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一生未婚,只是卖菜,她说自己是最快乐的人,还入选美国《时代》杂志“最具有影响力人物”第八名

繁体


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

就是看清生活的真相后,

依然热爱生活!

她叫陈树菊,台湾一位普普通通的耳顺阿嬷,你可能不知道她谁,但是在2010年她上了美国《TIME》周刊“全球最具影响力100人”排在第八位,而排她后面的是奥巴马、克林顿、乔布斯...

同一年亚洲《福布斯》慈善英雄人物榜,《读者文摘》2010亚洲英雄榜陈树菊也赫然在列。

当时代周刊的人约她去领奖的时候,一开始她是拒绝的,“不去,去了我的菜摊怎么办?”

阿嬷13岁就开始出来卖菜,只有小学学历的她靠着“50台币三把菜”的小生意,资助孤儿、给学校盖图书馆......

多年来捐款高达1000多万台币=228万人民币

因为李安的推荐,阿嬷登上了《TIME》周刊,而面对蜂拥而来的记者时,阿嬷却一脸呆萌地问:“什么是《TIME》杂志?我和李安又不熟,他为什么要替我报名?”

之后阿嬷又被评为“亚洲慈善英雄”、“年度公益人物”......

面对人们的恭维,阿嬷放下手中的青菜无奈地说:“我不是什么英雄,我就是一个卖菜的。”

阿嬷的前半生尝进了人世间的贫穷冷暖,作为长女的她在母亲难产去世后,毅然辍学卖菜贴补家用,并担起母亲的角色照顾5个弟妹,洗衣、做饭、卖菜、持家、照顾弟妹...

那一年,她13岁,成了台东菜市场里最年轻的摊贩。

陈树菊少女时代唯一的一张照片,为了供几个弟妹读书,陈树菊拼了命的赚钱,从凌晨到半夜十二点,市场里最后一盏亮着的灯,永远是她的摊位就连台风天也坚持出摊。

在菜场忙碌的陈树菊,即便她如此夜以继日的拼命,命运女神还是不来眷顾她。

陈树菊19岁那年,最小的弟弟11岁,突然得了一种非洲儿童那样的怪病:身体骨瘦如柴,肚子却胀大如球,当地的医生束手无策,建议他们去台大医院治疗。

于是父亲开始四处借钱,当时有一个在山上开农场的亲戚,家里条件很好父亲想请他做担保人,好向合作社借钱。

谁知竟被当猴戏耍一通——跑到他们家里,家人说:“人在山上。”跑到山上,又说:“下山去了!”来来回回山上下山跑了10趟,骗来骗去,就是避而不见!

父亲忍了,年少气盛的陈树菊却气炸了,她跑到亲戚家和对方撕破脸:“我爸爸也曾照顾过你,今天他只是借盖个印章,好借钱看医生,你不愿担保就算了,为什么还要故意刁难?”

借钱的辛酸、亲戚的戏耍,以及刻骨的人情冷暖,后来,小学的一位老师发动全校帮他们募捐了一笔钱,可惜已经错过了最佳治疗时间,如果一开始有人能救助他们5000块钱,是不是小弟就不会走了,无数个日日夜夜想起陈树菊都心如刀割。

她发誓:要赚很多很多的钱!保护家人和这个家!

每天凌晨2、3点开开始进货,5点前整理出摊,50台币三把菜可能只赚得到2块、3块,但她从不讨好客人,也不缺斤少两,她只赚自己应该赚的辛苦钱。

她吃的极简,一碗白米饭拌酱油,偶尔加一点面筋,最奢侈的时候再加点腐乳。

她花的佷省,一天只给自己20块(台币)的生活费:“我一个人花不了多少钱,能省一点就省一点。”

她的睡的很少,每天只能睡3、4个小时,怕贪睡,就不去睡床,一开始睡地板,后来睡长板凳,还练出了一身抓板凳睡不摔跤的本事,而有时实在累坏了,就这样眯一会。

她很少喝水,常常憋尿,后来得了尿道结石和肾结石,疼得死去活来,只因为厕所离摊位远,不想耽误生意,长时间高强度的劳动,积年累月的营养不良。

她,浑身上下都是病,脊椎侧弯、静脉曲张,双脚患有蜂窝性组织炎,慢慢成了一只空壳。

可她还是每天坚持,驼着背、一瘸一拐地搬运蔬菜。

不忙的时候,只有小学毕业的她也会看看书

她有点凶,看不顺眼的人和事,会直接摆臭脸,甚至直接开骂。

有一次,一位女顾客对她说:“你很凶,会骂人!”

