诵读经书,是不是一定要明白它的意思?

繁体

问:师父,我们每天都要诵经,不一定所有经的意思都懂,这样子诵经有没有用呢?是不是一定要明白它的意思?

梦参长老答:你明白着诵,跟你不明白着诵,两个的效果相当不同。完全明了了还要诵吗?明了要诵,要诵就要证得,这就叫“行”。我们虽然是从文字明了的,从语言上大家明了的,但真正实在的意思还没有懂。

譬如我说:“这杯水是热的。”你说:“对!这杯水是热的。”其实这杯水是冷的,你得亲自喝一喝才真正知道是冷、是热。我说是冷、是热,你都不能知道。

我说空跟有是无碍的,我理解无碍了,你还没理解啊,我怎么说,你都不会明白;我证得了,那你就不能证得了。

所以咱们诵的时候是假明白,你诵久了,真正明白了,那才是真明白。
这十二步骤都懂,诵经容易开悟

1.专诵一经 
有的人选诵好几本经,有的人选诵一本经,建议大家专诵一本,除非已经诵得很习惯。为什么要专诵一本?它的利益在哪里?因为一经通,则窍窍通,所以一悟就全悟了。那你诵那么多经的意义是什么呢!

事实上是要大彻大悟的!所以诵一经能开悟,诵那么多经也能开悟,但是诵一经比较容易契入,诵多经很难契入,除非这一经已经通达了。

礼敬一佛就是礼敬诸佛,专诵一本经就是三藏十二部经都诵完了,所以不要落入不正确的知见里,心要专才能定。

简单比喻下,现在一个靶心,你是射箭的选手,你只能够专心射那个靶心,直到你百发百中,你才有资格讲:我可不可以射远一点。再射,我可不可以再远一点。要到这样的程度,才有资格讲,不要十公尺都射不到,就想我可不可以射五十公尺。

连一本经你都不了解,就要诵三、四本经,最好不要这样,甚至有的人清早诵一种,下午诵一种,晚上再诵另一种;或初一诵一种,十五又诵另一种,最后诵到很忙很累,所以我们最好是要专诵一本经。
   
2.一日几遍
你一天读几遍,这个很重要,以金刚经感应录的例子,没有人一天只诵一次的,最少每天10遍,最多的60遍。一天60遍要多久时间呢?如果已会背诵的人,一遍诵十分钟,至少每天就要5小时以上!哪一个人心可以稳定5小时以上的,这个人就真的不简单。

但并不是叫你要读诵很多次,而是你要为自己做一个定课;定课是我每天一定要做的,我有多余的时间再学别的或诵别的,就像心有余力,则于学文。

定课跟散课不一样的,先规划针对个人需要设计表格,按照个人想要怎样的修,来做这样的功课,然后自己做这样的演练,所以一日诵几遍,以金刚经来说,各位一天最少诵3遍约1小时。其他内容较多的,如地藏经、六祖坛经,则一遍就可以。

3.经文熟练
如果念很久,经文还不熟练,事实上是你念起来没有味道,若你诵经诵到如行云流水,自然就会有法喜;诵经诵到突然之间不见经,不见身,也不见人,那是个什么情形呢,自己可以去体会。也就是说这经文你要相当的熟练,读起经来身心才会投入。 

4.字当念对
是不是每个字都念对,是不是每个字都没有漏掉,还是多念一个字,为什么念经文最后都要再念补阙真言,为什么要再念补阙真言?
   
你有把握每次念都念对,都没有念漏掉吗?我们察觉到,几乎每次念都有这样的问题存在,所以要选诵经这法门的人,你的诵经就要每个字都要念对。先看到字,一字一字的念,自然不会念错。
   
5.速度宜稳
我们常常会念顺,但速度不稳,我们比较熟的地方常会快速的念过,这样是不对的,读的时候每个字都要稳,都要跟第一个字一样的稳,往往我们熟悉的文章或句子,一下子就念过去了,这是习气。

不能让习气作祟,要有定力,但稳的时候又常常有的地方会断掉,段与段之间会断掉,会停顿一下。
   
诵经要段与段之间速度要一样,字与字之间速度要一样,不能断,尤其念到断句很明显的时候常常会断掉。
   
6. 气要顺畅
气要顺畅是最困难的,所谓气要顺畅就是念这本经从头至尾,都不断掉。换气要换到自然而不断掉任何一句。所以稍有不顺,就会断句。每次念一直断气,那这本经念起来就不会顺畅,如果念起来很顺利的话,身心都会很舒服。
  
