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大师相遇 | 塞内卡《论生命之短暂》“生命并非短促,而是我们荒废太多”

繁体

  


塞内卡

Seneca the younger

(公元前4 – 65)

杰出的罗马哲学家、演说家、

政治家与悲剧作家,

他被视为一世纪中叶

罗马知识分子的领袖。


 

公元50年他成为

第五任罗马皇帝尼禄的家庭教师,

四年后任职顾问。 

赛内卡对后世产生重大的影响,

其思想体现在

文艺复兴时期的斯多葛主义复兴,

当时他被称为令人钦佩的圣人、

道德的智者、基督徒教诲师、

文学风格的大师、戏剧艺术的典范。

 

 

塞内卡著名的短论《论生命之短暂》,

是他写给岳父保利努斯的短论。

详细阐述时间的本质与原理,

时间的真正价值,

以及人类如何妥善利用时间

追求更有意义的目标,


《论生命之短暂》 


保利努斯啊,

多数人都埋怨造化吝啬,

因为人生短暂,

而这被赋予的短暂人生,

竟又是如此转瞬即逝。

以至于除极少数人之外,

其余的人都还没来得及开始生活,

便寿数已尽。


并非只有平庸之辈和疏于思考的大众,

才对这种人们所说的世间通病发出哀叹。

那些声名显赫的人物,

也因感同身受而抱怨。


生命并非短促,

而是我们荒废太多,

一生足够漫长,如能悉心投入,

足以创造丰功伟绩。


然而生命被漫不经心的挥霍无度,

却被浪费于无聊琐事,

最终到达万劫不复的终极之时,

我们才会幡然醒悟,

在浑然不觉中,生命已经逝去。

 

因此赐予我们的生命并非短暂,

是我们自己使然。

上天所赐不薄,是我们将它浪费虚掷,

正如败家子将万贯家财顷刻之间散尽,

若让经营有方者管理,

即使财富不多也可提升价值。


 

所以若能妥善安排,

我们的生命乃悠长。

我们为何要埋怨造化,

她已经仁至义尽,

要善用生命的悠长。


然而,

有人贪得无厌、欲壑难填,

有人得过且过,庸碌过一生,

有人以酒度日,有人慵懒怠惰,

有人野心勃勃,

却总是仰人鼻息而心力交瘁,

有人经商发财,唯利是图、样样通吃,

有人热衷穷兵黩武,不是为他人带来损害,

就是只为自身私利,

有人殚精竭虑,

心甘情愿鞍前马后侍奉大人物,

而费力不讨好。


 

很多人或觊觎他人的财富,

或抱怨自己的贫穷而无暇他顾。

不少人没有明确的目标,

反复无常、永不满足、随波逐流。

有些人没有坚定的原则来指引生命的方向,

就在他们懒散时,死神已不知不觉到来。

 

至此,

我毫不怀疑那位最伟大诗人的

经典名句所言极是,

我们真正活过的那段生命

仅仅是一小部分,

其余的部分不能算是生命,

而是时间。


 

恶习缠绕人们,从四面八方围攻,

使人们难以起身睁眼去辨识真相,

就只能俯首就擒,

任欲火中烧而不能自拔。 

沉浮于恶习者,将永远失去真实自我,

即使侥幸得到一丝安宁,依然辗转反侧,

难以摆脱邪念纠缠,回归平静。

 他们就像深海的水,

在风暴过后仍然翻腾不息。


你觉得我说的都是公认的邪恶之徒?

看看那些众人追捧的幸运儿吧,

他们备受恩宠,一帆风顺,

多少人为财富所累,多少人高谈阔论,

终日为展示自己的天赋才华而呕心沥血。 

多少人沉溺无度的享乐,而憔悴枯竭,

又有多少人囿于门客的包围之中,

而身不由己。


 

总之纵观这些人,

从平民百姓到达管显贵,

这位请求法律援助,那位提供帮助,

这位接受审判,那位为其辩护,

而另一位作出判决。

无人为自己提出要求,

每个人都在为他人耗散精力。

 

问到那些知名人士,

你就会发现,

他们都有这样的显著特征。

甲想讨好乙,乙想讨好丙,

没有人为自己操心。

于是又有某些人无名火起,

他们抱怨上司目中无人,

因为当他们希望有人倾听时,

上司却忙得无暇旁顾。


 

不过,如果一个人自己总是自顾不暇,

又怎敢抱怨他人,傲气十足?

