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序 生命意义在于回家(新版重发)

繁体

内蒙的暮春

愿每一位有缘都能得到身心的疗愈

获得人生的真正成功


内蒙的暮春

长期以来,本人对一种现象深感遗憾。在某些地区,人们完全被物质化的思想所污染,眼睛只盯着小家妻儿及眼前短暂的利益,极端无视他人及他人利益,信奉弱肉强食、恶有好报的错谬信条,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紧张到剑拔弩张的地步。比如,一方总想占别人便宜,另一方吃不得一点小亏,彼此都把这类侵占与守护,看得比生命还重要。村民、邻居甚至兄弟之间,为了一点微不足道的小事,诸如一段树枝、两棵竹子或一寸菜地,可以大打出手,一生成仇,并延续到下一代。就这样一代代被物质所虚幻,过着烦苦不堪的生活。这种现象30年前如此,今天依然如此,且有过之而无不及。人们没有任何伦常概念,也没有善恶因果意识。中华传统文化最基本的内容,对他们来说犹如一块随手可弃的破布

这是当今世界的一个缩影,象征着很大一部分人不知为何而活,不知人生方向,不知怎样离苦得乐
正因为如此,本书引起了本人强烈的共鸣。本人于中找到了问题的根源及解决方法。根源是人们缺失国学教育、对国学智慧懵然不知,解决方法是学习与实践国学
比如,本书告诉我们:物质本身不是问题,问题是对物质及获取方法的错误认知。物质的获得靠勤劳或抢夺的现象与真相有很大距离。真相是,靠劳作和福报,主要是福报。这是自然规律决定,不是任何人头脑、好恶决定。即谓:福报来源于善行,孽报来源于恶行;行善才能得乐报,作孽终将遭苦报。所以俗话说,吃亏是福,或占便宜是吃亏

内蒙的暮春
但现在,几乎没有人相信这个真理,都是被假相所迷惑。所以人们才为一己或小家的短暂利益争得你死我活,无所不用其极。结果自然不会美好,哪怕暂时看起来如愿,最终也将以悲剧谢幕,或于命终付出堕入恶道的代价。多么冤枉!
如果相信真理,人们怎敢对作恶抱有侥幸心而对行善缺乏自觉性?一定相反,对行善有自觉性而对作恶不存侥幸心。如此,人心必趋向净化,社会必趋向和谐!
财富的获得如此,康寿、情感、官位、名利等也一样,无不靠善行的福报。让别人获得利益,自己才获得利益;让别人受到损害,自己必受到损害这是道的掌控使然,宇宙因此能以成住败空、周而复始的规律运行不辍。这就是真理,就是国学智慧。
太多人没有人伦概念,不知遵守人伦对自身避凶趋吉的重要性。人伦是做人的底线,当做人的底线都没有,并且成为普遍现象的时候,社会的道德会滑坡到何等地步?更不要说人与动物之间的关系。这就是对动物滥捕滥杀、活剥取皮之类的残忍行径盛行不衰的原因。 
无论是世俗人修福的障碍,还是灵修者实修的瓶颈,首先在不知遵守人伦,缺乏做人底线或起码的道义说出格话、做出格事,为很多人所习以为常。原因是从小到大及老,在家庭、学校、社会,都没有这方面的国学教育。所以解决方法,首先是补课,其次是实践。实践能否进行,取决于你能否在因缘当下听从真理或良师益友的提示。低等的人不相信自己智慧不够,所以坚持听自己的凡夫头脑;高等的人了解自己智慧不够,所以坚持听自己的内在真理。这就是区别。什么样的人能够获得实际利益,于此可见答案。

