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庙设计】博物馆看唐、五代、宋、辽、金佛像
唐代出现了与法相庄严观音像风格迥异的普陀落迦观音造像,观音以自然舒适的姿态坐在岩石上,表现了他居住在落迦山谷中的形象。八世纪末,画家周昉在普陀落迦观音图像的基础上创作了水月观音,以水月圆光以及思惟相位观音主要元素。水月观音又分两种基本样式,常见于石窟造像壁画的一手抚膝、不持物的,另一种是常见于绢画的手持杨柳、净瓶形象。
复制件。盛唐莫高窟194号,上海宝龙美术馆,头戴兜鍪,耳护上翻,身穿仪仗用的连身绢布甲。身材魁伟,整个身体的姿态犹如手持满弓之箭,一触即发,极富张力,是敦煌彩塑的代表性作品。
复制件。盛唐莫高窟第194窟,甲上有石榴卷草纹,明亮富丽。此像独特在于突破了一般天王凶恶的模式,着意刻画其言笑的面部表情,将天王英武豪爽又憨厚善良的形象塑造的栩栩如生,别有情趣。
力大无穷与凶猛姿态表现出了降妖伏魔的理念。但是我第一眼的想法是石头剪刀布...
首都博物馆。湿婆、大自在天,印度婆罗门教天神。犍陀罗艺术中梵天、帝释天护法之外,佛教较早吸收的护法神之一。
1998年镇原县新集乡崾岘村出土,镇原县博物馆藏,国家博物馆,丝路孔道-甘肃文物菁华展。
卢舍那为华严学说信仰,与密教曼荼罗不合,这里是敦煌汉人画师对西魏-隋壁画的法界人中像的延续、调和,详参沙武田的论述
莫高窟第103窟,维摩诘居士。上海宝龙美术馆,觉色敦煌-1650敦煌大展,复制件。
榆林窟第25窟,上海宝龙美术馆觉色敦煌-1650敦煌大展复制件。
存在于壁画上的唐代阁楼。楼阁上的惬意净土生活——反身坐栏杆上,可能还晃着腿,聊着天
化生童子之间的嬉戏,图右扎猛子
上海宝龙美术馆,觉色敦煌-1650敦煌大展,复制件。
上海宝龙美术馆,觉色敦煌-1650敦煌大展,复制件。
上海宝龙美术馆,觉色敦煌-1650敦煌大展,复制件。
上海博物馆。稀见、完整的晋南汾河流域的木雕。头顶宝瓶,似为大势至菩萨。不同其他宋辽金雕塑的额前多绺发辫,而是简洁的额前中分发式。
发髻高挽,发饰立佛一尊。脸庞圆润清秀,细目弯眉,略带微笑,表情生动自然,脱离了男相的威猛、神圣与庄严,成为现实生活中真实人物的再现,不同于同时期的普遍中年像,如同年轻仕女。
持杵力士边上一位女相诸天,圆润的脸庞,头上戴着三角形(菱形之半)的钗,这种钗出现在晚唐,一直流行到宋金时代的上塑像上还能见到,此即一例。(扬之水)
北周佛龛隋代像胎,宋代重修塑,明代妆彩及壁画。菩萨逐渐由唐代少女样转为中年妇女貌。
冷泉溪南岸。周围有十八罗汉各有动静,姿势各异,与北宋时期的十八罗汉相较,更显世俗化。此龛中部较两侧稍高,与北宋中部与两侧等高的佛龛已有显著差别。是飞来峰造像中最大最精美的造像龛之一。
宋塑明清妆彩,仔细观察可见老态的白点胡茬。
保存完整、体量巨大的宋代木雕作品。上个世纪辗转流失到美国,2005年国家文物局购回。(对此尊雕像断代民间尚有存疑)
高97cm,宽70cm,南京博物院。宗教人物世俗化,人间化,观音也逐渐从印度男相变为女貌,变为十分潇洒的游戏坐。
从左到右:第十二尊者那伽犀那(降龙罗汉)、第十尊者半托迦(沉思罗汉)、第八尊者伐阇罗弗多罗(愁思罗汉)、第六尊者跋陀罗(挖心罗汉)。
从左到右:明代弥勒、第十六尊者注荼半托迦(藐视罗汉)、第十四尊者伐那婆斯(钦佩罗汉)、第十二尊者那伽犀那(降龙罗汉)。
从左到右:第六尊者跋陀罗(挖心罗汉)、第四尊者苏频陀(打坐罗汉)。
