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怀瑾:懂了这四句话,入世可以做大事业,出世可以成圣贤​

繁体
















公众号后台回复问道南师

获得今天与你有缘的一段南师嘉言

01


真正大哲学家在什么地方?我们看到乡下的老太太,真像大哲学家

每个民族的文化都很妙,都有它一套特长,所以我们看世界文化,不要只站在一个立场。站在东方立场看西方文化,好像一毛钱不值;站在西方立场看中国文化,那是野蛮。这都是错误的,各方面接触多了,就发现各有各的特长。

我经常说,我们大学里开哲学系、哲学研究所,只能说是学哲学的,没有出一个哲学家;等于你们都学过科学,并不是科学家,大家只是学一些科学、哲学的常识罢了。真正大哲学家在什么地方?像我们看到乡下的老太太,真像大哲学家。

据我所知,有人一个大字不认识,一辈子就守着一间破房子。你们大家心烦了还去看一场电影、到街上喝杯咖啡,她们也不知道咖啡是什么东西啊!她们一辈子就是在夕阳西下时,弄一条破板凳放在门口,看看田地上的草啦,看看下雨啦,看那个乌鸦回窝啦,看那个鸡咕咕叫啦,夜盲鸡找不到鸡窝啦……那比你们看电影、跳舞快乐得多了。

你问这些老太太,为什么能够在这里过一辈子啊?哎呀!我命不好,这都是命啊!她们很安详,人生再痛苦她们也没有什么烦恼,那是自己的命。老太太,你这个孩子不对啦、不好啦!哎呀!命,我的命。她们绝不自杀,你看她们有多好的哲学修养。倒是我们许多学了哲学的人,还有跳楼自杀的,再不然去跳海的,哲学都没学通,所以还不如乡下人。 

我们年轻的时候,在西南边疆一带,那个山里头多穷苦啊!那真是“古道西风瘦马”。至于什么叫做“小桥流水人家”,哪里看到桥,哪里看到水啊!什么都没有,都是“荒郊野岭人家”,可是那些住在小茅棚的人也过了一辈子。我经常骑马到那个地方,觉得骑在马上那个威风实在没有意思,如果我能够在这个地方修个茅棚住一生多好!可是我这一生到现在还做不到,这也是命,这就是命的道理。 

02


这两句唐诗是哲学思想的最高境界

力跟命是两种东西,力是个现实力量。譬如有名的《唐诗三百首》总念过吧!里面有李商隐写诸葛亮的两句诗:

管乐有才原不忝,关张无命欲何如。

“管乐有才原不忝”,赞叹诸葛亮同管仲、乐毅一样。诸葛亮平生自比历史名人管仲、乐毅,诗人说这个不是假的。但是诸葛亮也没有大成功啊!帮了那个刘老板,占了四川一角,过了一二十年就完了。“关张无命欲何如”,关公、张飞没有封王之命,不过如此,这就是命。 

中路因循我所长,由来才命两相妨。

劝君莫强安蛇足,一醆醇醪不得尝。

这首诗是杜牧讲自己,“中路因循我所长”,这是他的长处,事情做一半就算了,看看觉得后面没有什么结果,算了,中间夭折了——我的个性有点像他,所以经常引用他的诗。

“由来才命两相妨”,有学问、有本事、有才能,但是没有这个命有什么办法呢?有人又没有学问,又没有本事,又没有能力,但是他有这个命。这两句是唐诗里的名言,是哲学思想的最高境界。

所以我经常告诉青年同学,研究中国哲学的不通诗词,很多哲学的宝贝东西都错失了。“劝君莫强安蛇足”,他说人生有时只需把握一点现实,得过且过,今天好就是今天,明天就不需要考虑了。已经画好一条蛇,你再添个脚就不是蛇了。如果你自作聪明,在那个现实世界里添一点,“一醆醇醪不得尝”,分明一杯很美的酒,已经吃到嘴边,你想给它加一点点东西,完了!这一杯酒也喝不成了。这就是道家的思想,也是诗人的境界,也是中国的一种人生哲学思想。 

