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岁老僧的告诫:身边有小人,默念这2句话,随即化解!
俗话说:“最难莫过斗小人”,人生在世,难免会被“小人”缠身。
要想远离小人,改变自己的运势,一定要学会自我化解。
几年前,和一位朋友外出游玩时,经过一座庙宇,走进去参观,恰巧遇到一位百岁老僧,老僧打量了我二人一番后问我朋友:“施主最近可遇到什么麻烦事?”
朋友说:“师父,我前段时间朋友聚会的时候,不小心说错了一句话,得罪了当时在场的一位朋友。
此后,那位朋友利用工作之便,到处诋毁我,泼我脏水,坏我名声。
我主动去道歉了,但他不接受,后来从另一位朋友口中得知,其实他早就看我不顺眼了,这一次不过是借题发挥罢了。
这对我工作生活影响很大,现在,我真是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老僧听完,微微笑了一下说:
“人有千面,物有万象,冰山一角之下的世界才是暗流涌动的真实世界,人生需要看透假象的慧眼。
施主可曾想过,这些剪不断的困扰,其实和你自己的内心也有关系?如果你继续这样想,只会让矛盾越来越深。”
朋友听完后,急切地询问老僧有何化解之法。
老僧见朋友态度诚恳,便教了他2句话,并告诫他:当身边有小人时,默念这2句话,随即化解。
一切恶缘皆有因果
学会用忍辱去化解
老僧说:“万事皆有因果,人生没有一帆风顺,不顺心的时候,不要急着动怒、与他人争执,而是要自我反省,学会用忍辱去化解。”
中国自古有云:冤家宜解不宜结。
忍是人生的一门重要功课,人只要活着,就没有不会磕到碰到的时候,如果每次都大打出手、歇斯底里,未免太伤元气。
大多数成功的人,其实都是深谙用忍辱去化解之人。
三国时期,袁绍手下的谋士陈琳写了三篇檄文,历数曹操的罪状,不仅把曹操骂得一无是处,还痛批曹操的父亲祖上,把曹操气的暴跳如雷。
但是打败袁绍后,曹操不仅没有除掉陈琳,还对其委以重任,曹操也因此博得善于纳谏、尊重贤士的美誉,吸引了天下猛将、名士纷纷来投。
老话常说的“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不是没有道理的。
成熟的麦穗都懂得低头,很多时候忍让、低头,就是保护自己,避免让自己吃太多没必要的亏,遇事不要冲动,用忍辱去化解,方能趋利避害。
倘若我们一直抓着对方的过错不放,沉静在负面情绪中,不仅无法解决问题,还会因为糟糕的状态影响自己的工作和生活,让局面变得混乱不清。
嘶吼、争论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相反,宽容、忍耐、心平气和、以德报怨才是。
中国谚语有云:凡事留一线,日后好相见。
意思就是告诉我们做事要留有余地,不可做绝,否则日后就尴尬了、难办了。
冲动是魔鬼,自从怨恨、愤怒之心生起的那一刻,你就输了。
所以,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不能逞一时之快,放下怨恨,多去体谅别人的不易和难处,不去跟他计较,“让它去”,过去的事情就让它去,不要耿耿于怀,方能化解小人的威胁。
小人是逆行菩萨
老僧说:“任何一个小人心中,不会只有恶念。也许他今天是伤害你的小人,今后却可能是你的贵人,是助你精进逆行的菩萨。”
俗话说:亲仇本无常。
人生在世,少则几十年,多则上百年光景,所谓“风水轮流转”,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化常常也很微妙。
《红楼梦》中的刘姥姥,曾经是贾府上下看不起的“农村老妪”,谁成想贾府衰落之时,却是刘姥姥救了王熙凤的女儿。
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
在佛家看来,所谓的小人,其实是来渡化你的,是助你精进的逆行菩萨。
一位读者说:
年轻的时候,我遇到了一个恶领导,对方机关算尽,谎话连篇,动不动就给我穿小鞋,他交代的事情我都要做好,但我的功劳全记到他名下。
我内心很痛苦,但又碍于生活压力,不敢跟他对着干,只能在下班后把怨气带回家,把家里搞得乌烟瘴气。
后来,实在受不了了,决定自己出来单干,于是就有了现在的公司。虽然刚开始那几年真的很难,但现在回过头来看,我真的感谢那个领导。
如果没有他的处处为难,如果不是被他逼得走投无路,我可能到现在还拿着微薄的薪资,看着大领导小领导的脸色,战战兢兢的过日子。
俗话说:“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每一次逆境,都是一次对自己的磨砺和提升;那些在你看来苦恼的事情,可能正是逼着你前进的因素。
心怀感激
《孟子·告天下》有云: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一个人,禁得起多大的诋毁,就受得住多大的赞美。从苦难中突围而出,会让你拥有更强大的精神和能力,从而能够完成自己从前不能完成的事情。
正是小人的存在,让我们更清楚的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与缺陷,并在一次次伤害中,积蓄前进的力量。
所以,对于小人,我们不应该记恨在心,反而要心怀感激。
正如老僧对我那位朋友所说:
小人总是欺骗、诬陷、背信弃义、无中生有……,这些行为皆会有损福报。
他们用折损福报的代价,来成就你的人生,你不领情,还要怪罪对方吗?