然而无论你是谁,

大人物有时还是会将目光投向你,

即便表情倨傲,

他有时仍会洗耳恭听你的见解,

准许你与他比肩而行。

 

可是你对自己却从来不屑一顾,

不屑聆听自己的心声。

由于你已经表明,

并非因为你指望别人的陪伴,

而是不能容忍自己做自己的陪伴,

所以你没有理由认为别人就该关注你。

 

即使所有杰出有智慧的先哲,

都专注于这个话题,

他们对于人类头脑的浑浑噩噩,

也会惊奇不已。

 

人们不会让别人获取自己的地产,

一点儿小小的地界纠纷,

都会使他们即刻抄起石头拿起武器。

然而他们却任由别人侵占他们的生命,

不!他们甚至自己请人来掌控他们的生命。


 

没有人会愿意别人分享自己的钱财,

但是我们每个人瓜分了多少他人的生命?

人们在捍卫个人财产时锱铢必较。

而一旦挥霍起本该吝啬的时间,

却是出手大方。

 

所以我要拉住一位长者对他说,

我看您已经接近人类寿命的极限,

年近百岁甚或超过百岁,

来吧,盘点一下您的这一辈子吧,

思考一下自己。

花多长时间与债主周旋,

花多少时间与情人厮混,

花多少时间与恩主结交,

花多少时间与门客敷衍,

花多少时间与妻子争吵,

花多少时间在城里奔波,

以履行社会职责。

加上我们因自身行为,

因生病而用去的时间,

再加上因无所事事而虚度的光阴。


 

我们就会发现属于自己的时间

比原本预期的要少得多。


在你的记忆中思考一下,

何时曾有确定的计划,

按自己的计划度过的日子是多么稀少,

何时是可随心所欲,

何时是面部真情流露,

何时是心无旁骛。

 

在如此漫长的一生中完成了哪些工作,

有多少情况在你不知不觉时盗取了,

你的人生毫无意义的悲痛、

愚蠢的嬉笑、贪厌之欲、

社会的诱惑占据了你太多时光,

自己却所剩无几。

当你才惊觉,尚未发挥,

寿数就已经到了尽头。

 


那么这是出于什么原因呢?

你活着,就好像自己一定会长生不老,

内心从未感到自身的脆弱。

对有多少的时光流逝,不以为然,

你挥霍光阴,好像时间多到用不完,

源源不断而来。

 

但就在这期间,

当你还在为他人或杂事花时间的那天,

可能就是自己的末日,

你对死充满恐惧,且对永生充满渴求。


 

你会听到许多人说,

50岁时我会退休赋闲,

60岁时会推掉所有事情。

但是什么能保证您如此长寿?

谁会配合你的进度,并完全按计划进行?

只把生命的残余部分留给自己,

只把那些

无法用于任何俗世的时间留给增长智慧,

你不为此感到羞愧吗?

 

当生命即将结束时,

才准备真正开始生活,为时已晚。

多么愚蠢的忘了人终有一死,

而把明智的计划

拖延到五六十岁才开始施行,

并打算在很少有人

能活到的那个年纪才开始生活。

 

你会发现,

位高权重者都声称他们渴望并赞赏闲暇,

认为闲暇比自己的尊荣更可贵。

他们有时渴望能从高位安全卸任,

因为即使没受到外界的攻击和破坏,

好运自己也会顷刻间灰飞烟灭。

 

最后人们都认同,

一个人若因太多杂事而无法专心一致,

就会一事无成。

有天赋或后天的学习都一样不能成功,

因为精力分散了,

头脑对任何东西都不会深入吸收,

而会排斥一切所谓硬塞进来的东西。


 

忙碌的人

对各种事物的关注远超过了生活本身,

没有比生活这门课程更难学的了。

到处都可以找到精通其他技艺的老师,

实际上有些技艺连小孩都很精通,

甚至可以胜任教师一职,

但学会如何生活要耗费一生的时间。

可能让你更惊讶的是,

学会如何死也要用一生的时间。

 

许多非常伟大的人都放下自己的负担,

放弃财产生意和享乐,

把学习如何生活作为自己余生的目标。

然而他们中的多数人,

在辞世前坦诚,还不明白如何生活,

其他人就更不明白了。


 

