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灯节,以灯供祈福
作者: 顾野生
12月1日(藏历10月25日)是藏传佛教一年一度的传统宗教节日燃灯节。是夜,八廓街人山人海,转经人川流不息。燃灯节纪念宗喀巴大师燃灯节,藏语音译噶登阿曲,意为五供。据说,1419年藏历10月25日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大师圆寂成佛的日子,为纪念大师,这一天被定为燃灯节。这一天,各大小寺庙、各村寨牧民,都要在寺院内外的神坛上、家中的经堂里,点酥油灯,昼夜不灭。信众们举行诵经、磕头,灯供仪式等祭祀活动,祭祀宗喀巴大师并祈愿大师赐与善良的人们以聪慧、平安、吉祥、幸福。燃灯节在纪念宗喀巴大师之外,也被加入了许多超度亡灵、祈福纳祥的内容。传说,宗喀巴大师圆寂时,他的两大弟子之一的克珠杰格勒巴桑(后被追认为第一世班禅)正在后藏的日喀则。听说这一消息后,克珠杰就在牛蹄壳中加入一些不带腥味的牲畜脂肪油,点上祭灯供奉。藏历10月的时候,藏地牧区正在秋宰,克珠杰的做法不仅为了祭祀宗喀巴大师,也是为了让被宰杀的牲畜亡灵得到超度升天,或者免于投生为三恶趣(地狱、畜生、饿鬼)。所以后来燃灯节的晚上,僧人们除了在寺院屋顶点上数百盏供灯,还要念经祈祷众生来世投生为三善趣(天神、阿修罗、人)。
八廓街的燃灯节夜在燃灯节前几天,藏传佛教的信徒们就开始做酥油灯,寺庙里的喇嘛每个人都要做30盏以上的酥油灯。到了燃灯节的晚上,家家窗台上放满了酥油灯。因为在藏族人观念里,单数的数字有吉祥之意,所以,酥油灯盏的数量都是单数。燃灯节当晚8点钟,大昭寺门前,水泄不通。法号,法螺、金唢呐声响起,僧人们在道路两侧、佛塔周围、殿堂屋顶、窗台、室内佛堂、佛龛、供桌等以及凡能点灯的台阶上,点上一盏盏酥油供灯,并在佛堂内供一碗净水,灯水相映,把佛塔、殿宇、佛堂、屋子照得灯火通明。特别是大昭寺寺顶围墙上那一圈圈闪闪烁烁、连成一片的酥油灯光,远远眺望,犹如繁星落地,把夜空照得通亮。此时,信徒们齐声唱起经文,悼念宗喀巴大师,场面肃穆、庄重。转经的人潮如滚滚波涛,涌流向前。信徒手里的经筒飞转,诵经声嗡嗡不绝。大昭寺周边的煨桑炉,白烟蒸腾,直升夜空。许多人将大把的柏枝投入炉中,并对着大昭寺或天空念道拉索罗!(神,必胜!)每当这高呼升起,气氛会变得格外热烈,人群中不分男女老幼,都会仰面向天,喊出这震撼人心的声音拉索罗!过节的食物必须是充足丰盛的,燃灯节的特殊食物藏粑面粥,是用糌粑面(即青稞炒熟后磨成的面)、茶叶末和少量盐巴等煮成的粥。据说以前有的小喇嘛在燃灯节时,坐在屋顶与老喇嘛一起念经,时间太长,肚子饿了,不由地想起燃灯节的美味,于是把经文念成了酥油灯供在屋顶,粑面粥煮在锅底。
各色灯节在藏传佛教中,灯供和火供具有与施舍一样的功德。点燃一盏酥油灯,也就点燃了自己内心的智慧。佛教密宗有五供:涂香、供花、烧香、饭食、灯明。火供仪轨的精神意义,可以用一句藏族的古话来理解,如果不能完全舍弃自我,就超越不了无尽的苦难。同样,不点燃熊熊烈火,就无法中断一切煎熬。据说,元宵灯会也与点灯供佛得果报的佛教教义有关。东汉明帝(公元58至75年)听说西方有神,其名为佛,就在公元64年,派蔡愔等人西去寻访佛法。3年后,蔡愔回到洛阳时,正值元宵节将近,他就告诉汉明帝,摩揭陀国(中印度之古国,位于今南比哈尔地方)每逢正月十五,僧众都集中起来瞻仰佛祖舍利、参拜佛祖、点灯敬佛。于是明帝下令,在宫中和寺庙里,点灯敬佛。士族庶民也争相仿效,逐渐演变成了元宵灯会这一习俗。世界各地各民族,几乎都有灯节。比如,印度有古老的排灯节,时间在每年印度旧历的最后一天(一般在公历10月或11月),相当于中国的除夕夜。泰国在每年雨季之后的第一个月圆之夜,要欢度水灯节,在河面或湖面上放水灯,祈求幸福,寄托心愿。美国的鬼节(又叫万圣节前夜,每年的10月31日晚),除了扮鬼,节日气氛主要靠南瓜灯营造,屋子内、花园里、孩子手里提的都是它,可以说是变相的灯节。
牛蹄灯、元根灯的回忆在燃灯节初期,一世班禅克珠杰在日喀则,因酥油灯不敷使用,而使用牛蹄壳加上脂肪油做灯,工序简单且环保。从那时开始,在藏族地区,凡有人家处,皆会做牛蹄灯。而如今,随着商品日益市场化、全球化,牛蹄灯已经成为一种文化器物。四川康定地区的燃灯节,也许是由于当地民众以前不富裕,买不起那么多酥油灯,所以他们用当地盛产的植物元根(芜菁,即大头菜)制灯。他们将元根的根剜空,内点一根小蜡烛,做成元根灯,形成了富有特色的元根灯会。康定的燃灯节,将这种历史久远的元根灯,作为自己地域性宗教文化的独特风景,独树一帜,不仅使燃灯节的气氛更加浓郁,又能让这种看似与时代进步格格不入的器物,成为一种永远保留下来的宗教历史文化。
2024-03-17 13:54地藏菩萨威神加持:梦中万里之外捉鬼
在《地藏经》中,地藏菩萨说,他的神通威德是佛力加持的,还有普贤大士加持的。地藏菩萨的话,肯定有谦虚的成份,而得到佛力加持这个事,也是真实不虚,只是我们凡夫看不出来。我们修行人,但凡有一点悟处,或略显本..