她仔细看了看这位客人:“你对你婆婆很凶,所以被我骂过,对不对?”

顾客急忙辩解道:“没有!我现在已经很好了!”

果然,有的人骂一骂就会变好!

就这样靠着勤劳和节省,她拉扯大几个弟妹,让他们都读完书,也成了家,把借来买房子的钱还清后,陈树菊渐渐有了积蓄。

但多年节省,她已经变得不爱花钱,也不会花钱了,后来父亲被查出癌症晚期,三弟车祸去世,她一想到去世的家人活得那么辛酸,却死得那么惨,生前几乎没过过一天好日子。

如果现在自己享受了,心里实在难安,2000年,她拿出100万,在母校仁爱小学成立了“急难救助金”,以帮助需要紧急救助的孩子与家庭。

没错,这所小学正是当初为小弟集资的学校,虽然小弟的命没能就回来,但穷途末路时能伸手拉你一把的人,是永世不能忘的恩情“欠人的,就是要还。这一天,我等很久了。”

不久后,听说母校正在筹钱盖图书馆,“450万全部我来付!”她拍着胸膛保证。

果然第二天就打给了学校,没人知道她提前取出了自己投保的保费。

图书馆花了4年建成,也是目前台东唯一一栋三层楼的小学图书馆。

台东的的阿尼色弗儿童之家,也是她长期捐赠的对象,她认养了40多个孩子,每年都捐款好几万帮助他们上学、治病.......

每次她一瘸一拐,拿着钱去捐款,老师、护工们都震惊了。

菜贩赚的都是一块、二块的小钱,要攒多久才能攒到这么多钱?

大家都劝她:“年纪都这么大了,留点钱给自己养老吧。”

陈树菊却摆摆手:“我捐了钱,我很快乐,觉得自己做了对的事情,这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感受。真的,我连睡觉都会笑出来。”

培根说过一句话:给子女留下一份大家业,未必是对他们的爱。

因为年轻时的一段情伤,陈树菊一直未婚,她对三个侄子视如己出,所以决定一毛钱都不留给他们。

她听过见过太多亲人为钱反目、为遗产打官司...

“姑姑赚来的钱,以后都会捐出去不会留给你们,但是姑姑会帮你们学会赚钱的本事”

三个侄子闲时常来菜市场帮忙,陈树菊教他们如何做事、如何识人,也教他们什么样的朋友值得深交,遇事冷静、灵活应对,还有应对挫折的坚强。

几十年来,她一直默默地卖菜、捐款,她的床底下放着七八个纸袋,每天留下20块钱,其余的都装进去,一旦装满了,就都拿出来捐出去,有好事者帮她算过,她总共捐了1000多万台币。

直到有一天,记者报道了这个每天只吃酱油拌饭,却热衷捐款的菜贩阿嬷,一时间,震惊了整个台湾,连BBC都专门跑来采访,称她是:“世界上最不像,也最朴实的慈善家。”

2010年,陈树菊登上《福布斯》,与之蜂拥而来的记者“你们一定是搞错了!我又没有去比赛,怎么会得奖?”

她下了一跳,“到底是谁帮我报名的,怎么没有先告诉我!”

而当《TIME》榜单公布时,再次蜂拥而来的记者让她不堪其扰,差点那菜打他们:“你们在这里,客人还要不要买菜?我生意要怎么做?”

有人告诉她:“你上《TIME》杂志啦!”

她一蒙圈的问:“那是什么?”

