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平息累生累世的仇恨?

繁体

世间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但凡我们在感受他人的好意时,可能这是我们曾几何时播种的善因。又或许在气愤于他人的不公或恶意挑衅时,我们完全沉静在抱怨和嗔恨当中。很难明了,这或许也是我们曾几何时播种的恶因。

《法句经》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舍卫城里有位妇人养了只母鸡,每次母鸡下蛋时,这妇人就将鸡蛋打破吃掉,惹得母鸡非常生气。因此,下一世转生时,母鸡投生成猫,妇人投生成母鸡,因为业缘的关系,他们投生在同一栋屋子里,猫吃光了母鸡生下来的蛋。再下一世时,母鸡转世为豹,猫转世为鹿,豹又吃掉了鹿和它的子女。两者之间累世的仇恨不断延续,一直上演到佛陀降世时。她们其中一位转世为妇女,一位转世为女鬼。
 
有天,这妇女与丈夫抱着幼小的儿子从娘家返回舍卫城,途中在一个池塘边休息。丈夫跳进池塘洗澡时,妇人突然发现有个女鬼。她赶紧带着孩子逃往佛陀正在讲经说法的祇树给孤独园。妇人把孩子放在佛陀的脚下。女鬼随后追来,却被龙天护法阻挡在外无法进入。

而佛陀却授意让女鬼进来,并告诫两人:“今天,你们如果没有来到我这里,你们两个累世的仇恨将永无止尽。仇恨是无法平息仇恨的,只有慈悲才能止息仇恨,用他人的痛苦来换取自己的快乐,将永远无法摆脱怨憎的系缚。”她们仔细思量佛陀的教诲后,两人都明白仇恨确实一无是处,并真诚忏悔彼此的愚痴,决定止息双方累世以来毫无意义的仇恨。


轮回中,处处皆苦。每段相遇,每个缘分的聚合,角色都在不停转换中,因与果真实不虚。欠债的,就要来扮演还债的角色;讨债的,就来扮演要债的角色。我们周围每一个相遇的众生,无论熟悉与陌生,都不是无缘无故与我们相遇,事事皆有因缘。

我们每个人都受累世的习气牵动,并影响着我们这一世的性格、因缘、所受的果报等等。当我们受到别人给予的毁、誉、称、讥时,这可能就是我们也曾经同样给予过别人的。人们受到赞赏时内心会喜乐,受到讥讽与毁谤时会忿忿不平地嗔怒于他人。殊不知“因果报应,丝毫不爽”,我们大家的每一个起心动念,都是启动轮回不停旋转的下一个因。
 
如果我们没有用闻、思、修行来及时对治自身的每一个贪、嗔、痴、慢、疑等所带来的言行,往往就会毫不收敛的出言不逊,亦或举止傲慢的伤害他人,这一切都是凡夫习气为了巩固“我执”的方式与颠倒。每个人都存在于这种习气当中,所以,人我是非、尔虞我诈等普遍存在于当今社会。缺乏信任和安全感,几乎成为生存于现代社会中人们的共业。
 
缺乏智慧的人,总认为只要自己一切都好,外界的好坏与自己无关,这是不明白业力表现和因果的原因。个人的福报多少取决于每个人自身的业力,但是我们都共同存在于一个大环境中,这就是众生共同的业力。每个人的业力也决定着众生共同的业力;同样的,众生共同的业力更影响着每个人自身的业力。
 

佛陀教授我们用八正道(即正见、正思维、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来约束并规范我们每个人的起心动念以及受习性牵引的言行举止。如果我们放不下心中的渴爱和贪欲,那么贪婪、嗔恨、痴迷、傲慢、嫉妒以及怀疑等的心念就必定存在。我们对别人无理,别人也会同样回报给我们。

如果每一段缘分的相遇,不是给予彼此更多的关爱和慈悲,而是播下新的争执、嫉妒、怨言等负面种子,这样的结果是无法“了缘、了业”的,也无法让我们脱离轮回苦海,离苦得乐。
 
世间法存在的地方,解脱道也同时存在。在受到得、失、毁、誉、称、讥、苦、乐八种世间法干扰心念时,我们应该用正见、正思维、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来约束我们自己想要喜、怒、哀、乐或是以牙还牙等情绪的波动,以及任何不良的言语与行为。

进而,慢慢培养“宁可人负我,不可我负人”的心态,以慈悲喜舍的心念渐渐地让内心平静,让自己的磁场充满正能量,让自心无愧。如此一来,我们的人缘也会越来越好。因为种下了良善的因,必定成熟善报的果。世间的生存,唯有慈悲与爱才可以止息怨恨。


征稿启事

一篇文章可点亮无数心灯,“云台海会”特在此征集引人向善的“精神食粮”,您可讲述人生经历、学佛缘起、修行感悟和改变等,亦可真诚发露忏悔。

投稿邮箱:yuntaihaihui@163.com邮件标注“云台征文”字样,文尾标注作者姓名、微信号, 静侯您的文章布施!

将“云台海会”设为“星标”★ 或阅读后点个“在看”,这样才不会错过每天的推送噢!随喜转发,功德无量!



图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当之处请及时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感恩!

| 延伸阅读

“观过”前,先将心比心想一下

用“笨笨的”方法去修行,是最高明、有效的捷径!

