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给孩子下跪,不仅折福报,还是一场巨型谋杀!

繁体

01

为劝儿子上学,母亲长跪不起


不久前,一张图片在网上疯传。
 
为劝孩子上学,母亲在孩子面前长跪不起,而孩子只是一味低头玩手机,悠闲地翘着腿,对母亲视若无睹。


更可气的是,男孩不但不理睬已经跪了一小时的母亲,还拍照发朋友圈炫耀,并配文“开心每一天”。


母亲跪儿子,真是让人心寒。
 
不过,看到这位母亲如此卑微,低姿态地跪在儿子面前,我却同情不起来。
 
她儿子能有这副德性,都是她亲自惯出来的。
 
常言道:慈母多败儿。正是父母无底线的爱,让孩子变得无法无天。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明明是身在穷门,却要富养孩子的父母越来越多了。
 
他们大多持有这样的观念:再穷也不能穷孩子。多少父母宁可自己勒紧腰带过日子,也要满足孩子的物欲。
 
因而,也养出了种种不同模样的败家子女们。
 
02
穷门富养,养出败家儿
 
一切都让给孩子,牺牲一切,甚至牺牲自己的幸福,这是父母给孩子最可怕的礼物。
 
我见过太多这样的父母:
 
有一对夫妻,靠一家小店维持生计,经营惨淡,每月收入只能勉强够交房租,平时吃饭都不敢点肉菜。
 
而他们刚上大学的女儿一开口就要最新款苹果手机。夫妻俩为了不让孩子在同学前自卑,硬是拖了一个月的货款才攒够了钱。
 
同事的朋友,朋友圈里总是分享精致无比的消遣,安利昂贵的大牌美妆,从头到脚都是名牌,不知情的都以为她是个富二代。
 
可同事告诉我:“她家境其实不好,父亲月薪四千,母亲下岗多年。”
 
很多父母担心孩子不如别人,产生自卑心理,于是不顾实际,倾尽所有给孩子超出自身水平的生活条件。
 
但,万事皆有度。
 
一味地满足孩子的物欲,只会让孩子变成金钱的奴隶。

一位父亲送女儿到加拿大留学,殊不知女儿偷了卡,很快将卡里的钱全部转到自己卡上。

更让人想不到的是,在父亲苦口婆心地教育后,女儿竟然把父亲和所有亲戚全部拉黑,跟家里断绝联系,音信全无。
 
还有,12岁小学生为打赏游戏主播,花光环卫母亲四万积蓄。
 

14岁儿子打赏主播,住地下室、三班倒的父母辛辛苦苦攒下的3万多积蓄最后只剩1毛5。

 
一味的富养,让孩子形成了扭曲的金钱观
 
让孩子误以为钱是问来的,一问就有。
 
他们逐渐变得金钱至上,把钱作为所有行动的推动力,有钱好商量,没钱免谈
 
父母这样做,你以为孩子就会感恩吗?
 
不一定。
 
最近抖音一短视频大火:“从小被金钱过度奖励的孩子,后来怎样了?”
 

视频里,母亲一直坚信女儿要富养,不管什么事都用金钱来解决。
 
让女儿买酱油,要跑腿费才肯去;
 
周末让她看望奶奶,也得给钱才行;
 
就连帮哥哥倒杯水,也伸手要钱。
 
到后来,母亲病危在床,女儿一如既往,要给钱才肯照顾母亲。
 
母亲重病,她关心的不是母亲的病情,而是开口就问家里要拆迁的房子。
 
可悲吗?
 
总是用金钱奖励孩子做事,只会让孩子掉进钱眼,最后变成连孝顺都不会的白眼狼。
 
卢梭在《论教育》中指出:
 
你了解什么办法可以让你的孩子痛苦吗?那就是,让他想要什么就有什么。
 
他得到的越多,想要的也越多,迟早有一天,你不得不拒绝他,这种意料不到的拒绝,对他的伤害,远远大过他不曾得到过满足的伤害。
 
不管是金钱过度奖励,还是无条件富养,都是父母为孩子未来种下的隐患。
 
这些父母正在把原本正常的孩子,用愚蠢至极的教育方法培养成混世魔王、白眼狼、吸血鬼。
 
可怕的是,他们并不知道自己方法有问题。
 
03
别人孩子有的,我孩子也要有
 
“穷门富养”的父母,主要是出于两大心理:
 
一是补偿心理。正因为家庭不富裕,父母觉得对孩子有所亏欠,担心给不了孩子好的物质条件,孩子会因此自卑。
 
很多父母吃苦吃怕了,不想孩子步自己后尘,宁愿自己受苦受累,也要让孩子过得好。
 
这是大多父母的心声:
 
“别人家孩子有的,我的孩子也要有,不然会被别人看不起。”
 
“别人家孩子买得起,我就是借钱也得给孩子买,不然孩子会自卑。”
 
“大人苦点儿没啥,不能让孩子受苦。”
 
“我现在掏心掏肺地对孩子好,将来孩子有出息了,一定会感激我。”