从左到右:第七尊者迦理迦(讲经罗汉)、第九尊者戍博迦(骄傲罗汉)。
从左到右:第十一尊者啰怙罗(伏虎罗汉)、第十三尊者因揭陀(过江罗汉)。
被捏耳样的貌非汉人,似有寓意。
位于第5、6尊六祖像背后的崖石上,虎头人身,肌肉结实,手托寿桃,圆瞪双眼,展开双翅,大步向六祖飞奔而来。
共有三组,这是第二组,三国魏颍川朱士行取经故事,浮雕三人牵二马作阔步行进状。
复制品。四天王置于四角,布局与敦煌窟内此时的壁画布局相同。
头戴鸟冠。人形鸟翅,拟人化的金翅鸟,原印度教大神毗湿奴雕塑的人形坐骑。佛塔高瘦,与汉式佛塔相近,画有坐佛
南方增长天王毗琉璃。南方天王,左手持矟,右臂下挥,怒发冲冠,跂足雄立,姿态勇猛,似在显威示警。
眼珠、瞳孔由绿白黑绿层层组合,达到了点睛之效,于暗色中也颇为明显。
东方持国天王多罗吒。东方天王,右手叉腰,左手执剑,收背挺腰,双目圆睁,似欲腾跃狙击。
头饰螺发,顶现球状大肉髻。高鼻深目,双目俯视,神态超然。面部轮廓清晰有力,刻画极其生动。身着袒右肩袈裟,衣质薄透贴体,衣纹呈均匀的水波状分布,具有印度笈多艺术的特点。铸胎厚重,体量高大,是一尊难得的藏传早期造像珍品。
尼泊尔艺术是影响西藏佛像艺术的主要来源之一。铸胎厚重,做工精细,体态优美,体现了尼泊尔佛像艺术的鲜明特点。
水月观音为观音三十三像之一。敦煌壁画水月观音始见于五代,至西夏晚期已成普遍。
敦煌站的二次创作件,性别已由男性变为女性,似可反映菩萨艺术创作在人们心中的印象。
乘白象,手执经书,俯视下界,神台悲悯。从中的菩萨、天王、罗汉、天人,环绕普贤,乘云浮游于大海之上。上方天际有仙山琼阁。
推荐阅读
(直接点击下方文字即可查看)
【寺庙设计】60尊日本寺庙古老佛像
【免费电子书】《中国历代禅师传记资料汇编》(上、中、下三册)
【寺庙设计】法华寺的塔
【免费电子书】《法华经》——以莲花(莲华)出自淤泥而不沾染,比喻佛法的洁白、清净
【寺庙设计】北朝佛教造像——巅峰之美
【免费电子书】《房山石经》——佛教石经中规模最大、历史最久的世界级宝贵文化遗产
声明:图片素材来源网络,版权归属原作者,若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谢谢。
地藏菩萨威神加持:梦中万里之外捉鬼
在《地藏经》中,地藏菩萨说,他的神通威德是佛力加持的,还有普贤大士加持的。地藏菩萨的话,肯定有谦虚的成份,而得到佛力加持这个事,也是真实不虚,只是我们凡夫看不出来。我们修行人,但凡有一点悟处,或略显本..
在家人事务牵绊多,怎样修行高效?
我们在家居士为了生活,还得有个生活手段,所以每天要上班,各自不同的职业,维持家庭生活。回家还有很多家务,大部分身心都得用在工作和家庭生活上。只能忙里偷闲修学佛法,所以多被事缘所牵扯,不能像出家人没有世..
被动适应环境就能离苦吗?
当我们改变自身心态之际,同时也在改变周围环境。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我们以嗔恨的心、厌恶的表情对待周围的人,那么,对方一定与我们形同陌路,难以和睦。如果我们将自身心态转变一下,以慈悲的心、亲切的笑容接触周..
在家念佛需注意的三项事
今天佛七圆满,明天大家就回去了。我有几样事情须要和大家讲一讲,回家以后你们好注意到。第一项,回去以后要精进念佛。在家里修的那种精进和在此地打佛七的精进不一样。这里七天打七是勇猛精进,回去以后,当以平常..
