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庙设计】梁思成:中国的佛教建筑(上)
佛教是在公元一世纪左右,从印度经过现在的巴基斯坦、阿富汗,而传入中国的。在大约两千年的期间,佛教对于中国人民(这里指的主要是汉族人民)的思想、文化,以及物质生活都发生了很大的影响。这一切在中国的建筑上都有所反映,并且集中地表现在中国的佛教建筑上。
五台山(图片来自网络)
佛教传入中国的时候,中国文化,仅仅按照已经有文字的纪录来说,就已经有了将近两千余年的历史。作为物质文化的一部份,中国建筑的历史实际上比有文字纪录的历史要长若干倍。估计从石器时代开始,经过可能达到一两万年的长时间,一直到佛教传入中国时,中国的匠师已经积累了极其丰富的经验。在工程结构方面,形成了一套有高度科学性的结构方法。在建筑的艺术处理方面,也形成了一套特殊风格和手法,成为一个独特的建筑体系,那就是今天一般被称做中国建筑的这样一个建筑体系。在这些建筑之中,有住宅、宫殿、衙署、作坊、仓库等等,也有为满足各种精神需要的特殊建筑,如中国传统祭祀天地和五谷之神的坛庙,拜祖先的家庙,模拟神仙世界的仙山楼阁,迎接从云端下来的仙人的高台等等。中国的佛教建筑就是在这样一个历史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祭坛(图片来自网络)
白马寺(图片来自网络)
公元200年前后,在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汉朝已经进入土崩瓦解的历史时期,在长江下游的丹阳郡(今天的南京一带),有一个官吏笮融,“大起浮图,上累金盘,下为重楼,又堂阁周回,可容三千许人,作黄金涂像衣以锦采”(见《后汉书·陶谦传》)。这是中国历史的文字记载中,比较具体地叙述一个佛寺的最早的文献。从建筑的角度来看,值得注意的是它的巨大的规模,可以容纳三千多人。更引起我们注意的就是那个上累金盘的重楼。完全可以肯定,所谓“上累金盘”,就是用金属做的刹;它本身就是印度窣堵波(塔)的缩影或模型。所谓“重楼”,就是在汉朝,例如在司马迁的著名《史记》中所提到的汉武帝建造来迎接神仙的,那种多层的木构高楼。在原来中国的一种宗教用的高楼之上,根据当时从概念上对于印度窣堵波的理解,加上一个刹——最早的中国式的佛塔就这样诞生了。我们可以看见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在人民的精神生活所提出的要求下,一个传统的中国建筑类型,加上了一些外来的新的因素、就为一个新的要求——佛教服务了。
永宁寺塔复原图(图片来自网络)
佛塔(图片来自网络)
应县木塔(图片来自网络)
从笮融建造他的佛寺的时候起,在以后大约四个世纪的期间,中国的社会、政治、经济陷入了一个极端混乱的时期。从辽东(今天中国的东北地区),从蒙古,从新疆,许多文化、经济比较落后的部落或民族,纷纷企图侵入当时文化、经济比较先进的,生活比较优裕安定的汉族地区。中国的北部,就是从黄河流域一直到万里长城一带,变成了一个广阔的战场。在这个战场上进行着汉族和各个外围民族的战争,也进行着那些外围民族之间为了争夺汉族的土地和财富的战争。也进行着被压迫的人民对于他们的残暴的不管是本族的外族的统治者的反抗战争。在这种情况下,广大人民的生活是非常痛苦的。他们的劳动成果不是被战争完全破坏,就是被外来的征服者或是本民族的残暴的统治者所掠夺,生活没有保障。就是在这些统治者之间,在战争的威胁下,他们自己也感到他们的政权,甚至于他们自己的生命,也没有保障。在苦难中对于统治者心怀不满的人民也对他们的残暴的统治者进行反抗。总之,社会秩序是很不安定的。在这种情况下,在困苦绝望中的人民在佛教里找到了安慰。
莫高窟壁画(图片来自网络)
同样地,当时汉族以及外围民族的统治者,在他们那种今天是一个胜利者,明天就可能变成一个战争俘虏沦为奴隶的无保障的生活中,也在佛教中看见了一个不仅仅在短短几十年之间的生命。同时他们还看到佛教的传播,对于他们安定社会秩序的努力也起了很大的作用。在广大人民想望着摆脱苦难的要求下,在统治者的提倡下,佛教就在中国传播起来了。在公元第四世纪,佛教已经传播到全中国。
响堂山石窟(图片来自网络)
天龙寺石窟(图片来自网络)
在公元400年前后,中国的高僧法显就到印度去求法,回来写了著名的《佛国记》。
佛国记(图片来自网络)
在他的《佛国记》里,他也描写了一些印度的著名佛像以及著名的寺塔的建筑。法显从印度回到中国之后,对于中国佛教寺院的建筑,具体地发生了什么影响,由于今天已经没有具体的实物存在,我们不知其详。不过可以肯定地说是发生了一定的影响的。在这个时期,很多中国皇帝都成为佛教的虔诚信徒。在公元419年,晋朝的一个皇帝,按历史记载,塑造了一尊十六尺高的青铜镀金的佛像,由他亲自送到瓦官寺。
瓦官寺(图片来自网络)
深山藏古寺(图片来自网络)
规划中华建筑之美
德鲁安寺院规划专家
100多案例遍布全国及东南亚
项目咨询电话13810104901
推荐阅读
(直接点击下方文字即可查看)
【寺庙设计】山西古代壁画
【免费电子书】《白话华严经》——一部弘伟的大经,位列“五大部”之中
【寺庙设计】北京大慧寺的造像艺术
【免费电子书】《慈宗宝鉴》——从义理、历史方面阐述弥勒净土
【寺庙设计】佛像中的大唐气魄
【免费电子书】《中国寺庙宝典》——记录中国34个省、市、自治区及特别行政区的近900所佛教寺院
声明:图片素材来源网络,版权归属原作者,若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谢谢。
地藏菩萨威神加持:梦中万里之外捉鬼
在《地藏经》中,地藏菩萨说,他的神通威德是佛力加持的,还有普贤大士加持的。地藏菩萨的话,肯定有谦虚的成份,而得到佛力加持这个事,也是真实不虚,只是我们凡夫看不出来。我们修行人,但凡有一点悟处,或略显本..
