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正月初六定光佛圣诞日
燃灯古佛,又叫定光佛。属六过去佛之一。
燃灯,生时,一切身边如灯,故名燃灯太子。作佛亦名燃灯。
燃灯佛于释迦牟尼过去世为其授记,说:善男子,汝于来世,当得作佛,号释迦牟尼。根据劫世理论,燃灯应生在过去世庄严劫,并预言九十一劫后,释迦牟尼接班成佛。
历史记载
定光佛又称定光古佛、定光大师,是历史上唯一被朝廷正式赐封定光佛转世的高僧。 据成书于南宋开庆元年(1259年),为福建仅存三部宋修方志之一的《临汀志》载:定光佛俗姓郑,名自严,泉州府同安人,自小有奇识,闽王延政天德九年(944年),11岁时出家修行,皈依当地建兴寺契缘法师席下;17岁时游豫章(今江西南昌),过庐陵(今江西吉安),契悟于西峰园净大师,由此夙慧顿发,然后云游四方。宋乾德二年(964年),而立之年的郑自严来到武平,立下我愿委身此地,以度群品的誓言,随后在武平岩前狮岩建寺庙设道场 ,弘法传道达五十多年,在当地及闽粤赣周边留下除蛟伏虎,疏通航道,活泉涌水,祈雨求阳,赐嗣送子,筑陂止水,以及屡显神异护国佑民的传奇故事。因大师生前乐为善举,有求必应,且法力无边,故其逝后,百姓收舍利遗骸骼塑为真相,崇奉为佛,香火旺盛。
在当时朝廷和文人的推动下,自宋熙宁八年(1075年)被号为定应大师,而后朝廷曾5次敕封,最终敕赐定光园应普慈通圣大师,实现了由僧人向人格神的转化,与佛教中相传的过去佛定光佛名号相同,客家人便合而为一,视定光佛为客家人的保护神。
定光佛信仰自北宋初年发祥于武平县南安岩(即今狮岩),随着客家人的迁徙,定光佛信仰越传越远,逐步流布于闽粤赣浙川桂等客家地区和部分非客家地区。明清之际,不少客家人陆续迁徙台湾。站在陌生的土地,沐浴海岛的蕉风椰雨,为着寻求心灵的慰藉、祈福、保平安、庆丰收、抗灾难,他们把定光佛信仰带往台湾。至今岛内尚有专门供奉定光佛的寺庙,其中以新北市淡水的鄞山寺、彰化定光佛庙最为有名。定光佛成为闽台客家的共同信祖。
定光佛圣诞日
农历正月初六日是定光佛圣诞日。
定光,音译提和竭罗、提洹竭。出现于过去世,曾为释尊授记之佛。又作锭光如来、然灯如来、普光如来、灯光如来。
关于其本缘,据增一阿含经卷十三所载,过去久远劫有王名为地主,将统领之阎浮里地半分予其臣善明统治,善明之第一夫人日月光生子之际,阎浮里内金光晃然,该子颜貌端正,具三十二相,因而名为灯光。年二十九,出家学道,即夜成佛。善明王与四十亿众诣灯光如来,听其说法,如来又至地主王处,为其说法。此处,地主王乃释尊自身,灯光如来即善明之王子,出现于地主王治下,而受其供养。
四分律卷三十一,则以定光如来为胜怨王大臣提阎浮婆提之子,受胜怨王之供养,其时,有比丘名为弥却,以花散如来之上,脱鹿皮衣掩泥泞路,让如来踏过,如来因此为弥却记别,此处即以弥却为释尊之前身。又关于定光如来出现之时劫,增一阿含经卷十三、佛本行集经卷三等,谓过去久远劫;修行本起经卷上、太子瑞应本起经卷上等,则谓过去九十一劫。
定光如来乃过去佛中最有名者,故诸经论多以定光为中心,而说其前后诸佛之出现,如大阿弥陀经卷上载,定光之后有三十三佛,平等觉经卷一载,有三十八佛。于今印度山崎(梵Sanchi )塔门浮雕中,有定光如来化作大城之图像,此与四分律卷三十一所载相合。[增一阿含经卷三十八、卷四十、道行般若经卷六、放光般若经卷六、中本起经卷上转*法 伦品、大毗婆沙论卷七十一]
在过去世为释迦菩萨授记的佛陀。音译提和竭罗、提洹竭。又作定光如来、锭光如来、普光如来、灯光如来。《过去现在因果经》卷一记载,此佛初生之日,四方皆明,日月火珠复不为用。以有此奇特,故名为普光。《大智度论》卷九亦云,燃灯佛生时,一切身边如灯,故名燃灯,成佛后亦名燃灯。
农历正月初六 宗密禅师圆寂日
