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大师相遇 | 巴巴‧萨万‧辛格《素食的灵性与业力》善待万物,你将会心安理得
巴巴·萨万·辛格
(Baba Sawan Singh 1858-1948)
印度圣人、开悟明师。
他自小博览宗教经典,
一名苏菲苦行圣僧巴巴·卡汉预言,
将会有明师找到他,
巴巴·皆穆·辛格的确前来,
经过九年的灵性学习,
最终成为他古鲁的继任者。
巴巴·萨万·辛格在动荡不安的社会中,
透过传授了悟上帝的音流瑜伽修行方法,
让许多人的灵性得以觉醒,
时至今日,他仍被爱戴与尊称为,
伟大的明师
The Great Master
圣·基尔帕·辛格
(Sant Kirpal Singh 1894-1974)
萨万·辛格大师的徒弟,
他们在1924年相遇时,马上认出,
这就是他在过去七年打坐中见到的发光圣人,
萨万·辛格大师引领他进入瑜伽灵修,
从此之后基尔帕·辛格
毕生致力于追求灵性的顶峰。
《素食的灵性与业力》
是由这两位圣人,
圣·基尔帕·辛格与其上师
巴巴·萨万·辛格合著之书,
这本书旨在阐明和指导正确的生活方式,
攸关真理追寻者的饮食习惯。
关于饮食中的不严谨态度,
我想要对正道上所有心怀大志的人说,
只要一个人有肉身,就应该谨守素食主义。
饮食上的任何放松,不仅会明显障碍静坐,
也会不必要的承担业力的反扑,
真正的目标是要尽一切可能的方法
提升至充分认知上帝。
~圣·基尔帕·辛格吉·玛哈拉吉
每个人都在寻求安居乐业、心平气和,
但是二者一向难以获得,为什么呢?
因为我们走在错误的路线上。
人类生活在两个层面,分别是外在与内在,
我们必须解决外在问题,才能进入内在。
有三个重要的因素影响内外连接,
正确的工作、正确的作为、正确的饮食。
人一生最主要的目的,
是了解自我与认识上帝,
其余不过是虚掷光阴。
“健全的精神,寓于健全的身体”,
我们必须保持身心健康,才能提升灵性发展,
为此,首要问题就在于食物,
因为食物直接影响我们的身心。
就如俗谚所说:
人必须以自己汗水挣得面包,
不应该依赖别人所得。
为了生计,不论是肉体或精神,
我们必须从事诚实、有用的工作,
不得带有欺骗、虚伪、恶意和仇恨。
因为业力法则铁面无情,
每个行为都会引发结果,
导致无尽的轮回,永无休止。
财富成长于穷人、做苦工者的呻吟之中,
因此我们不应该追求丰盛食物,
因为这些食物将引发更多血腥,
并沾染着卑微之人,难以言喻的痛苦。
从因果法则来看,也会让我们痛苦不堪,
我们都被无形的地狱之火消耗殆尽,却不自知。
食物为人而造,并非人为食物而生。
我们必须善用食物,
一个人成为味觉的奴隶,
就无法做出有用的事,
凭借正确控制味觉,
我们才能完全控制整个身心系统。
简单的饮食更加有益健康,
并且有益于灵性发展,
让您感觉舒适、心灵平静,
也有助于您能量入为出,
无论能力多么有限,
都不需要向他人伸手。
历经漫长的公职生涯,当我即将退休之际,
长官询问我是否愿意延长工作期限,
我很礼貌的婉拒说,我不想要延长退休,
因为我知道如何利用有限的退休金,
去安排个人生活。
美食当前,我们会忍不住多吃,
但并不会带来更多的健康能量,
反而是有害无益,
因为食物若未完全消化,会引起腹痛。
不要让您的胃负荷过重,
适当的节制饮食,有助于健康活力。
《往世书Puranas》中有一则寓言叙述,
食物神向主毗湿奴抱怨,
他经常遭人类滥用。
主毗湿奴幽默的回答:
那些吃你太多的人,你应该吃掉他们,
这才是治本之法。
新鲜空气是我们食物中最重要的部分,
深呼吸屏息一会儿,然后完全呼出,
排出体内所有杂质,除此之外,
还必须大量饮用纯净的水与果汁,
彻底冲洗整个系统,让身体维持洁净。
谷物、水果应该成为主要的食物,
要远离酒精与毒品,
因为它们会使头脑与心智生病。
波斯设拉子的诗人萨迪Saadi Shirazi
一直提倡将胃分成四格,
两格用来装有限的简单饮食,
一格用来装纯净的水,
保留一格用来装满上帝之光。
一则有关伊斯兰教先知默罕默德的故事,
某天有位医生前来面见先知,
愿意为先知的追随者诊治,
之后长达六个月期间,他无所事事,
先知的追随者无人生病。
他面见先知,请求允许他离开,
先知带着温和的微笑,向医生说,
只要众人遵循教诲,他们就没有机会得病,
因为他们拥有一帖灵丹妙药,
总是要比饥饿时吃的还少一些,
靠诚实的收入,过简朴的生活。