你的福报从何而来?详解受持五戒可获得的97种福报









2024-03-17 13:54

地藏菩萨威神加持:梦中万里之外捉鬼

在《地藏经》中,地藏菩萨说,他的神通威德是佛力加持的,还有普贤大士加持的。地藏菩萨的话,肯定有谦虚的成份,而得到佛力加持这个事,也是真实不虚,只是我们凡夫看不出来。我们修行人,但凡有一点悟处,或略显本..

在家人事务牵绊多,怎样修行高效?

我们在家居士为了生活,还得有个生活手段,所以每天要上班,各自不同的职业,维持家庭生活。回家还有很多家务,大部分身心都得用在工作和家庭生活上。只能忙里偷闲修学佛法,所以多被事缘所牵扯,不能像出家人没有世..

被动适应环境就能离苦吗?

当我们改变自身心态之际,同时也在改变周围环境。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我们以嗔恨的心、厌恶的表情对待周围的人,那么,对方一定与我们形同陌路,难以和睦。如果我们将自身心态转变一下,以慈悲的心、亲切的笑容接触周..

在家念佛需注意的三项事

今天佛七圆满,明天大家就回去了。我有几样事情须要和大家讲一讲,回家以后你们好注意到。第一项,回去以后要精进念佛。在家里修的那种精进和在此地打佛七的精进不一样。这里七天打七是勇猛精进,回去以后,当以平常..

梦是真的,还是假的?

文:梦参长老梦,大家都知道是假的,做梦哪有真的,但是人生都在梦,人生都在梦中,感你这一段接近圆满了恢复知觉了梦醒了,醒了再做第二个梦。但是梦是假的?是真的呢?对我来说好像是真的。所以经典告诉就我们,梦..

若想证悟大圆满,必须长时间实修上师的口诀。【法王如意宝】

修大圆满实修大圆满我们要对上上下下的胜劣众生有一颗善良的心,除此之外,还应该看看相续中是否生起了大圆满的修行境界。若想让大圆满的实修境界在相续中生起,必须长时间实修上师的口诀。举个例子,就我而言,我依..

“执著”和“进取”到底有什么区别?

问:生活中,我们认为一个人有进取心是好事,而在佛教中,凡夫意义的“进取”却往往带着“执著”的色彩,请问“进取”和“执著”有什么区别?法师答:有些人认为佛教是消极的,担心一旦学佛会失去进取心,因而不敢走..

心若不安,到哪里会安呢?

你们现在坏的念头很多,好的没有体会,遇到境界很容易被转走,懵懵懂懂的,所以还很危险。要知道你们现在还没有办法受考验,只能像照顾小孩一样,慢慢让心安下来,才能修心。你们一定要守规矩,大陆丛林是很严的。承..

谨记,一个需要背诵的诀窍

一位居士曾向博朵瓦格西请教消除恶缘的窍诀,格西回答说:“你应当屡屡思维死无常,如果生起必定死亡的唯一观念,那么净除罪业无有困难,奉行善法也无有困难;如若在此基础上,你能常常修持并在相续中生起慈悲心,..

什么是佛教的六度法?

一、布施看见一切人生受苦,心生慈悲,以“人溺己溺,人饥己饥”精神,布施所能,使苦人得乐,迷者受益。布施分为三种:财布施布施以金钱、物品去帮助穷苦者,改善他们的生活,或出资捐款印刷各种善书,经典劝化度人..

《普贤行愿品》的所有内容都可以包括在这个偈颂中。【索达吉堪布】

清净一切善业力,摧灭一切烦恼力,降伏一切诸魔力,圆满普贤诸行力。1.“清净一切善业力”,愿我获得清净一切有漏业的能力。为什么众生从无始以来一直漂泊轮回、流转生死?就是有漏业力支配所致。《俱舍论》中说,有..

怎样才更容易得到佛菩萨加持?

如何得到佛菩萨的加持?有些人常常有这样的疑惑,为什么有些人能得到很大的加持,得到一些殊胜的感应。自己却好像从未得到过加持?为什么努力念佛持咒诵经也得不到任何感应?究其种种原因我们今天就来探讨一下?你为什么..

念佛如何克服昏沉散乱?

文:妙莲老和尚大家毕竟是具缚凡夫,虽发心修行,仍不易降伏身心。念佛时非昏沉即散乱,此是用功之魔敌。散乱不除,昏沉亦解不了。人虽静坐,若妄想又浮动,散乱即来。要想降伏就得有如强敌之勇,要用全副精神去作战..

遇到挫折,才去学佛?你是否被人问过?

在家学佛是有很多逆因缘,应该怎么办呢?在家居士有家庭责任、工作责任要承担,要敦伦尽分,然后随分随力地把时间用在佛法上,要安排妥当。家庭也要保持一种和谐的关系,不能一学佛家庭关系就搞得非常紧张,甚至分裂..

有信仰,就有资格成为祖先的“香火”

佛家认为,后人有信仰,信仰自己的佛性,信仰祖先是根,就有资格成为祖先的“香火”。老祖先可以保佑后人,孝顺父母、爱护妻子的家庭,就和睦幸福。每个特定的家庭有特别的因缘,有的后人是来帮助老祖宗了业的,有的..

农历七月十五禁忌你知道多少(关于中元节禁忌)

自阳历2024年8月4日开始,正式进入农历七月,农历七月十四,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一个充满神秘色彩且备受重视的日子,常被称为“鬼节”。在这一天,不仅有着丰富的祭祀习俗,还存在着一系列与风水相关的禁忌,这些禁..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