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家七宗——沩仰宗

繁体


中国禅宗是指以菩提达摩为初祖,探究心性本源,以期“见性成佛”的大乘佛教宗派。禅宗,又称佛心宗、达摩宗、无门宗。

禅宗的传承,中国以释迦世尊在灵山会上拈花示众,迦叶尊者破颜微笑为其滥觞。

释迦世尊传法迦叶以后,经阿难尊者、商那和修尊者,直至菩提达摩,是为西天第二十八祖。菩提达摩于梁武帝普通年间(520-527)自南天竺抵建业(今南京),将禅宗传入我国,因而他就成为中国禅宗初祖。

菩提达摩最初来到中国,拜谒梁武帝,由于机缘不契合,于是北上至少林寺面壁九年,人称“壁观婆罗门”。慧可立雪断臂,立志向菩提达摩求法,最终感动菩提达摩传付心印,为中国禅宗第二祖。慧可传僧璨,僧璨传道信,本宗渐盛。

道信传法弘忍,是为中国禅宗第五祖。五祖弘忍常住蕲州(湖北)黄梅山,阐扬《金刚经》奥旨,门下辈俊秀出。惠能因一首偈语受到五祖弘忍印可,传授衣钵,成为中国禅宗第六祖。在惠能门下出了南岳怀让、青原行思两位禅门巨匠。

在南岳怀让门下,分别形成临济宗和沩仰宗两个宗派。在青原行思门下,形成了曹洞宗、云门宗和法眼宗三个宗派。其中,临济宗门下又分出黄龙派、杨岐派两个支派。由临济宗、沩仰宗、曹洞宗、云门宗、法眼宗等五家,加上由临济宗分出的黄龙派和杨岐派,合称为“五家七宗”。

沩仰宗


沩仰宗是中国禅宗“五家七宗”之一。以唐代沩山灵祐禅师(771-853)和仰山慧寂禅师(814-890)师徒两人为宗祖。

因灵祐常住湖南沩山(今湖南宁乡县西),慧寂常住江西仰山(今江西宜春县南),故取沩仰二字而为宗名,称为沩仰宗。

唐元和年间,灵祐住潭州(今湖南长沙)之沩山,宣扬宗风,门人慧寂承继宗风,禅风大盛。

沩仰宗在唐末五代时期极为繁盛,到宋代之后渐渐绝迹,最后与临济宗合并,前后一百五十年。

灵祐禅师是福州人,俗姓赵,十五岁出家,二十三岁游江西,参礼百丈怀海禅师,因百丈“炉中有火否”的问对,而豁然有悟。悟道之后,被百丈禅师选拔为沩山住持。

灵祐到沩山之后,披判斩棘,营宇立像,开法传禅,一时禅风大盛,门徒云集。灵祐独居沩山长达七年。灵祐在沩山弘法时期,得到了另一高僧懒安的得力辅佐,为沩仰宗的创立奠定了基础,学者渐渐云集而至,最多时可达一千五百人。灵祐和懒安两位高僧,都是唐长溪(今霞浦)人。

灵祐禅师简介

据《宋高僧传》载:灵祐11岁那年,戏于庭前,仰见吉祥彩云,盘绕于庭前上空,犹如天乐清奏,佛身降灵之兆……云云,颇具神奇色彩。

唐贞元元年(785年),灵祐15岁,别父母,扎髻发,穿褐衣,依本县建善寺法恒禅师剃发出家,勤修苦行,前后三载。

18岁,别师赴钱塘(今杭州)龙兴寺,广究大小乘经律。嗣后入天台山,途中得寒山寺和尚寒山指教。旋出浙江,入江西南昌泐潭。

23岁那一年,参谒百丈山怀海禅师。一天,怀海召见灵祐说:“你拨炉中,看看有没有火?”灵祐拨之,说:“无火。”怀海站起身亲自拨之,深拨得一火,举灵祐看,并说:“此不是火吗?”灵祐顿然大悟,谢礼并陈述自己的悟解。接着怀海又授予深机密用之佛法。灵祐得其正传,深得其旨。

唐元和元年(806年),怀海为续其禅宗,广度后学,召集众僧,以净瓶进行“悟境”和“功行”测试,选择开法沩山首任住持。灵祐善解怀海之深邃奥密的教化,不言而踢倒净瓶,一试出格,其悟境居于众僧之上,获选。

嗣后,灵祐赴沩山(今湖南长沙西北)开法。初时,沩山蟠木穹谷,荒无人烟,属豺狼虎豹群居之地。灵祐至此结茅庵,形影孤单,与猿猴为伍,采野果充饥,面壁诵经,诚心修行,苦度七个春秋。