关于力命的资料很多,上次讲《庄子》也说过,“有圣人之道,无圣人之才”,也没有用;“有圣人之才,无圣人之道”,也没有用;要有圣人之道,也要有圣人之才,才能成为一个圣人。我们学佛也一样,你说有道,有了般若智慧,如果没有福报、福德,也修不成;有福德、福报,智慧不够也修不成。所以学佛讲福智二严,就是智慧与福德的两种庄严成就。换句话说,也就是才与命的问题,因为道与命也是要并重的,缺一而不可。

03


懂了这四句话,入世可以做大事业,出世可以成圣贤


道家的哲学,《列子》达到了顶巅。刚才把命的定义下了,一个真正的哲学家,懂了生命的哲学道理,“信命者,亡寿夭”,真正信得过生命的这个真理,真懂的人,也就忘记了自己寿命的长短,不介意这些事了。因为活一百岁死、二百岁死,同三天死一样,这是真懂得生命的道理。 

“信理者,亡是非”,一个人真正相信哲学的道理,或者真相信真理,就没有是非的计较了。是非是人为的,哪个对,哪个不对,都是时间空间加上了人为。我们现在认为很对的,古人认为不对,将来的人也认为不对;我们现在认为不对的,也许以后的人认为很对,所以真理面前没有是非。 

“信心者,亡逆顺”,真正明心见性了,信得过心,知道一切思想观念都是唯心所造的,所以真明白了心的人,也就忘记了哪个顺、哪个不顺。佛家说的是明心见性,《列子》提出来的是心性,属于两重道理。 

“信性者,亡安危”,心的后面这个功能叫做性,懂得人性、懂得物性、懂得天性的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也就不介意是否平安或危险,没有什么可恐惧的,因为这些都是人性自性的自然规律。注意哦,四个字合起来就是命理心性。 

这四条是道家的信条,也是最高的真理,要特别注意,懂了这个道理可以入世,可以出世;入世可以做大事业,出世可以成圣贤。

 

——《定慧初修》东方出版社

编辑 | 小舟   监制 | 南北

留言及投稿 | 公号后台   购书 | 阅读原文

扫描图片二维码享受特惠价64元(原价108元)

今年是南怀瑾先生诞辰102周年。百年世事兼身事,樽酒何人与细论。南怀瑾先生在近百年的沧海横流中,巍然自拔,朝乾夕惕,在众多领域为国家民族乃至人类做出了卓越贡献。

值此百年诞辰之际,我们做这本《南怀瑾国学日历2021》,是向逝去的大师致敬,传续先生的无尽心灯。

面对着人生中的彷徨无助、困顿迷茫、荣辱毁誉、悲欢离合,愿它能够像暗室中的灯,作为你前行的导航。你还可以将这份满载着智慧的礼物,送给父母、孩子、朋友,点亮更多人的心灵。


欢迎扫描二维码,加入

东方出版社“南怀瑾东方读书会”微信群,

我们一起问道南师365天。






 

南怀瑾东方讲堂

东方出版社南怀瑾项目组官方公众号

南师有声书喜马拉雅主播:南怀瑾大学堂

人生难题问南师

第一时间发布东方社南师新书、有声书消息

每日更新南师文章,我们一起问道南师365

2024-03-17 13:54

地藏菩萨威神加持:梦中万里之外捉鬼

在《地藏经》中,地藏菩萨说,他的神通威德是佛力加持的,还有普贤大士加持的。地藏菩萨的话,肯定有谦虚的成份,而得到佛力加持这个事,也是真实不虚,只是我们凡夫看不出来。我们修行人,但凡有一点悟处,或略显本..

在家人事务牵绊多,怎样修行高效?

我们在家居士为了生活,还得有个生活手段,所以每天要上班,各自不同的职业,维持家庭生活。回家还有很多家务,大部分身心都得用在工作和家庭生活上。只能忙里偷闲修学佛法,所以多被事缘所牵扯,不能像出家人没有世..

被动适应环境就能离苦吗?

当我们改变自身心态之际,同时也在改变周围环境。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我们以嗔恨的心、厌恶的表情对待周围的人,那么,对方一定与我们形同陌路,难以和睦。如果我们将自身心态转变一下,以慈悲的心、亲切的笑容接触周..

在家念佛需注意的三项事

今天佛七圆满,明天大家就回去了。我有几样事情须要和大家讲一讲,回家以后你们好注意到。第一项,回去以后要精进念佛。在家里修的那种精进和在此地打佛七的精进不一样。这里七天打七是勇猛精进,回去以后,当以平常..