二是父母转嫁到孩子身上的攀比心理
 
富人穿地摊货是节俭,穷人穿同款就是穷酸;
 
你家孩子去打工兼职是穷,贝克汉姆的儿子去打工就是励志。
 
正如此,贫穷的父母出于攀比心理,为了不让别人说自己的孩子是穷人,拒绝让孩子打工穿便宜衣服,不惜超出经济承受能力为孩子添置大牌衣服鞋子。
 
这是很多父母的现状。
 
但现实却只是培养了孩子过剩的自尊膨胀的物欲,牺牲了众多却换不来孩子的理解。

 
在老家,邻居老李就是这样,他属于老来得子,收入不高却对儿子有求必应,从小儿子吃穿用度都是大牌。
 
他儿子24岁还无业在家,不肯出去工作,老李到处借钱给儿子开了个工作室。可是儿子只知道吃喝玩乐,工作室赔得一塌糊涂,还整天抱怨父母没本事,要求父母必须给他买车买房
 
没吃过苦的孩子,不能体会父母的付出,长大就会变得没有担当,不懂感恩。
 
他们心安理得地啃老,变成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巨婴。
 
一个人没有不幸的体验,反而是他最大的不幸。

04
趁早放手,他不能永远都是孩子
 
真正的富养不是一味的物质满足,而是精神和人格魅力的熏陶。
 
父母是孩子的镜子,你对待世界的方式正潜移默化影响着你孩子的三观。
 
他的路你无法替他走,更不能永远把他保护在你的羽翼下,趁早放手,未来得他自己走。
 
一位英国心理学女博士说:
 
父母真正成功的爱,是让孩子尽早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从你生命中分离出去,这种分离越早,你就越成功。
 
而那些舍不得放手的父母,只会让自己孩子沦为巨婴,丧失生活能力。
 
前段时间有个新闻,让人看得很心酸。
 
山东潍坊有一位70岁的阿婆,她有个儿子,在家啃老二十多年,每个月仅靠着自己3000元退休金生活。
 
如今,儿子已经四十多岁了,每天只会在家打游戏。而母亲每日奔走在街头,帮儿子找工作。
 

22岁男生留学败光200万,弃学回家,天天宅家打游戏,吃饭要奶奶一口一口喂。
 
48岁的海归硕士,回国后不肯工作,靠老母亲给的生活费苟活。他母亲已经82岁了,患有尿毒症,苦苦哀劝儿子出去工作,儿子却死活不肯。
 
正如武志红所说,
 
“中国人的集体心理年龄,没有超过1岁,还停留在口欲期。”
 
有太多的中国式巨婴,把啃老当作理所当然,心安理得地拒绝长大。
 
那些从不教孩子独立的父母,正在品尝当年自己种下的恶果。
 
8岁时你没教他系鞋带,20岁时他也能学会。
 
但20岁他本该独立赚钱养活自己了,他却只学会了系鞋带。
 
泰国短片《菠萝冰淇淋》,讲述了一个穷苦家庭的母亲如何教育孩子的故事。
 
孩子第一次主动尝试把菠萝冰淇淋拿去卖,可是并没有人买。母亲告诉她,“你去看看别人是怎么卖的。”孩子细心观察后,掌握了要领,很快她的菠萝冰淇淋被一抢而空。
 
视频里的母亲虽没有文化,但她知道要让孩子尽早适应社会,学会自己解决问题。
 
像她说的:“哪怕有一天我不在她身边,我也相信她能过得很好。”
 
不包办,不设限,让孩子自己从生活中寻求答案。
 

张爱玲在《非走不可的弯路》里写到一对母女的对话:
 
母亲拦住我:“那条路走不得。”我不信。
 
“我就是从那条路走过来的,你还有什么不信?”
 
“既然你能从那条路上走过来,我为什么不能?”
 
“我不想你走弯路。”
 
“但是我喜欢,而且我不怕。”

很多父母总是以“过来人”的身份,去干预孩子的人生,剥夺他选择的权利。
 
但孩子需要在生活体验中,形成自己对事物的认知。
 
与其用你的经验告诉孩子世界的模样,还不如让孩子在亲身经历中感受。
 
有些路孩子非独自走不可,趁早放手吧!

那些你替孩子走过的路,未来都会成为他的坑!


答疑

解惑

生活中的苦恼,无人倾诉;

工作中的烦躁,无人理解;

感情上的困惑,无人能解?

压力、焦虑让人无法喘息,

却又不知如何排解

昌莲师父私人微信

为信众答疑解惑,指引方向。

一对一倾听

长按二维码即可关注

2024-03-17 13:54

地藏菩萨威神加持:梦中万里之外捉鬼

在《地藏经》中,地藏菩萨说,他的神通威德是佛力加持的,还有普贤大士加持的。地藏菩萨的话,肯定有谦虚的成份,而得到佛力加持这个事,也是真实不虚,只是我们凡夫看不出来。我们修行人,但凡有一点悟处,或略显本..

在家人事务牵绊多,怎样修行高效?