记者说:“李安推荐的你,就是《卧虎藏龙》的大导演。”

她更蒙了:“我又和他不熟,为何要帮我报名?”

当马英九秘书给她打电话,问她要不要去美国领奖?她直接拒绝了。

后面县长来电,还是拒绝,半夜11点,县长又亲自跑到家里请她去,她说:“不去,我明天的菜都订好了。”

县长:“我都给你买下来。”

她说:“不去。”

最后,马英九打来2个电话:“因为你的善行,让世界看到台湾,你去美国领奖,为台湾争光。”

办签证的那天,陈树菊的双手因为几十年来的辛苦劳作,已经弯曲到根本伸不直,甚至连指纹都识别不出来了,在场的人无不为她动容。

陈树菊却不以为然:“当初我受过大家的捐助,赚钱了自然也要帮助别人。”

领奖的当天,她穿着一双布鞋就去走红地毯,她有一点不好意思:“发现大家穿戴的都是好几万的衣服、包包,不过这件衣服是我三十岁那年买的,从没穿过。”拉链还坏了,她就这样上了台拿了奖。

官方安排她去各大城市游览景点,她倒好,每次都一头扎进超市,研究起了当地蔬菜,她说:“自从我13岁做生意开始,我从没有休息这么多天,我以前一年也只休息一天。”

回到台湾的第一天,顾不上倒时差,凌晨三点,,打着哈欠出现在了想念的菜市场。

她弯着腰,一瘸一拐的在市场里忙碌着,难得态度特别强硬地拒绝了。

很多媒体记者的采访,她说自己不喜欢处在镁光灯之下“慢慢存钱做善事,才是本來的我啊!”

“只有好好照顾菜摊生意,才能帮助更多有需要的人。”

2011年,有人帮她出了自传,她直接把版税捐给了红十字会。

2012年,有亚洲诺贝尔之称的“麦格塞塞奖”,颁给她5万美元的奖金,她收到后转身就捐给了医院。

很多人希望她借此机会鼓动全社会捐款,她却板着脸:“不要,人家如果要捐,自己会捐。”

李安为她在《TIME》写的文章有这样一段话:陈树菊最令人津津乐道之处,是在她的单纯与慷慨。单纯,使她的慷慨令人惊艳;慷慨,使她的单纯发人深省。

感动全世界,并不是她的本意,她只是几十年如一日做着自己最想做的事情,她也不觉得自己的日子很苦,因为帮助别人后,对方真心的笑容就让她感到心满意足。

罗·曼罗兰说: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看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

这句话用在她身上,是在恰当不过了!



2024-03-17 13:54

地藏菩萨威神加持:梦中万里之外捉鬼

在《地藏经》中,地藏菩萨说,他的神通威德是佛力加持的,还有普贤大士加持的。地藏菩萨的话,肯定有谦虚的成份,而得到佛力加持这个事,也是真实不虚,只是我们凡夫看不出来。我们修行人,但凡有一点悟处,或略显本..

在家人事务牵绊多,怎样修行高效?

我们在家居士为了生活,还得有个生活手段,所以每天要上班,各自不同的职业,维持家庭生活。回家还有很多家务,大部分身心都得用在工作和家庭生活上。只能忙里偷闲修学佛法,所以多被事缘所牵扯,不能像出家人没有世..

被动适应环境就能离苦吗?

当我们改变自身心态之际,同时也在改变周围环境。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我们以嗔恨的心、厌恶的表情对待周围的人,那么,对方一定与我们形同陌路,难以和睦。如果我们将自身心态转变一下,以慈悲的心、亲切的笑容接触周..

在家念佛需注意的三项事

今天佛七圆满,明天大家就回去了。我有几样事情须要和大家讲一讲,回家以后你们好注意到。第一项,回去以后要精进念佛。在家里修的那种精进和在此地打佛七的精进不一样。这里七天打七是勇猛精进,回去以后,当以平常..

梦是真的,还是假的?