巴巴·皆穆·辛格大师,
常会买几条面包或印度烤饼,
以布包起来,然后挂在树枝上,
他整天都专注于冥想静坐之中,
当他从三摩地醒来时,
只会取用一条面包,浸在水中食用,
然后再回去冥想静坐。
全麦面包本身就是完整的食物,
我们将谷粒的外皮去除,
碾压去核,制成白面粉,
如此会失去重要元素。
所有的圣人都过着简朴的生活,
他们吃得少保持快乐。
过简单饮食与高雅理想的生活,
加上高尚道德与淡泊操守,
一个人就不需要奢华的食物。
人们经常抱怨在正道上似乎没有进步,
但他们几乎没有意识到,
主因是来自错误的饮食与不正常的生活。
我们都是真主所创造的,
我们都是灵魂的体现,
灵魂与真主的本质是一样的,
真主在我们所有人内边,
因此我们应该彼此相爱。
这就是圣保罗Saint Paul 终其一生所教导的。
《可兰经》中如是说,
哦,人类啊,要行善,
要善待你的父母、亲戚、孤儿、
有需要的人、穷人、你的邻居和同胞,
这是真主所乐见的,真主在我们每个人内边,
傲慢自私的人,真主必不眷顾他。
圣哲明师总是叮嘱
一、要爱和尊重所有造物,从最高到最低;
二、即使在内心深处,也要遵守非暴力;
三、诚实;
四、不伤害他人的感情,
无论是透过思想、语言或行为;
五、善待所有众生;
六、性情开朗;
七、相信人性本善;
八、避免破坏他人名誉;
九、不沉溺于毁谤、绮语及闲逛;
十、避免指责,因为这样做只会适得其反,
如果一个人热衷于了悟上帝,
那么他就不会伤害任何人的感情,
因为心是真主的宝座。
你可曾意识到一颗芒果种子,
会从土壤里汲取所有的甜味,
而胡椒种子会吸收土壤中所有的苦味。
一个人怎么想,他就会变成什么样子的人,
世界上没有好与坏,是我们的思想使之如此。
《摩诃婆罗多》中提到,
贞洁和纯净生活的外在迹象是善行,
正如透过所结的果实认识树木一般。
与所有众生为友,决心不伤害任何众生,
甚至不伤害卑微的蜜蜂和蚂蚁,
这样的人有朝一日必将了解真理。
一个生活有道德的人,
永远不会对任何人怀有邪恶的想法,
不会发脾气和激动,这样的人就会长寿。
生命的过程是通过呼吸来计算的,
通常呼吸每分钟10到12次,
但是当一个人发怒和激动时,
他一分钟要呼吸20至23次,
因此这句话中隐含着名副其实的真理。
善行和美德会延长生命,
恶行或恶习会缩短寿命。
试着照明师的戒律生活,
只有这样,你的话在朋友面前才有分量,
你不能用心中的欲望和眼睛里的轻佻,
来宣扬贞洁,你骗不了别人,
不管时间长短,秘密迟早会泄露的。
虔诚敬神的人,拥有正确的思想和心灵,
他既有内在也有外在,完美的和平之泉,
他处事公平,公开且不容置疑,
真理源自他内心深处,
他的话语发自内在,饱含爱与贞洁的思想,
沁人心脾,每个人都感到满足。
伟大的诗人丁尼生男爵Tennyson说,
我的力量如同十个人的力量,
因为我的内心纯洁。
如果一个人自私且爱捣乱,
他是在用斧头砍断他的生命之树,
人们害怕看见他的脸,
并认为他是不祥的人,
这样的人走到任何地方,
人们都会避之唯恐不及。
反之一个正直的人,
把目光投向自己的弱点,
透过自我反省,将它们逐一清除。
所有圣人都说过,
一、爱邻居如同爱自己,
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整个宗教的哲学思想,
都基于这两个基本原则,
如果人们以这两个黄金法则为准则,
那么他的生活必将改观。
心里没有同情心的人,他也无法认识上帝,
尽你所能,不要伤害任何众生,
善待万物,你将会心安理得,
并将成为散发爱心恩典,光辉四射的中心。
别人的祈祷会帮助你,
因为你可能对他们做过好事,
他人善良的意念将使祝福涌向你的周围,
仅仅是做善事的想法,就能影响到你自己,
并从周围的气氛中吸引好的振动力。
我们奠定了五个基本真理,
可以在此基础上建造美妙的灵性大厦。
一、非暴力(思想和语言行动);
二、诚实;
三、贞洁;
四、爱所有人,不憎恨任何人,
不论其地位、财富或学识;
五、无私的服务,
并愿意分担他人的快乐和悲伤。
遵循以上原则的人,
此生和来生将充实过活。
2024-03-17 13:54地藏菩萨威神加持:梦中万里之外捉鬼
在《地藏经》中,地藏菩萨说,他的神通威德是佛力加持的,还有普贤大士加持的。地藏菩萨的话,肯定有谦虚的成份,而得到佛力加持这个事,也是真实不虚,只是我们凡夫看不出来。我们修行人,但凡有一点悟处,或略显本..