内蒙的暮春
本著特点:一、提出伦常的十伦概念,弥补五伦之不足。实践人伦是行善积福的开端,有十伦才有十善、六度等,乃有离苦得乐。(依阿含楞严璎珞经,悟道次第首为十伦法)
二、揭示人之初,有禀性善者,也有恶者,往世熏习各个不同故。提醒人们须对人性的险恶、环境的复杂有足够的认识及警觉。
三、提示杀生、违伦等不善行与不遵自然规律对康寿或福报的损害,及传统中医尤其古医法的神奇与科学性。即强调为人之道与生活之道。如不刻意降烧以免干扰自愈机制,不喝白水以免引邪伤阳;谓阴阳辨证及直达根源者方名真治病,故古医法能治愈抑郁症、精神病及癌症等。(按:传统中医尤其古中医是国学精粹之一,道为核心故;中医亡则国学衰,国学衰则民族危。)
四、提示国学所说人有来世、善恶有报等理已为当今科学所证实。对人们止恶行善、避凶趋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不屑行善、不惧作恶是对自身最大的伤害。好境遇靠往昔及今行善的福报,反之亦然。另一方面,也揭示人不怕作恶的深层原因,是人生观出现了问题;而人生观出现问题的原因,是生命观出现了偏差。故强调从小树立正确生命观的重要性。并提示生命提升的根本在于学道,正是《论语》的主旨,做人的学问源于学道而能合道故
五、提示伦常、因果背后的支撑是道或自然法则(自动赏善罚恶)。故具有绝对准确性,非如世间法律的不完整性及执行的不确定性。了解此理者,对作恶无法存有侥幸心,对行善不会缺乏主动性。人心由此可转为良善,社会风气可转为清明。
六、提示获得财富、健康、名位及离苦得乐的方法,并提示生命意义在于回家,那是心灵的归宿。即提示财富、康寿、官位等与往世今生善恶行的关系,并揭示背后的支撑是道或自然法则,如天道酬德而非酬勤。换言之,除了有世间法律,还有自然法则。作恶者纵使逃脱世间法律的制裁,也一定逃脱不了自然法则的惩处。蒙冤者必因自然法则获得补偿,理亦然。故人生意义是断恶修善、培德积福、不断提升生命等级,当确立道为目标以确保人生方向的正确无误,即是孔子言“士志于道”、“君子不器”(向道)。

视频播放地址:点击播放

本著四大要旨一、提出基础又重要的十伦,构建人伦完整体系;二、揭示最高及阐释无误的道(主),并提示正确的生命观及人生方向三、指出国学名著某些内容的错谬,纠正一些名人对国学重要内容的错解;四、提示神奇的古医疗法,以真正的标本兼治根治疾病。有此四大重要内容,足以成为救世良药(救你自己就是救世界)。
概言之,这是一部具有身心疗愈力量的稀世奇书,将令有缘者获得不可思议的利益又谓,无论是为了健康、情感、婚姻、事业、名位,还是探索人生真理等,于本书都能得到珍贵的提示。故本书可供社会各个层面、有各种人生困惑者各取所需。               

利    乐   敬序

二〇一八年暮冬


THE END

摄 影 / 阳光等

编 辑 / 雨露等




2024-03-17 13:54

地藏菩萨威神加持:梦中万里之外捉鬼

在《地藏经》中,地藏菩萨说,他的神通威德是佛力加持的,还有普贤大士加持的。地藏菩萨的话,肯定有谦虚的成份,而得到佛力加持这个事,也是真实不虚,只是我们凡夫看不出来。我们修行人,但凡有一点悟处,或略显本..

在家人事务牵绊多,怎样修行高效?

我们在家居士为了生活,还得有个生活手段,所以每天要上班,各自不同的职业,维持家庭生活。回家还有很多家务,大部分身心都得用在工作和家庭生活上。只能忙里偷闲修学佛法,所以多被事缘所牵扯,不能像出家人没有世..

被动适应环境就能离苦吗?

当我们改变自身心态之际,同时也在改变周围环境。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我们以嗔恨的心、厌恶的表情对待周围的人,那么,对方一定与我们形同陌路,难以和睦。如果我们将自身心态转变一下,以慈悲的心、亲切的笑容接触周..

在家念佛需注意的三项事

今天佛七圆满,明天大家就回去了。我有几样事情须要和大家讲一讲,回家以后你们好注意到。第一项,回去以后要精进念佛。在家里修的那种精进和在此地打佛七的精进不一样。这里七天打七是勇猛精进,回去以后,当以平常..

梦是真的,还是假的?

