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七月十九法上国师往生、承远法师圆寂

繁体

一、法上国师往生

国师是中国历代封建帝王对于佛教徒中一些学德兼备的高僧所给予的称号。我国高僧获得国师称号的,一般以北齐时代(550577)法常为始。

法上国师年谱

公元495年 齐建武二年 法上出生。长乐夫人为亡媳造弥勒像。始造龙门石窟古阳洞。

公元500年 齐永元二年 法上五岁入学,七日通章。北魏始造龙门石窟宾阳洞。

公元501年 齐中兴元年 法上六岁随叔父到附近寺中观戏,而情无鼓舞之心。但礼佛读经,而声气爽拔,众人奔绕,倾渴观听。南齐灭。梁兴。

公元503年 梁天监二年 法上八岁览经,尽得其理。昙衍出生。道超寂。

公元504年 梁天监三年 法上九岁,偶得《涅槃经》,披而诵之,即生厌世之心,萌发出尘之志。

公元507年 梁天监六年 法上至於十二岁,投道岳禅师出家。专心务道,神气高爽,通晓词论,世称圣沙弥。诵《维摩诘经》、《妙法莲花经》,才浃二旬,两部俱度。创讲《法华》,酬抗疑难,众人无不叹伏。而师并不以此自喜。故时谚云:黑沙弥若来,高座逢灾也。

公元508年 梁天监七年 僧祐续造郯城石隐寺千尺弥勒像。慧光创地论宗北派。

公元509年 梁天监八年 九月,宣传弥勒净土的《名僧传》作者宝亮法师撰《涅槃义疏》。十月,宣传弥勒净土的《名僧传》作者宝亮法师寂(年六十六)。冬,北魏制定僧尼治罪之制。

公元513年 梁天监十二年 法上投地论宗北派慧光律师受具足戒。

公元514年 梁天监十三年 僧明于弥勒宫前焚身供佛,上生兜率,有瑞应显现。

公元516年 梁天监十五年 郯城隐岳寺之千尺弥勒石像营造完毕。宝唱等人撰《经律异相》五十卷。昙延出生。弥勒行者僧祐撰《出三藏记集》、《弘明集》。

公元517年 梁天监十六年 宝唱撰《比丘尼传》四卷。

公元518年 梁天监十七年 法上弟子灵裕出生。弥勒行者僧祐圆寂(年七十四)。

公元523年 梁普通四年 法上弟子净影慧远出生。

公元527年 梁大通元年 二月,弥勒行者僧旻寂(年62)。寂前,弥勒赐道场树于僧旻。

公元534年 梁中大通六年 法上年届四十,游化怀、卫,微言一鼓,众侣云屯。

公元535年 梁大同元年 法上住于相州定国寺,所得施利造一山寺,本名合水寺,即邺之西山,今所谓修定寺也。山之极顶,造一弥勒堂,众事庄严,备殚华丽。四事实供养百五十僧。一时间声誉鹊响,惊动朝野。