绝交见人品:君子交绝,不出恶声
人性最大的善,是不让别人为难
一个人的胸怀越大,福报越大,智慧越大
感恩分享
欢迎在评论区与小编互动,分享您的心得体会。
地藏菩萨威神加持:梦中万里之外捉鬼
在《地藏经》中,地藏菩萨说,他的神通威德是佛力加持的,还有普贤大士加持的。地藏菩萨的话,肯定有谦虚的成份,而得到佛力加持这个事,也是真实不虚,只是我们凡夫看不出来。我们修行人,但凡有一点悟处,或略显本..
在家人事务牵绊多,怎样修行高效?
我们在家居士为了生活,还得有个生活手段,所以每天要上班,各自不同的职业,维持家庭生活。回家还有很多家务,大部分身心都得用在工作和家庭生活上。只能忙里偷闲修学佛法,所以多被事缘所牵扯,不能像出家人没有世..
被动适应环境就能离苦吗?
当我们改变自身心态之际,同时也在改变周围环境。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我们以嗔恨的心、厌恶的表情对待周围的人,那么,对方一定与我们形同陌路,难以和睦。如果我们将自身心态转变一下,以慈悲的心、亲切的笑容接触周..
在家念佛需注意的三项事
今天佛七圆满,明天大家就回去了。我有几样事情须要和大家讲一讲,回家以后你们好注意到。第一项,回去以后要精进念佛。在家里修的那种精进和在此地打佛七的精进不一样。这里七天打七是勇猛精进,回去以后,当以平常..
梦是真的,还是假的?
文:梦参长老梦,大家都知道是假的,做梦哪有真的,但是人生都在梦,人生都在梦中,感你这一段接近圆满了恢复知觉了梦醒了,醒了再做第二个梦。但是梦是假的?是真的呢?对我来说好像是真的。所以经典告诉就我们,梦..
若想证悟大圆满,必须长时间实修上师的口诀。【法王如意宝】
修大圆满实修大圆满我们要对上上下下的胜劣众生有一颗善良的心,除此之外,还应该看看相续中是否生起了大圆满的修行境界。若想让大圆满的实修境界在相续中生起,必须长时间实修上师的口诀。举个例子,就我而言,我依..
“执著”和“进取”到底有什么区别?
问:生活中,我们认为一个人有进取心是好事,而在佛教中,凡夫意义的“进取”却往往带着“执著”的色彩,请问“进取”和“执著”有什么区别?法师答:有些人认为佛教是消极的,担心一旦学佛会失去进取心,因而不敢走..
心若不安,到哪里会安呢?
你们现在坏的念头很多,好的没有体会,遇到境界很容易被转走,懵懵懂懂的,所以还很危险。要知道你们现在还没有办法受考验,只能像照顾小孩一样,慢慢让心安下来,才能修心。你们一定要守规矩,大陆丛林是很严的。承..
谨记,一个需要背诵的诀窍
一位居士曾向博朵瓦格西请教消除恶缘的窍诀,格西回答说:“你应当屡屡思维死无常,如果生起必定死亡的唯一观念,那么净除罪业无有困难,奉行善法也无有困难;如若在此基础上,你能常常修持并在相续中生起慈悲心,..
什么是佛教的六度法?
一、布施看见一切人生受苦,心生慈悲,以“人溺己溺,人饥己饥”精神,布施所能,使苦人得乐,迷者受益。布施分为三种:财布施布施以金钱、物品去帮助穷苦者,改善他们的生活,或出资捐款印刷各种善书,经典劝化度人..
《普贤行愿品》的所有内容都可以包括在这个偈颂中。【索达吉堪布】
清净一切善业力,摧灭一切烦恼力,降伏一切诸魔力,圆满普贤诸行力。1.“清净一切善业力”,愿我获得清净一切有漏业的能力。为什么众生从无始以来一直漂泊轮回、流转生死?就是有漏业力支配所致。《俱舍论》中说,有..
怎样才更容易得到佛菩萨加持?
如何得到佛菩萨的加持?有些人常常有这样的疑惑,为什么有些人能得到很大的加持,得到一些殊胜的感应。自己却好像从未得到过加持?为什么努力念佛持咒诵经也得不到任何感应?究其种种原因我们今天就来探讨一下?你为什么..
念佛如何克服昏沉散乱?
文:妙莲老和尚大家毕竟是具缚凡夫,虽发心修行,仍不易降伏身心。念佛时非昏沉即散乱,此是用功之魔敌。散乱不除,昏沉亦解不了。人虽静坐,若妄想又浮动,散乱即来。要想降伏就得有如强敌之勇,要用全副精神去作战..
遇到挫折,才去学佛?你是否被人问过?
在家学佛是有很多逆因缘,应该怎么办呢?在家居士有家庭责任、工作责任要承担,要敦伦尽分,然后随分随力地把时间用在佛法上,要安排妥当。家庭也要保持一种和谐的关系,不能一学佛家庭关系就搞得非常紧张,甚至分裂..
有信仰,就有资格成为祖先的“香火”
佛家认为,后人有信仰,信仰自己的佛性,信仰祖先是根,就有资格成为祖先的“香火”。老祖先可以保佑后人,孝顺父母、爱护妻子的家庭,就和睦幸福。每个特定的家庭有特别的因缘,有的后人是来帮助老祖宗了业的,有的..
农历七月十五禁忌你知道多少(关于中元节禁忌)
自阳历2024年8月4日开始,正式进入农历七月,农历七月十四,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一个充满神秘色彩且备受重视的日子,常被称为“鬼节”。在这一天,不仅有着丰富的祭祀习俗,还存在着一系列与风水相关的禁忌,这些禁..
微信分享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