在家人事务牵绊多,怎样修行高效?
我们在家居士为了生活,还得有个生活手段,所以每天要上班,各自不同的职业,维持家庭生活。回家还有很多家务,大部分身心都得用在工作和家庭生活上。只能忙里偷闲修学佛法,所以多被事缘所牵扯,不能像出家人没有世..
被动适应环境就能离苦吗?
当我们改变自身心态之际,同时也在改变周围环境。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我们以嗔恨的心、厌恶的表情对待周围的人,那么,对方一定与我们形同陌路,难以和睦。如果我们将自身心态转变一下,以慈悲的心、亲切的笑容接触周..
在家念佛需注意的三项事
今天佛七圆满,明天大家就回去了。我有几样事情须要和大家讲一讲,回家以后你们好注意到。第一项,回去以后要精进念佛。在家里修的那种精进和在此地打佛七的精进不一样。这里七天打七是勇猛精进,回去以后,当以平常..
梦是真的,还是假的?
文:梦参长老梦,大家都知道是假的,做梦哪有真的,但是人生都在梦,人生都在梦中,感你这一段接近圆满了恢复知觉了梦醒了,醒了再做第二个梦。但是梦是假的?是真的呢?对我来说好像是真的。所以经典告诉就我们,梦..
若想证悟大圆满,必须长时间实修上师的口诀。【法王如意宝】
修大圆满实修大圆满我们要对上上下下的胜劣众生有一颗善良的心,除此之外,还应该看看相续中是否生起了大圆满的修行境界。若想让大圆满的实修境界在相续中生起,必须长时间实修上师的口诀。举个例子,就我而言,我依..
“执著”和“进取”到底有什么区别?
问:生活中,我们认为一个人有进取心是好事,而在佛教中,凡夫意义的“进取”却往往带着“执著”的色彩,请问“进取”和“执著”有什么区别?法师答:有些人认为佛教是消极的,担心一旦学佛会失去进取心,因而不敢走..
心若不安,到哪里会安呢?
你们现在坏的念头很多,好的没有体会,遇到境界很容易被转走,懵懵懂懂的,所以还很危险。要知道你们现在还没有办法受考验,只能像照顾小孩一样,慢慢让心安下来,才能修心。你们一定要守规矩,大陆丛林是很严的。承..
谨记,一个需要背诵的诀窍
一位居士曾向博朵瓦格西请教消除恶缘的窍诀,格西回答说:“你应当屡屡思维死无常,如果生起必定死亡的唯一观念,那么净除罪业无有困难,奉行善法也无有困难;如若在此基础上,你能常常修持并在相续中生起慈悲心,..
什么是佛教的六度法?
一、布施看见一切人生受苦,心生慈悲,以“人溺己溺,人饥己饥”精神,布施所能,使苦人得乐,迷者受益。布施分为三种:财布施布施以金钱、物品去帮助穷苦者,改善他们的生活,或出资捐款印刷各种善书,经典劝化度人..
《普贤行愿品》的所有内容都可以包括在这个偈颂中。【索达吉堪布】
清净一切善业力,摧灭一切烦恼力,降伏一切诸魔力,圆满普贤诸行力。1.“清净一切善业力”,愿我获得清净一切有漏业的能力。为什么众生从无始以来一直漂泊轮回、流转生死?就是有漏业力支配所致。《俱舍论》中说,有..
怎样才更容易得到佛菩萨加持?
如何得到佛菩萨的加持?有些人常常有这样的疑惑,为什么有些人能得到很大的加持,得到一些殊胜的感应。自己却好像从未得到过加持?为什么努力念佛持咒诵经也得不到任何感应?究其种种原因我们今天就来探讨一下?你为什么..
念佛如何克服昏沉散乱?
文:妙莲老和尚大家毕竟是具缚凡夫,虽发心修行,仍不易降伏身心。念佛时非昏沉即散乱,此是用功之魔敌。散乱不除,昏沉亦解不了。人虽静坐,若妄想又浮动,散乱即来。要想降伏就得有如强敌之勇,要用全副精神去作战..
遇到挫折,才去学佛?你是否被人问过?
在家学佛是有很多逆因缘,应该怎么办呢?在家居士有家庭责任、工作责任要承担,要敦伦尽分,然后随分随力地把时间用在佛法上,要安排妥当。家庭也要保持一种和谐的关系,不能一学佛家庭关系就搞得非常紧张,甚至分裂..
有信仰,就有资格成为祖先的“香火”
佛家认为,后人有信仰,信仰自己的佛性,信仰祖先是根,就有资格成为祖先的“香火”。老祖先可以保佑后人,孝顺父母、爱护妻子的家庭,就和睦幸福。每个特定的家庭有特别的因缘,有的后人是来帮助老祖宗了业的,有的..
农历七月十五禁忌你知道多少(关于中元节禁忌)
自阳历2024年8月4日开始,正式进入农历七月,农历七月十四,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一个充满神秘色彩且备受重视的日子,常被称为“鬼节”。在这一天,不仅有着丰富的祭祀习俗,还存在着一系列与风水相关的禁忌,这些禁..
微信分享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