梦是真的,还是假的?
文:梦参长老梦,大家都知道是假的,做梦哪有真的,但是人生都在梦,人生都在梦中,感你这一段接近圆满了恢复知觉了梦醒了,醒了再做第二个梦。但是梦是假的?是真的呢?对我来说好像是真的。所以经典告诉就我们,梦..
若想证悟大圆满,必须长时间实修上师的口诀。【法王如意宝】
修大圆满实修大圆满我们要对上上下下的胜劣众生有一颗善良的心,除此之外,还应该看看相续中是否生起了大圆满的修行境界。若想让大圆满的实修境界在相续中生起,必须长时间实修上师的口诀。举个例子,就我而言,我依..
“执著”和“进取”到底有什么区别?
问:生活中,我们认为一个人有进取心是好事,而在佛教中,凡夫意义的“进取”却往往带着“执著”的色彩,请问“进取”和“执著”有什么区别?法师答:有些人认为佛教是消极的,担心一旦学佛会失去进取心,因而不敢走..
心若不安,到哪里会安呢?
你们现在坏的念头很多,好的没有体会,遇到境界很容易被转走,懵懵懂懂的,所以还很危险。要知道你们现在还没有办法受考验,只能像照顾小孩一样,慢慢让心安下来,才能修心。你们一定要守规矩,大陆丛林是很严的。承..
谨记,一个需要背诵的诀窍
一位居士曾向博朵瓦格西请教消除恶缘的窍诀,格西回答说:“你应当屡屡思维死无常,如果生起必定死亡的唯一观念,那么净除罪业无有困难,奉行善法也无有困难;如若在此基础上,你能常常修持并在相续中生起慈悲心,..
什么是佛教的六度法?
一、布施看见一切人生受苦,心生慈悲,以“人溺己溺,人饥己饥”精神,布施所能,使苦人得乐,迷者受益。布施分为三种:财布施布施以金钱、物品去帮助穷苦者,改善他们的生活,或出资捐款印刷各种善书,经典劝化度人..
《普贤行愿品》的所有内容都可以包括在这个偈颂中。【索达吉堪布】
清净一切善业力,摧灭一切烦恼力,降伏一切诸魔力,圆满普贤诸行力。1.“清净一切善业力”,愿我获得清净一切有漏业的能力。为什么众生从无始以来一直漂泊轮回、流转生死?就是有漏业力支配所致。《俱舍论》中说,有..
怎样才更容易得到佛菩萨加持?
如何得到佛菩萨的加持?有些人常常有这样的疑惑,为什么有些人能得到很大的加持,得到一些殊胜的感应。自己却好像从未得到过加持?为什么努力念佛持咒诵经也得不到任何感应?究其种种原因我们今天就来探讨一下?你为什么..
念佛如何克服昏沉散乱?
文:妙莲老和尚大家毕竟是具缚凡夫,虽发心修行,仍不易降伏身心。念佛时非昏沉即散乱,此是用功之魔敌。散乱不除,昏沉亦解不了。人虽静坐,若妄想又浮动,散乱即来。要想降伏就得有如强敌之勇,要用全副精神去作战..
遇到挫折,才去学佛?你是否被人问过?
在家学佛是有很多逆因缘,应该怎么办呢?在家居士有家庭责任、工作责任要承担,要敦伦尽分,然后随分随力地把时间用在佛法上,要安排妥当。家庭也要保持一种和谐的关系,不能一学佛家庭关系就搞得非常紧张,甚至分裂..
有信仰,就有资格成为祖先的“香火”
佛家认为,后人有信仰,信仰自己的佛性,信仰祖先是根,就有资格成为祖先的“香火”。老祖先可以保佑后人,孝顺父母、爱护妻子的家庭,就和睦幸福。每个特定的家庭有特别的因缘,有的后人是来帮助老祖宗了业的,有的..
农历七月十五禁忌你知道多少(关于中元节禁忌)
自阳历2024年8月4日开始,正式进入农历七月,农历七月十四,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一个充满神秘色彩且备受重视的日子,常被称为“鬼节”。在这一天,不仅有着丰富的祭祀习俗,还存在着一系列与风水相关的禁忌,这些禁..
微信分享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