时放下,何时才会了。”

无始以来,我们在世间法方面花费了无数精力,结果却是徒劳无益。所以,现在该是让心好好休息的时候了。

有些人对世间的一切非常执着,尽管自己腰缠万贯,但对需要帮助的众生,却丝毫也不愿伸出援手。

其实,世间的有漏财富,品格卑劣的人也能得到,所以当我们拥有一点点钱财时,千万不要有傲慢心。

上师托嘎如意宝曾讲过,有一次,多闻天子穿上自己最好的衣服,不可一世地去拜访贡嘎天子,结果发现,贡嘎天子的财富远远超过了自己。于是,他的傲慢当下就荡然无存了。

既然多闻天子的财富都没什么了不起,我们的财富又有什么可骄傲的呢?

因此,我们应当观察万法无常,以如幻如梦来对待一切,看世间法就如同看荧屏上的影像,如是久而久之,对人事物的强烈执著会慢慢褪尽,一切功德也就自然具足了。

无边的轮回苦海中,即使偶尔出现了少许快乐,也只是暂时的,就仿佛妖女的微笑一样不能相信。

《本师传》中记载,释迦牟尼佛往昔曾是一位商主,他到了一个罗刹洲上,许多妖女用各种伎俩和欲妙来引诱他。但他仔细观察后,发现她们虽然看上去万分迷人,但其本性都是痛苦、欺骗。

同样,轮回中的快乐也是如此,它刹那刹那都在变化,犹如闪电一般无常。

我们今天拥有的财产,明天是否还在呢?今天强健的身体,明天能不能依然无病呢?这一切都难以预料,真可谓“诸法如闪电”。

所以,世间上所有的法哪怕再美妙,也不存在任何的可靠性。不管它如何千姿百态,其实都是空性,我们没必要对其生起贪心。

就像一棵芭蕉树,外表看起来郁郁葱葱,但一层一层剥开它,就会发现里面完全是空心,没有一丝一毫的精华。

因此,轮回中没有一个值得信赖的法,当我们遇到好事时不必生贪,遇到坏事时更没必要生嗔,对一切法都不要有什么执着。

评论问答

最简单的放生仪轨

“戒杀护生”是佛教慈悲观与生命观的重要体现。放生最好在有师父主持的情况下进行。在临时没有师父主持的情况下,以下这个简单的仪轨恭敬行之,功德无量!最简单的放生仪轨1. 称名(念三遍)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西方..

这条幸福解脱之道你知道吗?

佛陀住世时,有一位名叫黑指的婆罗门来到佛前,运用神通,两手拿了两个花瓶,前来献佛。佛对黑指婆罗门说:“放下!”婆罗门把他左手拿的那个花瓶放下。佛陀又说:“放下!”婆罗门又把他右手拿的那花瓶放下。然而,佛陀还是..

冤冤相报何时了?怎样才能了缘了债?

修安忍才能了缘了债有些人在家里过得很舒服,谁都不敢惹,自己也觉得好像成了菩萨一样。其实这不是什么好事,有人惹你才好呢。以前一位老师父,他带了一个小和尚。那个小和尚很淘气,经常不听话,老师父天天为他操心..

五台山菩萨顶开示:记住这一天。

五台山菩萨顶莲师殿开示大家可以随意而坐,被雨淋到也没事,就算为遣除业障而苦行。有垫子的坐在垫子上,没垫子的躲在两边的屋檐下,也可以坐在自己的鞋上,有雨伞的还是打开雨伞。稍微冷一点,但还是要为了求法而苦..

为什么全世界的佛教徒都在念阿弥陀佛?

这「阿弥陀佛」虽然只是四个字,可是所有的佛法都在「阿弥陀佛」这四个字里边包括着。释迦牟尼佛说每一部经典都有人请法,譬如《金刚经》是须菩提尊者请法,《法华经》是舍利弗尊者请法。唯独这部《弥陀经》是无问而..

