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宝法王:门一关,慈悲就下班了!
有的人说自己每次在佛堂上香礼佛,心灵就像洗过一般宁静,但一回到工作、生活当中,尤其是处理同事、亲人之间的关系,心就乱了,烦恼也就来了,不知道该怎么办?
并非不骂人不打人就没有恶业,当嗔恨心起,内心如火般在燃烧,就是伤害自己。内心寂静要从降伏自心、断除心上贪嗔痴下手。
如果将嗔恨压抑在心中,想说“我是修行者,不能生气”把气都压抑在心里,反而造成很多痛苦,造成心理疾病。要了解忍辱调伏与压抑情绪这两者是不同的。
要成为好的慈悲家庭成员,第一个功课是要懂得安忍,要懂得忍辱,不要急着马上回嘴,马上跟家人吵,要懂得先忍下来。
这里问到跟家人的关系,也让我想到六度修持,很多时候仅是口上说说:“布施、忍辱、持戒。”这是没有用的,重点是你要在生活中实践。
就像这里问到如何有和睦家庭?要有和睦家庭,你就必须六度都具备。
你要懂得施予及分享,你要有戒律、持戒,你要懂得忍辱,你要有禅定,六度中的“禅定”也就是专一和持续等等,智慧也是必须的。
因此真正的佛法请不要把它放在佛堂内,很多时候我们在佛堂内座中修持觉得很舒服、很慈悲。然而,座中修完,门一关,慈悲也关门下班了,这样是不行的。
这样变成生活中一点修持感觉都没有,重点是我们要把坐中的修持带到生活当中,同样修持佛法并不是为了自己快乐、放松一下。
但现在很多人把佛法当消遣,放假时太累,做一下,变成跟去郊游、泡三温暖一样,这样是不对的。
其实佛法修持是一种密集式必须努力去做的,就像我们面对很多痛苦、面对很多挫折,去经验它,能够真正克服这些问题。
当然不是说你要去找苦来吃,但你要做的是一定要面对、不能逃避生活中的问题,这时候你要像是穿着忍辱的铠甲一般,去面对生活中的各种问题。
我们并不是为了自己的快乐和消遣而修持佛法,应该像是运动一样持之以恒。就像锻炼身体一样,需要培养、要流汗,需要很辛苦。
修行佛法就像是心的运动,这种心上的运动,你是必须努力去做的。在佛堂中修持,和在日常生活工作中修持是同等重要的。
一个人有没有修持,不是在于能不能在佛堂中微笑、欢喜、开心,能在佛堂中自在的人不见得是个好的修行人。
好的修行人是指在跟家人或其他朋友的互动中,就可以看出是不是一个好的修行人。很多人以为修持是另外去修一个什么东西,而与自心分开。
例如慈悲的修持,认为另外要生出一个慈悲,而没有自心与慈悲合一,自心成为慈悲的体会。
我们以为,我“生出”了一个慈悲了,好像把旁边的一个什么东西拿到手了,因此,没有思维菩提心时,菩提心也就不见了。
平时,我们总是会生气、忌妒或有骄傲的心,因为我们还是凡夫,而凡夫难免会如此。但是,如果我们让自己养成这种习惯,那就不对了。
因此,现在我们要提起精神来,更加努力,给予善行更多机会,让善行得胜,不要给恶行任何的机会,要打败恶行。
所谓大手印,就是从学会用忏悔来清净自己的妄念开始,清净妄念就是要将自私自利的心放在一边而全心投入利众的服务工作。
我们需要一个稳定坚固的基础及强烈动机,否则当我们在遇到困难及压力时,会很容易被我们负面的如忿怒、骄傲、我慢等情绪所困扰。
如此所须处理的事情也会变得更加困难,我们也会难于维持我们的初发愿心。在藏文中,忏悔有“斩断”之意,就是和过去的罪业一刀两断,不再执着于心中,不肯忘怀。
就像密勒日巴大师年轻时曾造重大恶业,杀死很多人,但他不曾因此怀忧丧志,反而转忏悔之力为修持的动力,终致成就。
所以忏悔完就要往前走,努力实修才有意义,总之,不要欺骗信任你的朋友。不要渴望他人的财富。不论你的工作是什么,要合宜地从事,并且检视它的目的。
你要善解朋友的感受,你应该能够直觉到他人的心。善用你的地位。即使你不贪婪,也要非常节省,你应该温柔而坚定,诚实而谦逊。
噶玛巴教言
大宝法王噶玛巴法语平台
带给你智慧、温暖和力量
gamabaJY
地藏菩萨威神加持:梦中万里之外捉鬼
在《地藏经》中,地藏菩萨说,他的神通威德是佛力加持的,还有普贤大士加持的。地藏菩萨的话,肯定有谦虚的成份,而得到佛力加持这个事,也是真实不虚,只是我们凡夫看不出来。我们修行人,但凡有一点悟处,或略显本..
在家人事务牵绊多,怎样修行高效?
