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正月初五纪念四明知礼尊者圆寂

繁体

四明知礼大师

农历正月初五恭逢四明知礼尊者纪念日,大师为宋代著名天臺宗中兴大师。初父母未有嗣,祷于佛,梦神僧携童子遗之曰:此佛子罗睺罗也。遂有娠。出家具戒,学于宝云悟台教。天圣六年正月初五日,召大众说法,骤称阿弥陀佛佛号数百声,奄然坐逝。露龛二七日,颜貌如生,爪发俱长,茶毗舌根不坏,若莲华然。舍利五色,莫知其数。天台宗人尊为第十七祖。一般称为四明尊者。

四明知礼尊者 (9601028)生平简介

知礼,字约言,是宋代天台宗的义学高僧,俗姓金,四明(今浙江鄞县)人,七岁时(966)依汴京太平兴国寺洪选出家。

十五岁受具足戒,专研律部。

二十岁(979)从天台螺溪传教院义通(927988)学天台教观。

淳化二年(991),受请住四明祥符寺,遂开讲席,学徒云集。

既而以堂舍狭隘,于至道元年(995)迁城东南隅保恩院,次年,院主显通舍院与知礼永作十方住持传演天台教法之地。真宗咸平二年(999)以后,专以讲经、修忏为事。

六年(1003),日僧寂照等携带其国天台宗学者源信有关天台教义的疑问二十七条来询,他依教答释。其后先后撰《十不二门指要钞》、《别理随缘二十问》、《十义书》及《观心二百问》等,使天台宗蔚然中兴。

大中祥符六年(1013),创设念佛施戒会,结合僧俗男女一万人,同修念佛、发菩提心,求生净土。

七年,撰《观经融心解》。

天禧五年(1021),撰《修忏要旨》、《观音别行玄义记》、《观无量寿经疏妙宗钞》。

仁宗天圣六年(1028)正月初五日,知礼召大众说法。骤称阿弥陀佛号数百声。奄然坐逝。。年六十九,腊五十四。露龛经二七日,爪发俱长,仪貌如生。其月二十四日,阇维于郡南门外,未间先闻异香馥郁,火灭舌根不坏,舍利五色,不知其数。明道二年七月二十九日奉灵骨,塔于崇法院之左。

法脉流传

弟子升堂者千余,其睹奥极深,领徒继盛,其中较著名者有:则全、觉琮、本如、崇矩、仁岳、慧才、梵臻、尚贤等二十人,禀法弟子四百七十八人,手度弟子七十人。

大师示寂后到其再传弟子妙悟希最,大师之说乃大行。

思想著作

知礼继承天台宗智顗、湛然的学说,并有所发挥。他认为只讲别理随缘(亦称真如随缘)还不行,只有理具随缘才是真正的圆极。其目的在于捍卫天台宗的学说,对抗华严宗关于性起说的价值。此外,知礼还主张观心法门妄心观,即依《金光明经玄义》的广本,讲十法观心,发挥妄即真、妄外无真等思想,经过他的弟子们进一步发扬,对天台宗有很大影响,并逐渐形成一派,称山家派,被看成是天台宗的正统。天台宗有山家、山外之分,即起于知礼时代。知礼一派自认为是天台一宗的正统,以山家自称;而把和他们见解不同的晤恩、洪敏、源清、天昭、智圆一派贬称为山外。知礼极力发挥智顗、湛然的宗义,其要点是别理随缘说,他在《十不二门指要钞》卷下成立此义。认为真如缘起的涵义,别、圆二教所说不同。别教所说的真如,超然在差别的事相之外,就是和事相隔别的理体,所以称为别理,或称为但理,一理。圆教则认为真如理中本来就具有差别的事相,事理相即熔融。其随缘而作一切诸法,乃是举体随缘,举体不变,即不变而随缘,即随缘而不变;所以称为理具随缘。如《指要钞》说:他宗明一理随缘作差别法,差别是无明之相,淳一是真如之相,随缘时则有差别,不随缘时则无差别;故知一性与无明和合方有差别,正是合义,非体不二,以除无明无差别故。应知不谈理具,单说真如随缘,仍是离义。故知他宗极圆,祇云性起,不云性具,深可思量。

四明知礼尊者著作:《金光明经文句记》12卷、《金光明经玄义拾遗记》6卷《金光明最胜忏仪》 1卷《观无量寿经疏妙宗钞》6卷、《观无量寿经疏妙宗钞科》,(1卷)《观无量寿佛经融心解》(1卷)《观音经玄义记》4卷《观音经义疏记》 4卷《千手眼大悲心咒行法》 1卷《修忏要旨》1卷《十不二门指要钞》(2卷)《解谤书》3卷《四明十义书》(2卷)及《四明尊者教行录》7卷等。

历史影响及地位

大师生平致力于著述讲忏,咸平二年(999)以后,讲法华玄义七遍,法华文句八遍、摩诃止观八遍、大涅槃经疏一遍、净名经疏二遍、金光明经玄义十遍、观音别行玄疏七遍、观无量寿佛经疏七遍,及金刚錍等其数繁多。

又修法华忏一期四九昼夜,计五次;修十日一期之金光明忏法二十遍、一七日一期之弥陀忏法五十遍、七七(四十九)日请观音忏八遍、三七(二十一)日大悲忏法十遍。又结十僧长期修法华忏达三年;请十僧修大悲忏长达三年;燃三指供佛;造佛像、寺院等不计其数!又每岁启建念佛施戒会。师之门下分三系而数代犹盛!宋真宗感念其德,赐号法智大师。历来被尊为天台宗第十七祖,又长住四明延庆寺,故世称四明尊者、四明大法师。

2024-03-17 13:54

地藏菩萨威神加持:梦中万里之外捉鬼

在《地藏经》中,地藏菩萨说,他的神通威德是佛力加持的,还有普贤大士加持的。地藏菩萨的话,肯定有谦虚的成份,而得到佛力加持这个事,也是真实不虚,只是我们凡夫看不出来。我们修行人,但凡有一点悟处,或略显本..