五毒月来了,记住这个“消毒丹”

贪嗔痴慢疑,地狱五条根现在已经进入五月了,又是生机勃发之时。民间认为农历五月为毒月,但是对于佛教修行来说,这是很好的时节,每一个时辰都有它的微妙之处。我们身上每一平方厘米的皮肤里就有超过十万个微生物的..

今天殊胜日,萨嘎月最后一天,莫错过。

སྟོན་པ་ཐུབ་པའི་དབང་པོའི་མཛད་པ་བཅུ་གཉིས་ནི།达雅塔 嗡牟尼牟尼 玛哈牟尼耶嗦哈སྙིང་རྗེ་ཆེན་པོས་རྩོད་ལྡན་སྙིགས་མའི་ཞིང་།大..

梦中见佛到底有什么好处呢?

这个忆念到底有什么好处呢?我们讲到这个忆念,这个感应的功德。我们看经文:【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去佛不远,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如染香人,身有香气,此则名曰香光庄严。】好,我们看消文的..

今生与来世的福报,如涌泉般变多的秘密…...【索达吉堪布】

除了日常之衣、食、住等基本所需之外,其余财物不但于己无益,反会成痛苦之因;若能用于布施,则自己今生与来世的财富定会如涌泉般增上。欲界众生需依靠饮食才能得以维生,缺乏适当的饮食资具,将无法存活于世。但除..

有了福德,能遣除一切违缘【索达吉堪布】

一修行需要福报其实,不仅是这些大的事业,就是一个人出家,也要靠福报,不是想剃就剃:“上师,您给我剪一下吧,我要出家。”哪有那么简单?不忏悔,也不积累福报,一个地地道道的俗人,想一下子变成“金光闪闪”的..

恭迎药王菩萨圣诞!祈愿身无灾厄,心无挂碍

药王菩萨,为阿弥陀佛上首二十五菩萨之一,常随阿弥陀佛接引众生,并受阿弥陀佛嘱咐常护念佛人。是施与众生良药救治身、心病苦的菩萨,是《法华经》中燃身供佛的大菩萨。世尊说其将于未来世成佛,号净眼如来。2024年..

圣玄法师说,人生的意义是你影响了多少个人生

台湾的圣玄法师有座右铭曰:“在别人的需要上,看到自己存在的意义。”她的人生信念是:人生的意义,不是帮别人赚了多少钱,而是影响了多少个人生。她引用西方思想家的话说:在生命终点的时候,上帝不会问:你有多少..

遇到违缘时这样观想,如此能消除一切障碍

对我们每个人来说,在一生的求学中,依止善知识非常重要。倘若没有善知识的引导,完全依靠自己的智慧、能力,想通达万法的实相相当困难,也可以说绝无仅有。所以,恭敬和承事善知识,是获得开悟的最关键因缘。我们为..

什么是佛的三身?

佛有三身,所谓法身、报身、应化身,本觉性体即法身,始觉智圆即报身,慈悲应现即化身。法身,梵语毘卢遮那,译为遍一切处,唯指本来清净理体。法身的本体,就时间上说,是竖穷三际,就空间上说,是横遍十方。如华严..

到底是每一天都真实地活着,还是不停地重复着同一天?

割爱辞亲如是行,岂求衣食及为僧。步步澄辉无别想,卓然独立妙明生。——释印肃(宋)文:耀弘法师宋朝的仁宗皇帝说:“若得为僧,出入于金门之下,行藏于宝殿之中。春听莺啼鸟语,妙乐天机;夏闻蝉噪高林,岂知炎热..

在家、出家修行的不同在哪里?

文:星云法师佛教有在家、出家等七众弟子(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式叉尼、优婆塞、优婆夷),在家、出家学佛本来不分。不过,在家修行往往无法如出家修行那样专精、方便,因为在家生活有五欲尘劳,有妻子儿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