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怀瑾、刘雨虹 | “离婚冷静期”来了!别等到离婚再明白这个道理

繁体

















公众号后台回复问道南师

获得今天与你有缘的一段南师嘉言

“离婚冷静期”真的要来了。很多人听了,纷纷反应将来反而会更加害怕结婚。

图源摄图网

据民政部近日文件,民政局协议离婚的夫妻,需要经过申请、受理、冷静期、审查、登记(发证)五个步骤。届满离婚冷静期后的30日之内,双方需要共同到婚姻登记机关领取离婚证,逾期不领则视为撤回离婚申请。上述规定,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对于该规定, 从之前的多地试点, 一直到今年《民法典》通过,以专门条款进行立法规范,期间引发的争论仍未止息。 有人认为,离婚冷静期其实是一块鸡肋。这样的冷静期,并不能让僵死的婚姻“回暖”。 也有人认为,离婚冷静期也的确有一定的实际效果,让一些当事人“回心转意”,挽救了濒临崩溃的家庭婚姻。

其实,婚姻是长达一生的修行,法律只能保障人有追求幸福的权利,至于经营好夫妻关系,这更是我们自己的事。不只是夫妻关系,同学、亲友之间,能全始全终的并不多见,而以交恶为终的反而较多。


“全始全终”是人生一门深刻的修行课,我们听听南师和刘雨虹老师的精彩阐述。



01


南怀瑾:夫妻交友的长处之道,最重要的四个字

我们都有朋友,但全始全终的很少,所以古人说:“相识满天下,知心能几人?”到处点头都是朋友,但不相干。晏子对朋友能全始全终,“久而敬之”,交情越久,他对人越恭敬有礼,别人对他也越敬重;交朋友之道,最重要的就是这四个字——“久而敬之”。

我们看到许多朋友之间会搞不好,都是因为久而不敬的关系;初交很客气,三杯酒下肚,什么都来了,最后成为冤家。

讲到这里,我们想到中国人的夫妇之道——“相敬如宾”。宾是客人,对于客人无论如何带几分客气,如果家人正在吵架,突然来了客人,一定暂行停战,先招待客人,也许脸上的怒意没有完全去掉,但对客人一定客气有礼。

夫妇之间,在最初谈恋爱时,西门町电影院门口等了两小时,肚子里冒火,对方来了,还是笑脸迎上去,并且表示再等两小时也没关系。如果结了婚,再这样等两小时,不骂一顿才怪!因为是夫妇了嘛!所以夫妇之间,永远保持谈恋爱时的态度——相敬如宾,感情一定好。

这个“敬”的作用是什么?好像公共汽车后面八个字的安全标记:“保持距离,以策安全”。少碰为妙。普通人交朋友,恰恰与晏平仲相反,时间久了,好朋友变成冤家,这对五伦中的友道实在有亏。尤其是我们这一代青年,对任何人都不大相信,友道根本上已成了问题。必须急图匡正,以便维系“久而敬之”的交友原则。


——《论语别裁》东方出版社

02


南怀瑾:要有好的全,先要有好的始,之后才能谈全终


孔子说:“君子安其身而后动,易其心而后语,定其交而后求,君子修此三者,故全也。”“全”字的意思是做事、交朋友要能全始全终,这很难。要一辈子都是朋友很难,很难!有好的结果,不如有好的开始,也就是说,慎终不如慎始。好的结果是一开始就要注意的,是由慎始来的,这是交友之道,也是处世之道。

如何全始全终?那是十分的难。人的一生,不管你当皇帝也好,做宰相也好,或者是做一个默默无闻的老百姓也好,都很难做到全始全终。大家看历史或现实社会,有几个人能全始全终的?所以“全始全终”这四个字,看起来简单,做起来非常之难。要有好的全,先要有好的始,之后才能谈全终。

交朋友之道,要“易其心而后语”,要彼此知心。但是知心很难,《昔时贤文》说:“相识满天下,知心有几人?”所以古人说:“人生得一知己,死而无憾!”我们也可以说,世界上没有一个人能真有一个知己的,尽管我们都有家人、父子...孔子在这里提到“易其心而后语”,这个“易”就是交易的易,不是容易的易。“易其心”是彼此换了心,就像古人一首非常有感情的词:“换我心,为你心,始知相忆深!”我们为什么讲到这里?就是拿这首词来说明什么叫做“易其心”,也就是朋友与朋友之间要能交心,才算知心。

大家可以想一想,人与人之间可以谈知心话的多难找!孔子的看法,要能“易其心”,才能讲朋友之道。

“定其交而后求”,我们在社会上交朋友,人与人之间要“定其交”,要有交情。记得我们年轻时把朋友分类,一种是一般的朋友,见面之交的都是朋友;一种是政治上的朋友,就是有利害关系的朋友,除了利害关系,政治上没有朋友;另有一种是经济上的朋友,所谓通财之谊,能做到通财之谊就很难了;最难得的是道义之交,那是更难了。我们一生能不能交到一个没有一点利害关系的朋友,都是大问题,包括了政治、经济、普通等等一切的朋友在内,能够全始全终的有几个?如果有,这个就是可以相交的朋友。


——《易经系传别讲》东方出版社

03


刘雨虹:做人做事,如何有始有终?