就像打坐要数息,数息当中本身要去调息,息调的好,坐起来很舒服,息调不好,坐起来相当的累。因此诵经要有诀窍:注意力摆在丹田不要出力(不是小声)用丹田的力量,不要念的很僵硬,要念的柔软,会愈念愈稳定。
   
7.口中甘露
在打坐时舌顶上颚。为什么要舌顶上颚,好处为:(1)不会口干舌噪,(2)不会上火。
  
同理,不会诵经的人,很用力念的人,诵一部经下来没声音了,尤其是大部经一次诵下来好几个钟头的,念下来都失声,而且边念边喝水。
   
如同爬山的人,真正会爬山的人很少喝水,同理,会诵经的人、会打坐的人,也是如此。
8.心生恭敬
做任何事态度是最重要的,这个态度会决定你刚才诵经有没有意义。
  
我们诵经完,一定会回向念:“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是用你清净的心,去庄严佛净土;如果你没有恭敬的心,你根本就不清净,不但不尊重自己,也不尊重三宝,所以诵经要心生恭敬。

9.心生法喜   
你有没有诵经诵到法喜充满?还是偶尔有,偶尔没有呢?举个例子:现在有一个神枪手,他应该百发百中,如果百发中,一发没中,则不能称他为神枪手。
  
如果你能每次诵经,都法喜充满,就如同那位神枪手般。但我们有时心情好,诵起来就法喜充满;心情不好时,诵起来就不法喜。所以你诵经时,要常常法喜充满,如果你每次诵经都法喜充满,这表示你已进入状况。 
 
10.不起妄念 
诵经不起妄念,谁能不起妄念呢?除非是个开悟的人,所以几乎诵经是都会起妄念,但你不用害怕妄念起,继续诵经,甚至你还会边诵边想到诵完要做什么事情!
   
我们的心实在太不可思议,所以不起妄念是我们想要的结果,但是我们现在还会起妄念是很自然的现象,不要让它困扰你,不要让它产生挫折感。因为这是正常的过程!

11.自然背诵 
我们常常看到不懂字的阿婆,跟着师父念经,到最后整部经都背下来。常听人说老人痴呆症,反而年轻人犯痴呆症,背都背不起来,阿婆为什么可以背起来呢?
   
研究的结果:当一个人懂文字,随时要看都可以,但是对完全不懂文字的阿婆来说,当她在与别人读经时,她会特别的专心,反而我们懂字的不专心。
   
所以一个懂字及一个不懂字的人一起背大悲咒,反而认识字的比较慢背起来,就是这个道理。
   
12.心开悟解   
我们说修行,要修戒、定、慧,诵经时戒、定、慧三个同时俱足,三个全部都有,所以会开悟。为什么?因为诵经时不会去犯戒,就是持戒;专心诵经,就是有定;经诵久了,其义自现,自然就有慧。

图片参与2021辛丑年化太岁吉祥祈福牌位登记>>



↙点击“阅读原文”参与日行一善

2024-03-17 13:54

地藏菩萨威神加持:梦中万里之外捉鬼

在《地藏经》中,地藏菩萨说,他的神通威德是佛力加持的,还有普贤大士加持的。地藏菩萨的话,肯定有谦虚的成份,而得到佛力加持这个事,也是真实不虚,只是我们凡夫看不出来。我们修行人,但凡有一点悟处,或略显本..

在家人事务牵绊多,怎样修行高效?

我们在家居士为了生活,还得有个生活手段,所以每天要上班,各自不同的职业,维持家庭生活。回家还有很多家务,大部分身心都得用在工作和家庭生活上。只能忙里偷闲修学佛法,所以多被事缘所牵扯,不能像出家人没有世..

被动适应环境就能离苦吗?

当我们改变自身心态之际,同时也在改变周围环境。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我们以嗔恨的心、厌恶的表情对待周围的人,那么,对方一定与我们形同陌路,难以和睦。如果我们将自身心态转变一下,以慈悲的心、亲切的笑容接触周..

