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典故事】比丘怀瞋堕蛇身

繁体

 佛典故事连载系列之

比丘怀瞋堕蛇身

      佛陀时代,住在室罗伐城的比丘们因对义理的看法不同,产生诤论。新进比丘无礼,以言语怒骂上座比丘,上座回到寮房后,想到后学傲慢的态度,愈想愈不甘心,因此怒气难消,瞋火一起,竟然命断堕入毒蛇身。

     事后,后学比丘心生追悔,觉得不该鲁莽无礼,言语冒犯,于是决定去向上座比丘忏悔,请求宽恕。然而,到了门口,发现房门紧闭,想办法打开房门后,没想到不见上座身影,只见一条大毒蛇,隐含瞋怨,盘旋在地。

     此时,佛陀已知上座比丘怀瞋堕落蛇身,于是来到门前,对著后学比丘说:「可以顶礼这条蛇,请求忏悔。」比丘们不解原因,佛陀便说:「见此蛇身,应在心中忆念上座比丘,然后恭敬礼拜。」于是比丘们向蛇作礼。此时,佛陀对毒蛇慈悲劝告:「原本你出家修行的功德,理当升天,却因起了瞋心,堕落蛇身。不要再执迷不悟,要思惟『诸行皆无常,诸法悉无我,寂静涅槃乐』的道理,一切境界都是虚妄不实,不值得追求、分别,唯有放下瞋心执著,才能脱离恶道。」大蛇听到佛陀的开示,当下心开意解,心生惭愧,于是开始绝食。命终之后,由于对佛法信受奉行,所以脱离了蛇身,转生天上,成为天子。

     天子自知是因听闻法要,才得以升天,于是来到佛陀面前,至诚感恩顶礼,并以种种庄严香花,散花供养。当这位身著七宝璎珞、面相端严的天子来到逝多林时,顿时光明遍照。佛陀接受供养后,为天子说法;天子听闻开示后,当下证得初果,更加坚定对三宝的信心,于绕佛三匝后,欢喜返回天宫。

     在林中精勤修行的比丘们,看见赫赫光明显耀,原以为是大梵天王、四天王或大力天子前来亲近供养,于是来到佛前。佛陀告诉比丘们:「今日来者正是先前因瞋心堕落蛇身的上座比丘,由于听到无常、无我、寂静涅槃的道理,放下瞋怒之心,得以投生天道,转生天子,今日特来礼敬请法,现已证得须陀洹果,满心欢喜踊跃,因此放大光明。」

     佛陀接著对比丘们说:「比丘们之间如果有意见不和、诤论,应该向对方请求忏悔,互相包容,如果心量狭小,无法容忍,就容易生罪过堕落恶道。」然而,之后有比丘一被瞋责,当下就请求原谅,但是对方不能马上气消,瞋心反而加剧,于是佛陀便教导大众:「要等到对方平息怒气之后,再请求忏悔才是。」

--- 典故摘自《根本说一切有部目得迦》 

省思

瞋心炽盛,不能包容他人,不仅恼害对方,自己也种下堕落之恶因。修行学佛,藉由思惟佛法的真理,长养宽容的心量,强化内心的慈悲、清淨善念,是远离恶道、趋向菩提涅槃的正确方向。

(此评论仅用于引导,并不代表本平台观点)

声明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当请与我们联络

我们会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感恩

我于十方佛,合掌诚祈请:

为众除苦暗,请燃正法炬!

回  向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长按二维码

关注我们


 

你要做的

无非是

开始和坚持

2024-03-17 13:55

地藏菩萨威神加持:梦中万里之外捉鬼

在《地藏经》中,地藏菩萨说,他的神通威德是佛力加持的,还有普贤大士加持的。地藏菩萨的话,肯定有谦虚的成份,而得到佛力加持这个事,也是真实不虚,只是我们凡夫看不出来。我们修行人,但凡有一点悟处,或略显本..

在家人事务牵绊多,怎样修行高效?

我们在家居士为了生活,还得有个生活手段,所以每天要上班,各自不同的职业,维持家庭生活。回家还有很多家务,大部分身心都得用在工作和家庭生活上。只能忙里偷闲修学佛法,所以多被事缘所牵扯,不能像出家人没有世..

被动适应环境就能离苦吗?

当我们改变自身心态之际,同时也在改变周围环境。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我们以嗔恨的心、厌恶的表情对待周围的人,那么,对方一定与我们形同陌路,难以和睦。如果我们将自身心态转变一下,以慈悲的心、亲切的笑容接触周..