宝历初,百丈怀海又派遣建善寺上座懒安(今霞浦人)同数僧来沩山辅助灵祐。

灵祐率僧众开垦种植,弘扬佛法,德感山下居民,遂捐资为其建造了一座寺庙。自此,沩山禅风大振,先后参禅者多达1500余人,门下得弟子40余众。

灵祐在此弘法40余载。至大中元年(847年),湖南观察使李景让为弘扬沩山禅风而上书朝廷,唐宣宗赐寺名为“同庆寺”。

唐会昌年间(841-846年),武帝毁寺,众僧四散,灵祐隐于民间,有识之士十分敬重他。

唐大中元年,湖南观察使斐休察访到灵祐下落,迎其复居同庆寺。灵祐的门徒听到这个消息,纷纷回来,禅风比初时更盛。继后,灵祐又受到相国崔慎崇加礼。

唐大中七年正月九日,灵祐跏趺而坐,怡然而寂,享年83岁,葬于大沩之南。圆寂11年后,其徒以灵祐之道上奏,封号“大圆禅师”,建坟立塔曰:“清净”。相国郑愚为其立碑,细述平生,以昭万古。

灵祐之言行有《警策卷》及“沩山摘茶”、“沩山举米”、“沩山业识”等启发、教化弟子的生动事迹。其首座弟子慧寂率徒往王莽山弘法,继而迁到仰山接化,师资相承,别开一派,创立“沩仰宗”。

灵佑及其弟子慧寂共同开创的沩仰宗,遐迩闻名,"成为禅宗一花五叶中最早伸展出的一个叶片"(《中国禅宗源流》)。作为沩仰宗的开山祖师,灵佑在禅宗史上的地位自然也是有口皆碑的。

当年沩山僧团以灵佑为中心,在四众弟子特别是裴休等大外护的大力支持下,人数最多时达到一千五百人以上。沩山道场自给自足,法喜充满,法音远播,在安顿流民,减轻国家负担,稳定社会人心以及培养佛教僧才各方面都做出了不小的贡献。

大中七年(853)灵祐圆寂,享年83岁。其时担任四镇北庭行军、泾原渭武节度使、检校右散骑常侍等职的卢简求为他撰碑,并由著名诗人李商隐题写了碑额。唐懿宗咸通四年(863),朝庭赐谥“大圆禅师”尊号及“清净”塔额。咸通六年(865)弟子审虔为灵祐墓塔前立碑,请节度使郑愚撰写《大圆禅师碑铭》。  

沩仰师承


灵祐的其首座弟子慧寂,继承师风,住袁州仰山,大振法道。慧寂门下分西塔、南塔二派。

西塔传仰山另一师耽源应真之法脉;南塔则正属沩山法系。

西塔派始自光穆,传资福如宝,再传吉州贞邃与潭州鹿苑:南塔派始自光涌,传芭蕉慧清与清化全慰等。

慧清下有逞州继彻、兴阳清让、幽谷法满等。此外,仰山门下尚有霍山景通、无著文喜等人。

仰山慧寂简介

在灵祐的弟子中,以仰山慧寂成就最高。慧寂,又称仰山慧寂、仰山禅师。韶州怀化(广东广州)人,俗姓叶。自幼欲出家,父母不许,后断两指以明志,时年十七,乃依南华寺通禅师剃度,未受具足戒即四出游方,初参谒耽源应真,既悟玄旨;继叩访沩山灵佑,遂登堂奥,得传其心印。 

后更往江陵受戒,深探律藏,又参访岩头全,不久又回沩山,执侍灵佑前后十五年,后继嗣沩山之法,迁居江西仰山,学徒聚集,盛冠一方,世称仰山慧寂。

一日,有一梵僧来东土,谓(大四九八四上):“特来东土礼文殊,却遇小释迦。”后遂有“仰山小释迦”之号。师资相承,别开一派,即沩仰宗。

一日,耽源和尚告诉慧寂禅师:"国师(南阳慧忠)当时传得六代祖师圆相,共九十七个,授与老僧。乃曰:'吾灭后三十年,南方有一沙弥到来,大兴此教,次第传受,无令断绝。'我今付汝,汝当奉持。"说完便将记有九十七个圆相的本子交给慧寂禅师。慧寂禅师接过后,看了一遍,便将本子烧掉了。

后来,耽源和尚有一天问慧寂禅师:"前来诸相,甚宜秘惜。"慧寂禅师道:"当时看了便烧却也。"

耽源和尚道:"吾此法门无人能会,唯先师及诸祖师、诸大圣人方可委悉(洞悉、看破),子何得焚之?"