文:梦参长老梦,大家都知道是假的,做梦哪有真的,但是人生都在梦,人生都在梦中,感你这一段接近圆满了恢复知觉了梦醒了,醒了再做第二个梦。但是梦是假的?是真的呢?对我来说好像是真的。所以经典告诉就我们,梦..

若想证悟大圆满,必须长时间实修上师的口诀。【法王如意宝】

修大圆满实修大圆满我们要对上上下下的胜劣众生有一颗善良的心,除此之外,还应该看看相续中是否生起了大圆满的修行境界。若想让大圆满的实修境界在相续中生起,必须长时间实修上师的口诀。举个例子,就我而言,我依..

“执著”和“进取”到底有什么区别?

问:生活中,我们认为一个人有进取心是好事,而在佛教中,凡夫意义的“进取”却往往带着“执著”的色彩,请问“进取”和“执著”有什么区别?法师答:有些人认为佛教是消极的,担心一旦学佛会失去进取心,因而不敢走..

心若不安,到哪里会安呢?

你们现在坏的念头很多,好的没有体会,遇到境界很容易被转走,懵懵懂懂的,所以还很危险。要知道你们现在还没有办法受考验,只能像照顾小孩一样,慢慢让心安下来,才能修心。你们一定要守规矩,大陆丛林是很严的。承..

谨记,一个需要背诵的诀窍

一位居士曾向博朵瓦格西请教消除恶缘的窍诀,格西回答说:“你应当屡屡思维死无常,如果生起必定死亡的唯一观念,那么净除罪业无有困难,奉行善法也无有困难;如若在此基础上,你能常常修持并在相续中生起慈悲心,..

什么是佛教的六度法?

一、布施看见一切人生受苦,心生慈悲,以“人溺己溺,人饥己饥”精神,布施所能,使苦人得乐,迷者受益。布施分为三种:财布施布施以金钱、物品去帮助穷苦者,改善他们的生活,或出资捐款印刷各种善书,经典劝化度人..

《普贤行愿品》的所有内容都可以包括在这个偈颂中。【索达吉堪布】

清净一切善业力,摧灭一切烦恼力,降伏一切诸魔力,圆满普贤诸行力。1.“清净一切善业力”,愿我获得清净一切有漏业的能力。为什么众生从无始以来一直漂泊轮回、流转生死?就是有漏业力支配所致。《俱舍论》中说,有..

怎样才更容易得到佛菩萨加持?

如何得到佛菩萨的加持?有些人常常有这样的疑惑,为什么有些人能得到很大的加持,得到一些殊胜的感应。自己却好像从未得到过加持?为什么努力念佛持咒诵经也得不到任何感应?究其种种原因我们今天就来探讨一下?你为什么..

念佛如何克服昏沉散乱?

文:妙莲老和尚大家毕竟是具缚凡夫,虽发心修行,仍不易降伏身心。念佛时非昏沉即散乱,此是用功之魔敌。散乱不除,昏沉亦解不了。人虽静坐,若妄想又浮动,散乱即来。要想降伏就得有如强敌之勇,要用全副精神去作战..

遇到挫折,才去学佛?你是否被人问过?

在家学佛是有很多逆因缘,应该怎么办呢?在家居士有家庭责任、工作责任要承担,要敦伦尽分,然后随分随力地把时间用在佛法上,要安排妥当。家庭也要保持一种和谐的关系,不能一学佛家庭关系就搞得非常紧张,甚至分裂..

有信仰,就有资格成为祖先的“香火”

佛家认为,后人有信仰,信仰自己的佛性,信仰祖先是根,就有资格成为祖先的“香火”。老祖先可以保佑后人,孝顺父母、爱护妻子的家庭,就和睦幸福。每个特定的家庭有特别的因缘,有的后人是来帮助老祖宗了业的,有的..

农历七月十五禁忌你知道多少(关于中元节禁忌)

自阳历2024年8月4日开始,正式进入农历七月,农历七月十四,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一个充满神秘色彩且备受重视的日子,常被称为“鬼节”。在这一天,不仅有着丰富的祭祀习俗,还存在着一系列与风水相关的禁忌,这些禁..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