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告诉我们“深爱”的尽头必是“痛苦”!

繁体


有人说人这辈子所遇到的所有的问题,
在书中都能找到答案。

也有人说女人这辈子的难题,
答案全在《红楼梦》里。

世界上很少有一本书,可以像《红楼梦》这样,事无巨细、淋漓尽致地展现人生活的状态与幽微的心理。读懂了红楼,也可以说就读懂了人生。


佛门常说“情不重不生娑婆”,从佛教的角度来看《红楼梦》这一书,无处不蕴涵着佛教“无常”与“出世”的思想。

如:宝玉悟禅机、黛玉葬花魂、情悟梨香院、闷制风雨词、联诗悲寂寞、家破两空亡等章节,环环相扣,声气相通,为后世读者悟透人生如梦、世事无常,提供了耐心思索的材料。

此次将为大家带来解读《红楼梦》的新视角。以其主线“宝黛”之恋,为大家揭示“深爱的尽头必是痛苦“,再美好的爱情,终究是留不住,带不走,世间再美丽的爱情,终究是一场空。


宝黛之深爱
便是痛苦之根源




读过《红楼梦》的大家都知道,宝黛二人的感情纠葛很深也很纯。

很多人说黛玉爱哭,小肚鸡肠的厉害,希望贾宝玉心里只有她一人,倘若贾宝玉和别的姑娘玩的好,她就耍小性子,忍不住梨花带雨,这时候宝玉就会来找她,与她互诉衷肠,让她知道他的心意,如果林黛玉还是不听,他就说要“出家做和尚”,或者说关于“去死”之类的话。

作者曹公为宝黛二人定下“木石前盟”。虽然黛玉父亲官至苏州织造,其家境十分殷实,但由于黛玉父母早亡,黛玉便早已把宝玉当成了人生中的挚爱依靠。


俗话说爱一个人越深,反而有时这种爱也变成了束缚双方的枷锁。男女情爱总是很难做到没有嫉妒心、占有欲的大爱,爱一个人必定会想要索取与占有,不仅以爱之名束缚了对方,更是束缚了自己。

有人说宝黛之间的爱情已经活成了很多人求之不得的模样,黛玉虽然最终没能与宝玉长相厮守,永偕白头,但她对宝玉一片真心,宝玉对她也是一片真意,很多后人对此真爱羡慕不已。

但这恰恰是宝黛极度痛苦的根源,因“爱”便有了“痛”,因“深爱”催生出了无量无边的“苦楚”,这也间接导致了黛玉的身体每况愈下,最终含恨而亡。


冤孽偿清好散场




(一)
天不拘兮地不羁,心头无喜亦无悲。
却因锻炼通灵后,便向人间觅是非。
(二)
粉渍脂痕污宝光,绮栊昼夜困鸳鸯。
沉酣一梦终须醒,冤孽偿清好散场!

——出自《红楼梦》
癞头和尚《叹通灵宝玉二首》


如果进一步从佛教的角度解读宝黛的爱情,深刻地体悟“爱”与“痛”是一体之两面,我们可以从解读上面的两首诗说起。

上首首联“天不拘兮地不羁,心头无喜亦无悲”是说今日的这块通灵玉,本是女娲炼石补天之时,剩下未用的一块顽石,被长期放置在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下,它常年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它超然于天地之外,没有一丝一毫凡人的七情六欲,世间的一切也引不起它任何的兴趣与烦恼。这两句里充满了癞头和尚对此玉的赞羡之情。

上首尾联“却因锻炼通灵后,便向人间觅是非”中的“锻炼”一词,指顽石下生人间,来体验人世间的酸甜苦辣,人我是非。


而第二首中癞头和尚为通灵宝玉今日的处境和遭遇却感到深深的叹惋。

下首首联“粉渍脂痕污宝光,绮栊昼夜困鸳鸯”是说,女孩子们用的胭脂粉黛的痕迹染污了通灵包玉的灵光,绫罗重彩装饰的房屋困住了通灵宝玉以往“天不拘地不羁”的自在自由,而被缠束上了醉心享乐人间的饮食与男女,从此丢掉了自己的自性光明与摩尼之宝,在情感的苦海挣扎徘徊,不得出离。


尾联“沉酣一梦终须醒,冤孽偿清好散场”是说冤孽偿清,因缘尽了,再美好的相遇自然定会散场,没什么可执着留恋的,所以回首过往发生的一切,何必为其悲叹、悔恨?那多不过是贪、嗔、痴在作怪,是分别、妄想、执着在作怪罢了。

宝玉享尽人世间富贵荣华,也得到了黛玉对她最诚挚的爱。但这一切的美好终究是留不住,在黛玉香消玉损,宁国二府被查,他家破人亡之后,他提着黛玉曾送给他的灯笼,也是他那时唯一拥有的一件物品。但当在流浪的途中,此灯笼也被摔破后,他终于明了,原来这世间一切的一切,到头来终究只是南柯一梦啊。



图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当之处请及时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感恩!

| 延伸阅读

七夕问佛:爱情,究竟是什么?

真正高品质的爱,一定是做到了这四点!

