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庙设计】木雕老佛像,时间越久,越美!

繁体

南海观音,木雕着色,辽代,纳尔逊美术馆

佛经记载人间的第一尊佛像即是用旃檀木雕刻而成的,木雕可谓佛教造像中最重要的一种表现方式。中国自古重视木雕传统工艺,木雕佛像伴随着佛教的发展,一直以来为国人所珍视。而中国的木雕佛教造像也大量的流传到海外,被各大博物馆争相收藏。

狮吼观音,木雕彩绘,明代,大都会博物馆

佛教造像、佛画同佛教本身一样,源于印度,兴于西域,而盛于唐土。鸠摩罗什、法显和玄奘法师的东来与西行,同佛经一起,从古印度请回为数众多的佛像和佛画,终得引慈云于西极,注法雨于东垂。佛画、佛像也作为以像传教的形象性道具,由遣唐僧等携至东瀛,传智灯之长焰,皎幽暗而恒明。

观音像,木雕彩绘镀金,金代或元代,宾州大学博物馆

约为宋至元时期的漆金加彩佛造像,风格略见方正雄浑。身形长直壮硕,脸形雕刻成刚毅四方,天庭饱满,地阁方圆,具男相特质。发髻成后仰状,发髻前方装饰类似卷草纹冠;双目微垂、神态安详,法相端庄。

观音像,木雕金漆彩绘,金代,波士顿美术馆

水月观音,木雕彩绘,辽代,大都会博物馆

整体雄健庄严。身体帙帛斜披肩上且缠绕手臂,而在腰际处的帙帛则系结于前,披帙帛与手臂穿插层次立体,下身着双层式纱裙,且上层的裙带长帛层次丰富,与帙帛相映。衣纹带雕刻线条流畅、飘逸脱俗。

观音像,木雕彩绘,亚洲艺术博物馆

观音像,木雕彩绘,北宋,圣路易斯美术馆

工匠减几分繁细缛饰,仅见肩膀处游戏简洁的璎珞宝环装饰,却增多分刀痕,雕刻层次凸出,显现立体及肌肉壮硕感,裸空雕搭配深刻,刀法凌厉,尤其是脸部雕刻特征明显,自成一格。

文殊菩萨,木雕彩绘,北宋,大都会博物馆

观音像,木雕彩绘,明代,费城美术馆

宋元时期漆金加彩菩萨,整体造型大气,体量饱满,因雕工流畅更见细部完美,久经岁月漆金仍展露出佛性华光。菩萨高束发髻,亦有髪飘逸而长垂两肩。

水月观音,木雕彩绘,12世纪早期,圣地亚哥艺术博物馆

观音像,木雕彩绘,金代,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

面相丰满圆润,右手印,左手置胸前做说法印。双目低垂,似俯视众生。颈佩璎珞项圈,胸部饱满,肩搭飘带,外披僧衣内著僧裙,身体微向侧倾,且随雕刻线条流畅的衣饰,呈现出灵动的一面,其立于俯莲台座法相庄严中见宁静内省,又见有股灵韵之气贯通全身。

观音像,木雕彩绘,金代,耶鲁大学艺术博物馆


菩萨在古印度佛教中为男子形象,流传到中国后,随着菩萨信仰的深入人心及其对世人而言所具有的深切的人情味,便逐渐转为温柔慈祥的女性形象。

牛津大学阿什莫尔博物馆收藏 规格:172.7×93×85 cm


佛教雕塑中,菩萨多以古代印度和中国贵族服饰装扮,显得格外华丽而优雅。在佛教初创的小乘时期,仅把释迦牟尼累世修行的前身和尚未成佛的悉达多王子称为菩萨。大乘佛教创立后,根据“人人具有佛性,人人皆可成佛”的理论,把凡是立下宏愿,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的都称之为菩萨。因而菩萨的刻画,会带有现世黎民的特征。

北宋  彩绘木雕观音像  高127.5cm


宋元期间的加彩木雕观音像,因为长期受空气湿度、光线、温度和社会动荡等因素影响,当经历岁月流逝,多件彩色斑驳、剥落、木质遭损等,然有幸留存在世的造像,多得岁月之磨练,更见古拙味。

如此菩萨那边,木刻家十分重视自然表情和姿势,刀纹线条劲健,呈眉目疏朗、“曹衣出水”。大部分幸存于世的宋元时期木雕佛像大多流失海外,成为世界各大博物馆收藏的珍品,主要分布于日本、欧美等国。

推荐阅读


(直接点击下方文字即可查看)

【寺庙设计】柏孜克里克石窟全集

【免费电子书】《日莲论》;试论《清净道论》的禅法——佛教苦乐观与慈悲观综论

【寺庙设计】中国四大佛教名山求什么最灵?

【免费电子书】《心性与佛性》中国佛教心性论及其相关问题研究

【寺庙设计】重现大唐风华,智慧渤海胜境,宁安市渤海禅寺总体规划

【免费电子书】《缘起论的基本问题》解释自然、社会、人生及各种精神现象的最基本的理论

声明:图片素材来源网络,版权归属原作者,若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谢谢。


2024-03-17 13:54

地藏菩萨威神加持:梦中万里之外捉鬼

在《地藏经》中,地藏菩萨说,他的神通威德是佛力加持的,还有普贤大士加持的。地藏菩萨的话,肯定有谦虚的成份,而得到佛力加持这个事,也是真实不虚,只是我们凡夫看不出来。我们修行人,但凡有一点悟处,或略显本..

