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庙设计】北京西山上的千年寺庙——卧佛寺
北京十方普觉寺(俗称卧佛寺)是北京最古老的寺院之一,建于唐开元年,元代铸造铜卧佛,清代皇帝为了来此拈香礼佛休息方便,雍正、乾隆在卧佛寺西侧建造了行宫。
行宫为南北走向,前后共有四进院落(现在改为五进,将南宫门单独圈成一院),由南门进首先是第一进院落水泉院,院南为假山,假山中间有曲折路小路,两侧还有山洞可通。穿过假山是一座方形水池,中间架有三孔石平桥,穿过平桥正对着云步石踏跺,上有垂花门。
进入垂花门就是第二进院落一行宫,院落中有北房七间,前出廊,东西配房各七间,前出廊,垂花门两侧均有拐角游廊与东西配房、北房相连接,此院落说是皇上办公之所。
乾隆年样式雷绘制的十方普觉寺行宫图
从两侧游廊可以进入到地三进院落二行宫,此院有北房五间,前后出廊,乾隆时期为“含清斋”。两侧耳房各两间,两侧原来应该有游廊相连接,现在皆无,二行宫是帝后休息之所。
原来从第三进院落两侧游廊可进入第四进院落,但是现在第四进院落已经单独分离出去了,成为游人的一处休闲场所。此院落中央为一座方形水池----莲花池,两侧有游廊与莲花池北侧的正房相连接,北房五开间,四面出廊(1980年改建为敞厅),乾隆时期为“古意轩”,是帝后们观景玩赏之所。
“古意轩”北侧紧挨着就是山崖,崖下就是卧佛寺主持青崖和尚的灵塔。
乾隆曾经有多首咏颂“含清斋”、“古意轩”和“青崖和尚”的诗句,这里不再赘述。
清代中期赵迅绘制的十方普觉寺平面图
北京卧佛寺(十方普覺寺)全景圖
人文景观是指具有一定曆史性、文化性,一定的实物和精神等表现形式的旅游吸引物,旅游人文景观给我们带来很多见识,增进了我们对人文景观了解,丰富了我们的人文知识,香如故认爲;这才是旅游的真谛!香如故以爲;北京的“卧佛寺”就属于旅游吸引物。
北京植物园内的卧佛寺即“十方普觉寺”,卧佛寺的前身叫做兜率寺(兜率是梵文的译音,意译爲“妙足”、“知足”)、昭孝寺、洪庆寺、永安寺。它位于西山北的寿牛山南麓、香山东侧,距市区30公里。卧佛寺是大乘佛教唐代禅宗的皇家寺庙,清雍正皇帝称其爲“入山第一胜境”、“西山兰若之冠”。
(一)壮观的琉璃彩坊
卧佛寺正门外一座琉璃彩坊,四柱七楼,金碧辉煌。牌坊上,正面刻有乾隆的题额爲:“同参密藏”。
卧佛寺壮观的琉璃彩坊,背面刻有乾隆的题额爲:“具足精严”。
(二)铜卧佛
卧佛铜质实心,爲元代至治元年(1321年)铸造,身长一丈六尺(约5.2米),重十万八千斤,据说是爲了纪念唐僧往返十万八千里西天取经的艰苦曆程,总重达54吨,铸佛用工7000人,是中国现存最大的铜铸卧佛。卧佛头西足东面南,左手平放腿上,右手曲肱托头。
(三)香炉“卧佛寺”的铸字
三世殿前有青铜铸的香炉,上面有“卧佛寺”的铸字。
(四)乾隆御书的“双林邃境”的匾额
三世佛殿前檐挂有乾隆御书的“双林邃境”的匾额。三世佛大殿正中供奉的是释迦、燃灯、弥勒这三世佛,他们分管人们的前、今、后三世。
(五)香炉“十方普觉寺”的铸字
