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庙设计】时隔80年再看梁思成建筑手稿,感受古建筑美

繁体

梁思成(1901-1972)著名 建筑家。1924年在美国 宾夕法尼亚大学学习建筑。1927年获建筑硕士学位。同年,在美国哈佛大学研究生院学习。1928年回国,任东北大学 建筑系系主任和教授。1931年任 中国营造学社法式部主任。1932年任北京大学教授,讲授 中国建筑史。1933年兼任清华大学教授,讲授建筑学。1947年获 普林斯顿大学荣誉文学博士学位。梁思成先生系统地调查、整理、研究了中国古代建筑的历史和理论,是这一学科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主持并参加调查过2000多处古代建筑的实例,积累了大量的中国古代建筑的珍贵资料,对中国古代建筑、古代艺术发展、特征和成就进行过系统和深入的研究。积极参加首都北京的城市规划和北京十大建筑的设计工作。努力探索中国建筑的创作道路,还提出文物建筑保护的理论和方法,在建筑学方面贡献突出。1919年设计清华大学 王国维先生纪念碑,1934年设计 北京大学地质馆,1949年主持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徽的设计。

如今想要盖一个房子,
需要3D建模,
需要电脑制图,
各种现代手段应有尽有,
而在几十年前,
建筑制图只能靠手绘。

前不久,
建筑大师梁思成大量的建筑手稿
在网上曝光,
其精致严谨惊艳无数人,
丝毫不输电脑制图。

这张是清代北平西山
碧云寺金刚宝座塔

这张是建于公元984年辽代 
河北蓟县 独乐寺观音阁(现属天津)

独乐寺观音阁剖透视图
图源:《穿墙透壁--剖视中国经典古建筑》

外观酷似敦煌壁画里的唐代阁楼,
室内有个16米高的观音巨像,
信徒首先可以在楼阁的底层仰视观音。
随后可在中间的暗层,
绕着观音的腰部一圈,
最后来到顶层,
能近距离欣赏观音的真容,
极其震撼壮观。


每张手稿线条流畅,
清晰的结构分析,
成百上千的构件一丝不苟,
中英文注解,备注详实,
和实物一一对应,
一笔一画胜过高清扫描仪,
即使外行人看也一目了然,
让人连连称奇。

宋代 河北正定县 龙兴寺转轮藏殿

时至今日很多人只热衷于
谈论梁思成和林徽因的爱情故事,
却疏忽了,
他们不仅是夫妻,
更是一对建筑学上的知己,
梁思成与建筑的结缘就是因为林徽因。

清代 四川灌县 安澜桥

梁思成谈起为什么要研究中国建筑,
他说:
“当我第一次去拜访林徽因时,
她刚从英国回来,在交谈中,
她说到以后要学建筑,
我当时连建筑是什么都还不知道。
徽因告诉我,
那是合艺术和工程技术为一体的一门学科。
因为我喜爱绘画,
所以我也选择了建筑这个专业。”


很多年前,
西方对中国的建筑一直持轻蔑态度,
认为中国建筑外表简单
构造简陋没有发展,
再加上中国古代建筑的技巧传承
主要靠师徒的口传心授,
能够传世的古建筑专著可谓凤毛麟角,
国际上关于中国建筑的参考文献极少,
其中从古流传下来的《营造法式》,
因为时代久远,
看起来如天书般令人费解。

宋代营造法式大木作制度图样要略

所以外界普遍误认为中国建筑
相较于其他系派很低劣幼稚。
而这样轻浮草率的结论,
甚至影响了中国人自己,
国人对本国艺术发生过怀疑乃至于鄙薄,
认为只不过是工匠之事。


却不知道,
中国建筑为东方最显著的独立系统,
丝毫不受外部文化影响,
 渊源深远,演进程序简纯,
历代继承,线索不紊。


中国建筑孕育于史前时期,
发育在汉代,
在唐代成熟,
到了宋代臻于完美,
直到明代开始衰老。
中国的建筑外表简朴,
内在结构复杂精美。


那些佛教庙宇中的翼展屋顶,
宫殿宅第中的格子窗棂、
庭院里的月门和拱桥,
极具特色,
让18世纪的欧洲设计师为之倾倒,
甚至创造了一种专门模仿
中国装饰的艺术风格,
“Chinoiserie”,
每一处都凝聚着古代匠人的智慧,
工匠们历经千百年不断优化改进,
建造出适应人们各种日常生活的建筑,
结果到头来却被人们所不重视。