我们在家居士为了生活,还得有个生活手段,所以每天要上班,各自不同的职业,维持家庭生活。回家还有很多家务,大部分身心都得用在工作和家庭生活上。只能忙里偷闲修学佛法,所以多被事缘所牵扯,不能像出家人没有世..
被动适应环境就能离苦吗?
当我们改变自身心态之际,同时也在改变周围环境。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我们以嗔恨的心、厌恶的表情对待周围的人,那么,对方一定与我们形同陌路,难以和睦。如果我们将自身心态转变一下,以慈悲的心、亲切的笑容接触周..
在家念佛需注意的三项事
今天佛七圆满,明天大家就回去了。我有几样事情须要和大家讲一讲,回家以后你们好注意到。第一项,回去以后要精进念佛。在家里修的那种精进和在此地打佛七的精进不一样。这里七天打七是勇猛精进,回去以后,当以平常..
梦是真的,还是假的?
文:梦参长老梦,大家都知道是假的,做梦哪有真的,但是人生都在梦,人生都在梦中,感你这一段接近圆满了恢复知觉了梦醒了,醒了再做第二个梦。但是梦是假的?是真的呢?对我来说好像是真的。所以经典告诉就我们,梦..
若想证悟大圆满,必须长时间实修上师的口诀。【法王如意宝】
修大圆满实修大圆满我们要对上上下下的胜劣众生有一颗善良的心,除此之外,还应该看看相续中是否生起了大圆满的修行境界。若想让大圆满的实修境界在相续中生起,必须长时间实修上师的口诀。举个例子,就我而言,我依..
“执著”和“进取”到底有什么区别?
问:生活中,我们认为一个人有进取心是好事,而在佛教中,凡夫意义的“进取”却往往带着“执著”的色彩,请问“进取”和“执著”有什么区别?法师答:有些人认为佛教是消极的,担心一旦学佛会失去进取心,因而不敢走..
心若不安,到哪里会安呢?
你们现在坏的念头很多,好的没有体会,遇到境界很容易被转走,懵懵懂懂的,所以还很危险。要知道你们现在还没有办法受考验,只能像照顾小孩一样,慢慢让心安下来,才能修心。你们一定要守规矩,大陆丛林是很严的。承..
谨记,一个需要背诵的诀窍
一位居士曾向博朵瓦格西请教消除恶缘的窍诀,格西回答说:“你应当屡屡思维死无常,如果生起必定死亡的唯一观念,那么净除罪业无有困难,奉行善法也无有困难;如若在此基础上,你能常常修持并在相续中生起慈悲心,..
什么是佛教的六度法?
一、布施看见一切人生受苦,心生慈悲,以“人溺己溺,人饥己饥”精神,布施所能,使苦人得乐,迷者受益。布施分为三种:财布施布施以金钱、物品去帮助穷苦者,改善他们的生活,或出资捐款印刷各种善书,经典劝化度人..
《普贤行愿品》的所有内容都可以包括在这个偈颂中。【索达吉堪布】
清净一切善业力,摧灭一切烦恼力,降伏一切诸魔力,圆满普贤诸行力。1.“清净一切善业力”,愿我获得清净一切有漏业的能力。为什么众生从无始以来一直漂泊轮回、流转生死?就是有漏业力支配所致。《俱舍论》中说,有..
怎样才更容易得到佛菩萨加持?
如何得到佛菩萨的加持?有些人常常有这样的疑惑,为什么有些人能得到很大的加持,得到一些殊胜的感应。自己却好像从未得到过加持?为什么努力念佛持咒诵经也得不到任何感应?究其种种原因我们今天就来探讨一下?你为什么..
念佛如何克服昏沉散乱?
文:妙莲老和尚大家毕竟是具缚凡夫,虽发心修行,仍不易降伏身心。念佛时非昏沉即散乱,此是用功之魔敌。散乱不除,昏沉亦解不了。人虽静坐,若妄想又浮动,散乱即来。要想降伏就得有如强敌之勇,要用全副精神去作战..
遇到挫折,才去学佛?你是否被人问过?
在家学佛是有很多逆因缘,应该怎么办呢?在家居士有家庭责任、工作责任要承担,要敦伦尽分,然后随分随力地把时间用在佛法上,要安排妥当。家庭也要保持一种和谐的关系,不能一学佛家庭关系就搞得非常紧张,甚至分裂..
有信仰,就有资格成为祖先的“香火”
佛家认为,后人有信仰,信仰自己的佛性,信仰祖先是根,就有资格成为祖先的“香火”。老祖先可以保佑后人,孝顺父母、爱护妻子的家庭,就和睦幸福。每个特定的家庭有特别的因缘,有的后人是来帮助老祖宗了业的,有的..
农历七月十五禁忌你知道多少(关于中元节禁忌)
自阳历2024年8月4日开始,正式进入农历七月,农历七月十四,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一个充满神秘色彩且备受重视的日子,常被称为“鬼节”。在这一天,不仅有着丰富的祭祀习俗,还存在着一系列与风水相关的禁忌,这些禁..
微信分享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