三世殿前有青铜铸的香炉,上面有“十方普觉寺”的铸字。 卧佛寺始建于唐贞观年间,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重修后,赐名“十方普觉寺”,由于寺内供奉铜卧佛一尊,故俗称卧佛寺。该寺距今有1300多年的曆史,是北京现存最古老的寺庙之一
(六)铜卧佛殿
卧佛殿
(七)慈喜太后题写的匾额“性月恒明”
卧佛殿前檐悬了一木匾额,墨底黄字,是慈喜太后题写的“性月恒明”。大概是说佛性如月亮,明辉永照。
(八) 卧佛殿内乾隆皇帝题的匾额“得大自在”
卧佛殿内上方乾隆皇帝题的匾额“得大自在”,“得大自在”是释迦牟尼一生的写照,生前和死后都得到最大的自由。
(九)呈侧卧状的铜制卧佛像
巨大的铜制卧佛像呈侧卧状,头朝西面朝南,和衣静卧,双腿直伸,右手曲臂托头,左手自然地平放在腿上,双目微合,面容慈祥端庄,神态栩栩如生。特别值得赞赏的是卧佛身上的衣褶,虽用黄铜铸就,但纹理清晰,线条流畅,与布衣维妙维肖,实在是铸造艺术上的精品,是一件珍贵的艺术品。
(十)五供与八宝
卧佛前放置著一个八卦香炉、两个烛台、两个花瓶合称五供。还有轮、螺、伞、盖、花、罐、鱼、结八件佛家法宝,俗称八宝,以象征吉祥如意。
(十一)释迦牟尼像身后环立著“十二圆觉”
据说这是释迦牟尼像身后环立著“十二圆觉”(12尊小佛像)塑像,是他的12个弟子,圆寂之前,向他的弟子们嘱托后事的情景,12个弟子面部表情沉重悲哀。
(十二)释迦牟尼圆寂
他们的面部表情沉重悲哀,构成一幅释迦牟尼向12弟子嘱咐后事的景像。卧佛这个卧式是释迦牟尼圆寂前的姿势,描绘的是佛陀在娑罗树下向弟子们作最后一次教诲的情景,即佛教故事“释迦涅槃圣迹图”。
(十三)三世佛殿前的娑罗树
娑罗树
卧佛寺有一独特的宝物,那就是三世佛殿前的两株娑罗树。娑罗树,常绿乔木,高30余米,叶子长卵形,花淡黄色,原産印度。娑罗树、七叶树、菩提树被合称爲佛教三宝树。娑罗树和菩提树一样,被视爲“宝树”,深得善男信女的喜爱。
(十四)半月形放生池实属罕见
放生池
从琉璃牌楼进入卧佛寺,面前是一座白石桥,架在半月形的放生池上,许多寺庙的放生池是没有桥的,古代寺院放生池大都是方形的,而半月形放生池比较少见。
(十五)京城蜡梅之冠
卧佛寺天王殿前东边蜡梅
绽放的蜡梅
天王殿前,有一丛古蜡梅。传说这株蜡梅植于唐贞观年间,曾经一度枯萎,而后又发出新芽,长势茂盛,所以又叫它“二度梅”。近几年,这株千年古蜡梅年年开花,花密而多,气味芳香,每年早春都有很多喜爱古蜡梅和摄影的游客前来欣赏。
(十六)堪称圣树的古银杏
卧佛寺内的古银杏树
银杏树生长较慢,寿命极长,从栽种到结果要二十多年,四十年后才能大量结果,因此又名“公孙树”,有“公种而孙得食”的含义。银杏树寿命可达千余岁,是树中的老寿星。
三世佛殿两旁还有两株古银杏树
三世佛殿东西两侧,有两株古银杏树,树龄在800年以上,挺拔苍劲。传说,这两棵树是爲了象征释迦牟尼涅槃于娑罗树下,早年从印度移植来的,因而此树又有“圣树”之称。
(十七)乾隆皇帝的罗汉塑像
在三世佛殿内,中央供奉的是释迦、燃灯、弥勒这三世佛,两厢是泥塑彩绘的十八罗汉。一个个身披袈裟,手捻佛珠,神态各异,栩栩如生。
乾隆皇帝塑像,相传,身为一国之君的乾隆皇帝突发奇想,命人在三世佛殿内偷梁换柱,将他的塑像混列于十八罗汉之中。
乾隆皇帝的罗汉塑像