宗密禅师(780~841),唐代高僧,华严宗第五祖,追谥定慧禅师。果州西充(今四川西充)人,姓何氏,家本豪盛,幼通儒书。宪宗元和二年将赴贡 举,偶造荆南道圆禅师法席,欣然契会,遂求披剃,当年进具。一日随众僧斋于府吏家,以次受经,得《圆觉》十二章,览未终轴,感悟流涕,归以所悟之旨告于道 圆,道圆抚之曰:汝当大弘圆顿之教,此诸佛授汝耳。行矣,无自滞于一隅也。师乃涕泣奉命,礼辞而去。谒荆南忠禅师,忠曰:传教人也,当宣导于帝 都。复见洛阳奉国神照禅师,照曰:菩萨人也,谁能识之?寻抵襄汉,僧付澄观大师撰《华严疏》。宗密禅师未尝听习,一览而讲,自欣所遇,曰:向者诸 师述作罕穷厥旨,未若此疏辞源流畅、幽赜焕然。吾禅遇南宗,教逢圆觉,一言之下,心地开通,一轴之中,义天朗耀。今复偶兹绝笔,罄竭于怀。讲终,思见疏 主,遂至上都拜谒澄观国师,执弟子礼,观曰:毗卢华藏,能随我游者,其汝乎!师遂预观之室,日新其德。曾北游清凉山,后回住草堂寺,未几复入终南圭峰 兰若。大和中征入内,帝赐紫衣,累问法要;朝士归慕,唯相国裴公休深入堂奥。武宗会昌元年正月六日,宗密禅师于兴福院告诫门人:令舁尸施鸟兽,焚其骨而 散之,勿得悲慕,以乱禅观。每清明上山讲道七日,其余住持仪则当合律科,违者非吾弟子。宣宗即位,追谥定慧禅师,世称圭峰禅师,尊为华严五祖。
宗 密禅师因为当时禅教学者互相非毁,遂著《禅源诸诠》,写录诸家所述,诠表禅门根源道理、文字句偈,集为一藏,以贻后代。其《都序》曰:禅是天竺 之语,具云禅那,此云思惟修,亦云静虑,皆定慧之通称也。源者,是一切众生本觉真性,亦名佛性,亦名心地。悟之名慧,修之名定,定慧通名为禅。万行不 出六波罗蜜,禅者但是六中之一,当其第五,岂可都目真性为一禅行哉!然禅定一行最为神妙,能发起性上无漏智慧,一切妙用、万行万德乃至神通光明皆从定发。 故三乘人欲求圣道,必须修禅,离此无门,离此无路。本因了自心而辨诸教,故恳情于心宗;又因辨诸教而解修心,故虔诚于教义。教也者,诸佛菩萨所留经论 也;禅也者,诸善知识所述句偈也。但佛经开张,罗大千八部之众;禅偈撮略,就此方一类之机。罗众则莽荡难依,就机则指的易用。今之纂集,意在斯焉。裴休 为之序曰:诸宗门下皆有达人,然各安所习,通少局多,故数十年来,师法益坏。以承禀为户牖,各自开张;以经论为干戈,互相攻击。情随函矢而迁变,法逐人 我以高低。是非纷拏,莫能辨析。则向者世尊菩萨诸方教宗,适足以起诤后人、增烦恼病,何利益之有?我圭峰大师久而叹曰:吾丁此时,不可以默矣。于是以 如来三种教义,印禅宗三种法门。镕瓶盘钗钏为一金,搅酥酪醍醐为一味。振纲领而举者皆顺,据会要而来者同趣。尚恐学者之难明也,又复直示宗源之本末,真妄 之和合,空性之隐显,法义之差殊,顿渐之异同,遮表之回互,权实之深浅,通局之是非。若吾师者,捧佛日而委曲回照,疑曀尽除;顺佛心而横亘大悲,穷劫蒙 益。则世尊为阐教之主,吾师为会教之人。本末相符,远近相照,可谓毕一代时教之能事矣。
宗密禅师著作宏富,现存者有《华严经行愿品疏 钞》六卷、《华严经行愿品疏科》一卷、《注华严法界观门》一卷、《注华严法界观科文》一卷、《原人论》 一卷、《华严心要法门注》一卷、《圆觉经大疏》十二卷、《圆觉经大疏释义钞》十三卷、《圆觉经大疏钞科》中下二卷、《圆觉经略疏》四卷、《圆觉经略疏科》 一卷、《圆觉经略疏之钞》十二卷、《圆觉经道场修证仪》十八卷、《金刚经疏论纂要》二卷(会入《金刚经疏记纂会》)、《佛说盂兰盆经疏》二卷、《起信论疏 注》四卷(会入《起信论疏笔削记会阅》)、《禅源诸诠集都序》四卷、《中华传心地禅门师资承袭图》一卷(裴休问,宗密答)。
2024-03-17 13:54地藏菩萨威神加持:梦中万里之外捉鬼
在《地藏经》中,地藏菩萨说,他的神通威德是佛力加持的,还有普贤大士加持的。地藏菩萨的话,肯定有谦虚的成份,而得到佛力加持这个事,也是真实不虚,只是我们凡夫看不出来。我们修行人,但凡有一点悟处,或略显本..
在家人事务牵绊多,怎样修行高效?