我们在家居士为了生活,还得有个生活手段,所以每天要上班,各自不同的职业,维持家庭生活。回家还有很多家务,大部分身心都得用在工作和家庭生活上。只能忙里偷闲修学佛法,所以多被事缘所牵扯,不能像出家人没有世..

被动适应环境就能离苦吗?

当我们改变自身心态之际,同时也在改变周围环境。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我们以嗔恨的心、厌恶的表情对待周围的人,那么,对方一定与我们形同陌路,难以和睦。如果我们将自身心态转变一下,以慈悲的心、亲切的笑容接触周..

在家念佛需注意的三项事

今天佛七圆满,明天大家就回去了。我有几样事情须要和大家讲一讲,回家以后你们好注意到。第一项,回去以后要精进念佛。在家里修的那种精进和在此地打佛七的精进不一样。这里七天打七是勇猛精进,回去以后,当以平常..

梦是真的,还是假的?

文:梦参长老梦,大家都知道是假的,做梦哪有真的,但是人生都在梦,人生都在梦中,感你这一段接近圆满了恢复知觉了梦醒了,醒了再做第二个梦。但是梦是假的?是真的呢?对我来说好像是真的。所以经典告诉就我们,梦..

若想证悟大圆满,必须长时间实修上师的口诀。【法王如意宝】

修大圆满实修大圆满我们要对上上下下的胜劣众生有一颗善良的心,除此之外,还应该看看相续中是否生起了大圆满的修行境界。若想让大圆满的实修境界在相续中生起,必须长时间实修上师的口诀。举个例子,就我而言,我依..

“执著”和“进取”到底有什么区别?

问:生活中,我们认为一个人有进取心是好事,而在佛教中,凡夫意义的“进取”却往往带着“执著”的色彩,请问“进取”和“执著”有什么区别?法师答:有些人认为佛教是消极的,担心一旦学佛会失去进取心,因而不敢走..

心若不安,到哪里会安呢?

你们现在坏的念头很多,好的没有体会,遇到境界很容易被转走,懵懵懂懂的,所以还很危险。要知道你们现在还没有办法受考验,只能像照顾小孩一样,慢慢让心安下来,才能修心。你们一定要守规矩,大陆丛林是很严的。承..

谨记,一个需要背诵的诀窍

一位居士曾向博朵瓦格西请教消除恶缘的窍诀,格西回答说:“你应当屡屡思维死无常,如果生起必定死亡的唯一观念,那么净除罪业无有困难,奉行善法也无有困难;如若在此基础上,你能常常修持并在相续中生起慈悲心,..

什么是佛教的六度法?

一、布施看见一切人生受苦,心生慈悲,以“人溺己溺,人饥己饥”精神,布施所能,使苦人得乐,迷者受益。布施分为三种:财布施布施以金钱、物品去帮助穷苦者,改善他们的生活,或出资捐款印刷各种善书,经典劝化度人..

《普贤行愿品》的所有内容都可以包括在这个偈颂中。【索达吉堪布】

清净一切善业力,摧灭一切烦恼力,降伏一切诸魔力,圆满普贤诸行力。1.“清净一切善业力”,愿我获得清净一切有漏业的能力。为什么众生从无始以来一直漂泊轮回、流转生死?就是有漏业力支配所致。《俱舍论》中说,有..

怎样才更容易得到佛菩萨加持?

如何得到佛菩萨的加持?有些人常常有这样的疑惑,为什么有些人能得到很大的加持,得到一些殊胜的感应。自己却好像从未得到过加持?为什么努力念佛持咒诵经也得不到任何感应?究其种种原因我们今天就来探讨一下?你为什么..

念佛如何克服昏沉散乱?

文:妙莲老和尚大家毕竟是具缚凡夫,虽发心修行,仍不易降伏身心。念佛时非昏沉即散乱,此是用功之魔敌。散乱不除,昏沉亦解不了。人虽静坐,若妄想又浮动,散乱即来。要想降伏就得有如强敌之勇,要用全副精神去作战..

遇到挫折,才去学佛?你是否被人问过?

在家学佛是有很多逆因缘,应该怎么办呢?在家居士有家庭责任、工作责任要承担,要敦伦尽分,然后随分随力地把时间用在佛法上,要安排妥当。家庭也要保持一种和谐的关系,不能一学佛家庭关系就搞得非常紧张,甚至分裂..

有信仰,就有资格成为祖先的“香火”

佛家认为,后人有信仰,信仰自己的佛性,信仰祖先是根,就有资格成为祖先的“香火”。老祖先可以保佑后人,孝顺父母、爱护妻子的家庭,就和睦幸福。每个特定的家庭有特别的因缘,有的后人是来帮助老祖宗了业的,有的..

农历七月十五禁忌你知道多少(关于中元节禁忌)

自阳历2024年8月4日开始,正式进入农历七月,农历七月十四,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一个充满神秘色彩且备受重视的日子,常被称为“鬼节”。在这一天,不仅有着丰富的祭祀习俗,还存在着一系列与风水相关的禁忌,这些禁..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