在三世佛殿内东南角的一尊罗汉不是出家人打扮,这一尊罗汉却戴帽穿靴,身著双龙戏珠袍,与衆不同。乾隆皇帝笃信佛教,即位前曾一心想皈依佛门,但即位后未能实现心愿。后来,在卧佛寺大修时,他自认爲已修成正果,便命手下将其中一个罗汉去掉,换成了自己的塑像,这才有了现在带有乾隆皇帝塑像的十八罗汉,乾隆皇帝以自己的塑像占居了一尊逻汉之位,以求修成正果,立地成佛。
(十八)卧佛寺锺楼
寺庙里的锺楼有“报时”已经不再重要,我们都是“梦中人”,寺庙里锺楼的“锺声”,是爲了把我们从甜睡以久的“大梦”中苏醒。由于我们“离家出走”沉溺于“人间戏论”的时间太长了,因而连“回家”的路也忘了,但是,我们终究从“彼岸”来,因而,还要回“彼岸”去,由于“彼岸”才是我们真正的“家”,所以说“锺声”是明心的,“锺声”可以使人自警、自律、自聪、自明,多做善事。
铜卧佛
(十九)三世佛殿前的乾隆御碑
三世佛殿前的乾隆御碑
(二十)清朝十代皇帝与袁世凯敬献的贡品
卧佛是光著脚的,所以古代的皇帝和信徒会爲卧佛做鞋供奉,殿内左右的玻璃橱内,陈展有十一双黄缎面云鞋。这是清朝十代皇帝与袁世凯敬献的贡品。
北京卧佛寺(十方普觉寺)平面图
推荐阅读
(直接点击下方文字即可查看)
【寺庙设计】不同传播路径下佛教建筑形式差异
【免费电子书】《体用简别与佛旨真诠》:唯识思想与晚明唯识学研究
【寺庙设计】从寺庙格局看华严寺
【免费电子书】《中土前期禅学思想研究》——宗杲思想研究
【寺庙设计】释迦牟尼佛传奇的一生
【免费电子书】《太虚之唯识学研究》——智顗佛教哲学述评
声明:图片素材来源网络,版权归属原作者,若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谢谢。
地藏菩萨威神加持:梦中万里之外捉鬼
在《地藏经》中,地藏菩萨说,他的神通威德是佛力加持的,还有普贤大士加持的。地藏菩萨的话,肯定有谦虚的成份,而得到佛力加持这个事,也是真实不虚,只是我们凡夫看不出来。我们修行人,但凡有一点悟处,或略显本..
在家人事务牵绊多,怎样修行高效?
我们在家居士为了生活,还得有个生活手段,所以每天要上班,各自不同的职业,维持家庭生活。回家还有很多家务,大部分身心都得用在工作和家庭生活上。只能忙里偷闲修学佛法,所以多被事缘所牵扯,不能像出家人没有世..
被动适应环境就能离苦吗?
当我们改变自身心态之际,同时也在改变周围环境。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我们以嗔恨的心、厌恶的表情对待周围的人,那么,对方一定与我们形同陌路,难以和睦。如果我们将自身心态转变一下,以慈悲的心、亲切的笑容接触周..
在家念佛需注意的三项事
今天佛七圆满,明天大家就回去了。我有几样事情须要和大家讲一讲,回家以后你们好注意到。第一项,回去以后要精进念佛。在家里修的那种精进和在此地打佛七的精进不一样。这里七天打七是勇猛精进,回去以后,当以平常..
梦是真的,还是假的?
文:梦参长老梦,大家都知道是假的,做梦哪有真的,但是人生都在梦,人生都在梦中,感你这一段接近圆满了恢复知觉了梦醒了,醒了再做第二个梦。但是梦是假的?是真的呢?对我来说好像是真的。所以经典告诉就我们,梦..