我们在家居士为了生活,还得有个生活手段,所以每天要上班,各自不同的职业,维持家庭生活。回家还有很多家务,大部分身心都得用在工作和家庭生活上。只能忙里偷闲修学佛法,所以多被事缘所牵扯,不能像出家人没有世..
被动适应环境就能离苦吗?
当我们改变自身心态之际,同时也在改变周围环境。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我们以嗔恨的心、厌恶的表情对待周围的人,那么,对方一定与我们形同陌路,难以和睦。如果我们将自身心态转变一下,以慈悲的心、亲切的笑容接触周..
在家念佛需注意的三项事
今天佛七圆满,明天大家就回去了。我有几样事情须要和大家讲一讲,回家以后你们好注意到。第一项,回去以后要精进念佛。在家里修的那种精进和在此地打佛七的精进不一样。这里七天打七是勇猛精进,回去以后,当以平常..
梦是真的,还是假的?
文:梦参长老梦,大家都知道是假的,做梦哪有真的,但是人生都在梦,人生都在梦中,感你这一段接近圆满了恢复知觉了梦醒了,醒了再做第二个梦。但是梦是假的?是真的呢?对我来说好像是真的。所以经典告诉就我们,梦..
若想证悟大圆满,必须长时间实修上师的口诀。【法王如意宝】
修大圆满实修大圆满我们要对上上下下的胜劣众生有一颗善良的心,除此之外,还应该看看相续中是否生起了大圆满的修行境界。若想让大圆满的实修境界在相续中生起,必须长时间实修上师的口诀。举个例子,就我而言,我依..
“执著”和“进取”到底有什么区别?
问:生活中,我们认为一个人有进取心是好事,而在佛教中,凡夫意义的“进取”却往往带着“执著”的色彩,请问“进取”和“执著”有什么区别?法师答:有些人认为佛教是消极的,担心一旦学佛会失去进取心,因而不敢走..
心若不安,到哪里会安呢?
你们现在坏的念头很多,好的没有体会,遇到境界很容易被转走,懵懵懂懂的,所以还很危险。要知道你们现在还没有办法受考验,只能像照顾小孩一样,慢慢让心安下来,才能修心。你们一定要守规矩,大陆丛林是很严的。承..
谨记,一个需要背诵的诀窍
一位居士曾向博朵瓦格西请教消除恶缘的窍诀,格西回答说:“你应当屡屡思维死无常,如果生起必定死亡的唯一观念,那么净除罪业无有困难,奉行善法也无有困难;如若在此基础上,你能常常修持并在相续中生起慈悲心,..
什么是佛教的六度法?
一、布施看见一切人生受苦,心生慈悲,以“人溺己溺,人饥己饥”精神,布施所能,使苦人得乐,迷者受益。布施分为三种:财布施布施以金钱、物品去帮助穷苦者,改善他们的生活,或出资捐款印刷各种善书,经典劝化度人..
《普贤行愿品》的所有内容都可以包括在这个偈颂中。【索达吉堪布】
清净一切善业力,摧灭一切烦恼力,降伏一切诸魔力,圆满普贤诸行力。1.“清净一切善业力”,愿我获得清净一切有漏业的能力。为什么众生从无始以来一直漂泊轮回、流转生死?就是有漏业力支配所致。《俱舍论》中说,有..
怎样才更容易得到佛菩萨加持?
如何得到佛菩萨的加持?有些人常常有这样的疑惑,为什么有些人能得到很大的加持,得到一些殊胜的感应。自己却好像从未得到过加持?为什么努力念佛持咒诵经也得不到任何感应?究其种种原因我们今天就来探讨一下?你为什么..
念佛如何克服昏沉散乱?
文:妙莲老和尚大家毕竟是具缚凡夫,虽发心修行,仍不易降伏身心。念佛时非昏沉即散乱,此是用功之魔敌。散乱不除,昏沉亦解不了。人虽静坐,若妄想又浮动,散乱即来。要想降伏就得有如强敌之勇,要用全副精神去作战..
遇到挫折,才去学佛?你是否被人问过?
在家学佛是有很多逆因缘,应该怎么办呢?在家居士有家庭责任、工作责任要承担,要敦伦尽分,然后随分随力地把时间用在佛法上,要安排妥当。家庭也要保持一种和谐的关系,不能一学佛家庭关系就搞得非常紧张,甚至分裂..
有信仰,就有资格成为祖先的“香火”
佛家认为,后人有信仰,信仰自己的佛性,信仰祖先是根,就有资格成为祖先的“香火”。老祖先可以保佑后人,孝顺父母、爱护妻子的家庭,就和睦幸福。每个特定的家庭有特别的因缘,有的后人是来帮助老祖宗了业的,有的..
农历七月十五禁忌你知道多少(关于中元节禁忌)
自阳历2024年8月4日开始,正式进入农历七月,农历七月十四,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一个充满神秘色彩且备受重视的日子,常被称为“鬼节”。在这一天,不仅有着丰富的祭祀习俗,还存在着一系列与风水相关的禁忌,这些禁..
微信分享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