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怀瑾:“知时知量”要紧得很啊,懂了以后一生妙用无穷

繁体














公众号后台回复问道南师

获得今天与你有缘的一段南师嘉言


01


这八个字要紧得很啊!你懂了以后一生妙用无穷,包你不会饿饭


下面几个字,两个大原则,你要把握住,就是道家的教育原则,“投隙抵时,应事无方”,这八个字要紧得很啊!你懂了以后一生妙用无穷,包你不会饿饭,随便哪里都可以找到工作,大的大做,小的小做。

“投隙”,隙就是有空隙的地方,你说你是个博士到处找不到工作,现在为了吃饭,有个地方需要一个工友,这个地方有这个空隙你就来。不要说我是什么博士啊!问你学历,只说我小学毕业,工友的事情我少年时候都做过。问你认不认得字啊?大字认得几个,小字不认得,因为目的是来做工友,要工作啊!

在战争的时代,到了外地,人生地不熟,要解决吃饭问题嘛!如果说自己学问怎么了不起,你完了,那你只有两只脚刖掉,或者被人家宫刑。天下任何事总有一个空隙,要把握那个空隙去应用。

“抵时”,掌握住那个时间,就是跟人家讲一句话也要找时间。常常有些同学来找我,看到我正忙的时候,他也不管三七二十一,老师啊!我有事给你讲。我说,我这里正忙,你等一下。这就是不晓得“抵时”嘛!那个时间不对,再搞不好只有挨骂的份了。

“投隙抵时”,万事都有它的空隙,在那个空隙里头就是你的天地,能建立你的事业,所以要把握那个原则。

 “应事无方”,在世界上做人做事,没有呆定的方法,也没有呆定的方向,也没有呆定的原则。像有时候跟年轻同学一谈,哎呀!我是学工商管理的,以我的工商管理看……他贡献了很多的意见。我说你给我上的课听完了,对不起,你讲的那些我都懂,我这里都用不上。他这个是呆板,自己设一个方位看天下事,也就是职业病了。

你跑到一个工厂里头,大家都在忙、在做工的时候,你说我是学心理学的,给你们讲心理学,那不是疯子吗?那个时候是不能讲心理学的,那时要做工耶!一分一秒都是钱耶!所以要懂这个道理,发挥起来很多。 

但是这个原则你尽管懂了,你也听了《庄子》《列子》,但是你还是不行,什么道理?“运用之妙存乎一心”,智慧、头脑不同,有智慧的人拿到一用就对;等于一个照相机,聪明技术高的人一照,那就是好,最新最好的照相机给那个笨蛋,照起来变鬼相了。(《列子臆说》东方出版社)

提问:老师,我看您的书说“知时知量”,就是知道什么时间做什么事情,我不知道能不能把修行上的“知时知量”用在世法上,比如用在管理方面或是决策方面……

南师答:到处都可以用到,做人做事、从事政治、待人接物都可以用到。譬如你去看一个朋友,进门一看两夫妻正在吵架,赶紧走,不要参与,这就是“知时知量”。所以“知时知量”这四个字到处都用得到,很重要。(《廿一世纪初的前言后语》东方出版社)

02


饮食与睡眠要注意“知时知量”

“食不知量”,或者贪嘴乱吃,吃得太多了;或者什么都不吃,十二指肠溃疡、胃出血,饿出毛病来了,都是“食不知量”。做劳动工作的更不能饿,否则一脸乌气,胃要开刀的,所以饮食一定要知时知量,以避免昏沉。

“不勤精进,减省睡眠”,心理方面,不勤精进,心理懒惰,睡眠不够,打起坐容易昏沉。这句经文如果看错了,会认为要精进,不要睡眠,那就错了。

眠的需要量和年龄有关,要知时知量。如婴儿则要十八到二十个小时,十岁左右的孩子需睡十个钟头。现在的小孩子读书,每天六点钟起床赶公共汽车,很晚才睡,从小都在毁坏自己。我非常反对这种家庭教育的生活习性,睡眠已经不够了,加上营养不对,然后又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结果什么都成不了,有什么用?
所以我经常大声呼吁,现在所有的父母全要重新受教育,这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少年人要多睡眠,老年人一夜睡三五个钟头已经多了,老年人老而能睡并不坏,大多数老年人睡不着的,愈老愈睡得少。少年人可以多睡,但是人太胖而爱睡,那是病,所以饮食与睡眠都要知时知量。
你们经常生病,那都是饮食不知量,看到好吃的就多吃,肠胃就出毛病了。肠胃生病就容易感冒,凡是要感冒胃先出问题,中西医一样的道理。肠胃没有问题的话,即使感冒,细菌进来可以把它控制得了,这是自己本身的生命功能。