慧寂禅师道:"慧寂一览,已知其意。但用得,不可执本也。"

耽源和尚道:"然虽如此,于子即得,后人信之不及。"

慧寂禅师道:"和尚若要重录不难,即重集一本呈上,更无遗失。"耽源和尚道:"然。"

第二天,耽源和尚上堂,慧寂禅师走出大众,作此相,接着以双手托给耽源和尚上看,然后退步叉手而立。耽源和尚以两手相交,作拳示之。慧寂禅师便进前三步,作女人拜。耽源和尚见此,遂点头称可,慧寂禅师于是礼拜而退。

一日,慧寂禅师正在洗衲衣,耽源和尚走上跟前,问道:"正恁么时作么生?"慧寂禅师道:"正恁么时向甚么处见?"耽源和尚知道慧寂禅师已经悟旨,不再勘验,便走开了。

慧寂禅师悟道后不久即离开耽源,往参沩山灵佑和尚。

沩山和尚问:"汝是有主沙弥,无主沙弥?"
慧寂禅师道:"有主。"

沩山和尚又问:"主在甚么处?"
慧寂禅师于便从西边过到东边站立。沩山和尚一见,便知道他不同凡响。

慧寂禅师问:"如何是真佛住处?"
沩山和尚道:"以思无思之妙,返思灵焰之无穷,思尽还源,性相常住,事理不二,真佛如如。"

慧寂禅师一听,言下彻悟,从此以后,他便留在沩山和尚座下,执侍前后,盘桓十五年之久。后住仰山开法化众,道誉天下。其接机利物,被后人视为宗门标准。

师平时常以手势启悟学人,称为仰山门风。后迁江西观音院,后梁贞明二年复迁韶州东平山,同年示寂,世寿七十七。一说唐中和三年(883),或大顺二年(891)示寂。谥号'智通禅师'。塔号妙光。

沩仰家风


沩仰宗的家风方圆默契,审细密切,师资唱和,事理并行,接机多用明似争夺而实默契之交谈。

仰山慧寂在夏末问候沩山。沩山问:我一个夏天没见你上山,不知你在山下做了些什么?仰山回答说:我在山底下翻了一块地,播了一箩筐的种子。沩山说:那你今夏三个月真没有白过。

接着仰山问沩山灵祐:不知和尚你今夏都做了些什么呢?沩山答:中午吃顿饭,晚上睡觉罢。仰山笑着说:那也挺好。沩仰宗的机锋如家常便饭,亲切自然,并且自然中也并不故意藏煞机,令人向往。

有一次沩山休息,仰山慧寂和香严智闲侍立一旁。沩山自言自语道:过去、现在、未来,每个佛的道法都一样,每个人都得着了一个解脱之路。仰山慧寂忙问;什么是每个人的解脱之路?沩山转头对香严智闲说:慧寂提问,为何不回答呢?香严道:如果说过去、现在、未来,我倒有个答复。说完道声“珍重”出去了。

沩山又问仰山:智闲的答案,合不合你的意思呢?仰山说:“不合!”沩山问:“你的意思又如何呢?”仰山道声“珍重”也走了出去。沩山不禁放声大笑,说:“真是水乳交融呀!”

《人天眼目》说:沩仰宗者,

父慈子孝,上令下从;

你欲吃饭,我便捧羹;

你欲渡江,我便撑船;

隔山见烟知是火,隔墙见角知是牛。

沩仰宗接引学人时,经常以九十六种圆相作暗示,以使学人深解其意。《五家宗旨纂要》说:沩仰宗风,

父子一家,师资唱和。

语默不露,体用双彰,

无舌人为宗,圆相明之。

由此可见,沩仰宗教化学徒时,所采用的是温和的暗示或劝诚手法,使弟子在轻松的气氛中达到明了心智的目的。

在禅宗五家中,沩仰宗兴起最早,衰亡也最早。传承六代以下,史籍不载。其法脉延续大约一百五十年左右。

来源:灵隐寺

扫码关注

五家七宗公众号

2024-03-17 13:54

地藏菩萨威神加持:梦中万里之外捉鬼

在《地藏经》中,地藏菩萨说,他的神通威德是佛力加持的,还有普贤大士加持的。地藏菩萨的话,肯定有谦虚的成份,而得到佛力加持这个事,也是真实不虚,只是我们凡夫看不出来。我们修行人,但凡有一点悟处,或略显本..

在家人事务牵绊多,怎样修行高效?

我们在家居士为了生活,还得有个生活手段,所以每天要上班,各自不同的职业,维持家庭生活。回家还有很多家务,大部分身心都得用在工作和家庭生活上。只能忙里偷闲修学佛法,所以多被事缘所牵扯,不能像出家人没有世..

被动适应环境就能离苦吗?