梁思成一直对这现状所忧心,
他特别希望能用自己的力量
去保护延续中华文化,
梁思成在美国宾大读书的时候,
看到了著名的《弗莱彻建筑史》一书,
书中插图的科学性和艺术性
都令他十分钦佩,
于是决心在自己写作的《中国建筑史》专著
以及相 关研究论文中,
要把插图画成这个水准。

弗莱彻建筑史手稿
 
而这谈何容易,
要知道那个年代不像现在设备先进,
资源渠道众多,
可以安心的坐在窗明几净的书房专心绘画,
那是一个战火纷飞的年代,
经济困难,
测绘工具简陋,
出行极其不便,
人们温饱尚不能满足,
更别说去全国各地探寻古建筑,
并且把测绘图达到世界水准。


其困难绝非一般,
但梁思成却把这项任务当成己任,
作为毕生的使命。


30年代,
梁思成和林徽因以及助手莫宗江,
自带行李铺盖卷,
背着测量仪器在中国各个角落考察古建筑。


因为环境简陋,
他们只能在古庙或者路边小店中投宿,
虱子成堆,
有些地方还要提防土匪,
在这种环境下,
他们克服重重障碍,
拉开皮尺,
一点一点丈量着建筑的大小构建。 


为了测量、拍照、记录,
他们临时搭起脚手架,
去抄寺庙石碑上记载的修庙年代和经过,
惊动无数蝙蝠,
扬起千年尘埃,
冒着生命危险踩高沿低,
一边躲避战乱一边写下《中国建筑史》。


林徽因曾特别自豪地宣布,
自己是古往今来第一个登上天坛屋顶的女人。
不仅如此,
她可能也是唯一一个
曾经穿着旗袍登上古建筑的女人。


其中最惊险的一次,
当属测绘应县木塔,
应县木塔有67米多高,
是当今世界上现存最高的木结构建筑。
建成于辽代,
非常雄浑,
木塔外观是五层,
内部加上暗层其实有九层。


梁思成和助手莫宗江两个人
花了整整两个星期的时间,
把木塔从下到上一层一层地全都测量了,
最后摆在他们面前的难题是
塔顶和十几米高的塔刹。


莫宗江后来回忆,
他们两人从塔刹基座一个
维修用的小门走到屋顶上。
本来塔刹的顶上有八根铁链
拴着屋顶的八个屋角,
防止大风把塔刹吹走,
由于年久失修,
这些铁链都垂了下来。
梁思成为了考察,
竟然握着冰冷的铁链双足悬空往上爬,
助手一看也咬着牙往上爬,
就这样把
塔刹也测量下来。


事后回想起来让人冷汗直流,
在没有任何安保的情况下,
只要手一松,
就会粉身碎骨。

在考察过程中,
他们惊喜地在山西五台山,
发现了佛光寺唐代大殿。


这是梁林夫妇考察
古建筑人生的黄金时刻,
因为在此之前,
同样进行过广泛长时间调查的
日本学者断言,
中国大地上已经没有一千年以上的
唐代木构建筑,
如果想看唐代建筑,
必须去日本。


之前整整5年,
梁思成和他的同事从没有发现过唐代建筑,
直到遇到佛光寺这个断言才被攻破,
这是里程碑式的成就,
鼓舞着每一个建筑届的人,
极大的增强了他们重拾
中国古建文化的决心。


就这样,
他们前后花了9年时间,
辗转15省200余县,
考察过的建筑物超过两千个,
全面深入地介绍和记录了
中国古建筑的发展史和技术特点。


但也因为路上的舟车劳顿,
林徽因患肺结核卧床不起,
梁思成因脊椎损伤只能靠花瓶支着下巴,
两个建筑界的伉俪夫妇为了
建筑事业几乎付出了所有,
透支了所有精力,
但他们却从不后悔。


梁思成说:
“其最终目标,
是为了编写一部中国建筑史。
这一课题,
向为学者们所未及,
可资利用的文献甚少,
只能求诸实例。”