从前老师常说,做人做事,一定要有始有终。这句话听起来是老生常谈,年轻时不以为意,根本没有放在心上。年纪渐长的人,就感觉不同了,年老时更发现事态严重。

最近台湾电视新闻不断报道一些知名人物的婚变,成为茶余饭后人们的笑料,还不知道何时能够终场。其实放眼看来,这种事比比皆是,也是社会上的普遍现象,不足为奇。但是,这种现象说明了一件事,就是有始有终太难。但这并不是说不离婚才算有始有终;而是说,事情要能善终才好。否则形势上、法律上虽终结了,却留有余恨、怨叹和气愤在心中,这是以恶缘告终,实际上没有终,双方的情绪仍在各自的意识中缠绕。

很多年前的台湾,有一桩轰动社会的大新闻,一个豪门的女儿与同学男友相交多年,男方迟迟不肯结婚,因为双方家庭财富悬殊。有一天,女方说已怀孕了,男方只好答应结婚。岂知数月后,呱呱落地的,却是一个金发碧眼的婴儿。做丈夫的情何以堪?如何面对家人、社会啊!自然诉请离婚。在法律上,离婚本可分得颇多的财产,但是这个男人什么都不要,只要离婚。婴儿的父亲是一个外国人,发现女方原来是个大富人,即刻表示求婚,而女方则带着她的洋娃娃,远离台湾这个是非之地,躲到外国去了。此事以男方的大度而结束,在不幸中,也算得到一个比较圆满的结局,至少丑闻没有继续发酵了。

说到有始有终,大概大家都会发现,亲友、同学以及同事之间,能全始全终的并不多见,而以交恶为终的反而较多。我所知道的有些人,本来是多年好友的,却因一句话或一件事不满意而成陌路,互不来往了。更有太多的手足亲人,为财产而反目成仇。

有一位长者,人缘广而和,曾回答处人之道说:“当与人谈话不投缘时,必须要说几句善言好语做弥补,以免对方烦恼,弄得以恶缘告终。如果自心常存恕人之心,就比较能原谅别人了。”原谅人很不容易,尤其是原谅聪明人,那真是太难了,因为聪明人会激发你的劣根性,与他争辩不休。所以只有糊涂一点才好办,怪不得古人有“难得糊涂”这句富哲理的话。

这长者又说:“做事要想有始有终,首先要有遇困难不逃避的心态;与人相处则要少计较,少挑剔,多看别人的优点,宽容他的缺点,多替对方设想,才能避免有始而恶终。”

看来,做事难,做人更不容易。


——刘雨虹老师《东拉西扯:说老人·说老师·说老话》东方出版社

编辑 | 小舟   监制 | 南北

留言及投稿 | 公号后台   购书 | 阅读原文


扫描图片二维码享受早鸟价64元(原价108元)

今年是南怀瑾先生诞辰102周年。百年世事兼身事,樽酒何人与细论。南怀瑾先生在近百年的沧海横流中,巍然自拔,朝乾夕惕,在众多领域为国家民族乃至人类做出了卓越贡献。

值此百年诞辰之际,我们做这本《南怀瑾国学日历2021》,是向逝去的大师致敬,传续先生的无尽心灯。

面对着人生中的彷徨无助、困顿迷茫、荣辱毁誉、悲欢离合,愿它能够像暗室中的灯,作为你前行的导航。你还可以将这份满载着智慧的礼物,送给父母、孩子、朋友,点亮更多人的心灵。

欢迎扫描二维码,加入

东方出版社“南怀瑾东方读书会”微信群,

我们一起问道南师365天。






 

南怀瑾东方讲堂

东方出版社南怀瑾项目组官方公众号

南师有声书喜马拉雅主播:南怀瑾大学堂

人生难题问南师

第一时间发布东方社南师新书、有声书消息

每日更新南师文章,我们一起问道南师365

2024-03-17 13:54

地藏菩萨威神加持:梦中万里之外捉鬼

在《地藏经》中,地藏菩萨说,他的神通威德是佛力加持的,还有普贤大士加持的。地藏菩萨的话,肯定有谦虚的成份,而得到佛力加持这个事,也是真实不虚,只是我们凡夫看不出来。我们修行人,但凡有一点悟处,或略显本..

在家人事务牵绊多,怎样修行高效?

我们在家居士为了生活,还得有个生活手段,所以每天要上班,各自不同的职业,维持家庭生活。回家还有很多家务,大部分身心都得用在工作和家庭生活上。只能忙里偷闲修学佛法,所以多被事缘所牵扯,不能像出家人没有世..