有时因感冒来了,肠胃就出问题。出家修行人食不知量,该吃时饿着,该饿的时候拼命吃,连饮食都不能知时知量,如何去修行?这是佛所说的,因为饮食的障碍是很重的,应该学会调整。(《瑜伽师地论·声闻地讲录》东方出版社)


03

说话也要“知时知量”,避免三大毛病


“孔子曰:侍于君子有三愆: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这是孔子讲做人处世的道理,讲侍于君子有三愆,如部下对长官,后辈对前辈,臣子对皇帝,都可以说是侍于君子,事实上朋友之间也同此理。


孔子说这中间有三个大毛病,第一是为了表现自己,爱出风头,还没有轮到你说话的时候就说话,这是躁,修养不够。第二是应该讲话的时候,怕负责而不讲,这种人太阴私,叫做隐,也不好。还有,讲话的时候,对团体而言要观察环境,对个人要观察态度,对方正在烦恼痛苦的时候,而去和他讲得意的事,或是去讨论重大问题,一定得不到好结果,这叫做瞽,等于自己没有眼睛,看不清楚!


孔子实在深通人情世故,无论是规劝人家也好,有所建议也好,提出请求也好,谈事情一定要先看颜色。当然看人颜色说话的办法,用在坏的方面就非常坏,佛曰不可说,不可说了。(《论语别裁》东方出版社)


在家里跟父母讲话,也要懂得知时知量,也要会讲,不会讲话父母会气得哭起来。如果懂得讲的话,算不定爸妈正在吵架,听你笑话一讲,两个人就不吵了,要有这个本事。所以做人也一样,遇到危险的大事,讲起话来知时知量,有时候一句笑话就解救了天下。(《列子臆说》东方出版社)






编辑 | 小舟   监制 | 南北

留言及投稿 | 公号后台   购书 | 阅读原文





欢迎扫描二维码,加入

东方出版社“南怀瑾东方读书会”微信群,

我们一起问道南师365天。








 

南怀瑾东方讲堂

东方出版社南怀瑾项目组官方公众号

南师有声书喜马拉雅主播:南怀瑾大学堂

人生难题问南师


第一时间发布东方社南师新书、有声书消息


每日更新南师文章,我们一起问道南师365

2024-03-17 13:54

地藏菩萨威神加持:梦中万里之外捉鬼

在《地藏经》中,地藏菩萨说,他的神通威德是佛力加持的,还有普贤大士加持的。地藏菩萨的话,肯定有谦虚的成份,而得到佛力加持这个事,也是真实不虚,只是我们凡夫看不出来。我们修行人,但凡有一点悟处,或略显本..

在家人事务牵绊多,怎样修行高效?

我们在家居士为了生活,还得有个生活手段,所以每天要上班,各自不同的职业,维持家庭生活。回家还有很多家务,大部分身心都得用在工作和家庭生活上。只能忙里偷闲修学佛法,所以多被事缘所牵扯,不能像出家人没有世..

被动适应环境就能离苦吗?

当我们改变自身心态之际,同时也在改变周围环境。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我们以嗔恨的心、厌恶的表情对待周围的人,那么,对方一定与我们形同陌路,难以和睦。如果我们将自身心态转变一下,以慈悲的心、亲切的笑容接触周..

在家念佛需注意的三项事

今天佛七圆满,明天大家就回去了。我有几样事情须要和大家讲一讲,回家以后你们好注意到。第一项,回去以后要精进念佛。在家里修的那种精进和在此地打佛七的精进不一样。这里七天打七是勇猛精进,回去以后,当以平常..

梦是真的,还是假的?