在家念佛需注意的三项事

今天佛七圆满,明天大家就回去了。我有几样事情须要和大家讲一讲,回家以后你们好注意到。第一项,回去以后要精进念佛。在家里修的那种精进和在此地打佛七的精进不一样。这里七天打七是勇猛精进,回去以后,当以平常..

梦是真的,还是假的?

文:梦参长老梦,大家都知道是假的,做梦哪有真的,但是人生都在梦,人生都在梦中,感你这一段接近圆满了恢复知觉了梦醒了,醒了再做第二个梦。但是梦是假的?是真的呢?对我来说好像是真的。所以经典告诉就我们,梦..

若想证悟大圆满,必须长时间实修上师的口诀。【法王如意宝】

修大圆满实修大圆满我们要对上上下下的胜劣众生有一颗善良的心,除此之外,还应该看看相续中是否生起了大圆满的修行境界。若想让大圆满的实修境界在相续中生起,必须长时间实修上师的口诀。举个例子,就我而言,我依..

“执著”和“进取”到底有什么区别?

问:生活中,我们认为一个人有进取心是好事,而在佛教中,凡夫意义的“进取”却往往带着“执著”的色彩,请问“进取”和“执著”有什么区别?法师答:有些人认为佛教是消极的,担心一旦学佛会失去进取心,因而不敢走..

心若不安,到哪里会安呢?

你们现在坏的念头很多,好的没有体会,遇到境界很容易被转走,懵懵懂懂的,所以还很危险。要知道你们现在还没有办法受考验,只能像照顾小孩一样,慢慢让心安下来,才能修心。你们一定要守规矩,大陆丛林是很严的。承..

谨记,一个需要背诵的诀窍

一位居士曾向博朵瓦格西请教消除恶缘的窍诀,格西回答说:“你应当屡屡思维死无常,如果生起必定死亡的唯一观念,那么净除罪业无有困难,奉行善法也无有困难;如若在此基础上,你能常常修持并在相续中生起慈悲心,..

什么是佛教的六度法?

一、布施看见一切人生受苦,心生慈悲,以“人溺己溺,人饥己饥”精神,布施所能,使苦人得乐,迷者受益。布施分为三种:财布施布施以金钱、物品去帮助穷苦者,改善他们的生活,或出资捐款印刷各种善书,经典劝化度人..

《普贤行愿品》的所有内容都可以包括在这个偈颂中。【索达吉堪布】

清净一切善业力,摧灭一切烦恼力,降伏一切诸魔力,圆满普贤诸行力。1.“清净一切善业力”,愿我获得清净一切有漏业的能力。为什么众生从无始以来一直漂泊轮回、流转生死?就是有漏业力支配所致。《俱舍论》中说,有..

怎样才更容易得到佛菩萨加持?

如何得到佛菩萨的加持?有些人常常有这样的疑惑,为什么有些人能得到很大的加持,得到一些殊胜的感应。自己却好像从未得到过加持?为什么努力念佛持咒诵经也得不到任何感应?究其种种原因我们今天就来探讨一下?你为什么..

念佛如何克服昏沉散乱?

文:妙莲老和尚大家毕竟是具缚凡夫,虽发心修行,仍不易降伏身心。念佛时非昏沉即散乱,此是用功之魔敌。散乱不除,昏沉亦解不了。人虽静坐,若妄想又浮动,散乱即来。要想降伏就得有如强敌之勇,要用全副精神去作战..

遇到挫折,才去学佛?你是否被人问过?

在家学佛是有很多逆因缘,应该怎么办呢?在家居士有家庭责任、工作责任要承担,要敦伦尽分,然后随分随力地把时间用在佛法上,要安排妥当。家庭也要保持一种和谐的关系,不能一学佛家庭关系就搞得非常紧张,甚至分裂..

有信仰,就有资格成为祖先的“香火”

佛家认为,后人有信仰,信仰自己的佛性,信仰祖先是根,就有资格成为祖先的“香火”。老祖先可以保佑后人,孝顺父母、爱护妻子的家庭,就和睦幸福。每个特定的家庭有特别的因缘,有的后人是来帮助老祖宗了业的,有的..

农历七月十五禁忌你知道多少(关于中元节禁忌)

自阳历2024年8月4日开始,正式进入农历七月,农历七月十四,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一个充满神秘色彩且备受重视的日子,常被称为“鬼节”。在这一天,不仅有着丰富的祭祀习俗,还存在着一系列与风水相关的禁忌,这些禁..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