相信我,

只有伟人和超越人类弱点的圣人,

才不会允许自己的任何时间被盗取,

因此他们非常长寿,

这是因为他们将拥有的所有时间

全部为己所用,没有荒废或闲置,

没有置于别人的掌控之下。

 

他精打细算看护自己的时间,

从未发现,

有什么东西值得用自己的时间交换,

所以他有足够的时间。

但大部分时间

都被大众的杂务所占用的那些人,

所剩的肯定就不多了。


 

你可以想得到这些人,

常常也会若有所失。

你会听说许多为财富所累的人,

被一大群门客环绕时,或在法庭上申辩时,

或在其他困苦时大喊,

我没办法活下去!

当然没办法,那些对你招之即来的人,

都会让你远离了自我。

 

那些被你指控的,

抢走你多少天?

那候补的,抢走你多少天?

那有权有势的朋友和你为伴,

不是作为朋友而是作为随从,

他又抢走多少天?

我说呀,

查一查并回顾自己的日子,

你会发现在他们挑剩后自己所剩无多。


 

每个人都为生计奔忙,

因渴望未来厌倦现在而烦恼,

但那些能把自己的时间为己所用的人,

而且总把每天安排的

像是自己最后一天的人,

既不渴望,也不畏惧明天的到来。

每个时辰当下能带来什么新鲜的享乐呢?

他们一切都了解,都充分享受当下。

命运之主,尽可随意安排其他事物,

他的生活无忧无虑,


 

一些东西也许会被添加到他生命中,

但什么也不会被拿走。

就像一个满足且吃饱的人,

他不渴求食物,却还可接受任何附加物。

所以千万不要以为

一个人头发花白、满脸皱纹就是活得长,

他不是活得长,只是在世上待的时间长。

 


一个人若出海遇到狂风暴雨,

被一连串来自四面八方的狂风吹得团团转,

我们有什么理由认为他航行了很远,

他其实航行的并不远,

只是长时间动荡漂移。

 

没有人可以伤害,
上帝所要宽恕的人;
他会毫发无损,
即使整个世界都反对他。 

---Kabir


我们以虔诚的心, 

一起祈祷蔬食世界降临, 

善待彼此、善待地球、善待万物。

感谢每一位赞赏的朋友,

为动物解放所做的努力!

本平台会将赞赏金,

捐助给动物救助机构。

VegLucy代表每一位赞赏的朋友,

转达您对动物的关爱和祝福!

愿您的点滴之爱温暖世界!


VegLucy为动物解放而作画和撰写文章。

如果您喜欢此文,

请留言并赞赏,

用以帮助动物朋友。

谢谢您!

延伸阅读

最新NEWS | 迎接新时代!全球各大品牌创新研发纯素、零残忍化妆品。(上)

寻回前世记忆 | 安娜玛丽亚·菲雷迪:真实的自我是永恒的生命体

纯素英雄-吉恩·鲍尔 | 在动物解放的道路上,为动物福利而战!(上)

逃离“流行病时代” | IPBES报告警告说,更严重的危机即将到来

《莫亚花园的叶子》 | 伟大艺术家:尼古拉斯 & 海伦娜与和平缔造者的精神历程!

2024-03-17 13:54

地藏菩萨威神加持:梦中万里之外捉鬼

在《地藏经》中,地藏菩萨说,他的神通威德是佛力加持的,还有普贤大士加持的。地藏菩萨的话,肯定有谦虚的成份,而得到佛力加持这个事,也是真实不虚,只是我们凡夫看不出来。我们修行人,但凡有一点悟处,或略显本..

在家人事务牵绊多,怎样修行高效?

我们在家居士为了生活,还得有个生活手段,所以每天要上班,各自不同的职业,维持家庭生活。回家还有很多家务,大部分身心都得用在工作和家庭生活上。只能忙里偷闲修学佛法,所以多被事缘所牵扯,不能像出家人没有世..

被动适应环境就能离苦吗?

当我们改变自身心态之际,同时也在改变周围环境。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我们以嗔恨的心、厌恶的表情对待周围的人,那么,对方一定与我们形同陌路,难以和睦。如果我们将自身心态转变一下,以慈悲的心、亲切的笑容接触周..