若想证悟大圆满,必须长时间实修上师的口诀。【法王如意宝】
修大圆满实修大圆满我们要对上上下下的胜劣众生有一颗善良的心,除此之外,还应该看看相续中是否生起了大圆满的修行境界。若想让大圆满的实修境界在相续中生起,必须长时间实修上师的口诀。举个例子,就我而言,我依..
“执著”和“进取”到底有什么区别?
问:生活中,我们认为一个人有进取心是好事,而在佛教中,凡夫意义的“进取”却往往带着“执著”的色彩,请问“进取”和“执著”有什么区别?法师答:有些人认为佛教是消极的,担心一旦学佛会失去进取心,因而不敢走..
心若不安,到哪里会安呢?
你们现在坏的念头很多,好的没有体会,遇到境界很容易被转走,懵懵懂懂的,所以还很危险。要知道你们现在还没有办法受考验,只能像照顾小孩一样,慢慢让心安下来,才能修心。你们一定要守规矩,大陆丛林是很严的。承..
谨记,一个需要背诵的诀窍
一位居士曾向博朵瓦格西请教消除恶缘的窍诀,格西回答说:“你应当屡屡思维死无常,如果生起必定死亡的唯一观念,那么净除罪业无有困难,奉行善法也无有困难;如若在此基础上,你能常常修持并在相续中生起慈悲心,..
什么是佛教的六度法?
一、布施看见一切人生受苦,心生慈悲,以“人溺己溺,人饥己饥”精神,布施所能,使苦人得乐,迷者受益。布施分为三种:财布施布施以金钱、物品去帮助穷苦者,改善他们的生活,或出资捐款印刷各种善书,经典劝化度人..
《普贤行愿品》的所有内容都可以包括在这个偈颂中。【索达吉堪布】
清净一切善业力,摧灭一切烦恼力,降伏一切诸魔力,圆满普贤诸行力。1.“清净一切善业力”,愿我获得清净一切有漏业的能力。为什么众生从无始以来一直漂泊轮回、流转生死?就是有漏业力支配所致。《俱舍论》中说,有..
怎样才更容易得到佛菩萨加持?
如何得到佛菩萨的加持?有些人常常有这样的疑惑,为什么有些人能得到很大的加持,得到一些殊胜的感应。自己却好像从未得到过加持?为什么努力念佛持咒诵经也得不到任何感应?究其种种原因我们今天就来探讨一下?你为什么..
念佛如何克服昏沉散乱?
文:妙莲老和尚大家毕竟是具缚凡夫,虽发心修行,仍不易降伏身心。念佛时非昏沉即散乱,此是用功之魔敌。散乱不除,昏沉亦解不了。人虽静坐,若妄想又浮动,散乱即来。要想降伏就得有如强敌之勇,要用全副精神去作战..
遇到挫折,才去学佛?你是否被人问过?
在家学佛是有很多逆因缘,应该怎么办呢?在家居士有家庭责任、工作责任要承担,要敦伦尽分,然后随分随力地把时间用在佛法上,要安排妥当。家庭也要保持一种和谐的关系,不能一学佛家庭关系就搞得非常紧张,甚至分裂..
有信仰,就有资格成为祖先的“香火”
佛家认为,后人有信仰,信仰自己的佛性,信仰祖先是根,就有资格成为祖先的“香火”。老祖先可以保佑后人,孝顺父母、爱护妻子的家庭,就和睦幸福。每个特定的家庭有特别的因缘,有的后人是来帮助老祖宗了业的,有的..
农历七月十五禁忌你知道多少(关于中元节禁忌)
自阳历2024年8月4日开始,正式进入农历七月,农历七月十四,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一个充满神秘色彩且备受重视的日子,常被称为“鬼节”。在这一天,不仅有着丰富的祭祀习俗,还存在着一系列与风水相关的禁忌,这些禁..
微信分享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