我最爱的人,在轮回里伤我最深



感恩分享

欢迎在评论区与小编互动,分享您的心得体会。


2024-03-17 13:55

地藏菩萨威神加持:梦中万里之外捉鬼

在《地藏经》中,地藏菩萨说,他的神通威德是佛力加持的,还有普贤大士加持的。地藏菩萨的话,肯定有谦虚的成份,而得到佛力加持这个事,也是真实不虚,只是我们凡夫看不出来。我们修行人,但凡有一点悟处,或略显本..

在家人事务牵绊多,怎样修行高效?

我们在家居士为了生活,还得有个生活手段,所以每天要上班,各自不同的职业,维持家庭生活。回家还有很多家务,大部分身心都得用在工作和家庭生活上。只能忙里偷闲修学佛法,所以多被事缘所牵扯,不能像出家人没有世..

被动适应环境就能离苦吗?

当我们改变自身心态之际,同时也在改变周围环境。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我们以嗔恨的心、厌恶的表情对待周围的人,那么,对方一定与我们形同陌路,难以和睦。如果我们将自身心态转变一下,以慈悲的心、亲切的笑容接触周..

在家念佛需注意的三项事

今天佛七圆满,明天大家就回去了。我有几样事情须要和大家讲一讲,回家以后你们好注意到。第一项,回去以后要精进念佛。在家里修的那种精进和在此地打佛七的精进不一样。这里七天打七是勇猛精进,回去以后,当以平常..

梦是真的,还是假的?

文:梦参长老梦,大家都知道是假的,做梦哪有真的,但是人生都在梦,人生都在梦中,感你这一段接近圆满了恢复知觉了梦醒了,醒了再做第二个梦。但是梦是假的?是真的呢?对我来说好像是真的。所以经典告诉就我们,梦..

若想证悟大圆满,必须长时间实修上师的口诀。【法王如意宝】

修大圆满实修大圆满我们要对上上下下的胜劣众生有一颗善良的心,除此之外,还应该看看相续中是否生起了大圆满的修行境界。若想让大圆满的实修境界在相续中生起,必须长时间实修上师的口诀。举个例子,就我而言,我依..

“执著”和“进取”到底有什么区别?

问:生活中,我们认为一个人有进取心是好事,而在佛教中,凡夫意义的“进取”却往往带着“执著”的色彩,请问“进取”和“执著”有什么区别?法师答:有些人认为佛教是消极的,担心一旦学佛会失去进取心,因而不敢走..

心若不安,到哪里会安呢?

你们现在坏的念头很多,好的没有体会,遇到境界很容易被转走,懵懵懂懂的,所以还很危险。要知道你们现在还没有办法受考验,只能像照顾小孩一样,慢慢让心安下来,才能修心。你们一定要守规矩,大陆丛林是很严的。承..

谨记,一个需要背诵的诀窍

一位居士曾向博朵瓦格西请教消除恶缘的窍诀,格西回答说:“你应当屡屡思维死无常,如果生起必定死亡的唯一观念,那么净除罪业无有困难,奉行善法也无有困难;如若在此基础上,你能常常修持并在相续中生起慈悲心,..

什么是佛教的六度法?

一、布施看见一切人生受苦,心生慈悲,以“人溺己溺,人饥己饥”精神,布施所能,使苦人得乐,迷者受益。布施分为三种:财布施布施以金钱、物品去帮助穷苦者,改善他们的生活,或出资捐款印刷各种善书,经典劝化度人..

《普贤行愿品》的所有内容都可以包括在这个偈颂中。【索达吉堪布】

清净一切善业力,摧灭一切烦恼力,降伏一切诸魔力,圆满普贤诸行力。1.“清净一切善业力”,愿我获得清净一切有漏业的能力。为什么众生从无始以来一直漂泊轮回、流转生死?就是有漏业力支配所致。《俱舍论》中说,有..

怎样才更容易得到佛菩萨加持?

如何得到佛菩萨的加持?有些人常常有这样的疑惑,为什么有些人能得到很大的加持,得到一些殊胜的感应。自己却好像从未得到过加持?为什么努力念佛持咒诵经也得不到任何感应?究其种种原因我们今天就来探讨一下?你为什么..

念佛如何克服昏沉散乱?

文:妙莲老和尚大家毕竟是具缚凡夫,虽发心修行,仍不易降伏身心。念佛时非昏沉即散乱,此是用功之魔敌。散乱不除,昏沉亦解不了。人虽静坐,若妄想又浮动,散乱即来。要想降伏就得有如强敌之勇,要用全副精神去作战..

遇到挫折,才去学佛?你是否被人问过?

在家学佛是有很多逆因缘,应该怎么办呢?在家居士有家庭责任、工作责任要承担,要敦伦尽分,然后随分随力地把时间用在佛法上,要安排妥当。家庭也要保持一种和谐的关系,不能一学佛家庭关系就搞得非常紧张,甚至分裂..

有信仰,就有资格成为祖先的“香火”

佛家认为,后人有信仰,信仰自己的佛性,信仰祖先是根,就有资格成为祖先的“香火”。老祖先可以保佑后人,孝顺父母、爱护妻子的家庭,就和睦幸福。每个特定的家庭有特别的因缘,有的后人是来帮助老祖宗了业的,有的..

农历七月十五禁忌你知道多少(关于中元节禁忌)

自阳历2024年8月4日开始,正式进入农历七月,农历七月十四,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一个充满神秘色彩且备受重视的日子,常被称为“鬼节”。在这一天,不仅有着丰富的祭祀习俗,还存在着一系列与风水相关的禁忌,这些禁..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