梦是真的,还是假的?

文:梦参长老梦,大家都知道是假的,做梦哪有真的,但是人生都在梦,人生都在梦中,感你这一段接近圆满了恢复知觉了梦醒了,醒了再做第二个梦。但是梦是假的?是真的呢?对我来说好像是真的。所以经典告诉就我们,梦..

若想证悟大圆满,必须长时间实修上师的口诀。【法王如意宝】

修大圆满实修大圆满我们要对上上下下的胜劣众生有一颗善良的心,除此之外,还应该看看相续中是否生起了大圆满的修行境界。若想让大圆满的实修境界在相续中生起,必须长时间实修上师的口诀。举个例子,就我而言,我依..

“执著”和“进取”到底有什么区别?

问:生活中,我们认为一个人有进取心是好事,而在佛教中,凡夫意义的“进取”却往往带着“执著”的色彩,请问“进取”和“执著”有什么区别?法师答:有些人认为佛教是消极的,担心一旦学佛会失去进取心,因而不敢走..

心若不安,到哪里会安呢?

你们现在坏的念头很多,好的没有体会,遇到境界很容易被转走,懵懵懂懂的,所以还很危险。要知道你们现在还没有办法受考验,只能像照顾小孩一样,慢慢让心安下来,才能修心。你们一定要守规矩,大陆丛林是很严的。承..

谨记,一个需要背诵的诀窍

一位居士曾向博朵瓦格西请教消除恶缘的窍诀,格西回答说:“你应当屡屡思维死无常,如果生起必定死亡的唯一观念,那么净除罪业无有困难,奉行善法也无有困难;如若在此基础上,你能常常修持并在相续中生起慈悲心,..

什么是佛教的六度法?

一、布施看见一切人生受苦,心生慈悲,以“人溺己溺,人饥己饥”精神,布施所能,使苦人得乐,迷者受益。布施分为三种:财布施布施以金钱、物品去帮助穷苦者,改善他们的生活,或出资捐款印刷各种善书,经典劝化度人..

《普贤行愿品》的所有内容都可以包括在这个偈颂中。【索达吉堪布】

清净一切善业力,摧灭一切烦恼力,降伏一切诸魔力,圆满普贤诸行力。1.“清净一切善业力”,愿我获得清净一切有漏业的能力。为什么众生从无始以来一直漂泊轮回、流转生死?就是有漏业力支配所致。《俱舍论》中说,有..

怎样才更容易得到佛菩萨加持?

如何得到佛菩萨的加持?有些人常常有这样的疑惑,为什么有些人能得到很大的加持,得到一些殊胜的感应。自己却好像从未得到过加持?为什么努力念佛持咒诵经也得不到任何感应?究其种种原因我们今天就来探讨一下?你为什么..

念佛如何克服昏沉散乱?

文:妙莲老和尚大家毕竟是具缚凡夫,虽发心修行,仍不易降伏身心。念佛时非昏沉即散乱,此是用功之魔敌。散乱不除,昏沉亦解不了。人虽静坐,若妄想又浮动,散乱即来。要想降伏就得有如强敌之勇,要用全副精神去作战..

遇到挫折,才去学佛?你是否被人问过?

在家学佛是有很多逆因缘,应该怎么办呢?在家居士有家庭责任、工作责任要承担,要敦伦尽分,然后随分随力地把时间用在佛法上,要安排妥当。家庭也要保持一种和谐的关系,不能一学佛家庭关系就搞得非常紧张,甚至分裂..

有信仰,就有资格成为祖先的“香火”

佛家认为,后人有信仰,信仰自己的佛性,信仰祖先是根,就有资格成为祖先的“香火”。老祖先可以保佑后人,孝顺父母、爱护妻子的家庭,就和睦幸福。每个特定的家庭有特别的因缘,有的后人是来帮助老祖宗了业的,有的..

农历七月十五禁忌你知道多少(关于中元节禁忌)

自阳历2024年8月4日开始,正式进入农历七月,农历七月十四,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一个充满神秘色彩且备受重视的日子,常被称为“鬼节”。在这一天,不仅有着丰富的祭祀习俗,还存在着一系列与风水相关的禁忌,这些禁..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