公元536年 梁大同二年 北魏大将军高澄闻法上四事实供养百五十僧。一时间声誉鹊响,惊动朝野。恭请法上,奏上请入邺都任僧统,掌理僧录。

公元537年 梁大同三年 弥勒行者慧光于邺城大觉寺示寂(年七十)。时兜率天宫显瑞。

公元544年 梁大同十年 弥勒行者智晞出生。

公元546年 梁中大同元年 弥勒行者真谛抵广东南海。弥勒行者宝袭出生。

公元548年 梁太清二年 弥勒行者真谛抵建康。

公元549年 梁太清三年 弥勒行者真谛译《仁王般若经疏》。弥勒行者吉藏出生于金陵。

公元550年 梁大宝元年 弥勒行者真谛译《十七地论》五卷。弥勒行者、法上之法孙、慧远弟子善冑出生。

公元551年 梁天正元年 北齐文宣帝(550559在位)尊法上为国师,事之如佛。

公元574年 陈太建六年 北周武帝废佛,毁灭经像,勒令僧尼还俗。

公元577年 陈太建九年 北周灭北齐,废佛。慧远在内殿与帝力争。道积入终南山恒修弥勒忏法。法上被迫还俗,但不废常业,恒礼慈氏。

公元580年 陈太建十二年 北周复兴佛教。七月,法上寂(年八十六)。弥勒行者惠仙生。

二、承远法师圆寂

承远大师(公元712-802)唐代高僧,中国佛教净土宗第三代祖师。俗姓谢,汉州(今四川锦竹县)人。开始学道于成都唐公,二十四岁时,离开四川到荆州玉泉寺,依惠真剃度学道。后遵师命去南岳衡山(湖南省衡山县西南),从通相律师受具足戒,更于其座下学经,律。闻慧日法师离京至广州,大师前往谒见,恭敬求法。慧日法师教示不可独然独善,应依《无量寿经》修念佛三昧,以救济群生。大师从此顿息诸缘,专修净土。天宝元年(公元742年)归衡山,于山之西南建立精舍,号弥陀台,仅安置经像。大师精修苦道,有人供养食物则吃,无人供养则食野果花草。衣着唯求御寒蔽体而已。慕名来求道的人,常见一人身形赢弱,尘垢满面,负薪担水,都以为是大师的侍者而轻慢之,及打听方知那正是大师。由于大师万缘放下,精进念佛,于是发得念佛三昧,常感圣境现前。

当时,法照大师在庐山修禅定。一日入定,往极乐世界,见一褴褛僧人侍立在佛侧,询问是南岳的承远大师。出定后,法照大师即前往衡山面谒,悲喜涕泪而受教,转修净土。远近道俗依闻其德业,前来亲近乞教。大众负布帛,斩木垒石,搭棚居住,并发心施金营造殿宇。大师既不拒绝,也不营求。殿寺盖成,题名弥陀寺。营造殿宇的结余,都布施给饥饿病苦者。

大师教化众生,善立中道,随机设教。为了使众生早证道果,大师殷殷开示念佛法门,并将经教法语,弥陀名号,书写在大街小巷,镌刻在山岩溪谷,苦口婆心地劝勉众生念佛求生净土。从化者甚众,前后受法弟子千有余人。后来,代宗皇帝奉法照为国师,闻法照大师言其师有至德,便也推尊承远大师,顶礼有加,赐大师所住持的寺庙为般舟道场。

承远大师于唐贞元十八年(公元802年)七月十九日告别诸弟子,安详示寂于弥陀寺,享年九十一岁。

承远大师一生中没有那种外表看来轰轰烈烈的弘化行动,也没有用以耀人的佛学著作以传后世,甚至临终往生时也仅对门人遗言:国土空旷,各宜努力这么一句话。他把佛教中有修有证的论点表现得完美无暇。他用毕生的精力,通过自身的修持,证实净土法门的念佛往生净土是真实不虚,并以常人难以企及的苦修实证来摄受广大的众生,追随大师的足迹,为净土法门及整体佛法的弘传而前赴后继,精进不怠。

承远大师一生投注念佛实践,不图著作,未见大师有何著作传世,故大师净土思想亦无从考究。然从承远大师修道经历来看,似服膺慈愍三藏的教旨,坚持戒行,专修般舟三昧,以此自利利他,成就了一代祖师。

2024-03-17 13:54

地藏菩萨威神加持:梦中万里之外捉鬼

在《地藏经》中,地藏菩萨说,他的神通威德是佛力加持的,还有普贤大士加持的。地藏菩萨的话,肯定有谦虚的成份,而得到佛力加持这个事,也是真实不虚,只是我们凡夫看不出来。我们修行人,但凡有一点悟处,或略显本..

在家人事务牵绊多,怎样修行高效?

我们在家居士为了生活,还得有个生活手段,所以每天要上班,各自不同的职业,维持家庭生活。回家还有很多家务,大部分身心都得用在工作和家庭生活上。只能忙里偷闲修学佛法,所以多被事缘所牵扯,不能像出家人没有世..

被动适应环境就能离苦吗?

当我们改变自身心态之际,同时也在改变周围环境。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我们以嗔恨的心、厌恶的表情对待周围的人,那么,对方一定与我们形同陌路,难以和睦。如果我们将自身心态转变一下,以慈悲的心、亲切的笑容接触周..

在家念佛需注意的三项事

今天佛七圆满,明天大家就回去了。我有几样事情须要和大家讲一讲,回家以后你们好注意到。第一项,回去以后要精进念佛。在家里修的那种精进和在此地打佛七的精进不一样。这里七天打七是勇猛精进,回去以后,当以平常..