在家人事务牵绊多,怎样修行高效?

我们在家居士为了生活,还得有个生活手段,所以每天要上班,各自不同的职业,维持家庭生活。回家还有很多家务,大部分身心都得用在工作和家庭生活上。只能忙里偷闲修学佛法,所以多被事缘所牵扯,不能像出家人没有世..

被动适应环境就能离苦吗?

当我们改变自身心态之际,同时也在改变周围环境。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我们以嗔恨的心、厌恶的表情对待周围的人,那么,对方一定与我们形同陌路,难以和睦。如果我们将自身心态转变一下,以慈悲的心、亲切的笑容接触周..

在家念佛需注意的三项事

今天佛七圆满,明天大家就回去了。我有几样事情须要和大家讲一讲,回家以后你们好注意到。第一项,回去以后要精进念佛。在家里修的那种精进和在此地打佛七的精进不一样。这里七天打七是勇猛精进,回去以后,当以平常..

梦是真的,还是假的?

文:梦参长老梦,大家都知道是假的,做梦哪有真的,但是人生都在梦,人生都在梦中,感你这一段接近圆满了恢复知觉了梦醒了,醒了再做第二个梦。但是梦是假的?是真的呢?对我来说好像是真的。所以经典告诉就我们,梦..

若想证悟大圆满,必须长时间实修上师的口诀。【法王如意宝】

修大圆满实修大圆满我们要对上上下下的胜劣众生有一颗善良的心,除此之外,还应该看看相续中是否生起了大圆满的修行境界。若想让大圆满的实修境界在相续中生起,必须长时间实修上师的口诀。举个例子,就我而言,我依..

“执著”和“进取”到底有什么区别?

问:生活中,我们认为一个人有进取心是好事,而在佛教中,凡夫意义的“进取”却往往带着“执著”的色彩,请问“进取”和“执著”有什么区别?法师答:有些人认为佛教是消极的,担心一旦学佛会失去进取心,因而不敢走..

心若不安,到哪里会安呢?

你们现在坏的念头很多,好的没有体会,遇到境界很容易被转走,懵懵懂懂的,所以还很危险。要知道你们现在还没有办法受考验,只能像照顾小孩一样,慢慢让心安下来,才能修心。你们一定要守规矩,大陆丛林是很严的。承..

谨记,一个需要背诵的诀窍

一位居士曾向博朵瓦格西请教消除恶缘的窍诀,格西回答说:“你应当屡屡思维死无常,如果生起必定死亡的唯一观念,那么净除罪业无有困难,奉行善法也无有困难;如若在此基础上,你能常常修持并在相续中生起慈悲心,..

什么是佛教的六度法?

一、布施看见一切人生受苦,心生慈悲,以“人溺己溺,人饥己饥”精神,布施所能,使苦人得乐,迷者受益。布施分为三种:财布施布施以金钱、物品去帮助穷苦者,改善他们的生活,或出资捐款印刷各种善书,经典劝化度人..

《普贤行愿品》的所有内容都可以包括在这个偈颂中。【索达吉堪布】

清净一切善业力,摧灭一切烦恼力,降伏一切诸魔力,圆满普贤诸行力。1.“清净一切善业力”,愿我获得清净一切有漏业的能力。为什么众生从无始以来一直漂泊轮回、流转生死?就是有漏业力支配所致。《俱舍论》中说,有..

怎样才更容易得到佛菩萨加持?

如何得到佛菩萨的加持?有些人常常有这样的疑惑,为什么有些人能得到很大的加持,得到一些殊胜的感应。自己却好像从未得到过加持?为什么努力念佛持咒诵经也得不到任何感应?究其种种原因我们今天就来探讨一下?你为什么..

念佛如何克服昏沉散乱?

文:妙莲老和尚大家毕竟是具缚凡夫,虽发心修行,仍不易降伏身心。念佛时非昏沉即散乱,此是用功之魔敌。散乱不除,昏沉亦解不了。人虽静坐,若妄想又浮动,散乱即来。要想降伏就得有如强敌之勇,要用全副精神去作战..

遇到挫折,才去学佛?你是否被人问过?

在家学佛是有很多逆因缘,应该怎么办呢?在家居士有家庭责任、工作责任要承担,要敦伦尽分,然后随分随力地把时间用在佛法上,要安排妥当。家庭也要保持一种和谐的关系,不能一学佛家庭关系就搞得非常紧张,甚至分裂..

有信仰,就有资格成为祖先的“香火”

佛家认为,后人有信仰,信仰自己的佛性,信仰祖先是根,就有资格成为祖先的“香火”。老祖先可以保佑后人,孝顺父母、爱护妻子的家庭,就和睦幸福。每个特定的家庭有特别的因缘,有的后人是来帮助老祖宗了业的,有的..

农历七月十五禁忌你知道多少(关于中元节禁忌)

自阳历2024年8月4日开始,正式进入农历七月,农历七月十四,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一个充满神秘色彩且备受重视的日子,常被称为“鬼节”。在这一天,不仅有着丰富的祭祀习俗,还存在着一系列与风水相关的禁忌,这些禁..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