在家念佛需注意的三项事

今天佛七圆满,明天大家就回去了。我有几样事情须要和大家讲一讲,回家以后你们好注意到。第一项,回去以后要精进念佛。在家里修的那种精进和在此地打佛七的精进不一样。这里七天打七是勇猛精进,回去以后,当以平常..

梦是真的,还是假的?

文:梦参长老梦,大家都知道是假的,做梦哪有真的,但是人生都在梦,人生都在梦中,感你这一段接近圆满了恢复知觉了梦醒了,醒了再做第二个梦。但是梦是假的?是真的呢?对我来说好像是真的。所以经典告诉就我们,梦..

若想证悟大圆满,必须长时间实修上师的口诀。【法王如意宝】

修大圆满实修大圆满我们要对上上下下的胜劣众生有一颗善良的心,除此之外,还应该看看相续中是否生起了大圆满的修行境界。若想让大圆满的实修境界在相续中生起,必须长时间实修上师的口诀。举个例子,就我而言,我依..

“执著”和“进取”到底有什么区别?

问:生活中,我们认为一个人有进取心是好事,而在佛教中,凡夫意义的“进取”却往往带着“执著”的色彩,请问“进取”和“执著”有什么区别?法师答:有些人认为佛教是消极的,担心一旦学佛会失去进取心,因而不敢走..

心若不安,到哪里会安呢?

你们现在坏的念头很多,好的没有体会,遇到境界很容易被转走,懵懵懂懂的,所以还很危险。要知道你们现在还没有办法受考验,只能像照顾小孩一样,慢慢让心安下来,才能修心。你们一定要守规矩,大陆丛林是很严的。承..

谨记,一个需要背诵的诀窍

一位居士曾向博朵瓦格西请教消除恶缘的窍诀,格西回答说:“你应当屡屡思维死无常,如果生起必定死亡的唯一观念,那么净除罪业无有困难,奉行善法也无有困难;如若在此基础上,你能常常修持并在相续中生起慈悲心,..

什么是佛教的六度法?

一、布施看见一切人生受苦,心生慈悲,以“人溺己溺,人饥己饥”精神,布施所能,使苦人得乐,迷者受益。布施分为三种:财布施布施以金钱、物品去帮助穷苦者,改善他们的生活,或出资捐款印刷各种善书,经典劝化度人..

《普贤行愿品》的所有内容都可以包括在这个偈颂中。【索达吉堪布】

清净一切善业力,摧灭一切烦恼力,降伏一切诸魔力,圆满普贤诸行力。1.“清净一切善业力”,愿我获得清净一切有漏业的能力。为什么众生从无始以来一直漂泊轮回、流转生死?就是有漏业力支配所致。《俱舍论》中说,有..

怎样才更容易得到佛菩萨加持?

如何得到佛菩萨的加持?有些人常常有这样的疑惑,为什么有些人能得到很大的加持,得到一些殊胜的感应。自己却好像从未得到过加持?为什么努力念佛持咒诵经也得不到任何感应?究其种种原因我们今天就来探讨一下?你为什么..

念佛如何克服昏沉散乱?

文:妙莲老和尚大家毕竟是具缚凡夫,虽发心修行,仍不易降伏身心。念佛时非昏沉即散乱,此是用功之魔敌。散乱不除,昏沉亦解不了。人虽静坐,若妄想又浮动,散乱即来。要想降伏就得有如强敌之勇,要用全副精神去作战..

遇到挫折,才去学佛?你是否被人问过?

在家学佛是有很多逆因缘,应该怎么办呢?在家居士有家庭责任、工作责任要承担,要敦伦尽分,然后随分随力地把时间用在佛法上,要安排妥当。家庭也要保持一种和谐的关系,不能一学佛家庭关系就搞得非常紧张,甚至分裂..

有信仰,就有资格成为祖先的“香火”

佛家认为,后人有信仰,信仰自己的佛性,信仰祖先是根,就有资格成为祖先的“香火”。老祖先可以保佑后人,孝顺父母、爱护妻子的家庭,就和睦幸福。每个特定的家庭有特别的因缘,有的后人是来帮助老祖宗了业的,有的..

农历七月十五禁忌你知道多少(关于中元节禁忌)

自阳历2024年8月4日开始,正式进入农历七月,农历七月十四,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一个充满神秘色彩且备受重视的日子,常被称为“鬼节”。在这一天,不仅有着丰富的祭祀习俗,还存在着一系列与风水相关的禁忌,这些禁..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