文:梦参长老梦,大家都知道是假的,做梦哪有真的,但是人生都在梦,人生都在梦中,感你这一段接近圆满了恢复知觉了梦醒了,醒了再做第二个梦。但是梦是假的?是真的呢?对我来说好像是真的。所以经典告诉就我们,梦..

若想证悟大圆满,必须长时间实修上师的口诀。【法王如意宝】

修大圆满实修大圆满我们要对上上下下的胜劣众生有一颗善良的心,除此之外,还应该看看相续中是否生起了大圆满的修行境界。若想让大圆满的实修境界在相续中生起,必须长时间实修上师的口诀。举个例子,就我而言,我依..

“执著”和“进取”到底有什么区别?

问:生活中,我们认为一个人有进取心是好事,而在佛教中,凡夫意义的“进取”却往往带着“执著”的色彩,请问“进取”和“执著”有什么区别?法师答:有些人认为佛教是消极的,担心一旦学佛会失去进取心,因而不敢走..

心若不安,到哪里会安呢?

你们现在坏的念头很多,好的没有体会,遇到境界很容易被转走,懵懵懂懂的,所以还很危险。要知道你们现在还没有办法受考验,只能像照顾小孩一样,慢慢让心安下来,才能修心。你们一定要守规矩,大陆丛林是很严的。承..

谨记,一个需要背诵的诀窍

一位居士曾向博朵瓦格西请教消除恶缘的窍诀,格西回答说:“你应当屡屡思维死无常,如果生起必定死亡的唯一观念,那么净除罪业无有困难,奉行善法也无有困难;如若在此基础上,你能常常修持并在相续中生起慈悲心,..

什么是佛教的六度法?

一、布施看见一切人生受苦,心生慈悲,以“人溺己溺,人饥己饥”精神,布施所能,使苦人得乐,迷者受益。布施分为三种:财布施布施以金钱、物品去帮助穷苦者,改善他们的生活,或出资捐款印刷各种善书,经典劝化度人..

《普贤行愿品》的所有内容都可以包括在这个偈颂中。【索达吉堪布】

清净一切善业力,摧灭一切烦恼力,降伏一切诸魔力,圆满普贤诸行力。1.“清净一切善业力”,愿我获得清净一切有漏业的能力。为什么众生从无始以来一直漂泊轮回、流转生死?就是有漏业力支配所致。《俱舍论》中说,有..

怎样才更容易得到佛菩萨加持?

如何得到佛菩萨的加持?有些人常常有这样的疑惑,为什么有些人能得到很大的加持,得到一些殊胜的感应。自己却好像从未得到过加持?为什么努力念佛持咒诵经也得不到任何感应?究其种种原因我们今天就来探讨一下?你为什么..

念佛如何克服昏沉散乱?

文:妙莲老和尚大家毕竟是具缚凡夫,虽发心修行,仍不易降伏身心。念佛时非昏沉即散乱,此是用功之魔敌。散乱不除,昏沉亦解不了。人虽静坐,若妄想又浮动,散乱即来。要想降伏就得有如强敌之勇,要用全副精神去作战..

遇到挫折,才去学佛?你是否被人问过?

在家学佛是有很多逆因缘,应该怎么办呢?在家居士有家庭责任、工作责任要承担,要敦伦尽分,然后随分随力地把时间用在佛法上,要安排妥当。家庭也要保持一种和谐的关系,不能一学佛家庭关系就搞得非常紧张,甚至分裂..

有信仰,就有资格成为祖先的“香火”

佛家认为,后人有信仰,信仰自己的佛性,信仰祖先是根,就有资格成为祖先的“香火”。老祖先可以保佑后人,孝顺父母、爱护妻子的家庭,就和睦幸福。每个特定的家庭有特别的因缘,有的后人是来帮助老祖宗了业的,有的..

农历七月十五禁忌你知道多少(关于中元节禁忌)

自阳历2024年8月4日开始,正式进入农历七月,农历七月十四,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一个充满神秘色彩且备受重视的日子,常被称为“鬼节”。在这一天,不仅有着丰富的祭祀习俗,还存在着一系列与风水相关的禁忌,这些禁..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