这些手绘图和电脑一样专业,
却比机器制图多了一些人情味,
因为里面包含着两位学者对
自己国家文明瑰宝的深深热爱。


这些手稿出生的背景很动荡,
手稿集结成册面世的过程也很波折,
先后经历过1939年底片被毁,
仅存的图像资料辗转美国、英国、新加坡,
直到1980年才回到国内与清华大学
保存的梁思成《图像中国建筑史》
文稿重新合璧,
前前后后三十年,
而那个时候梁老先生已经去世近8年之久,
这是国内第一本较为系统论述
中国古代建筑发展历史的专著。


这些手绘图之所以珍贵,
不仅仅是因为身处乱世,
更多的是因为有很多上千年的建筑
如今已被各种原因破坏消失,
后世的我们只能从梁思成
手稿里一窥昔日风华。

隋朝 河北赵县 安济桥(赵州桥)

这座看起来毫不起眼的建筑
叫做广济寺,
位于河北宝坻县(现属天津)。
它建于辽代,
是中国已发现的古木建筑中最老的之一,
距今已经有一千年的历史了,
其中的三大士殿为砖木斗拱建筑,
内部梁枋结构精巧,似繁实简,
极用木之能事,
凝结了古人高超的智慧,
只可惜现如今只能看到梁思成的手稿
和一座2007年重建的新寺。


因为在1947年,
“不识货”的县长轻飘飘地说:
“把那个“破庙”的木材,
拿去修桥,
这桥还能为人民服务。”


广济寺三大士殿平面及断面图

于是这座在县长眼里
“毫无价值的破庙“就消失了,
当梁思成于1953年得知这消息时,
痛彻心扉地惋惜道:
“我也是辽代的一块木头!” 


建于1008年山西榆次永寿寺雨华宫,
在民国初期据说因为修铁路被拆,



建于1205年的河北正定阳和楼,
于20世纪60年代被拆毁,


这些伟大建筑和建章宫、
阿房宫同样的命运,
同时期,
当日本颁布的保护古建筑法已经施行几十年,
中国对古建筑却毫不重视,
眼睁睁地看着一座座有着
千百年历史文化的古建被推倒破坏,
那种心痛无力感时刻
拉扯着林徽因梁思成夫妇。


梁思成的手绘图是中国古建筑的一个缩影,
对中国古建筑设计艺术和
发展传承有着重大影响,
更是一种精神的延续。


那个年代生存尚且不易,
更别提梁老先生爱国人士,
顶着巨大压力,
甚至冒着生命危险,
用自己微薄的力量保护延续着中华文化。
这种精神和行为,
正是我们这个年代最欠缺的东西。


先辈不易,
后辈当倍加珍惜,
唯有自强自信才不负前辈重托,
才能重拾昔日风华,
才是真正地提升民族文化自信。

推荐阅读


(直接点击下方文字即可查看)

【寺庙设计】江南古建筑常用木材介绍及规制

【免费电子书】《景德传灯录》(四部丛刊版)

【寺庙设计】婆罗浮屠的佛教宇宙观

【免费电子书】《大藏全咒》(全十八册)

【寺庙设计】清代北京中轴线的修缮与建设

【免费电子书】《白话圆觉经》——对译加注释、解说并配图的形式全新地诠释了《圆觉经》

【寺庙设计】中国陶瓷历史上的巅峰之作——宋瓷

【免费电子书】《法华经》——以莲花(莲华)出自淤泥而不沾染,比喻佛法的洁白、清净

声明:图片素材来源网络,版权归属原作者,若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谢谢。


2024-03-17 13:54

地藏菩萨威神加持:梦中万里之外捉鬼

在《地藏经》中,地藏菩萨说,他的神通威德是佛力加持的,还有普贤大士加持的。地藏菩萨的话,肯定有谦虚的成份,而得到佛力加持这个事,也是真实不虚,只是我们凡夫看不出来。我们修行人,但凡有一点悟处,或略显本..

在家人事务牵绊多,怎样修行高效?

我们在家居士为了生活,还得有个生活手段,所以每天要上班,各自不同的职业,维持家庭生活。回家还有很多家务,大部分身心都得用在工作和家庭生活上。只能忙里偷闲修学佛法,所以多被事缘所牵扯,不能像出家人没有世..

被动适应环境就能离苦吗?

当我们改变自身心态之际,同时也在改变周围环境。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我们以嗔恨的心、厌恶的表情对待周围的人,那么,对方一定与我们形同陌路,难以和睦。如果我们将自身心态转变一下,以慈悲的心、亲切的笑容接触周..