在家人事务牵绊多,怎样修行高效?
我们在家居士为了生活,还得有个生活手段,所以每天要上班,各自不同的职业,维持家庭生活。回家还有很多家务,大部分身心都得用在工作和家庭生活上。只能忙里偷闲修学佛法,所以多被事缘所牵扯,不能像出家人没有世..
被动适应环境就能离苦吗?
当我们改变自身心态之际,同时也在改变周围环境。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我们以嗔恨的心、厌恶的表情对待周围的人,那么,对方一定与我们形同陌路,难以和睦。如果我们将自身心态转变一下,以慈悲的心、亲切的笑容接触周..
在家念佛需注意的三项事
今天佛七圆满,明天大家就回去了。我有几样事情须要和大家讲一讲,回家以后你们好注意到。第一项,回去以后要精进念佛。在家里修的那种精进和在此地打佛七的精进不一样。这里七天打七是勇猛精进,回去以后,当以平常..
梦是真的,还是假的?
文:梦参长老梦,大家都知道是假的,做梦哪有真的,但是人生都在梦,人生都在梦中,感你这一段接近圆满了恢复知觉了梦醒了,醒了再做第二个梦。但是梦是假的?是真的呢?对我来说好像是真的。所以经典告诉就我们,梦..
若想证悟大圆满,必须长时间实修上师的口诀。【法王如意宝】
修大圆满实修大圆满我们要对上上下下的胜劣众生有一颗善良的心,除此之外,还应该看看相续中是否生起了大圆满的修行境界。若想让大圆满的实修境界在相续中生起,必须长时间实修上师的口诀。举个例子,就我而言,我依..
“执著”和“进取”到底有什么区别?
问:生活中,我们认为一个人有进取心是好事,而在佛教中,凡夫意义的“进取”却往往带着“执著”的色彩,请问“进取”和“执著”有什么区别?法师答:有些人认为佛教是消极的,担心一旦学佛会失去进取心,因而不敢走..
心若不安,到哪里会安呢?
你们现在坏的念头很多,好的没有体会,遇到境界很容易被转走,懵懵懂懂的,所以还很危险。要知道你们现在还没有办法受考验,只能像照顾小孩一样,慢慢让心安下来,才能修心。你们一定要守规矩,大陆丛林是很严的。承..
谨记,一个需要背诵的诀窍
一位居士曾向博朵瓦格西请教消除恶缘的窍诀,格西回答说:“你应当屡屡思维死无常,如果生起必定死亡的唯一观念,那么净除罪业无有困难,奉行善法也无有困难;如若在此基础上,你能常常修持并在相续中生起慈悲心,..
什么是佛教的六度法?
一、布施看见一切人生受苦,心生慈悲,以“人溺己溺,人饥己饥”精神,布施所能,使苦人得乐,迷者受益。布施分为三种:财布施布施以金钱、物品去帮助穷苦者,改善他们的生活,或出资捐款印刷各种善书,经典劝化度人..
《普贤行愿品》的所有内容都可以包括在这个偈颂中。【索达吉堪布】
清净一切善业力,摧灭一切烦恼力,降伏一切诸魔力,圆满普贤诸行力。1.“清净一切善业力”,愿我获得清净一切有漏业的能力。为什么众生从无始以来一直漂泊轮回、流转生死?就是有漏业力支配所致。《俱舍论》中说,有..
怎样才更容易得到佛菩萨加持?
如何得到佛菩萨的加持?有些人常常有这样的疑惑,为什么有些人能得到很大的加持,得到一些殊胜的感应。自己却好像从未得到过加持?为什么努力念佛持咒诵经也得不到任何感应?究其种种原因我们今天就来探讨一下?你为什么..
念佛如何克服昏沉散乱?
文:妙莲老和尚大家毕竟是具缚凡夫,虽发心修行,仍不易降伏身心。念佛时非昏沉即散乱,此是用功之魔敌。散乱不除,昏沉亦解不了。人虽静坐,若妄想又浮动,散乱即来。要想降伏就得有如强敌之勇,要用全副精神去作战..
遇到挫折,才去学佛?你是否被人问过?
在家学佛是有很多逆因缘,应该怎么办呢?在家居士有家庭责任、工作责任要承担,要敦伦尽分,然后随分随力地把时间用在佛法上,要安排妥当。家庭也要保持一种和谐的关系,不能一学佛家庭关系就搞得非常紧张,甚至分裂..
有信仰,就有资格成为祖先的“香火”
佛家认为,后人有信仰,信仰自己的佛性,信仰祖先是根,就有资格成为祖先的“香火”。老祖先可以保佑后人,孝顺父母、爱护妻子的家庭,就和睦幸福。每个特定的家庭有特别的因缘,有的后人是来帮助老祖宗了业的,有的..
农历七月十五禁忌你知道多少(关于中元节禁忌)
自阳历2024年8月4日开始,正式进入农历七月,农历七月十四,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一个充满神秘色彩且备受重视的日子,常被称为“鬼节”。在这一天,不仅有着丰富的祭祀习俗,还存在着一系列与风水相关的禁忌,这些禁..
微信分享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