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畏因,众生畏果”

繁体

什么是命运?每个人的理解或许都不相同,但是按照国人的讲法,“福禄寿喜财”这五方面都好,便是有好的命运,而世人所求好的命运,几乎也都是希望这五个方面具足。

福,便是康宁顺遂、福运绵长;禄,便是官运亨通;寿,便是身体康健、寿命长远;喜,便是吉祥如意、喜事迎门;财,便是财运滚滚、财源广进。但其实,这些不过都是现世“福报”的一种形式,而世人所求“好命”,其实就是求得现世更多的“福报”。

每个人都喜欢这种“福报”,但是人们往往本末倒置,多数人只知道在“果”上求,却不知道在“因”当中去努力。

所谓“菩萨畏因,众生畏果”,若遇到好的事情知道是过去种下的善因,现实生活中应当珍惜、更加努力;若遇到坏的事情,亦懂得是过去造下的恶因,懂得去面对、忏悔、修正。

那么,我们应当如何去积累善因,也就是改造命运呢?

第一、便是要修善法,广集福德因缘。

修缮发便是积累善因,善法成就之后,便是善业,善业成就便是人们追求的福报。

“过去因,现在果;现在因,未来果。”,要知道这个世界,一切法相都是因缘和合而成,有些人不懂因果、不信因果,有事就喜欢找人算命、看相、堪风水,希望靠着别人来改变自己的命运,推算来推算去,这里不能去、那里不能去,生存的空间越来越小,却不知道躲得过去的自然能过去,躲不过去的,无论如何都会遇上。

譬如宋朝大将曹斌,太祖赵匡胤派他打仗,在攻下四川宜滨县后,他的谋士劝他为绝后患,将全城百姓放火烧死。他不但没有那么做,还下令所有士兵不可骚扰百姓,尤其不得动百姓财产的一丝一毫,更不可伤人,由是积累下广大善因。本来他曾经请人算命,说他晚年会有难,却不曾想他晚年却是官运亨通,寿命长久,竟然活到九十多岁,后世子孙亦是福泽深厚。

还有一位江西的善知识,全家信佛、累年行善。有一次,全家在十一期间出门旅游,却不曾想原本报名确定好的一辆地接旅游大巴,被人从中间强硬插进去,导致他们一家人没有座位,上不得车。他们也没有生气,只是耐心等待旅游公司重新安排,因此多等了两个小时。然而就是这一次耐心的等待,让得他们躲避过一次灾祸,前面那辆车在高速路上侧翻,导致车上二十几人受伤,还出现了三人死亡。

所以你看,一切自有因果,想要改变命运,就要从修善法做起。

第二、便是要修智慧,能够明辨是非。

有些人觉得,我有福德就够了,只要福报够多,一辈子衣食无忧、有吃有喝不就很好了么,为什么还要去修智慧,麻烦不麻烦,懒得去动脑子。

却不知道,即便你这一世有一千万的福报,如果你不具足智慧,每天只知道吃喝玩乐,追求享受,那么很快你的财富便会消耗完,甚至还有人因福积祸,将钱财用在造业,甚至犯法上,最终反而害了自己、害了家人。这种事例,无论在历史上,还是在现实生活中都屡见不鲜。

所以,你要懂得,智慧非常重要,有了智慧会更加懂得如何运用福报、积累更多福报、福上增福。有钱时,用智慧去修善法,获得更多功德资粮;有权时,用智慧造福、利益众生。

如此,人生才会越走越顺畅,福报越积累越多。

每个人的命运,其实都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改变命运只能靠自己去修福修慧,从因缘果报的根本上来进行改变。那些以为改风水、改名字、甚至整容改变相貌,就可以改命的做法,有时因缘际会之下,看似有了些微的改变,但其实根源不变,一切皆是妄谈。

唐朝的一心禅师,开悟以后曾留下这样一句话:“七尺之躯不如一尺之面,一尺之面不如三寸之鼻,三寸之鼻不如一念之心。”这是说,看一个人的身躯不如去看他的面相,看他的面相不如去观他的鼻子,然而最重要的仍旧是人心,心才是命运本源。

所谓“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改变命运的方法并没有那么高深,远在天边,遥不可及。只要懂得明辨是非、修福累德,便是菩萨行,便抓住了因,便会结下善果,人生就会充满希望,越走越光明,到那里都是净土,都能吉祥平安、一生顺遂。

(网络转载)

2024-03-17 13:53

地藏菩萨威神加持:梦中万里之外捉鬼

在《地藏经》中,地藏菩萨说,他的神通威德是佛力加持的,还有普贤大士加持的。地藏菩萨的话,肯定有谦虚的成份,而得到佛力加持这个事,也是真实不虚,只是我们凡夫看不出来。我们修行人,但凡有一点悟处,或略显本..

在家人事务牵绊多,怎样修行高效?