梦是真的,还是假的?

文:梦参长老梦,大家都知道是假的,做梦哪有真的,但是人生都在梦,人生都在梦中,感你这一段接近圆满了恢复知觉了梦醒了,醒了再做第二个梦。但是梦是假的?是真的呢?对我来说好像是真的。所以经典告诉就我们,梦..

若想证悟大圆满,必须长时间实修上师的口诀。【法王如意宝】

修大圆满实修大圆满我们要对上上下下的胜劣众生有一颗善良的心,除此之外,还应该看看相续中是否生起了大圆满的修行境界。若想让大圆满的实修境界在相续中生起,必须长时间实修上师的口诀。举个例子,就我而言,我依..

“执著”和“进取”到底有什么区别?

问:生活中,我们认为一个人有进取心是好事,而在佛教中,凡夫意义的“进取”却往往带着“执著”的色彩,请问“进取”和“执著”有什么区别?法师答:有些人认为佛教是消极的,担心一旦学佛会失去进取心,因而不敢走..

心若不安,到哪里会安呢?

你们现在坏的念头很多,好的没有体会,遇到境界很容易被转走,懵懵懂懂的,所以还很危险。要知道你们现在还没有办法受考验,只能像照顾小孩一样,慢慢让心安下来,才能修心。你们一定要守规矩,大陆丛林是很严的。承..

谨记,一个需要背诵的诀窍

一位居士曾向博朵瓦格西请教消除恶缘的窍诀,格西回答说:“你应当屡屡思维死无常,如果生起必定死亡的唯一观念,那么净除罪业无有困难,奉行善法也无有困难;如若在此基础上,你能常常修持并在相续中生起慈悲心,..

什么是佛教的六度法?

一、布施看见一切人生受苦,心生慈悲,以“人溺己溺,人饥己饥”精神,布施所能,使苦人得乐,迷者受益。布施分为三种:财布施布施以金钱、物品去帮助穷苦者,改善他们的生活,或出资捐款印刷各种善书,经典劝化度人..

《普贤行愿品》的所有内容都可以包括在这个偈颂中。【索达吉堪布】

清净一切善业力,摧灭一切烦恼力,降伏一切诸魔力,圆满普贤诸行力。1.“清净一切善业力”,愿我获得清净一切有漏业的能力。为什么众生从无始以来一直漂泊轮回、流转生死?就是有漏业力支配所致。《俱舍论》中说,有..

怎样才更容易得到佛菩萨加持?

如何得到佛菩萨的加持?有些人常常有这样的疑惑,为什么有些人能得到很大的加持,得到一些殊胜的感应。自己却好像从未得到过加持?为什么努力念佛持咒诵经也得不到任何感应?究其种种原因我们今天就来探讨一下?你为什么..

念佛如何克服昏沉散乱?

文:妙莲老和尚大家毕竟是具缚凡夫,虽发心修行,仍不易降伏身心。念佛时非昏沉即散乱,此是用功之魔敌。散乱不除,昏沉亦解不了。人虽静坐,若妄想又浮动,散乱即来。要想降伏就得有如强敌之勇,要用全副精神去作战..

遇到挫折,才去学佛?你是否被人问过?

在家学佛是有很多逆因缘,应该怎么办呢?在家居士有家庭责任、工作责任要承担,要敦伦尽分,然后随分随力地把时间用在佛法上,要安排妥当。家庭也要保持一种和谐的关系,不能一学佛家庭关系就搞得非常紧张,甚至分裂..

有信仰,就有资格成为祖先的“香火”

佛家认为,后人有信仰,信仰自己的佛性,信仰祖先是根,就有资格成为祖先的“香火”。老祖先可以保佑后人,孝顺父母、爱护妻子的家庭,就和睦幸福。每个特定的家庭有特别的因缘,有的后人是来帮助老祖宗了业的,有的..

农历七月十五禁忌你知道多少(关于中元节禁忌)

自阳历2024年8月4日开始,正式进入农历七月,农历七月十四,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一个充满神秘色彩且备受重视的日子,常被称为“鬼节”。在这一天,不仅有着丰富的祭祀习俗,还存在着一系列与风水相关的禁忌,这些禁..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