在家念佛需注意的三项事

今天佛七圆满,明天大家就回去了。我有几样事情须要和大家讲一讲,回家以后你们好注意到。第一项,回去以后要精进念佛。在家里修的那种精进和在此地打佛七的精进不一样。这里七天打七是勇猛精进,回去以后,当以平常..

梦是真的,还是假的?

文:梦参长老梦,大家都知道是假的,做梦哪有真的,但是人生都在梦,人生都在梦中,感你这一段接近圆满了恢复知觉了梦醒了,醒了再做第二个梦。但是梦是假的?是真的呢?对我来说好像是真的。所以经典告诉就我们,梦..

若想证悟大圆满,必须长时间实修上师的口诀。【法王如意宝】

修大圆满实修大圆满我们要对上上下下的胜劣众生有一颗善良的心,除此之外,还应该看看相续中是否生起了大圆满的修行境界。若想让大圆满的实修境界在相续中生起,必须长时间实修上师的口诀。举个例子,就我而言,我依..

“执著”和“进取”到底有什么区别?

问:生活中,我们认为一个人有进取心是好事,而在佛教中,凡夫意义的“进取”却往往带着“执著”的色彩,请问“进取”和“执著”有什么区别?法师答:有些人认为佛教是消极的,担心一旦学佛会失去进取心,因而不敢走..

心若不安,到哪里会安呢?

你们现在坏的念头很多,好的没有体会,遇到境界很容易被转走,懵懵懂懂的,所以还很危险。要知道你们现在还没有办法受考验,只能像照顾小孩一样,慢慢让心安下来,才能修心。你们一定要守规矩,大陆丛林是很严的。承..

谨记,一个需要背诵的诀窍

一位居士曾向博朵瓦格西请教消除恶缘的窍诀,格西回答说:“你应当屡屡思维死无常,如果生起必定死亡的唯一观念,那么净除罪业无有困难,奉行善法也无有困难;如若在此基础上,你能常常修持并在相续中生起慈悲心,..

什么是佛教的六度法?

一、布施看见一切人生受苦,心生慈悲,以“人溺己溺,人饥己饥”精神,布施所能,使苦人得乐,迷者受益。布施分为三种:财布施布施以金钱、物品去帮助穷苦者,改善他们的生活,或出资捐款印刷各种善书,经典劝化度人..

《普贤行愿品》的所有内容都可以包括在这个偈颂中。【索达吉堪布】

清净一切善业力,摧灭一切烦恼力,降伏一切诸魔力,圆满普贤诸行力。1.“清净一切善业力”,愿我获得清净一切有漏业的能力。为什么众生从无始以来一直漂泊轮回、流转生死?就是有漏业力支配所致。《俱舍论》中说,有..

怎样才更容易得到佛菩萨加持?

如何得到佛菩萨的加持?有些人常常有这样的疑惑,为什么有些人能得到很大的加持,得到一些殊胜的感应。自己却好像从未得到过加持?为什么努力念佛持咒诵经也得不到任何感应?究其种种原因我们今天就来探讨一下?你为什么..

念佛如何克服昏沉散乱?

文:妙莲老和尚大家毕竟是具缚凡夫,虽发心修行,仍不易降伏身心。念佛时非昏沉即散乱,此是用功之魔敌。散乱不除,昏沉亦解不了。人虽静坐,若妄想又浮动,散乱即来。要想降伏就得有如强敌之勇,要用全副精神去作战..

遇到挫折,才去学佛?你是否被人问过?

在家学佛是有很多逆因缘,应该怎么办呢?在家居士有家庭责任、工作责任要承担,要敦伦尽分,然后随分随力地把时间用在佛法上,要安排妥当。家庭也要保持一种和谐的关系,不能一学佛家庭关系就搞得非常紧张,甚至分裂..

有信仰,就有资格成为祖先的“香火”

佛家认为,后人有信仰,信仰自己的佛性,信仰祖先是根,就有资格成为祖先的“香火”。老祖先可以保佑后人,孝顺父母、爱护妻子的家庭,就和睦幸福。每个特定的家庭有特别的因缘,有的后人是来帮助老祖宗了业的,有的..

农历七月十五禁忌你知道多少(关于中元节禁忌)

自阳历2024年8月4日开始,正式进入农历七月,农历七月十四,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一个充满神秘色彩且备受重视的日子,常被称为“鬼节”。在这一天,不仅有着丰富的祭祀习俗,还存在着一系列与风水相关的禁忌,这些禁..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