文:梦参长老梦,大家都知道是假的,做梦哪有真的,但是人生都在梦,人生都在梦中,感你这一段接近圆满了恢复知觉了梦醒了,醒了再做第二个梦。但是梦是假的?是真的呢?对我来说好像是真的。所以经典告诉就我们,梦..

若想证悟大圆满,必须长时间实修上师的口诀。【法王如意宝】

修大圆满实修大圆满我们要对上上下下的胜劣众生有一颗善良的心,除此之外,还应该看看相续中是否生起了大圆满的修行境界。若想让大圆满的实修境界在相续中生起,必须长时间实修上师的口诀。举个例子,就我而言,我依..

“执著”和“进取”到底有什么区别?

问:生活中,我们认为一个人有进取心是好事,而在佛教中,凡夫意义的“进取”却往往带着“执著”的色彩,请问“进取”和“执著”有什么区别?法师答:有些人认为佛教是消极的,担心一旦学佛会失去进取心,因而不敢走..

心若不安,到哪里会安呢?

你们现在坏的念头很多,好的没有体会,遇到境界很容易被转走,懵懵懂懂的,所以还很危险。要知道你们现在还没有办法受考验,只能像照顾小孩一样,慢慢让心安下来,才能修心。你们一定要守规矩,大陆丛林是很严的。承..

谨记,一个需要背诵的诀窍

一位居士曾向博朵瓦格西请教消除恶缘的窍诀,格西回答说:“你应当屡屡思维死无常,如果生起必定死亡的唯一观念,那么净除罪业无有困难,奉行善法也无有困难;如若在此基础上,你能常常修持并在相续中生起慈悲心,..

什么是佛教的六度法?

一、布施看见一切人生受苦,心生慈悲,以“人溺己溺,人饥己饥”精神,布施所能,使苦人得乐,迷者受益。布施分为三种:财布施布施以金钱、物品去帮助穷苦者,改善他们的生活,或出资捐款印刷各种善书,经典劝化度人..

《普贤行愿品》的所有内容都可以包括在这个偈颂中。【索达吉堪布】

清净一切善业力,摧灭一切烦恼力,降伏一切诸魔力,圆满普贤诸行力。1.“清净一切善业力”,愿我获得清净一切有漏业的能力。为什么众生从无始以来一直漂泊轮回、流转生死?就是有漏业力支配所致。《俱舍论》中说,有..

怎样才更容易得到佛菩萨加持?

如何得到佛菩萨的加持?有些人常常有这样的疑惑,为什么有些人能得到很大的加持,得到一些殊胜的感应。自己却好像从未得到过加持?为什么努力念佛持咒诵经也得不到任何感应?究其种种原因我们今天就来探讨一下?你为什么..

念佛如何克服昏沉散乱?

文:妙莲老和尚大家毕竟是具缚凡夫,虽发心修行,仍不易降伏身心。念佛时非昏沉即散乱,此是用功之魔敌。散乱不除,昏沉亦解不了。人虽静坐,若妄想又浮动,散乱即来。要想降伏就得有如强敌之勇,要用全副精神去作战..

遇到挫折,才去学佛?你是否被人问过?

在家学佛是有很多逆因缘,应该怎么办呢?在家居士有家庭责任、工作责任要承担,要敦伦尽分,然后随分随力地把时间用在佛法上,要安排妥当。家庭也要保持一种和谐的关系,不能一学佛家庭关系就搞得非常紧张,甚至分裂..

有信仰,就有资格成为祖先的“香火”

佛家认为,后人有信仰,信仰自己的佛性,信仰祖先是根,就有资格成为祖先的“香火”。老祖先可以保佑后人,孝顺父母、爱护妻子的家庭,就和睦幸福。每个特定的家庭有特别的因缘,有的后人是来帮助老祖宗了业的,有的..

农历七月十五禁忌你知道多少(关于中元节禁忌)

自阳历2024年8月4日开始,正式进入农历七月,农历七月十四,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一个充满神秘色彩且备受重视的日子,常被称为“鬼节”。在这一天,不仅有着丰富的祭祀习俗,还存在着一系列与风水相关的禁忌,这些禁..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