我们在家居士为了生活,还得有个生活手段,所以每天要上班,各自不同的职业,维持家庭生活。回家还有很多家务,大部分身心都得用在工作和家庭生活上。只能忙里偷闲修学佛法,所以多被事缘所牵扯,不能像出家人没有世..

被动适应环境就能离苦吗?

当我们改变自身心态之际,同时也在改变周围环境。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我们以嗔恨的心、厌恶的表情对待周围的人,那么,对方一定与我们形同陌路,难以和睦。如果我们将自身心态转变一下,以慈悲的心、亲切的笑容接触周..

在家念佛需注意的三项事

今天佛七圆满,明天大家就回去了。我有几样事情须要和大家讲一讲,回家以后你们好注意到。第一项,回去以后要精进念佛。在家里修的那种精进和在此地打佛七的精进不一样。这里七天打七是勇猛精进,回去以后,当以平常..

梦是真的,还是假的?

文:梦参长老梦,大家都知道是假的,做梦哪有真的,但是人生都在梦,人生都在梦中,感你这一段接近圆满了恢复知觉了梦醒了,醒了再做第二个梦。但是梦是假的?是真的呢?对我来说好像是真的。所以经典告诉就我们,梦..

若想证悟大圆满,必须长时间实修上师的口诀。【法王如意宝】

修大圆满实修大圆满我们要对上上下下的胜劣众生有一颗善良的心,除此之外,还应该看看相续中是否生起了大圆满的修行境界。若想让大圆满的实修境界在相续中生起,必须长时间实修上师的口诀。举个例子,就我而言,我依..

“执著”和“进取”到底有什么区别?

问:生活中,我们认为一个人有进取心是好事,而在佛教中,凡夫意义的“进取”却往往带着“执著”的色彩,请问“进取”和“执著”有什么区别?法师答:有些人认为佛教是消极的,担心一旦学佛会失去进取心,因而不敢走..

心若不安,到哪里会安呢?

你们现在坏的念头很多,好的没有体会,遇到境界很容易被转走,懵懵懂懂的,所以还很危险。要知道你们现在还没有办法受考验,只能像照顾小孩一样,慢慢让心安下来,才能修心。你们一定要守规矩,大陆丛林是很严的。承..

谨记,一个需要背诵的诀窍

一位居士曾向博朵瓦格西请教消除恶缘的窍诀,格西回答说:“你应当屡屡思维死无常,如果生起必定死亡的唯一观念,那么净除罪业无有困难,奉行善法也无有困难;如若在此基础上,你能常常修持并在相续中生起慈悲心,..

什么是佛教的六度法?

一、布施看见一切人生受苦,心生慈悲,以“人溺己溺,人饥己饥”精神,布施所能,使苦人得乐,迷者受益。布施分为三种:财布施布施以金钱、物品去帮助穷苦者,改善他们的生活,或出资捐款印刷各种善书,经典劝化度人..

《普贤行愿品》的所有内容都可以包括在这个偈颂中。【索达吉堪布】

清净一切善业力,摧灭一切烦恼力,降伏一切诸魔力,圆满普贤诸行力。1.“清净一切善业力”,愿我获得清净一切有漏业的能力。为什么众生从无始以来一直漂泊轮回、流转生死?就是有漏业力支配所致。《俱舍论》中说,有..

怎样才更容易得到佛菩萨加持?

如何得到佛菩萨的加持?有些人常常有这样的疑惑,为什么有些人能得到很大的加持,得到一些殊胜的感应。自己却好像从未得到过加持?为什么努力念佛持咒诵经也得不到任何感应?究其种种原因我们今天就来探讨一下?你为什么..

念佛如何克服昏沉散乱?

文:妙莲老和尚大家毕竟是具缚凡夫,虽发心修行,仍不易降伏身心。念佛时非昏沉即散乱,此是用功之魔敌。散乱不除,昏沉亦解不了。人虽静坐,若妄想又浮动,散乱即来。要想降伏就得有如强敌之勇,要用全副精神去作战..

遇到挫折,才去学佛?你是否被人问过?

在家学佛是有很多逆因缘,应该怎么办呢?在家居士有家庭责任、工作责任要承担,要敦伦尽分,然后随分随力地把时间用在佛法上,要安排妥当。家庭也要保持一种和谐的关系,不能一学佛家庭关系就搞得非常紧张,甚至分裂..

有信仰,就有资格成为祖先的“香火”

佛家认为,后人有信仰,信仰自己的佛性,信仰祖先是根,就有资格成为祖先的“香火”。老祖先可以保佑后人,孝顺父母、爱护妻子的家庭,就和睦幸福。每个特定的家庭有特别的因缘,有的后人是来帮助老祖宗了业的,有的..

农历七月十五禁忌你知道多少(关于中元节禁忌)

自阳历2024年8月4日开始,正式进入农历七月,农历七月十四,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一个充满神秘色彩且备受重视的日子,常被称为“鬼节”。在这一天,不仅有着丰富的祭祀习俗,还存在着一系列与风水相关的禁忌,这些禁..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