被动适应环境就能离苦吗?

当我们改变自身心态之际,同时也在改变周围环境。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我们以嗔恨的心、厌恶的表情对待周围的人,那么,对方一定与我们形同陌路,难以和睦。如果我们将自身心态转变一下,以慈悲的心、亲切的笑容接触周..

在家念佛需注意的三项事

今天佛七圆满,明天大家就回去了。我有几样事情须要和大家讲一讲,回家以后你们好注意到。第一项,回去以后要精进念佛。在家里修的那种精进和在此地打佛七的精进不一样。这里七天打七是勇猛精进,回去以后,当以平常..

梦是真的,还是假的?

文:梦参长老梦,大家都知道是假的,做梦哪有真的,但是人生都在梦,人生都在梦中,感你这一段接近圆满了恢复知觉了梦醒了,醒了再做第二个梦。但是梦是假的?是真的呢?对我来说好像是真的。所以经典告诉就我们,梦..

若想证悟大圆满,必须长时间实修上师的口诀。【法王如意宝】

修大圆满实修大圆满我们要对上上下下的胜劣众生有一颗善良的心,除此之外,还应该看看相续中是否生起了大圆满的修行境界。若想让大圆满的实修境界在相续中生起,必须长时间实修上师的口诀。举个例子,就我而言,我依..

“执著”和“进取”到底有什么区别?

问:生活中,我们认为一个人有进取心是好事,而在佛教中,凡夫意义的“进取”却往往带着“执著”的色彩,请问“进取”和“执著”有什么区别?法师答:有些人认为佛教是消极的,担心一旦学佛会失去进取心,因而不敢走..

心若不安,到哪里会安呢?

你们现在坏的念头很多,好的没有体会,遇到境界很容易被转走,懵懵懂懂的,所以还很危险。要知道你们现在还没有办法受考验,只能像照顾小孩一样,慢慢让心安下来,才能修心。你们一定要守规矩,大陆丛林是很严的。承..

谨记,一个需要背诵的诀窍

一位居士曾向博朵瓦格西请教消除恶缘的窍诀,格西回答说:“你应当屡屡思维死无常,如果生起必定死亡的唯一观念,那么净除罪业无有困难,奉行善法也无有困难;如若在此基础上,你能常常修持并在相续中生起慈悲心,..

什么是佛教的六度法?

一、布施看见一切人生受苦,心生慈悲,以“人溺己溺,人饥己饥”精神,布施所能,使苦人得乐,迷者受益。布施分为三种:财布施布施以金钱、物品去帮助穷苦者,改善他们的生活,或出资捐款印刷各种善书,经典劝化度人..

《普贤行愿品》的所有内容都可以包括在这个偈颂中。【索达吉堪布】

清净一切善业力,摧灭一切烦恼力,降伏一切诸魔力,圆满普贤诸行力。1.“清净一切善业力”,愿我获得清净一切有漏业的能力。为什么众生从无始以来一直漂泊轮回、流转生死?就是有漏业力支配所致。《俱舍论》中说,有..

怎样才更容易得到佛菩萨加持?

如何得到佛菩萨的加持?有些人常常有这样的疑惑,为什么有些人能得到很大的加持,得到一些殊胜的感应。自己却好像从未得到过加持?为什么努力念佛持咒诵经也得不到任何感应?究其种种原因我们今天就来探讨一下?你为什么..

念佛如何克服昏沉散乱?

文:妙莲老和尚大家毕竟是具缚凡夫,虽发心修行,仍不易降伏身心。念佛时非昏沉即散乱,此是用功之魔敌。散乱不除,昏沉亦解不了。人虽静坐,若妄想又浮动,散乱即来。要想降伏就得有如强敌之勇,要用全副精神去作战..

遇到挫折,才去学佛?你是否被人问过?

在家学佛是有很多逆因缘,应该怎么办呢?在家居士有家庭责任、工作责任要承担,要敦伦尽分,然后随分随力地把时间用在佛法上,要安排妥当。家庭也要保持一种和谐的关系,不能一学佛家庭关系就搞得非常紧张,甚至分裂..

有信仰,就有资格成为祖先的“香火”

佛家认为,后人有信仰,信仰自己的佛性,信仰祖先是根,就有资格成为祖先的“香火”。老祖先可以保佑后人,孝顺父母、爱护妻子的家庭,就和睦幸福。每个特定的家庭有特别的因缘,有的后人是来帮助老祖宗了业的,有的..

农历七月十五禁忌你知道多少(关于中元节禁忌)

自阳历2024年8月4日开始,正式进入农历七月,农历七月十四,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一个充满神秘色彩且备受重视的日子,常被称为“鬼节”。在这一天,不仅有着丰富的祭祀习俗,还存在着一系列与风水相关的禁忌,这些禁..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