在家人事务牵绊多,怎样修行高效?

我们在家居士为了生活,还得有个生活手段,所以每天要上班,各自不同的职业,维持家庭生活。回家还有很多家务,大部分身心都得用在工作和家庭生活上。只能忙里偷闲修学佛法,所以多被事缘所牵扯,不能像出家人没有世..

被动适应环境就能离苦吗?

当我们改变自身心态之际,同时也在改变周围环境。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我们以嗔恨的心、厌恶的表情对待周围的人,那么,对方一定与我们形同陌路,难以和睦。如果我们将自身心态转变一下,以慈悲的心、亲切的笑容接触周..

在家念佛需注意的三项事

今天佛七圆满,明天大家就回去了。我有几样事情须要和大家讲一讲,回家以后你们好注意到。第一项,回去以后要精进念佛。在家里修的那种精进和在此地打佛七的精进不一样。这里七天打七是勇猛精进,回去以后,当以平常..

梦是真的,还是假的?

文:梦参长老梦,大家都知道是假的,做梦哪有真的,但是人生都在梦,人生都在梦中,感你这一段接近圆满了恢复知觉了梦醒了,醒了再做第二个梦。但是梦是假的?是真的呢?对我来说好像是真的。所以经典告诉就我们,梦..

若想证悟大圆满,必须长时间实修上师的口诀。【法王如意宝】

修大圆满实修大圆满我们要对上上下下的胜劣众生有一颗善良的心,除此之外,还应该看看相续中是否生起了大圆满的修行境界。若想让大圆满的实修境界在相续中生起,必须长时间实修上师的口诀。举个例子,就我而言,我依..

“执著”和“进取”到底有什么区别?

问:生活中,我们认为一个人有进取心是好事,而在佛教中,凡夫意义的“进取”却往往带着“执著”的色彩,请问“进取”和“执著”有什么区别?法师答:有些人认为佛教是消极的,担心一旦学佛会失去进取心,因而不敢走..

心若不安,到哪里会安呢?

你们现在坏的念头很多,好的没有体会,遇到境界很容易被转走,懵懵懂懂的,所以还很危险。要知道你们现在还没有办法受考验,只能像照顾小孩一样,慢慢让心安下来,才能修心。你们一定要守规矩,大陆丛林是很严的。承..

谨记,一个需要背诵的诀窍

一位居士曾向博朵瓦格西请教消除恶缘的窍诀,格西回答说:“你应当屡屡思维死无常,如果生起必定死亡的唯一观念,那么净除罪业无有困难,奉行善法也无有困难;如若在此基础上,你能常常修持并在相续中生起慈悲心,..

什么是佛教的六度法?

一、布施看见一切人生受苦,心生慈悲,以“人溺己溺,人饥己饥”精神,布施所能,使苦人得乐,迷者受益。布施分为三种:财布施布施以金钱、物品去帮助穷苦者,改善他们的生活,或出资捐款印刷各种善书,经典劝化度人..

《普贤行愿品》的所有内容都可以包括在这个偈颂中。【索达吉堪布】

清净一切善业力,摧灭一切烦恼力,降伏一切诸魔力,圆满普贤诸行力。1.“清净一切善业力”,愿我获得清净一切有漏业的能力。为什么众生从无始以来一直漂泊轮回、流转生死?就是有漏业力支配所致。《俱舍论》中说,有..

怎样才更容易得到佛菩萨加持?

如何得到佛菩萨的加持?有些人常常有这样的疑惑,为什么有些人能得到很大的加持,得到一些殊胜的感应。自己却好像从未得到过加持?为什么努力念佛持咒诵经也得不到任何感应?究其种种原因我们今天就来探讨一下?你为什么..

念佛如何克服昏沉散乱?

文:妙莲老和尚大家毕竟是具缚凡夫,虽发心修行,仍不易降伏身心。念佛时非昏沉即散乱,此是用功之魔敌。散乱不除,昏沉亦解不了。人虽静坐,若妄想又浮动,散乱即来。要想降伏就得有如强敌之勇,要用全副精神去作战..

遇到挫折,才去学佛?你是否被人问过?

在家学佛是有很多逆因缘,应该怎么办呢?在家居士有家庭责任、工作责任要承担,要敦伦尽分,然后随分随力地把时间用在佛法上,要安排妥当。家庭也要保持一种和谐的关系,不能一学佛家庭关系就搞得非常紧张,甚至分裂..

有信仰,就有资格成为祖先的“香火”

佛家认为,后人有信仰,信仰自己的佛性,信仰祖先是根,就有资格成为祖先的“香火”。老祖先可以保佑后人,孝顺父母、爱护妻子的家庭,就和睦幸福。每个特定的家庭有特别的因缘,有的后人是来帮助老祖宗了业的,有的..

农历七月十五禁忌你知道多少(关于中元节禁忌)

自阳历2024年8月4日开始,正式进入农历七月,农历七月十四,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一个充满神秘色彩且备受重视的日子,常被称为“鬼节”。在这一天,不仅有着丰富的祭祀习俗,还存在着一系列与风水相关的禁忌,这些禁..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