当我们改变自身心态之际,同时也在改变周围环境。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我们以嗔恨的心、厌恶的表情对待周围的人,那么,对方一定与我们形同陌路,难以和睦。如果我们将自身心态转变一下,以慈悲的心、亲切的笑容接触周..

在家念佛需注意的三项事

今天佛七圆满,明天大家就回去了。我有几样事情须要和大家讲一讲,回家以后你们好注意到。第一项,回去以后要精进念佛。在家里修的那种精进和在此地打佛七的精进不一样。这里七天打七是勇猛精进,回去以后,当以平常..

梦是真的,还是假的?

文:梦参长老梦,大家都知道是假的,做梦哪有真的,但是人生都在梦,人生都在梦中,感你这一段接近圆满了恢复知觉了梦醒了,醒了再做第二个梦。但是梦是假的?是真的呢?对我来说好像是真的。所以经典告诉就我们,梦..

若想证悟大圆满,必须长时间实修上师的口诀。【法王如意宝】

修大圆满实修大圆满我们要对上上下下的胜劣众生有一颗善良的心,除此之外,还应该看看相续中是否生起了大圆满的修行境界。若想让大圆满的实修境界在相续中生起,必须长时间实修上师的口诀。举个例子,就我而言,我依..

“执著”和“进取”到底有什么区别?

问:生活中,我们认为一个人有进取心是好事,而在佛教中,凡夫意义的“进取”却往往带着“执著”的色彩,请问“进取”和“执著”有什么区别?法师答:有些人认为佛教是消极的,担心一旦学佛会失去进取心,因而不敢走..

心若不安,到哪里会安呢?

你们现在坏的念头很多,好的没有体会,遇到境界很容易被转走,懵懵懂懂的,所以还很危险。要知道你们现在还没有办法受考验,只能像照顾小孩一样,慢慢让心安下来,才能修心。你们一定要守规矩,大陆丛林是很严的。承..

谨记,一个需要背诵的诀窍

一位居士曾向博朵瓦格西请教消除恶缘的窍诀,格西回答说:“你应当屡屡思维死无常,如果生起必定死亡的唯一观念,那么净除罪业无有困难,奉行善法也无有困难;如若在此基础上,你能常常修持并在相续中生起慈悲心,..

什么是佛教的六度法?

一、布施看见一切人生受苦,心生慈悲,以“人溺己溺,人饥己饥”精神,布施所能,使苦人得乐,迷者受益。布施分为三种:财布施布施以金钱、物品去帮助穷苦者,改善他们的生活,或出资捐款印刷各种善书,经典劝化度人..

《普贤行愿品》的所有内容都可以包括在这个偈颂中。【索达吉堪布】

清净一切善业力,摧灭一切烦恼力,降伏一切诸魔力,圆满普贤诸行力。1.“清净一切善业力”,愿我获得清净一切有漏业的能力。为什么众生从无始以来一直漂泊轮回、流转生死?就是有漏业力支配所致。《俱舍论》中说,有..

怎样才更容易得到佛菩萨加持?

如何得到佛菩萨的加持?有些人常常有这样的疑惑,为什么有些人能得到很大的加持,得到一些殊胜的感应。自己却好像从未得到过加持?为什么努力念佛持咒诵经也得不到任何感应?究其种种原因我们今天就来探讨一下?你为什么..

念佛如何克服昏沉散乱?

文:妙莲老和尚大家毕竟是具缚凡夫,虽发心修行,仍不易降伏身心。念佛时非昏沉即散乱,此是用功之魔敌。散乱不除,昏沉亦解不了。人虽静坐,若妄想又浮动,散乱即来。要想降伏就得有如强敌之勇,要用全副精神去作战..

遇到挫折,才去学佛?你是否被人问过?

在家学佛是有很多逆因缘,应该怎么办呢?在家居士有家庭责任、工作责任要承担,要敦伦尽分,然后随分随力地把时间用在佛法上,要安排妥当。家庭也要保持一种和谐的关系,不能一学佛家庭关系就搞得非常紧张,甚至分裂..

有信仰,就有资格成为祖先的“香火”

佛家认为,后人有信仰,信仰自己的佛性,信仰祖先是根,就有资格成为祖先的“香火”。老祖先可以保佑后人,孝顺父母、爱护妻子的家庭,就和睦幸福。每个特定的家庭有特别的因缘,有的后人是来帮助老祖宗了业的,有的..

农历七月十五禁忌你知道多少(关于中元节禁忌)

自阳历2024年8月4日开始,正式进入农历七月,农历七月十四,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一个充满神秘色彩且备受重视的日子,常被称为“鬼节”。在这一天,不仅有着丰富的祭祀习俗,还存在着一系列与风水相关的禁忌,这些禁..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