在家人事务牵绊多,怎样修行高效?
我们在家居士为了生活,还得有个生活手段,所以每天要上班,各自不同的职业,维持家庭生活。回家还有很多家务,大部分身心都得用在工作和家庭生活上。只能忙里偷闲修学佛法,所以多被事缘所牵扯,不能像出家人没有世..
被动适应环境就能离苦吗?
当我们改变自身心态之际,同时也在改变周围环境。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我们以嗔恨的心、厌恶的表情对待周围的人,那么,对方一定与我们形同陌路,难以和睦。如果我们将自身心态转变一下,以慈悲的心、亲切的笑容接触周..
在家念佛需注意的三项事
今天佛七圆满,明天大家就回去了。我有几样事情须要和大家讲一讲,回家以后你们好注意到。第一项,回去以后要精进念佛。在家里修的那种精进和在此地打佛七的精进不一样。这里七天打七是勇猛精进,回去以后,当以平常..
梦是真的,还是假的?
文:梦参长老梦,大家都知道是假的,做梦哪有真的,但是人生都在梦,人生都在梦中,感你这一段接近圆满了恢复知觉了梦醒了,醒了再做第二个梦。但是梦是假的?是真的呢?对我来说好像是真的。所以经典告诉就我们,梦..
若想证悟大圆满,必须长时间实修上师的口诀。【法王如意宝】
修大圆满实修大圆满我们要对上上下下的胜劣众生有一颗善良的心,除此之外,还应该看看相续中是否生起了大圆满的修行境界。若想让大圆满的实修境界在相续中生起,必须长时间实修上师的口诀。举个例子,就我而言,我依..
“执著”和“进取”到底有什么区别?
问:生活中,我们认为一个人有进取心是好事,而在佛教中,凡夫意义的“进取”却往往带着“执著”的色彩,请问“进取”和“执著”有什么区别?法师答:有些人认为佛教是消极的,担心一旦学佛会失去进取心,因而不敢走..
心若不安,到哪里会安呢?
你们现在坏的念头很多,好的没有体会,遇到境界很容易被转走,懵懵懂懂的,所以还很危险。要知道你们现在还没有办法受考验,只能像照顾小孩一样,慢慢让心安下来,才能修心。你们一定要守规矩,大陆丛林是很严的。承..
谨记,一个需要背诵的诀窍
一位居士曾向博朵瓦格西请教消除恶缘的窍诀,格西回答说:“你应当屡屡思维死无常,如果生起必定死亡的唯一观念,那么净除罪业无有困难,奉行善法也无有困难;如若在此基础上,你能常常修持并在相续中生起慈悲心,..
什么是佛教的六度法?
一、布施看见一切人生受苦,心生慈悲,以“人溺己溺,人饥己饥”精神,布施所能,使苦人得乐,迷者受益。布施分为三种:财布施布施以金钱、物品去帮助穷苦者,改善他们的生活,或出资捐款印刷各种善书,经典劝化度人..
《普贤行愿品》的所有内容都可以包括在这个偈颂中。【索达吉堪布】
清净一切善业力,摧灭一切烦恼力,降伏一切诸魔力,圆满普贤诸行力。1.“清净一切善业力”,愿我获得清净一切有漏业的能力。为什么众生从无始以来一直漂泊轮回、流转生死?就是有漏业力支配所致。《俱舍论》中说,有..
怎样才更容易得到佛菩萨加持?
如何得到佛菩萨的加持?有些人常常有这样的疑惑,为什么有些人能得到很大的加持,得到一些殊胜的感应。自己却好像从未得到过加持?为什么努力念佛持咒诵经也得不到任何感应?究其种种原因我们今天就来探讨一下?你为什么..
念佛如何克服昏沉散乱?
文:妙莲老和尚大家毕竟是具缚凡夫,虽发心修行,仍不易降伏身心。念佛时非昏沉即散乱,此是用功之魔敌。散乱不除,昏沉亦解不了。人虽静坐,若妄想又浮动,散乱即来。要想降伏就得有如强敌之勇,要用全副精神去作战..
遇到挫折,才去学佛?你是否被人问过?
在家学佛是有很多逆因缘,应该怎么办呢?在家居士有家庭责任、工作责任要承担,要敦伦尽分,然后随分随力地把时间用在佛法上,要安排妥当。家庭也要保持一种和谐的关系,不能一学佛家庭关系就搞得非常紧张,甚至分裂..
有信仰,就有资格成为祖先的“香火”
佛家认为,后人有信仰,信仰自己的佛性,信仰祖先是根,就有资格成为祖先的“香火”。老祖先可以保佑后人,孝顺父母、爱护妻子的家庭,就和睦幸福。每个特定的家庭有特别的因缘,有的后人是来帮助老祖宗了业的,有的..
农历七月十五禁忌你知道多少(关于中元节禁忌)
自阳历2024年8月4日开始,正式进入农历七月,农历七月十四,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一个充满神秘色彩且备受重视的日子,常被称为“鬼节”。在这一天,不仅有着丰富的祭祀习俗,还存在着一系列与风水相关的禁忌,这些禁..
微信分享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