在家念佛需注意的三项事

今天佛七圆满,明天大家就回去了。我有几样事情须要和大家讲一讲,回家以后你们好注意到。第一项,回去以后要精进念佛。在家里修的那种精进和在此地打佛七的精进不一样。这里七天打七是勇猛精进,回去以后,当以平常..

梦是真的,还是假的?

文:梦参长老梦,大家都知道是假的,做梦哪有真的,但是人生都在梦,人生都在梦中,感你这一段接近圆满了恢复知觉了梦醒了,醒了再做第二个梦。但是梦是假的?是真的呢?对我来说好像是真的。所以经典告诉就我们,梦..

若想证悟大圆满,必须长时间实修上师的口诀。【法王如意宝】

修大圆满实修大圆满我们要对上上下下的胜劣众生有一颗善良的心,除此之外,还应该看看相续中是否生起了大圆满的修行境界。若想让大圆满的实修境界在相续中生起,必须长时间实修上师的口诀。举个例子,就我而言,我依..

“执著”和“进取”到底有什么区别?

问:生活中,我们认为一个人有进取心是好事,而在佛教中,凡夫意义的“进取”却往往带着“执著”的色彩,请问“进取”和“执著”有什么区别?法师答:有些人认为佛教是消极的,担心一旦学佛会失去进取心,因而不敢走..

心若不安,到哪里会安呢?

你们现在坏的念头很多,好的没有体会,遇到境界很容易被转走,懵懵懂懂的,所以还很危险。要知道你们现在还没有办法受考验,只能像照顾小孩一样,慢慢让心安下来,才能修心。你们一定要守规矩,大陆丛林是很严的。承..

谨记,一个需要背诵的诀窍

一位居士曾向博朵瓦格西请教消除恶缘的窍诀,格西回答说:“你应当屡屡思维死无常,如果生起必定死亡的唯一观念,那么净除罪业无有困难,奉行善法也无有困难;如若在此基础上,你能常常修持并在相续中生起慈悲心,..

什么是佛教的六度法?

一、布施看见一切人生受苦,心生慈悲,以“人溺己溺,人饥己饥”精神,布施所能,使苦人得乐,迷者受益。布施分为三种:财布施布施以金钱、物品去帮助穷苦者,改善他们的生活,或出资捐款印刷各种善书,经典劝化度人..

《普贤行愿品》的所有内容都可以包括在这个偈颂中。【索达吉堪布】

清净一切善业力,摧灭一切烦恼力,降伏一切诸魔力,圆满普贤诸行力。1.“清净一切善业力”,愿我获得清净一切有漏业的能力。为什么众生从无始以来一直漂泊轮回、流转生死?就是有漏业力支配所致。《俱舍论》中说,有..

怎样才更容易得到佛菩萨加持?

如何得到佛菩萨的加持?有些人常常有这样的疑惑,为什么有些人能得到很大的加持,得到一些殊胜的感应。自己却好像从未得到过加持?为什么努力念佛持咒诵经也得不到任何感应?究其种种原因我们今天就来探讨一下?你为什么..

念佛如何克服昏沉散乱?

文:妙莲老和尚大家毕竟是具缚凡夫,虽发心修行,仍不易降伏身心。念佛时非昏沉即散乱,此是用功之魔敌。散乱不除,昏沉亦解不了。人虽静坐,若妄想又浮动,散乱即来。要想降伏就得有如强敌之勇,要用全副精神去作战..

遇到挫折,才去学佛?你是否被人问过?

在家学佛是有很多逆因缘,应该怎么办呢?在家居士有家庭责任、工作责任要承担,要敦伦尽分,然后随分随力地把时间用在佛法上,要安排妥当。家庭也要保持一种和谐的关系,不能一学佛家庭关系就搞得非常紧张,甚至分裂..

有信仰,就有资格成为祖先的“香火”

佛家认为,后人有信仰,信仰自己的佛性,信仰祖先是根,就有资格成为祖先的“香火”。老祖先可以保佑后人,孝顺父母、爱护妻子的家庭,就和睦幸福。每个特定的家庭有特别的因缘,有的后人是来帮助老祖宗了业的,有的..

农历七月十五禁忌你知道多少(关于中元节禁忌)

自阳历2024年8月4日开始,正式进入农历七月,农历七月十四,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一个充满神秘色彩且备受重视的日子,常被称为“鬼节”。在这一天,不仅有着丰富的祭祀习俗,还存在着一系列与风水相关的禁忌,这些禁..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